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输卵管性不孕的影响.[方法]选取输卵管完全阻塞的不孕症患者66例、输卵管部分阻塞的不孕症患者116例、输卵管通畅的不孕症患者9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ER)技术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CI、UU DNA片段的扩增检测.[结果]输卵管完全阻塞组、输卵管部分阻塞组的不孕症患者的CT、UU及2者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输卵管通畅组的不孕症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完全阻塞组和输卵管部分阻塞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UU感染可引起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积水等炎症,是造成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输卵管性不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继发不孕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情况及与输卵管炎症的相关性。方法对985例继发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碘海醇注射液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根据输卵管通畅情况分为3组,即输卵管完全阻塞组(A组)、部分阻塞组(B组)和通畅组(C组),取宫颈分泌物进行生殖道病原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检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继发不孕的985例患者中,感染率依次为解脲支原体25.48%(251/985)、沙眼衣原体5.89%(58/985)、人型支原体2.44%(24/985)。其中解脲支原体感染者输卵管通畅组与完全阻塞组及部分阻塞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earsonχ2=40.629,P〈0.05;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输卵管通畅组与完全阻塞组有统计学差异(Pearsonχ2=6.898,P〈0.05);人型支原体感染者输卵管通畅与否均无统计学意义(eearsonχ2=2.897,P〉0.05)。结论在继发不孕妇女中,应重视对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检测,从而降低输卵管性生不孕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严琴  祝茹  汪艳  慈靖  韩文晖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14-2315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及其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240例行输卵管造影的不孕患者(观察组)和152例正常生育的孕妇(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的UU和CT检测。结果:UU感染率观察组为65.8%,对照组为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有输卵管炎症的不孕症患者中解脲支原体感染明显高于输卵管正常的不孕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仅2例存在衣原体感染。结论:UU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对不孕症患者行UU常规检测和及时治疗是必要的,CT检测可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的感染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93例作为不孕组,同时选取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UU及MH检测,并进行分析. 结果 不孕组CT、UU、MH、CT+UU、UU+MH、CT+ UU+ MH及总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性不孕与CT、UU、CT+UU、UU+MH感染均密切相关(CT:OR=3.371,P=0.045;UU:OR=2.795,P=0.021;CT+ UU:OR=7.538,P=0.016;UU+ MH:OR =4.816,P=0.036).其中CT+UU与输卵管性不孕的联系最密切.支原体药敏实验显示,UU对强力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敏感率较高(敏感性均为91.67%);MH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素较敏感(敏感性为87.50%、87.50%和75.00%);UU+ MH对交沙霉素较敏感(敏感性为72.72%). 结论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应重视病原体检测,根据病原体的药敏结果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输卵管性不孕症有增长趋势,且其治疗较困难、疗效差,是女性不孕症中较复杂的问题之一。导致输卵管炎或梗阻的原因很多,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病原体有细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中性传播性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是输卵管性不孕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女性不孕众多原因中,除了先天发育、内分泌及免疫因素外,微生物感染所致慢性生殖道感染(genital tract infection,GTI)亦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因素,常见有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等。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均属寄生于生殖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最主要病原体,更为严重的是可以引发女性输卵管粘连、阻塞和子宫内膜炎等生殖系感染从而引起不孕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殖道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女性不孕的影响.方法 选择150例女性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妇女的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CT的感染情况,同时分别对这些不孕患者的流产次数、年龄阶段与支原体、CT感染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观察组的UU、Mh和CT感染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UU感染率最高;(2)女性不孕患者中,随着流产次数增加,UU、Mh和CT感染率也明显上升;(3)女性不孕患者中,20~30岁患者病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31~40岁患者.结论 UU、Mh和CT是导致不孕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UU感染与女性不孕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妇科各项诊疗活动中应重视UU、Mh和CT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维、汉族孕妇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79例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和88例孕足月、无胎膜早破住院待产孕妇(对照组),取其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培养和沙眼衣原体(胶体金法)检测。结果胎膜早破组维、汉族孕妇UU、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中早产孕妇与足月产孕妇UU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阳性孕妇与CT阴性孕妇1minApgar评分(≤7分)、死胎、畸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复合阳性组和CT-UU-复合阴性组孕妇的死胎、畸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汉族孕妇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性不明显,UU感染对早产的胎膜早破有明显影响,妊娠期UU、CT的复合感染与死胎、畸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检测结果与不孕症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1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纳为不孕组,同期于妇科门诊要求终止妊娠的孕早期146例患者纳为早孕组,9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纳为输卵管性不孕组,103例腹腔镜手术者纳为手术组。