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体3(C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作用。方法:36只C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3组:A组:假手术组;B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组;C组:CCI模型干预组。测定小鼠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脊髓SOD活力和MDA的组织含量。结果:与A组相比,B、C组痛阈均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相比,C组痛阈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显著性。与A组相比,B组小鼠术后第3、7天脊髓组织SOD活力明显降低而MDA显著升高;C组SOD和MDA变化幅度显著大于B组;C组内第7天与第3天相比,SOD活力增加且MDA含量减少。结论:C3显著增加了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痛敏状态,促进和维持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对脊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氯胺酮(KET)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五组:SHAM组;KET0组和NS0组结扎后分别腹腔注射KET 10mg/kg和生理盐水(NS)10 ml/kg;KET7组和NS7组,结扎7天后分别腹腔注射KET 10 mg/kg和NS.每组(除SHAM组)给药,每天两次,共7天.结扎后第4、7、14、21、28天行机械性痛敏实验,并用组化方法测定右侧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与SHAM比较,KET0、NS0组机械痛敏试验的压力阈值(PWPT)下降,二者GFAP阳性细胞染色较SHAM深,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相对面积分别增加45.0%(P<0.01)和86.7%(P<0.01);与NS7比较,KET7组PWPT升高,KET7组GFAP阳性细胞染色较NS7组浅,相对面积(不同时段)分别下降40.3%(P<0.01)和24.6%(P<0.01).结论:低剂量的KET能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起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其对大鼠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影响,探讨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治疗组、低频rTMS组(1Hz)、高频rTMS组(20Hz),每组7只。假手术组仅暴露游离大鼠坐骨神经,不予结扎;其余3组经手术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rTMS治疗,连续10d,刺激疼痛对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并于造模前、rTMS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疼痛行为学表现、机械痛觉和热痛觉,并于治疗结束后测定腰段脊髓内GFAP的表达。 结果造模后3d,假治疗组、低频rTMS组、高频rTMS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疼痛行为学表现,热痛潜伏时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05)。rTMS治疗后,高频rTMS组热痛潜伏时较假治疗组升高(P<0.05),而低频rTMS组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假治疗组和低频rTMS组损伤侧脊髓背角内GFAP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假治疗组比较,高频rTMS组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低频rTMS无此改变。高频rTMS组大鼠疼痛改善程度与脊髓背角中GFAP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有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增殖;高频rTMS可以通过抑制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而缓解疼痛,低频rTMS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细胞群体,有着复杂的信号转导系统,通过释放许多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参与疼痛信号的转导与调控。另外,星形胶质细胞还参与外周和中枢水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就星形胶质细胞起源、分类、功能、激活,参与疼痛调节机制,以及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等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kDa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是否可以通过激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自噬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SNL组)、TSPO受体激动剂Ro5-4864处理组(Ro组);第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成星形胶质细胞(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纤维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4,FGFR1~4)的表达变化。方法:体重180~200g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n=20),分别制作模型: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SNI)。术后1,3,5,7天使用von Frey纤维针测量大鼠术侧机械痛域值(mechanical pain threshold,MPT),并在相应的时间点取各组大鼠L4~L6脊髓,使用激光共聚焦检测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水平以及激活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FAP mRNA、FGFRs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组大鼠痛域值随时间下降明显,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细胞数和GFAP mRNA表达从术后3天起逐渐升高。FGFRs家族成员间mRNA变化存在差异:与sham组相比SNI大鼠FGFR1 mRNA表达术后第1天高。SNI组和sham组大鼠FGFR2~4 mRNA在术后5天之内维持在低水平,而SNI组大鼠在第7天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NP中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改变以及不同FGFRs mRNA的变化可能对于NP的发生与维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损毁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症状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200~250 g纯种雄性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随机分为3组(n=20):模型组(Model),模型+BLA损毁组(Model+BLA lesions)和模型+假手术组(Model+sham),模型+BLA损毁组于CCI术后7天采用立体定位辅助下将损毁电极插入BLA行阳级损毁。同时选取20只同周龄大鼠作空白对照组(Blank),模型+假手术组则仅行立体定位并插入未通电的损毁电极。