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题     
1 正常肝实质CT平扫的密度A 为软组织密度,高于脾脏B 为软组织密度,低于脾C 为软组织密度,低于胰D 为软组织密度,低于肾E 为软组织密度,等于脾2 正常肝实质USG为下列哪种回声A 均匀低回声B 均匀中等回声C 均匀强回声D 不均匀低回声E 不均匀强回声3 肝内血管在MRI上一般T1 WI和T2 WI均为A 流空信号  B 等信号C 高信号D 低信号E 混杂信号4 肝动脉造影,按肝内血管显影次序,可分为哪三期A 动脉期、门静脉期、实质期B 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C 动脉期、门静脉期、静脉期D 动脉期、门静脉期、毛细血管期E 动脉期、毛细血管期、…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多为弥漫性浸润,CT及US对淋巴瘤脾病灶诊断困难。作者对18例恶性淋巴瘤超声导引下脾活检作了研究,其中非何杰金氏病15例,何杰金氏病3例。活检前脾影像诊断应用东芝SAL-77A超声装置。正常通过脾门的最大径线为11 cm、穿刺针用21号Surecut针。18例脾活检中4例在组织学上看到淋巴细胞浸润。此4例中的3例US检查内部回声无异常,其中诊断脾肿大1例。脾活检无浸润14例中13例内部回声无异常、但13例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运-7通射长,飞行时间2600 h。健康疗养入院。检查身体:心、肺、肝、脾未发现异常,肾区无叩痛,神经反射正常。血尿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及心电图、胸部 X 线检查均未见异常。B 超检查示:左肾大小正常,在上极皮质内见一强回声肿物,大小为1.4 cm×1.4 cm,边界清楚,光滑,余未见异常。右肾大小正常,在下极皮质内见一囊性回声肿物,大小为1.3 cm×1.3 cm,边界清楚,伴后加强。诊断:①左肾错构瘤;②右肾囊肿。体检结论:飞行合格,必要时送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了20例22次肾超声的肾脏重要伪影,其中18例表现为上极皮质的重复影象,中心可见大小不等的较高回声的收集系统结构;3例呈肾上方“肿物”影象;1例显示为肾上极增厚。伪影出现于左肾15例,右肾3例,双肾都出现者2例。22次超声19次脾下极或肝显示清晰,在伪影明显的扫描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病灶对比剂灌注时相和变化规律。结果:9例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多种多样,与正常肾皮质相比较:快进7例,同进2例,快退3例,同退3例,慢退3例;与正常肾皮质强化程度相比较:6例高强化,3例等强化。3例肾囊性病灶,超声造影轮廓较二维超声清晰,但内部始终未见强化。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表现为慢进慢退,回声呈等、低强化表现。2例肾柱肥大超声造影增强动态变化时间、强度与正常肾实质一致。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实时观察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SCT双期扫描中CT强化值(HU)测量对评价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对47例经临床资料、B超证实的肝硬化,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23例,C级8例以及36例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均经MSCT双期扫描并测量左肾皮质及髓质的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结果肝硬化组左肾皮质、髓质的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均有所下降,其中左肾皮质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左肾皮质的动脉期、门脉期CT强化值呈递减趋势,经方差分析,左肾皮质的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在肝硬化组Child A、Child B和Child 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左肾髓质的动脉期、门脉期的CT强化值在对照组、肝硬化组Child A、Child B和Child C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硬化时左肾皮质的动脉期、门脉期CT强化值下降,下降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SCT双期扫描能评价肝硬化患者肾脏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腹部脏器组织行CO2静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健康雌猪2头和雌犬2条,麻醉后,用25G细穿刺针直视下多点穿刺脾、肝、肾、胰腺、小肠和子宫组织。手推法注射CO2行数字减影静脉造影。结果细针穿刺CO2造影可显示脾-门静脉系统、肝静脉、门静脉、肾一下腔静脉、子宫-卵巢静脉,不能显示胰腺和小肠引流静脉。