比较不孕组与早孕组宫颈分泌物CT、UU及Mh培养阳性率;比较输卵管不孕组与手术组宫颈分泌物及盆腔积液CT、UU及Mh培养阳性率。根据患者输卵管功能将输卵管性不孕者分为低分组(24例)、中分组(26例)与高分组(44例),观察3组宫颈分泌物及盆腔积液CT、UU及Mh培养阳性率。结果不孕组CT培养阳性率为12. 97%,支原体感染率为41. 14%,均显著高于早孕组(均P<0. 05);输卵管性不孕组宫颈分泌物CT阳性率为11. 70%,支原体感染率为36. 17%,盆腔积液CT感染率为5. 32%,均显著高于手术组(均P<0. 05);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颈分泌物CT培养阳性率及支原体感染率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女性不孕症及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颈分泌物CT、UU及Mh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且患者输卵管功能越差,宫颈分泌物CT、UU及Mh感染率越高,提示CT、UU及Mh感染与不孕间关系密切,可能是诱发并加重输卵管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5471例GNU患者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性病门诊患者中感染情况及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英国UNIPATH公司生产的Clean View衣原体快速免疫测定试剂盒和中山市天洋电子生物传感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5 47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GNU)患者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5 471例GNU患者,检出单纯UU阳性1 938例,占35.43%,单纯MH阳性24例,占0.44%,UU+MH阳性204例,占3.73%,单纯CT阳性402例,占7.35%,UU、CT总检出率分别是43.84%、11.59%。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UU、MH、UU+MH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CT、UU、MH、UU+MH、UU+CT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以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最好,其次是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11.
林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9):994-995
目的了解不孕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不孕妇女147例生殖道标本拭子进行UU和CT的DNA检测并与正常妇女70例进行对照。结果UU检测阳性59例(40.14%),CT检测阳性33例(22.45%),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UU、CT感染与不孕症有非常明显关系,是女性不孕、反复流产的主要原因,采用临床检测并及时用药,可以达到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分娩无胎膜早破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同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UU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6,P〉0.05);cT检出率,观察组孕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0,P〈0.01)。观察组孕妇的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048、22.371、15.381、12.459,均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密切相关,胎膜早破可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系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孕不育之间的关系以及UU感染的耐药性。方法:以246例不孕不育妇女为观察组,134例正常生育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CT、UU感染阳性率差异,分析观察组中CT、UU感染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上生殖道炎症、输卵管堵塞情况以及UU感染的耐药性。结果:两组CT、UU及CT、UU混合感染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CT、UU感染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上生殖道炎症及输卵管堵塞情况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U感染药敏分析以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比较敏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现象比较严重。结论:泌尿生殖系CT、UU感染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药敏试验能很好地指导临床药物使用,能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白色念珠菌(CA)、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晚期先兆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80例正常中孕孕妇作为对照组,80例健康非孕已婚女性作为正常组。取白带做常规检查,其中CA用直接镜检,用培养法检测UU,取宫颈分泌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T的DNA。结果:观察组白带常规白细胞、清洁度及乳酸杆菌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1),而正常组和对照组间的乳酸杆菌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A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宫颈分泌中UU、CT、CT+UU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P〈0.01),而对照组与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UU和/或CT感染与晚期先兆流产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排除妇科炎症及其他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禁忌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in=45,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和对照组in=45,采用常规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I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观察两组疗效和经治疗后半年内妊娠率。结果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为71.11%(32/45),对照组为28.89%(13/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半年内妊娠率为62.22%(28/45),对照组为24.44%(11/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疗效远优于常规输卵管通液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in,Ig)M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0)联合测定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入本院后,血、尿、脑脊液和脐部分泌物培养经细菌学检测呈阳性的足月新生儿25例纳入感染组,选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无细菌感染征象的足月新生儿25例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比浊法和比色法测定两组患儿血清中IgM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感染组(第1次血样标本采集)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gM和髓过氧化物酶值分别为(0.51±0.14)g/L和(0.57±0.11)△A/rain及(0.24±0.14)g/L和(0.17±0.08)△A/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感染组治疗后(第2次血样标本采集),血清中IgM和髓过氧化物酶值分别为(0.64±0.13g)g/L和(o.25±0.09)△A/min,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血清IgM与髓过氧化物酶联合测定,对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