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多种心脏病进展的终末阶段[1],常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2]。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的拮抗剂,研究[3-4]表明其可提高心室收缩能力,降低心脏负荷,从而减少血容量。本研究观察了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左心室负荷随着较高血压的长期作用而负担加重,左心室代偿性扩张和肥厚引起脏器功能异常,其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与之密切相关。目前,治疗室性早搏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方法和保守药物治疗,手术方法主要以射频消融术为主,其疗效较好,但费用高,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高,因此,在临床上无法推广[1]。而药物治疗中,以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较广泛[2]。近年来,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  相似文献   

3.
早搏即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是指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引起心脏一部分或全部提早发生除极。按照异位激动的起源,过早搏动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4.
室性早搏是小儿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类型,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有密切的关系.室性早搏可发生于健康小儿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更易发生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的小儿[1].前者无明显症状,多于常规体格检查中发现,而后者可影响心室射血功能,伴有明显临床症状.二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不同,因此,临床医师有必要明确室性早搏的性质,以正确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本研究拟通过检测室性早搏的心率变异分析与小儿脚踏车运动试验探讨上述检查方法对判定小儿病理性室性早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崔炜  耿雪 《临床荟萃》2010,25(2):173-176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其不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室肥厚及电解质紊乱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心功能评价中亦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心功能评价不但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判断患者的远期预后,而且在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方面也可提供依据。与收缩功能减低的心力衰竭不同,目前推荐的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治疗方法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存的心力衰竭患者并无显著改善预后的价值,这进一步凸显了即使在有典型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室性早搏对心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通常认为这种室性早搏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是"良性"的,然而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频发的室性早搏可能会导致心功能恶化,并发展为心肌病[1-9]。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冠心病类型 ,其特点为心脏逐渐扩大 ,反复发生的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心律失常 ,将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1] ,临床治疗甚为棘手。偏重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往往效果不好 ,尤其是恶性度较高的心律失常 ,如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扑、室速等 ,如不及时处理常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甚至引起心脏停跳等严重后果。所以从根本上治疗心功能不全 ,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8年以来收治这类患者6 8例 ,部分患者采取了综合性治疗措施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 8…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8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象是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35~83(48.5±8.02)岁。其中缺血性心脏病4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心脏瓣膜病6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功能 Ⅲ~Ⅳ级(NYHA级),左室射血分数〈40%,有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30个/h,成对室性早搏,持续性VT≥30s和非持续性VT。给药方法:入院后均接受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0.2g3次/d、1周后改为0.2g2次/d,0.2g2次/d1周后改为0.2g/d,以0.1~0.2g/d维持治疗。根据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NYHA心功能分级确定疗效标准:①显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或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②有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或连发室性早搏减少≥90%;心功能改善I级或未达到心功能I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③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97.50%。QTc由(411±25)ms增至(486±56)ms(P〈0.01)。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及便秘,但并未影响治疗,无一例因使用胺碘酮致心功能恶化。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高,副作用少。在严重CHF患者中,可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32-433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2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获得更好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使用(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大一 《临床荟萃》1999,14(4):193-194,F003
4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合理用药 4.1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级与治疗对策 我国广大临床医生最熟悉的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分级方法为Lown的分级系统(表11)。 Lown在70年代初期,根据当时冠心病监护室(CCU)中的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中的室性早搏的不同情况与预后的可能关系提出了这个分类方式,此后他又作了一些修改。Ⅱ级为频发室性早搏,Ⅲ~Ⅴ级为复杂性室性早搏。目前,我国动态心电图检查日益普及。不少单位的动态心电图室在给患者检查结果的报告单上,常规使用Lown分级的术语与级别,给患者带来了紧张与恐慌,也给医疗实践带来了混乱。 Lown分级的最大局限性或不足在于它只列举了室性早搏的频发复杂程度,而忽略了患者的心脏和全身的整体临床情况,如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如有器质性心脏病是什么病因导致的,心脏功能如何,有无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尤其低血钾和低血镁)、心肌缺血、活动风湿等可以纠正的诱因或病因,是否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促)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探讨RVOT起源PVCs患者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时序规律.方法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测量30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室性心搏时及30例正常人纵向(TsL)、环周(TsC)、径向(TsR)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分别计算标准差,并分析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规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心搏时TsL、TsC、TsR标准差均增大,窦性心搏时TsC、TsR标准差增大.