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扫描电镜显示细粒和多房棘球绦虫的体表外观有许多沟纹皱褶,孕节的皱褶如多层次的环纹,其后端有一深的凹陷。二种成虫体表布满微毛,头节吻突区的微毛呈细长状,其它体节的微毛呈园锥形。二种原头节皮层的微毛与成虫相似,但原头节后端的微毛呈结节状,表明发育未完善。透射电镜显示二种成虫皮层结构由顶端胞质区、表肌区和实质区等三部分组成。皮层顶端胞质区连成一片,没有核和细胞界限,故此说明皮层是一合胞体(syncytium)。微毛是皮层顶端胞质向外呈棘状突起的部分,它由皮层外缘的外质膜包住,故微毛属于细胞内的成份,具有细胞活性。微毛由顶端的锥帽和后端的基部组成,二者之间有基板相隔。顶端的锥帽含整齐的微管。基部富含微丝。肌肉分层不明显,肌细胞不具横纹,肌原纤维具有横纹。实质区主要由疏松的纤维组成网络状,内含许多的核周体,皮层细胞核见于核周体内。此外尚有焰细胞、成石灰小体和线粒体等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巢式PCR在鉴别多房棘球绦虫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水泡带绦虫、犬弓首蛔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等样本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结果 巢式PCR可以扩增出多房棘球绦虫和水泡带绦虫,而对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及其他寄生虫均不能扩增出.结论 在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方面,巢式PCR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不能用于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3.
4.
5.
甘南藏族自治州终末宿主犬感染棘球绦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甘南藏族自治州终末宿主犬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状况,为该地区包虫病的传播动力学研究及开展大规模包虫病防治做好前期工作。方法选择碌曲县和玛曲县当地家犬、牧羊犬,采用15%槟榔碱溶液(21mg/kg体重)导泻后检查成虫,随机捕杀当地无主野犬,解剖十二指肠检查成虫。结果终末宿主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2.97%(17/74),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5.41%(4/74),合计感染率为28.38%,感染犬的感染度为43.29条/只。未发现两种绦虫混合感染。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较高,并有多房棘球绦虫感染。  相似文献   

6.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捕获的沙狐(Vulpes corsac)小肠中收集到的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成虫,经人工感染实验小白鼠,用在小白鼠体内发育的两种泡状蚴(Alveolar echinococcus)的微量物质,分别经腹腔接种到实验室饲养的长爪沙鼠(Meriomes unguiculatus),结果再次证实此两种棘球绦虫具有完全不同发生形式的泡状蚴和不同的宿主反应以及西伯利亚棘球绦虫种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棘球绦虫及棘球蚴的感染状况,为该地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8月耀2007年9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选择玛曲县和碌曲县的8乡2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鼠夹、粘鼠板捕捉啮齿类动物进行剖检,收集当地屠宰场绵羊、牦牛的肝、肺和心脏等剖检,进行棘球蚴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查。对家犬、牧羊犬采用15%槟榔碱溶液驱虫,随机捕杀无主野犬剖检十二指肠成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331只,经剖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和鉴定,4只感染多房棘球蚴,即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和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感染率分别为1.2%(1/87)和2.3%(3/132);6只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34只西藏鼠兔(Ochotona tibetana)和72只小家鼠(Mus musculus)未感染棘球蚴。剖检绵羊1 021头,其中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1.1% (113/1 021)和0.3% (3/1 021)。剖检牦牛634头,其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为19.9% (126/634)和0.3%(2/634)。犬的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3.0%(17/74)和5.4%(4/74)。牧羊犬、家犬棘球绦虫的检出率为24.6%(15/61),无主野犬检出率为6/13,未发现两型绦虫的混合感染。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动物以细粒棘球绦虫感染为主,有少量多房棘球绦虫感染。  相似文献   

8.
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粒棘球绦虫DNA经Sau3AI部分水解,并用电洗脱方法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15-23kb大小的片段。得到的片段与λ噬菌体置换载体EMBL3 DNA重组,采用体外包装系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库,获得了1.2×10~6个重组子。通过与探针的分子杂交,从库中分离到6个细粒棘球绦虫γDNA基因的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对棘球蚴AgB抗原家族的不同亚单位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抗原表位预测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我国新疆、甘肃和四川来源的细粒棘球蚴(Eg)和多房棘球蚴(Em)虫体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到TA载体中测序。用Bioedit分析软件和Blastn、NPS@和IEDB等在线分析系统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中克隆获得AgB抗原的全部5个亚单位基因,经测序确定为正确的目的序列;序列比对分析表明,EmAgB的5个亚单位基因序列高度保守,而EgAgB的亚单位基因变异性较大。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种间差异分析显示,相同亚单位基因的序列一致性为87.69%~100%。AgB各亚单位抗原主要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等3个类型。其中,AgB1、AgB2和AgB4等3个亚单位抗原中无规卷曲所占比例较高。AgB各亚单位抗原预测表位区共10个,分别是AgB1:1~7和21~27,AgB2:1~7和29~36,AgB3:1~11和18~28,AgB4:1~13、27~37和39~60,AgB5:1~11。结论 EgAgB和EmAgB亚单位抗原表位区的大部分序列一致或相似,预测的10个表位区主要位于序列N端。在5个亚单位抗原中,AgB1、AgB2和AgB4的抗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原头节实验感染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和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并以NIH小鼠和BALB/c小鼠做对照,观察了继发性棘球蚴囊的发育情况。四种鼠的细粒棘球幼感染率分别为31%(37/118)、21%(6/28)、  相似文献   