其中,以脾-门静脉系统显示最佳,其影像质量评定结果为A级、B级和C级分别为87.5%(7/8)、12.5%(1/8)和0%;其他依次为肝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81.8%(9/11)、18.2%(2/11)和0%]、门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77.8%(7/9)、22.2%(2/9)和0%]、肾-下腔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38.5%(5/13)、61.5%(8/13)和0%]、子宫.卵巢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0%、33.3%(2/6)和66.7%(4/6)]。术中未发现实验动物的重要生命体征发生改变。结论细针直接穿刺部分腹部脏器组织行CO2数字减影静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超声已广泛应用于肝胆疾患的检查。作者在对大量的不同肝胆疾病患者作超声检查时发现,一些病人之肝门结构回声明显增强。所谓“肝门结构回声增强”是指:胆总管前壁(A)厚度、胆总管后壁及门静脉前壁(B)厚度、门静脉后壁(C)厚度及胆总管内径(D)之测量值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之各值上限者。对照组140人(无肝胆系病史或手术史,临床及化验证实无黄疸或胰腺疾患;超声及/或X线证明无胆囊结石、胆道结石或胰腺疾患)所测各值:A:1-3mm;B:1-3mm;C:1-3mm;D:1-5mm。而15例病理情况下肝门结构所测各值分别为:原发性化脓性胆管炎(10人),A:5-14mm;B:2-8mm;C:1-3mm;D:8-29mm。肝细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因睾丸癌行一侧睾丸切除后,剩余侧睾丸US发现异常的28例病人作了回顾性研究,年龄28~64岁.切除的睾丸为非精原生殖细胞瘤19例,精原细胞瘤9例.灰阶US用7MHz线阵换能器,将US所见分为肿块、回声不均和钙化三类.18例在US检查后3天至20周作了手术(15例睾丸切除,3例经腹股沟睾丸活检).结果见到,US显示睾丸内肿块的15例,13例经过手术(10例为癌,肿块直径0.5~4.0cm;3例良性,肿块直径0.5~1.3cm),其余2例肿块0.5~0.6cm,随访3~6年3~12次US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测量肝炎后肝硬化脾脏体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测量脾脏体积,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脾脏体积、脾/肝比与Child分级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90例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B超及CT证实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38例,B级33例,C级19例及112例正常对照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仪器自带体积测量软件测量肝、脾体积,并计算出脾脏与肝脏体积比值(脾/肝比)。结果正常人脾脏体积为(211.01±112.66)cm3,脾/肝比为0.17±0.09,脾脏体积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关系。ChildA、B级脾脏体积分别为(1016.22±580.95)cm3、(1015.72±681.46)cm3,脾/肝比为1.01±0.62及1.04±0.64,均明显高于ChildC级(644.14±416.81)cm3及0.80±0.37。结论正常人脾脏体积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无明显相关关系。肝硬化患者脾脏体积及脾/肝比较正常人显著增高,ChildA、B级出现脾/肝比倒置(>1),ChildC级脾脏体积及脾/肝比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肝叶体积变化规律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间相关性,建立正常成人标准肝体积公式. 资料与方法 对101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B超及CT证实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39例,B级38例,C级24例)及113例正常对照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仪器自身携带体积测定软件测量肝左外叶、尾状叶及全肝体积,计算平均体表面积全肝、左外叶、尾状叶体积、左外叶、尾状叶占全肝体积百分比、体积指数及体积变化率.由113例正常对照者身高、体重(BW)、体表面积(BSA)及全肝体积得出正常成人标准肝体积(LV)公式. 结果 正常成人标准肝体积公式为LV(cm3)=882.08×BSA(m2)-308.12或LV(cm3)=12.90×BW(kg)+437.91.