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储存自体血200 ~ 600 ml,分析采血前、后及输入自体血后患者血常规和血凝分析实验室数据变化情况,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量等.结果 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回输血后各项指标与手术前比较除血小板、PT、APTT无明显变化(P>0.05),HB、HCT、RBC低于术前(P<0.01),但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不会造成组织缺氧,避免输异体血率为47.37%(18/38);所有患者在回输血过程中无不良输血反应.结论 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安全有效,可以部分解决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输血要求,减少异体血输血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建林  毛卫华  鲍灵发 《浙江医学》2004,26(10):723-725
目的观察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转流前经上腔静脉取血预存,术后预存血回输对患者术中转流、术后用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6例体重大于30kg法洛四联症及82例体重大于50kg非紫绀型心脏病患者,随机(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78例,在CPB转流前经上腔静脉取血预存500~1500 ml[平均(800±150.0)ml];对照组70例,CPB转流前不取血.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CPB中红细胞压积(HCT)、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应用库血量、血红蛋白尿发生率及胸腔引流液量(以下称胸引量).结果患者CPB中HCT实验组0.22~0.26(平均0.236±0.022),对照组0.25~0.35(平均0.280±0.036),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SaO2 73%~88%.CPB后实验组发生血红蛋白尿6例,对照组14例,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需输库血;对照组输库血300~1000ml[平均(540 90.0)ml].术后24 h胸引量实验组160~420ml[平均(258±72.0)ml]、对照组250~650ml[平均(410±85.0)ml](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CPB转流前经上腔静脉取血500~1500ml不影响CPB的灌注效果,可明显减少术后应用库血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148-15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输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自体血回输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病例5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量(25例)常规护理组与精细化护理组,对两组接受自体血回输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病例干预后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与手术医师护理满意率两个观察指标的差异度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精细化护理组患者的Cys C(0.89±0.18)mg/L与CRP水平(2.23±0.47)mg/L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细化护理组输血不良反应率4.0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对精细化护理组自体血回输护理满意率100.0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输护理实践中具备显著降低输血反应风险与提高手术医师护理配合满意率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晓兰  盛琦 《中原医刊》2001,28(10):47-49
采用以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单瓶)和一次性输血器为主体的装置行术中自体血回收及回输,其取材便利,操作方便。整个过程血液保持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避免直接在空气中暴露,污染机会极少。本文介绍了我院从1999年8月至2000年5月,采用此装置成功进行48例自体血回收及回输的新方法,总血量约60000ml,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使用吸引器等装置回收手术中,手术后或因外伤等原因从人体内流出的血液,然后再回输于病人的自体输血法。我院于2003年4月15日引进国产BW-8100血液回收机,采用红细胞式血液回收方法,配合心脏直视手术1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骨科择期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行常规方法,实验组按稀释式自体血回输方法进行自体血采集并行血液稀释。通过采集围术期患者血液样本,检测术前(T0)、输血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同时,观察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873.5±310.4)m L,实验组术中出血(834.1±295.3)m L,2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2组输血前RBC、Hb、HC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和术后明显回升(P<0.05)。2组PT及APTT在术毕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 h明显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稀释性自体血回输是自体血液储备与血液稀释相结合的一种血液保护措施,它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的使用并避免传染性疾病传播,而且对血液系统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预存式和血液等容稀释式自体血输血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未输自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Hb、PLT、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用异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小时的Hb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库血量、术后引流量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术后24小时PLT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安全可靠,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将24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例。A组采用自体血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经过滤、离心、净化、清洗后,以洗涤红细胞的形式回输;B组完全输注库存血补充失血。记录回输血量及库存血输血量。结果:A组平均每例回收浓缩红细胞600ml,除1例髋关节置换翻修患者因术中失血较多,输入400ml血浆外,其余患者均未输库存血;B组平均每例输库存血550ml。两组比较.A组共节约用血6000ml。表明术中自体血回输是髋关节手术安全有效的补充失血的方法.对减少输库存血的机会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手术患者采用京精Z-2000A血液回输机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术中回收原血66352 ml,经回收机处理后每例患者获得洗涤后浓缩红细胞为855 ml。所有患者无一例回输血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溶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外科大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特别是在经济落后以及爱滋病、传染病高发地区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9-12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将10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从切皮至术毕全程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对术中丢失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回输;对照组:术中非肝素化期间所有失血、停机后管道与膜肺中余血直接丢弃。统计观察组自体血液回输的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RBC、FFP及PLT的输注率、输注量、输血费用、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及两组术前、术毕PT及TEG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RBC输注率及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总输血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毕,观察组PT、R值、κ值较对照组显著延长,Alpha角较对照组变小(P0.05);两组术毕R值、κ值均较术前延长,Alpha角较术前变小(P0.05);两组围手术期FFP、PLT输注率及输注量、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异体RBC输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机体凝血功能,同时增加输血费用。  相似文献   

