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RT-PCR)检测K562白血病细胞系、78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WT1基因表达。结果:60例初治或复发AL中有44例患者高表达WT1基因,阳性率73.3%。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阳性率分别为70.8%和8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随着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完全缓解(CR)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CR后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复发后又显著升高。结论:用NestRT-PCR测定WT1基因的表达可用作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WT1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用于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8例初发AML、32例初发ALL、40例AML-完全缓解(CR)、28例ALL-CR患者及31例同期三系增生活跃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WT1基因的表达,建立WT1基因在各组间的表达阈值,以WT1拷贝数/ABL拷贝数×100%表示W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初发AML患者与对照组间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80%(3.550%~48.500%)比0.026%(0~0.240%),Z=-7.74,P<0.0001]。AML-CR患者[0.102%(0~5.380%)]与初发AML患者间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4,P<0.0001)。此外,WT1基因表达高于阈值(20.880%)的AML患者第1个疗程CR率为60.7%(17/28),而表达低的患者为76.7%(23/30)。AML患者复发时WT1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初发ALL患者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0.350%(0.021%~10.780%)]升高(Z=-2.58,P<0.05),但与ALL-CR患者[0.038%(0~2.800%)]相比,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 WT1基因在AML中的表达相对较高,其可能成为AML患者预后评估及MRD监测的有效指标,但并不适用于ALL患者。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急性髓系、淋巴细胞白血病66例患者WT1基因进行检测,并比较髓系各亚型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差异,观察基因表达水平与病程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病程与WT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66例患者中,87.5 %(14/16)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76.0 %(38/5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髓系各亚型中,M3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亚型(与M1、M2、M4、M5相比,P值分别为0.040、0.007、0.006、0.010)。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完全缓解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8)及复发组(P=0.003),其滴度的再次升高可提前1.5个月预测复发。WT1基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预后相关,WT1基因转阴的患者较持续表达及一度下降后再次上升的患者预后好。结论 WT1基因在AL患者中的表达可代表微小残留病灶,急性髓系白血病各亚型中M3表达水平相对较低,WT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程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UC1基因及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4例初发或复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MUC1基因以及WT1基因的表达.观察MUC1基因及WT1基因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关系。结果:54例初治或复发AL中MUC1基因表达阳性率50.0%.WT1基因表达阳性率74.1%。MUC1基因阴性表达的初治非M3型AL 19例治疗完全缓解率达94.7%,MUC1阳性表达的初治非M3型AL 18例治疗完全缓解率5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WT1基因表达阳性与否与化疗疗效无关。结论:MUC1和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有一定的表达,MUC1基因阳性表达可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郭宏峰  乔振华 《白血病》2000,9(5):290-292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多药耐药(MDR1)基因表达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8例AL患者骨髓和1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复发难治组MDR1阳性率最高,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完全缓解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初治组MDR1阳性病例与MDR1阴性病例的首次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5.45%和88.89%)之间有显著差异。MDR1的表达在FAB各亚型间略有差异。MDR1阳性的复发难治AL患者,经环孢酶素A(CsA)逆转多药耐药后,完全缓解显著增高。结论:MDR1基因过度表达可临床耐药,是预后的重要不得因素,是判断疗效及早期复发的一个重要标志。CsA有较好的逆转复发难治AL多药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中MDR1 MRP和bc1-2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和调控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的基因(bcl-2)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与临床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地高辛掺入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常规RT-PCR方法检测了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单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54例AL中MDR1/MRP/bcl-2三基因表达阳性率为16.7%(9/54),MDR1/MRP/bcl-2三基因表达均阴性,发生频率为46.3%(25/54)。46例资料完整的白血病患者中三基因表达均阴性者80.0%缓解(CR),MDR1/MRP或MDR1/MRP/bcl-2共表达者无1人CR(P<0.01)。单基因分析表明MDR1、MRP、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3%、41.3%和47.8%,其中MDR1阳性者CR率7.7%,明显低于MDR1阴性者CR率72.7%(P<0.01);MRP阳性CR率21.1%,明显低于阴性CR率77.8%(P<0.01);bcl-2阳性CR率36.4%,亦低于阴性CR率70.8%(P<0.05)。结论:MDR1/MRP或MDR1/MRP/bcl-2共表达的患者不易获得CR,白血病患者的耐药除了与MDR1高表达密切相关外,还与非P-糖蛋白(P-gp)介导的MRP及bcl-2表达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白血病中黏蛋白1(MUC1)基因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预后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 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白血病患者42例和非血液恶性疾病患者或正常人24例的骨髓中MUC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白血病MUC1基因的表达率(43.3 %)显著高于对照组(8.3 %)(P<0.01),慢性白血病MUC1基因的表达率(54.5 %)亦高于对照组(8.3 %)(P<0.05)。急性白血病MUC1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16.7 %)低于阴性表达者的完全缓解率(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完全缓解(CR)患者10例中检测出MUC1基因表达5例。结论 MUC1基因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在各种类型、亚型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可辅助白血病的诊断,MUC1基因表达的RT-PCR分析法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较常规血细胞形态学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为白血病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WT 1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 (AL)预后的关系及在微小残留病 (MRD )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 PCR法 (FQ RT PCR ) ,测定 40例不同类型及处于不同疾病阶段 (2 6例初治、5例复发、9例CR >3年 )的A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WT1基因均为阴性。 40例AL患者中有 2 6例WT 1基因表达阳性 ,阳性组与阴性组CR率分别为 3 4.6%和 78.5 % (P <0 .0 5 )。