正常人全肝体积为(1222.76±216.96) cm3.Child C级全肝体积及左外叶体积分别为(798.01±203.64) cm3和(213.04±74.84) cm3,明显<Child A、B级患者(P<0.05);Child A级尾状叶体积明显增大,为(36.83±22.11)cm3,与Child B、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6层螺旋CT能准确测量肝脏各叶体积;肝炎后肝硬化体积变化与肝功能分级有明显相关性,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作者回顾性研究了9例确诊病人的临床影象学特征,诊断标准是:典型影象学表现,如肾增大;排泄性尿路造影对比剂在髓质呈条纹状表现;超声肾回声质地弥漫增加,肾边界不清。提示性影象学征象有肾或肝脏组织活检结果阳性;同胞中也有该病病人。9例中女6例,男3例,年龄2个月~15岁。行临床检查,US、CT和肾功能试验。US扫描使用5或3.5MHz扇形探头。除2例外,CT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高度正常肾脏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表现.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机对35例3组高海拔地区(A组20例2 260~2 500 m;B组7例3 000~3 500 m;C组8例4 000~4 500 m)的健康志愿者行肾脏灌注扫描,应用工作站上Perfusion分析软件测定正常肾脏的各项灌注参数值,并分别比较左右侧之间、不同海拔高度之间各灌注参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从而分析海拔高度、侧别是否对各灌注参数产生影响.结果 高海拔地区的正常35例(70个肾)肾皮质平均灌注量为(171.09±48.39) ml·100 ml-1·min-1,髓质平均灌注量为(57.70±28.25) ml·100 ml-1·min-1.肾皮质和髓质的峰值增强值(peak enhancement,PEI)、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血容量值(blood volume,BV)分别为(96.54±24.92) HU、(16.61±3.85) s、(55.45±11.46) ml/100 g和 (43.88±17.15) HU、(22.67±5.54) s、(22.53±6.90) ml/100 g.35例双侧肾脏各自的皮质或髓质的同一灌注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同侧肾脏皮质和髓质的同一灌注指标明显不同(P<0.05).不同海拔高度对肾脏皮髓质灌注参数值有影响,3组间比较肾皮质A组与B组的肾脏血流灌注(Per)、PEI、TT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Per、TT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髓质A组与C组的Per、PEI、TT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显示肾脏皮、髓质的灌注值与海拔高度有关,而与左右侧无关.  相似文献   

14.
肾集合系统移行细胞癌罕见,常见于老年病人。作者报道了1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10人、女1人,58—95岁,平均72岁。IVP或逆行造影时在肾盂肾盏内均见充盈缺损改变。主要超声表现为在集合系统见一约5mm大小充满肾窦的低回声区,其回声与皮质回声相近者9例,低于皮质回声者2例,病灶边界呈不连续或为弥漫性改变。正常肾窦回声较强(由脂肪、血管及集合系统壁构成),而该组病例病灶回声低于正常肾窦是由于肿瘤组织破坏或推移了正  相似文献   

15.
Bertin柱:Bertin柱是指位于髓质内的肾皮质,又称内部肾皮质。在内部肾皮质与髓质交界部有弓形血管走行,US上显示为三角形低回声区,位于髓质间的部分可表现为较髓质稍高回声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正常情况下及不同肾脏疾病时 ,肾脏各部分对 99m Tc DTPA浓聚及清除速度的差别与特点 ,以定量评价肾脏各部分的局部功能状态。方法 :对 18例正常对照、74例不同肾病患者进行了肾动态显像 ,并应用常规肾动态处理软件及ROI技术分别对全肾、肾皮质、肾盂肾盏作了定量分析 ,获得肾脏各部分的Tb、C1/2及 2 0min残留率。结果 :在无肾脏疾病的正常对照组 ,全肾与肾皮质、肾盂肾盏部分之间的定量分析指标均无明显差别 ,在疾病组 ,肾脏各部分的指标则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尤其是在糖尿病、慢性肾炎及肾盂肾炎的患侧肾差异更明显 ,表现为肾盂肾盏部分的Tb延长。全肾、肾皮质和肾盂肾盏的Tb均值在糖尿病分别为 5 .8min、4.5min和 6.8min(P <0 .0 1) ;慢性肾炎为 7.9min、6.3min和 9.1min(P <0 .0 5 ) ;肾盂肾炎为 6.0min、4.0min和 7.6min(P <0 .0 5 ) ;在高血压病患者三者无显著差异。而在 13例有上尿路排泄不畅的患者 ,三种处理方法时 ,Tb、C1/2及 2 0min残留率均有差异 (P <0 .0 5~ 0 .0 0 1)。结论 :定量评价肾脏各部分的功能对于正确反映和认识肾功能受损程度及其部位有参考价值 ,尤其适用于尿路排泄不畅患者的肾功能估计  相似文献   

17.