13.
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技术,对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两种包虫细虫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比较,对7种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其中3种引物OPB16、OPB11和OPB10的扩增产物可明显地将棘球蚴和泡球蚴在基因水平上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碱与阿苯达唑联用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感染泡球蚴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即:苦参碱组、阿苯达唑组、联合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另设空白组。小鼠泡球蚴病用药物治疗60天后,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抑囊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苦参碱单独及与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囊率分别为77.61%和89.88%),各治疗组泡球蚴的平均湿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接种泡球蚴的各组与空白组比较,胸腺普遍缩小而肝、脾增大(P<0.05)。结论苦参碱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更好,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990 - 2010年青海省青南高原、祁连山-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三类地形区终末和中间宿主棘球绦虫或棘球蚴感染情况,为青海高原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寄生虫形态学方法鉴定终末宿主犬、狐狸和狼棘球绦虫感染情况;家养及野生中间宿主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采用解剖学和病理学方法鉴定,并对部分可疑病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虫种鉴定.结果 青南高原、祁连山-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三类地形区无主犬均存在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其感染率分别为38.71%( 300/775)、49.60%( 124/250)、9.76%(4/41),不同地形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2,P< 0.01),另外,仅有青南高原的无主犬存在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感染率为16.04%(98/611);青南高原、祁连山-河湟谷地的狐狸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分别为22.89%(38/166)、30.77%(12/39),且两地的狼存在细粒棘球绦虫感染.上述三类地形区家养绵羊、牦牛、山羊和猪棘球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2.70、41.82、212.63、194.58,P均<0.01);且三类地形区家养绵羊、牦牛棘球蚴感染率[43.43%(5664/13 042)、49.47%(2917/5896),52.99%(887/1674)、42.18%(779/1847),50.70%(1049/2069)、52.90%(685/1295)]均处于较高水平,青南高原家养山羊和猪棘球蚴感染率[3.26%(7/215)、0.00%(0/108)]明显低于祁连山-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19.51%(119/610)、26.91%(43/1598),47.91%(343/716)、21.91%(71/324)].上述三类地形区野生高原鼠兔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6.21%(243/3910)、1.80%(3/167)、0.00%(0/199),三类地形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0,P<0.01),仅在青南高原发现青海田鼠、灰尾兔、岩羊、藏原羚、黄羊棘球蚴感染.结论 青海高原三类地形区的人群感染细粒和多房棘球蚴病的压力来自不同终末宿主,而无主犬是造成人群棘球蚴病的关键传染源;各种终末宿主和家养、野生中间宿主之间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循环链,提示青海高原是我国棘球蚴病防控的重点地区,其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犬只感染细粒棘球绦虫(Eg)的时间规律,探索更加易行的犬驱虫策略。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马尔康和松潘各抽取了1个乡,初始纳入398只犬,使用吡喹酮进行每3个月1次的驱虫,ELISA检测驱虫前犬粪感染情况。结果在3月和6月连续两次驱虫后,9月两县犬只感染水平已分别降至1.25%和1.18%,下降率分别为94.21%和91.23%。但在12月,犬只感染率大幅却上升。犬只感染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3月。原因可能是初冬(11、12月)是屠宰季节,而初春时寒冷及草料缺乏导致牲畜大量死亡,犬进食较多感染性内脏,从而导致感染机会大幅增加。结论马尔康县初冬、初春为主要感染季节,松潘主要感染季节为冬季;应根据实际感染季节有针对性地优化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绵羊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制剂,给小鼠3次腹腔注射诱发初次免疫,然后腹腔移植泡球蚴组织作攻击感染,观察保护性免疫。实验提示,注射免疫原制剂后1月能诱发小鼠免疫反应,间接血凝试验(IHA)可测出血清抗体;攻击感染后23周,IHA阳性率达94.4%,而未诱发初次免疫的对照鼠IHA阳性率为90.0%,表明无论是初次免疫或攻击感染,均能诱发小鼠产生抗体,二者无显著差别(P>0.05);但IHA血清滴度1:256百分率分别为94.1%和55.5%,有显著差别(P<0.01),表明攻击感染有强化初次免疫的作用。攻击感染后23周,对比免疫鼠和对照鼠的腹腔泡球蚴湿重均值和病理分级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本文小鼠初次免疫未显保护性免疫之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甘肃合作牦牛自然感染多房棘球蚴,感染率1.6%。病理学观察,多房棘球蚴发育不良,无生发层与原头节存在,与人体多房棘球蚴病理观察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子线治疗大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方法雌性SD大鼠继发性泡球蚴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给予6-MeV线照射,剂量为20 Gy,共照射2次,每次间隔7 d,对照组不照射。放疗结束后30 d观察各组泡球蚴囊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泡球蚴呈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破坏,结构异常,角质层、生发层普遍变性肿胀或分离脱落,育囊和原头节少见;对照组泡球蚴结构基本正常,角质层、生发层清晰,育囊内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节。结论电子线有抑制泡球蚴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