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基底节性失语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基底节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54例基底节性失语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自发谈话、言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总体疗效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 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加音乐可编程电针仪治疗基底节性失语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12):1772-1774
目的:探讨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提出最佳治疗对策。方法:收治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表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加温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维生素B_(12)加维生素B_1等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较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周后睑裂高度、斜视角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0.53%,优于对照组34.21%(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刺加温灸治疗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意外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5.00%,对照组,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治疗组6.67%,对照组1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12):1668-1669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脑卒中并发尿潴留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并针对临床症状(偏瘫、失语等)给予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分别再针对尿潴留给予治疗。对照组选穴针刺,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更明显。结论:采用穴位敷贴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尿潴留进行治疗,优于单独使用针刺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通关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继安 《中国针灸》2005,25(11):760-762
目的:观察通关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通关开窍针刺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通关开窍针刺法,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进行西部失语症AQ指数评价及对比.结果:观察组见效快、疗效好,经统计对比15天(P<0.05),30天(P<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关开窍针法结合规范用药及康复指导可发挥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规范用药及康复指导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加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90例 ,与单纯使用西药组 86例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 32例 ,治愈率为 35 .5 5 % ,对照组治愈 1 8例 ,治愈率为2 0 .93%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加穴位注射对治愈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朱碧宏 《新中医》2017,49(7):37-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引起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血管疾病引起顽固性呃逆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丁香柿蒂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7天,总有效率观察组97.78%,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天、5天、7天及14天后呃逆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引起顽固性呃逆患者在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基础上联合丁香柿蒂汤治疗效果理想,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12):1655-165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中药方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抑郁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黛力新口服,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治疗周期两个月;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督调神针刺法及中药辨证治疗。结果:两个月治疗后患者HAMD量表评分和SCL-90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比单纯药物疗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SAE)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SAE病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都可喜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都可喜.治疗60天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HDS、TCD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3.3%;治疗后HDS测定表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Vm增加,Vs和PI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SAE,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针刺有助于病人智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灌注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对脑血管疾病致抑郁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60 例脑血管疾病致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 例):采用常规西药展开抑郁症治疗, 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展开抑郁症治疗;就两组脑血管疾病致抑郁症患者疗效数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展开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3.33 % 高于对照组的 76.67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的 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HA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HAMA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中西医 结合方式有效运用,可使得脑血管疾病致抑郁症患者疗效获得显著提升,使得 HAMD 评分、HAMA 评分获得显著降低, 最终实现脑血管疾病致抑郁症患者有效预后。  相似文献   

11.
针刺加推拿治疗冻疮1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峰  王英  肖一宾 《中国针灸》2005,25(3):171-172
目的:比较针刺为主辅以推拿与药物治疗冻疮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64例冻疮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36例)和药物组(128例).针刺组取"回阳九针穴"(即哑门、劳宫、三阴交等9穴)为主针刺辅以推拿;药物组以外用冻疮膏为主治疗.结果:针刺组治愈111例,总有效136例,有效率为100.0%;药物组治愈55例,总有效98例,有效率为76.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辅以推拿治疗冻疮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在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不使用任何方法预防医院感染,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针刺关元、足三里,加灸,每日1次,连续10天。观察各组医院感染率及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异常率。结果:观察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0%,对照组为2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异常率、白细胞异常率、中性粒细胞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灸可有效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对人体的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邹宏军  赵文民 《中国针灸》2004,24(4):227-228
目的:探寻提高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针、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腹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炜  王丽平 《中国针灸》2005,25(11):757-759
目的:探讨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针刺组穴配方.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腹针组及体针组各30例,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腹针组患者痉挛得到明显改善,相关指标有统计学意义,体针组患者痉挛也有改善,相关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腹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腹针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舌针为主治疗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王祖红  叶建  朱晓云  管遵惠 《中国针灸》2005,25(11):820-822
目的:观察舌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以舌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以单纯体针治疗.结果:舌针为主治疗中风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舌针治疗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呼永河  吴深涛  李静 《中国针灸》2003,23(5):259-26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予针刺太阳、阳白透鱼腰、攒竹等穴和服用中药“明目五子汤”;对照组40例予静脉滴注维脑路通及口服双密达莫、维生素E,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汤剂有较好疗效,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明  靳瑞 《中国针灸》2005,25(10):699-701
目的:观察针刺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方法:将98例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6例)和对照组(22例)进行临床观察,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为主;对照组口服脑复新0.1~0.2 g,γ-氨酪酸0.25~0.5 g,每日3次;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 mL,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4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59.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同时治疗组结果显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刺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方法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1例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针刺组30例,药物对照组31例.针刺组主穴取百会、关元、膻中、内关、太冲、三阴交,配穴取背俞穴;药物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创伤性排尿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了探讨及早改善截瘫患者排尿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任、督经脉的命门,腰阳关、曲骨、气海等与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腧穴和相应夹脊穴,针灸治疗本病13例,结合FIM和Ba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结果:获得84.6%的愈显率。结论:及早用针灸治疗创伤性排尿障碍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持续性植物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路 《中国针灸》2005,25(2):82-84
目的:探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针刺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针刺"立命"、水沟、印堂、十宣、哑门、涌泉等穴,多用醒脑开窍法,脱证先用灸法至虚象好转,再用上法.并设立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在用同样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果:治疗组患者3个疗程神志恢复率90.0%,痊愈率5.0%,6个疗程神志恢复率95.0%,痊愈率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5%、0和65.0%、5.0%.结论:针刺可提高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神志恢复率及痊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