脾原发肿瘤非常罕见,作者报到10例脾原发性肿瘤,其中先天性脾囊肿1例、脾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脾海绵状血管瘤2例,脾错构瘤1例,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及脾囊肿4例。前6例经病理诊断证实。其主要影像如下:先天性脾囊肿US可见回声增强,其内部为均一的无回声团。血管造影可见压迫正常组织的无血管结构肿块。脾海绵状淋巴管瘤为无造影效果的多发性囊肿性病变,US可见境界模糊的多发性低回声改变,血管造影呈典型的瑞士奶酪状改变。脾血管瘤US呈境界清晰的高回声,CT为低密度,血管造影呈棉花样少血管性病变。脾错构瘤US呈境界清晰的低回声,CT为低密度,血管造影为多血管改变,但有1例为少血管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作者回顾了5年来确诊为淋巴瘤的44例病人。女12例,男32例,年龄6个月~19岁。9例何杰金氏病,35例非何杰金氏病,均无肾脏疾病的临床症状。检查发现39例病人的US与CT表现相似(36例正常,3例肾脏不典型肿块)。5例非何杰金氏病CT增强扫描显示肾脏有低密度结节,而在US检查时2例正常,2例肾脏增大,1例显示弧立的低回声结节(该例在CT上为两侧多发性结节)。所有CT检查均用团注法推注60%泛影葡胺或碘苯六醇,剂量为2ml/kg。  相似文献   

19.
CT测量肾脏皮质厚度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肾脏皮质厚度与年龄的关系,确定不同年龄段正常肾脏皮质厚度CT测量的参考范围,筛选出与年龄相关性最好、易于临床应用的测量方法.方法(1)确定CT测量肾皮质厚度的准确性选取因肾脏肿瘤而做全肾切除的18例病人的肾脏标本,测量肾脏正常部分的皮质厚度,将测量结果与术前CT影像肾皮质厚度测量的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2)连续选取120例无肾病,无服用肾脏损害药物史,无高血压史病人的腹部CT资料,分为20~40岁、41~60岁、61~80岁3个年龄组,测量每侧肾脏3个层面皮质、实质的厚度和肾脏径线长,统计学分析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增强螺旋CT图像测量的肾脏皮质厚度与肾标本测量的皮质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8,P=0.43).3个年龄组肾脏皮质厚度均数分别为0.73 cm、0.65 cm、0.53 cm,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F=93.403,P<0.01).肾脏皮质、实质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好的指标是皮质厚度(r=-0.78~-0.79);60岁以前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比与年龄无相关性.体型对肾脏皮质厚度的影响不明显.男女性别间皮质厚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增强螺旋CT能够准确地测量肾脏皮质的厚度,是研究肾脏形态变化的一种敏感的手段.肾皮质厚度随年龄减小,但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随年龄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发生于左右肝管结合处的胆管癌称Klatskin瘤,罕见。典型表现是在阻塞性黄疸病人作PTC造影时近肝门区胆管有狭窄或闭塞。作者报告了14例的US表现(年龄53岁~80岁,平均63岁,男11人,女3人。大多数病人用高分辨率实时超声探查。PTC或ERCP在胆道汇合处见不同程度的狭窄。14例患者US均见有肝内胆管扩张而总肝管及总胆管正常,其中7例仅此改变无肝门肿块或管壁增厚;余7例除肝内胆管扩张外,4例在左右肝管汇合处胆道内见一高回声肿块(其中一例还见肝内转移),2例见肝门淋巴结肿大,另一例在门静脉内见一高回声结节。该病由Altmeier等于1957年首先报导,1965年由Klatskin首先确认肝门胆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