其中初治、复发与CR >3年的患者 ,WT 1阳性基因拷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 4.14× 10 3 拷贝 /ml、8.5 8× 10 3 拷贝 /ml和 7.87× 10 1拷贝 /ml。CR后WT 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复发后又显著升高。结论 FQ RT PCR实验方法客观准确 ,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AL患者的化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检测MRD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 (AL)多药耐药 (MDR1 )基因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 6 8例 AL 患者骨髓和 1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MDR1 基因的表达。结果 :复发难治组 MDR1 阳性率最高 ,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完全缓解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初治组 MDR1 阳性病例与 MDR1 阴性病例的首次完全缓解率 (分别为 45 .45 %和 88.89% )之间有显著差异。MDR1 的表达在 FAB各亚型间略有差异。MDR1 阳性的复发难治 AL 患者 ,经环孢酶素 A(Cs A)逆转多药耐药后 ,完全缓解显著增高。结论 :MDR1基因过度表达可导致临床耐药 ,是预后的重要不利因素 ,是判断疗效及早期复发的一个重要标志。Cs A有较好逆转复发难治 AL 多药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WT1 mRN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WT1 mRNA的方法。方法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一条与靶基因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双荧光标记探针(5′端为荧光报告基团,3′端为荧光淬灭基团),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WT1 mRNA的方法,并测试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WT1 mRNA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检测WT1 mRNA的灵敏度达10^-4。方法的变异系数为1.93%,稳定性较好。循环阈值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问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为-3.5,线性相关系数,-0.997),可对WT1 mRNA的表达进行准确定量分析。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白血病细胞WT1 mRNA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操作简便、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降钙素基因(CT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果25例ANLL患者中18例检测到CT基因高度甲基化,阳性率72%,而且实验的敏感性至少达到10-3水平,结论CT基因高度甲基化较普遍地存在于ANLL,可作为AN-LL恶性细胞的分子标志,用于ANLL患者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以利于预测复发、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基因表达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半定量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8例AL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者LRP基因的表达,将LRP/β2M≥0.3定为LRP+,结果发现初治组LRP的阳性率为44.4%,LRP+与LRP-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37.5%和90.0%(P<0.05),复发及难治组LRP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水平最高,与正常对照组、长期生存组及初治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LRP基因表达与临床耐药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可早期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B病毒BNLF-1基因在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含量,分析T、B细胞性淋巴瘤和急淋、急非淋BNLF-1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该基因表达及含量与淋巴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mplisensor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或骨髓EB病毒BNLF-1基因片段,同时采用免疫酶法测定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结果:(1)淋巴瘤BNLF-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急淋、急非淋和对照组;急淋高于急非淋和对照组;急非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淋巴瘤BNLF-1基因含量高于急淋、急剧晨淋;急淋高于急非淋;(4)T、B细胞性淋巴瘤BNLF-1基因表达阳性率及含量无显著差异。(5)淋巴瘤BNLF-1基因高表达是死亡相关因素之一,其含量越高,生存期越短。结论:BNLF-1基因可能是EBV的致癌基因之一,对淋巴瘤和急淋发的发病起重要作用;BNLF-1基因阳性率及含量的高低可作为淋巴瘤及急淋和急非淋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BNLF-1基因高表达与恶性淋巴瘤预后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CL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127份外周血标本中SCL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初治/复发期、完全缓解期(缓解时间<6月)及完全缓解后期(缓解时间>2年)急性白血病中SCL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9%、56.3%及20.0%,在初治/复发期与完全缓解后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人外周血未检测到SCL基因表达。结论:大多数急性白血病表达SCL基因,SCL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它的表达有应用于临床作为检测微小残留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对1例疑难病人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指标与临床相结合进行检查与分析。结果确诊1例罕见的Ph-/bcr+CML早期慢性期-红血病兼患淋巴瘤。结论该病例为十分罕见的多能干细胞克隆恶性增生疾病的多重癌罹患。其细胞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发现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bcl-2、bax和mdrl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探讨 bcl- 2基因、bax基因和 m drl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检测了 5 6例 AL 患者的 bcl- 2、bax和 mdrl基因表达。结果 :bcl- 2和 mdrl基因低表达及 bax基因高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率 (CR)高 ,bcl- 2 /bax比值 <0 .6患者的 CR率更明显高于 >1.2者 (P<0 .0 0 1)。结论 :bcl- 2、m dr1及 bax基因表达是 AL 相对预后不良因素 ,bcl/bax比值更是决定 AL 预后好坏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gH重排产生的CDR—Ⅲ序列,检测了23例急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发生IgH重排,其中4例出现两种基因扩增产物。6例完全缓解的患者,3例检出异常重排的IgH基因,并先后复发。本文还用Southern blot法与PCR进行了对照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LRP、mdr1、MRP基因表达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金海  董作仁  郭晓楠 《肿瘤》2000,20(5):352-354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肺耐药蛋白(LRP)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 急性白血病61例。正常对照15例。采外周血或骨髓液,肝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及分离总RNA。逆转录酶合成cDNA。设计扩增LRP、mdr1及MRP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 正常对照及长期生存组三种耐药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均很低;初治组表达的阳性率较高;且初治组耐药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法检测57例AML患者单个核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57例AML患者不同程度表达bcl—2基因,范围从0—98%,其中初治组的阳性率为46.2%(24/52),缓解组的阳性率为40.7%(11/27),难治复发组的阳性率为100%(15/15);难治复发组与初治组及缓解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AML各亚型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分析发现bcl-2基因表达与临床缓解密切相关,阴性组缓解率(76.2%)显著高于阳性组(42.1%)(P<0.05)。结论:bcl—2基因过度表达对AML的预后有重要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