观察各组CCI术前2 d、术后1、4、7、11、14、17及21 d固定时间点的自发性痛行为,采用von Frey纤维和热辐射法分别测量以上时间点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MWT)和热刺激爪退缩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21天脊髓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及特异表达补体C3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3,OX-42)的荧光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来评价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来评价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MWT和TWL水平降低,脊髓小胶质细胞CB2和OX-42的IOD增强及脊髓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BLA损毁后可改善以上异常,模型+BLA损毁组的MWT和TWL水平升高,脊髓小胶质细胞CB2和OX-42的IOD的增强及脊髓TNF-α和IL-1β水平的升高均被抑制,均优于模型组和模型+假手术组(P<0.05),但与空白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毁BLA可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疼痛症状,同时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有抑制作用并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声压级(40~80 dB)次声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制成L5脊神经结扎病理性疼痛模型,并将其分成次声组及对照组,次声组大鼠给予低声压级次声治疗,对照组大鼠未给予次声治疗,比较次声组及对照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热刺激撤足潜伏期、L5脊髓小胶质细胞OX-42蛋白的变化情况。 结果在次声治疗中期(即次声治疗12~14 d期间),发现次声组大鼠热刺激撤足潜伏期明显大于对照组水平(P<0.05),在次声治疗早期(即次声治疗2~10 d期间)及后期(即次声治疗16~28 d期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另外在次声治疗14 d时,发现次声组L5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在次声治疗7 d、21 d及28 d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低声压级(40~80 dB)次声能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L5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明凯  欧梦婵  李羽 《华西医学》2021,36(11):1618-1622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损伤或疾病影响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所致的疼痛.目前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这与当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关.过去认为神经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但目前大量研究揭示胶质细胞同样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其中嘌呤信号介导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T10不完全性SCI大鼠机械性及热刺激痛觉阈值、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对照组(SCI-Sed组)和SCI-运动组(SCI-TT组)。SCI-Sed组和SCI-TT组使用改良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SCI模型,Sham组只暴露脊髓。SCI-TT组于SCI第8天行减重平板训练。于SCI术前、术后第1、7、14、21、28、35天使用Von Frey单丝及热刺激痛觉测试仪对大鼠的痛觉阈值进行评估。SCI 5周后,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大鼠L4—5脊髓进行染色,观察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对大鼠痛觉阈值与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机械性痛觉阈值评估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阈值均较Sham组增加(P0.05);之后两组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第21—35天,SCI-TT组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热刺激痛觉阈值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痛觉阈值较Sham组均增加(P0.05);SCI 7天后,两组大鼠痛觉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术后14—35天,SCI-TT组痛觉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小角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CI-Sed组和SCI-TT组脊髓后角内的阳性细胞数量多于Sham组(P0.05);而SCI-TT组明显少于SCI-Sed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CI后第35天,痛觉阈值与脊髓后角胶质细胞活化数量之间呈负相关(P0.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对缓解SCI大鼠NP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后角胶质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体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发病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假手术+术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B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CI)+术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C组:CCI模型+术后眼镜蛇毒因子(CVF)静脉注射.大鼠致伤模型建立后第一天开始根据分组每日尾静脉注射CVF 50μg/kg或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天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并于术后7天处死大鼠取腰6、7脊髓节段,测定SOD和MDA的组织含量.结果:CCI模型大鼠术后第1天均出现痛阈下降,给于补体抑制剂CVF干预后大鼠痛阈逐渐恢复而生理盐水对痛阈无影响;与A组相比,B组大鼠术后第7天脊髓SOD活力明显降低而MDA显著升高;C组SOD和MDA变化幅度显著小于B组.结论:CVF显著改善了CCI模型大鼠痛敏状态,可能的机制是CVF维护了脊髓氧化一抗氧化平衡,从而呈现出对脊髓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臭氧皮下注射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同时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复制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2周后,将20只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NP组)和臭氧治疗组(O3组),另取同时饲养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O3组于模型成功后6周内每3天进行一次皮下臭氧注射(35μg/ml,0.5 ml),其余两组同样时间点注射同剂量空气。在气体注射前、注射后第2、4和6周分别测定大鼠右后足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PWT)、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 latency,PWL)、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结果:与C组比较,DNP组大鼠在第2周末,PWT和PWL明显低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3组在第2、4、6周注射臭氧后PWT和PWL显著升高,同时MNCV和SNCV也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35μg/ml臭氧皮下注射可减轻DNP大鼠后足PWT、PWL,改善MNCV和SNCV,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影响及有效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M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高压氧预处理组(Pre-H组)与高压氧干预组(Post-H组),对其疼痛行为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re-H组和Post-H组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较CCI组明显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较CCI组明显延长.HBO在热痛模型中显示的作用大子机械痛模型;Pre-H的作用大于Post-H.