室性心搏时,TsL、TsR从心尖至基底的不同层面间差异显著;TsL、TsC在不同室壁间差异显著.结论 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及室性心搏时均存在失同步状态,其中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存在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用斑点追踪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左室舒缩功能,了解甲减患者在出现临床心血管并发症前是否存在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方法 对20例甲减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进行检查,测量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中间段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及应变率,并脱机运用QLAB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甲减组和正常组的左室收缩功能和左室中间段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中间段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比较,斑点跟踪技术能更好地反映甲减患者左室舒缩功能的减低,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RT-3DE及左心室造影分别测量21例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将RT-3DE测值与左心室造影测值相比较。结果 RT-3DE能显示室壁瘤患者左心室的整体形态,其测量的LVEDV、LVESV较左心室造影测值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测量LVEDV、LVESV、LVEF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76、0.86、0.67,相关性较好。结论 RT-3DE能够准确测量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正常人及右室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二联律患者不同层面心肌旋转参数,探讨窦性心律及右室起源PVC时左室心肌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VVI技术对10例右室起源PVC二联律患者窦性、室性心搏及12例健康志愿者胸骨旁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心尖水平的心肌旋转角度及解旋启动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人左室二尖瓣水平呈顺时针旋转,心尖水平呈逆时针旋转,内膜旋转角度大于外膜(P<0.01);右室起源PVC二联律患者窦性心搏时各水平心肌旋转角度较正常组降低(P<0.05),解旋启动时间前移(P<0.05);右室PVC二联律患者室性心搏时旋转曲线呈双向,收缩早期与正常组及PVC窦性心搏呈反向旋转.结论 心肌旋转参数可用于评价不同激动时序时心肌运动力学状态,VVI技术可为该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瞬时波强曲线w1值评价健康妊娠期妇女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量90例健康妊娠期妇女及30例非妊娠健康女性(非孕对照组)颈动脉w1、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并进行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及非孕对照组之间w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FS在各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w1与EF、FS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颈动脉w1能反映妊娠期妇女左室收缩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估心脏收缩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左心功能.方法 对39例PH患者(PH组)和2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面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功能、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留取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采用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心肌整体收缩期环形应变(GCSS)、径向应变(GRSS)及纵向应变(GLSS).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H患者右心功能减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66.48%±6.38% vs 65.26%±4.01%,P>0.05).左心室心肌GCSS(-15.66%±3.67% vs一18.56%±2.16%,P<0.01),GRSS(15.54%±5.35% vs 30.03%±9.64%,P<0.01)和GLSS(- 16.18%±4.35% vs-20.91%±2.96%,P<0.01)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 中重度P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低;尽管LVEF无明显变化,其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情况.方法 选取28例CL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LBBBa组,15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LBBBb组,13例)者]、29例CR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RBBBa组,16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b组,13例)者]及对照组25例无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析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径向应变、周向应变以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计算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结果 除CLBBBa组心尖水平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外,CLBBB患者径向应变、旋转角度及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LBBB患者径向应变、周向应变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大于CRBBB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CLBBB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收缩不同步现象,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患者心肌存在径向应变上收缩不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66例,依据其舒张功能分为正常组和减退组。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Cys C,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同时采集患者基础情况及血脂、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资料。结果和舒张功能正常组相比,舒张功能减退组患者Cys 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尿酸、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 C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中度负相关(r=-0.617,P0.05);以肌酐为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Cys C与LVEF仍呈中度负相关(r=-0.591,P0.05)。结论血清Cys C升高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评价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透析前的左心功能变化。方法应用传统超声心动图、TVI两种方法分别检测30例慢性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心脏功能,并结合生化值进行分析。结果TVI较传统超声心动图能更好地反映左心舒张功能障碍,更早地检出潜在的左心功能异常。病情较重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左心舒张功能障碍,其收缩压与E’值明显相关(r=-0.68)、E’/A’比值与收缩压(r=-0.60)及甲状旁腺激素(PTH,r=-0.64)明显相关。结论TVI能更好地揭示收缩压、PIH增高与左心舒张功能障碍的关系,较传统超声心动图更早地诊断慢性肾功能疾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CKD)因预后较差及高额医疗费用而成为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疾病之一。心脏损害是引起CKD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早期发现CK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异常有助于治疗及评估病情。与传统超声心动图相比,新技术3D-STI能更准确、无创地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本文对3D-STI在评估CK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