12.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收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 5 2例择期手术病人 ,估计术中出血量大于 6 0 0ml,采用美国产CellSaver 5自动血液回收机收集术中出血 ,处理后回输 ;失血前、失血后、回输后 3个时点采血测血色素 (Hb)、血球压积(Hct)、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 :平均回收量 2 196± 6 2 0ml,平均洗涤量 5 172± 6 15ml,平均回输量 12 6 4± 4 18ml,其中 82 .7%(42 / 5 2 )未输库血 ;失血后与失血前、回输后与失血后比较Hb和Hct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K+ 回输前后变化显著 (P <0 .0 5 ) ,血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安全有效 ,可以节约大量血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宫外孕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6例宫外孕病人进行自体血液回收,经过滤、离心、清洗后回输给病人。监测循环、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的变化;观察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尿液颜色和伤口渗出情况。结果回输后心率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P〈0.01);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回输后均显著升高(P〈0.01);回输前后凝血酶原时间(胛)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无明显变化(P〉0.05);在回输后24h,K^+和Ca^2+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Na^+和Clˉ无明显变化;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回输前降低,回输后无明显变化(P〉0.05)。平均回收血液(2075±441)ml。回输(1019±287)ml。无肉眼血红蛋白尿,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用于临床安全可靠,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全型改良超滤技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节约用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超滤;B组为实验组,采用常规超滤+完全型改良超滤技术回输全部剩余机血。监测两组患者术前、超滤前、超滤后红细胞比容(Hct)、血浆胶体渗透压(COP)、超滤液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用库血量和血浆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或与体外循环(ECC)和超滤有关的并发症。术前Hct、COP无显著性差异;超滤后Hct、COP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超滤液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输入库血及血浆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超滤相比,应用常规超滤+完全型改良超滤技术回输全部剩余机血,可减少库血用量,达到节约用血之目的,并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周敏  黄彩鹏 《浙江医学》2015,37(12):1076-1078
目的 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贮存式自体输血 对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 收集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的50 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异体输血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血电解质及围术期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血电解质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其中发生肺炎1 例,高热1 例,住院时间(6.5±1.7)d。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明显低于手术前,血电解质指标中血钾高于术前,血钙低于术前(P<0. 05 或0.01),术后出现高热5 例,肺炎3 例,泌尿道感染3例,住院时间(9.8±3.8)d,两组患者输血后感染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贮存式自体输血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减少患者异体输血并发症,节约血源,可广泛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临床价值,为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9W-3000P3000P型血液回收机对32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并在术前、术后进行血常规、凝血三项检测。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患者回输血液1150ml,死亡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回输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有了明显改善[(3.82±0.85)×10^12/L vs(3.53±0.71)×10^12/L;(112.93±24.12)g/L vs(106.86±21.38)g/L;(218.57±108.6)×10^9/L vs(192.35±80.34)×10^9/L](P=0.025、0.012、0.036)。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术前与术后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2),均达到了正常水平。本组术后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值[(3.41±1.53)g/L]高于术前[(2.54±1.64)g/L](P=0.021)。结论:自体输血是血液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又可减少输注异体血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血常规与凝血指标有很大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性价比.方法 将16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自体血液回输组(C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80例.CS组,手术时非肝素化期间的所有创面及纵隔出血,经抗凝后全部吸入自体血液回输机.CPB结束后的管道剩余血,直接吸入自体血液回输机;C组,手术时非肝素化期间的所有创面及纵隔出血,CPB结束后的管道剩余血,均被丢弃.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 min至术后24h,若患者HB< 80 g/L,C组予异体RBC输注;CS组先输自体RBC,若在输完后HB仍< 80 g/L,予异体RBC输注.术后若出现异常出血,按流程处理.观察CS组术中自体血液回输量及2组围术期异体血液输注情况;观察围术期凝血功能损害及术后不良事件;观察输血相关费用.结果 CS组平均术中回输自体血液497.6 ml;围术期异体RBC输注比例和数量低于C组(P =0.0002,0.0001);手术结束时肝素残留发生率及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高于C组(P =0.035,0.039);异体红细胞费用及总异体输血费用低于C组(P=0.0001,0.0007);总输血费用高于C组(P=0.0001).结论 CS应用于心脏手术,可以降低围术期异体RBC输注比例和数量,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凝血功能及增加总输血费用,因而是有效的、安全的和不具有性价比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损伤性血胸自体血回输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例损伤性血胸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回收血胸血,并进行自体回输。结果血胸自体血回输过程元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全部治愈。结论血胸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急诊外伤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