结论:高压氧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神经源性痛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源性痛筛选新的、毒副作用小的镇痛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单侧L5/L6脊神经结扎痛模型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IFN-α(1.0,2.5和5.0×106U/kg)后,利用机械刺激和冷刺激诱发的痛觉超敏实验测定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给药前后的痛阈变化;同时,通过给药前30m in注射纳洛酮(1mg/kg)观察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其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IFN-α可产生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其中5.0和2.5×106U/kg IFN-α均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镇痛效应分别维持60和30 m in,而1.0×106U/kgIFN-α无明显的镇痛作用。IFN-α产生的镇痛效应可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完全阻断。结论:IFN-α对小鼠神经源性痛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m ACh Rs)非选择性激动剂氧化震颤素半富马酸盐(oxotremorine sesquifumarate,OXO-Se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6~8周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0~25 g。随机分为对照组、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CPN)损伤组。两组分别于造模前、后测定小鼠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s,PWTs)和静态负重实验(static weight bearing,SWB)值。CPN后3天、14天腹腔注射OXO-Ses,浓度分别为0.01 mg/kg,0.05 mg/kg,0.10 mg/kg,在注射前、注射后0.5小时和2小时检测PWTs和SWB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OSes能够显著提高实验组小鼠的PWTs(P<0.05),并改变小鼠的后足重量分布状况(P<0.05),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OXO-Ses非选择性的激活m ACh Rs可以减轻慢性痛小鼠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对神经损伤小鼠的慢性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神经病理痛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ygen synthase,NOS)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高压氧预处理组(Pre-H组)与高压氧干预组(Post-H组),术后28 d取材观察其脊髓的免疫组化指标,对其NOS各亚型表达进行比较。结果:CCI术后nNOS,iNOS表达明显增加,Pre-H组和Post-H组的nNOS及iNOS含量较CCI组明显降低。eNOS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变化不大。结论:高压氧可能通过抑制NOS系统表达产生对CCI大鼠疼痛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Ⅱ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即普通饲料组,n=10),B组(实验组,即高脂高糖组,n=50)。A组以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单次空腹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B组高脂高糖喂养8周诱发胰岛素抵抗,继以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35 mg/kg、40 mg/kg)腹腔注射1次,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体重、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的变化。结果:高脂高糖饮食8周,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空腹胰岛素浓度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无变化,血糖未升高。注射STZ后,30 mg/kg剂量组血糖升高但不能长期维持;40 mg/kg剂量组血糖较高,死亡率高;35 mg/kg剂量组血糖中度升高且相对稳定,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敏感性均降低,其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均低于基础值和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联合腹腔注射STZ 35 mg/kg可以建立理想的Ⅱ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特异性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NMDA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腰5神经根(SNL)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雄性SD大鼠,体重220~260 g。48只大鼠随机分4组(12只/组),sham组:假手术 生理盐水;SNL组:SNL 生理盐水;M sham组:假手术 米诺环素50μg;M SNL组:SNL 米诺环素50μ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四组大鼠的机械撤爪阈值,并在机械痛阈最低点取脊髓腰膨大部进行W estern blot实验半定量检测四组中NMDAR1的表达。结果:SNL组与sham组比较大鼠术后各时点机械缩爪阈值明显下降,并在术后第8天降至最低点(P<0.01)。M SNL组与SNL组比较,术后各时点大鼠机械撤爪阈值增高,脊髓NMDAR1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鞘内给予米诺环素可减轻SNL大鼠的机械痛敏,并抑制脊髓NMDAR1的表达。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上调脊髓NMDAR1表达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HWAP I对大鼠的生理痛、急性和亚急性病理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应。本文以吗啡作为阳性对照 ,主要研究了硬膜外注射HWAP I对大鼠慢性神经病理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本实验以不同内径的单套束缚大鼠单侧坐骨神经造成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该模型与慢性束缚性损伤模型 (ChronicConstrictionInjuryModel,CCI模型 )极为相似。对术后第五天的大鼠从其硬膜外注入不同剂量的HWAP I、盐酸吗啡 ,运用光热辐射测痛和非伤害性机械刺激测痛两种测痛方法比较了二者给药后 30、6 0和 12 0分钟的作用效果。结果 :2 0 μg/kg、4 0 μg/kgHWAP I对模型侧足的热痛过敏反应和机械触诱发痛觉超敏反应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并维持 2个小时以上 ;盐酸吗啡 4 0 μg/kg对大鼠双侧脚的热痛过敏产生即时而短暂的阻断效应 ,对机械触诱发痛觉超敏无影响。结论 :硬膜外注入HWAP I能有效的缓解坐骨神经束缚性损伤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