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指通过外周静脉,将导管插入到锁骨下静脉,或者上腔静脉的置管方法,也称之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1].由于高龄患者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住院时间长,疾病反复发作,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部麻醉及缝线等优点为其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管道,有效保护了血管.但也出现一些并发症,据国外文献报道置管后堵管发生率10%以上,做好护理尤其重要.本科室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有35例高龄患者使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有11例出现导管不同程度堵塞.本文对这些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术后出现导管堵塞的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景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61-1962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颅脑损伤患者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42例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4%.结论:PICC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导管感染,是保证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对肿瘤患者在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以及穿刺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分析肿瘤患者经PICC化疗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从而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针对性预防、护理后,有效的控制了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PICC是肿瘤患者最适用的一种静脉导管技术,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体会,为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长期静脉通路。方法169例肿瘤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长期性和临床效果,分析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预防措施。结果169例患者应用PICC置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04%,留置时间7~18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48天;其中7.1%出现静脉炎,4.73%出现穿刺点出血,2.36%出现导管堵塞,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具有安全、简便、操作成功率高的特点,PICC置管操作人员的技术、置管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患者的宣教是降低并发症和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PlCC置管是肿瘤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路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常作为化疗、静脉高营养治疗、危重患者抢救等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PICC留置时间更长,不会出现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时所引起的出血及气胸等机械并发症[1].但导管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4%[2].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7倍[3].现就肿瘤患者留置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临床6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采用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PICC用于肿瘤化疗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PICC置管过程中做好防范措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设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失效模式主题,并进行效应分析,统计实施HFMEA前后PICC风险的失效模式,并运用失效模式理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计算PRN值。结果实施HFMEA后PICC风险的失效模式中疼痛、局部血肿、导管打折、置管不成功、脱管、感染、导管移位以及导管堵塞的比例显著降低。根据PRN值,PICC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置管不成功,导管打折,脱管,局部血肿,导管移位,感染,疼痛,导管堵塞,其中血管破裂出血,损伤伴行动脉,损伤伴行神经和局部感染的风险可以忽略。结论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风险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针对风险过程进行质量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一般适用于需长期进行补液及外周静脉反复穿刺不耐受患者,其优势在于能够使药物迅速进入静脉中,同时大静脉血流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使药物稀释,减少治疗药物对患者血管所产生的刺激性。对于长期需持续静脉输液的白血病患者来说,尽管PICC置管有许多优势,但由于导管需长期置于体内,诸多原因导致置管后发生的各类并发症使患者承受巨大痛苦。本研究选取50例PICC管置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白血病化疗患者使用PICC管置管后所引发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肿瘤护理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在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PICC置管、对置管过程中及后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通过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患者的因为化疗及输液方面产生的痛苦得到缓解,患者满意度较高且药物产生的外周损害也有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减少。结论 PICC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在肿瘤护理的应用上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琼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369-370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月本院肿瘤科的116例患者,予行肿瘤PICC置管患者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116例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护理问题14例,其余患者置管顺利,成功率达88.8%.结论:PICC导管对需要长期进行静脉治疗的肿瘤患者,是一种可行,简易,并发症较少的方法,可在肿瘤患者治疗中开展.  相似文献   

1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长期输液或外周浅静脉不能耐受的药液输注患者中广泛应用,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末端进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较大静脉的导管,使用方便,但也可引起渗血、渗液等多种并发症.我院对45例PICC置管患者渗血、渗液原因进行分析处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59例血液病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化疗患者的PICC置管静脉与部位、置管时间、置管长度、置管留管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其处理措施。结果本组59例血液病患者的穿刺成功者54例,穿刺成功率为91.5%;PICC置管长度为(45.28±6.29)cm,留管时间为最长达550 d。临床上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有静脉炎、渗血、导管异位和不完全堵管。结论外周置入导管的最佳穿刺时机应选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患者右侧的贵要静脉,且实际的置管长度以比体表测量值短(2.6±1.4)cm;此外,良好的护理及维护对提高置管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 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汪艳萍 《淮海医药》2013,31(2):175-17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乳腺癌TA方案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给予PICC置管进行TA方案化疗,加强心理护理,精心严格的导管护理。结果 6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而拔管,2例患者因长时间置管、导管脱落而重新置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A方案化疗,无深静脉血栓,无静脉炎,未发生化疗药物外漏,无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结论乳腺癌患者进行TA方案化疗过程中予以PICC置管,在良好的护理条件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PICC后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患儿年龄、置管操作、导管使用、治疗药物、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结论:临床上应根据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堵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30例长期化疗患者,以常用的外周静脉血管在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条件下进行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结果 30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保留时间52~160d,平均(84±12)d,24例置管24h内有不同程度渗血,经处理后能够继续化疗;1例置管52d后脱出;未见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结论外周静脉PICC化疗,置管成功率高,维持时间长,可减轻浅静脉反复穿刺化疗引起的疼痛及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静脉高营养及化疗、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等患者。近年来,PICC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ICC导管不断改进,PICC置管技术也不断改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也越来越多,使并发症显著减少,置管时间延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经肘前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中心静脉处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使用[1].肿瘤患者长期输液,PICC可防止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PICC非计划性拔管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过程,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非计划性拔管为PICC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2],患者预期的治疗未完成,并未达到预期将导管拔出.本文对我科2012年以来行PICC置管患者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大肠癌患者化疗期间提供一个无痛性安全的静脉渠道,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以及置管后局部感染。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385例结直肠癌患者从PICC置管输入药物和观测临床置管结果。结果:应用PICC导管385例患者,其中337例是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7.6%,留置时间为18~361d,平均置管时间165d,其中8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穿刺部位感染。但也有研究显示PICC导管在体内最长可留置1年11月[1]。避免产生感染的关键是在置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置管后心护理。结论:PICC置管为大肠癌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渠道,确保大肠癌患者化疗的顺利,减少患者痛苦,但在置管及导管维护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研究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 24例癌症晚期患者,给予其PICC置管治疗,分析护理体会。结果 24例肿瘤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5.8%,平均置管时间为30.2 d,3例导管堵塞,2例出血,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改善。24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疗。结论 肿瘤治疗中实施PICC导管置入,成功率较高,可有效减少患者频繁穿刺,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