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除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针对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进行评估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2.2%,观察组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 :评价不同营养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方法 :140例重型颅脑损伤者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2 8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 EN和 PN ;B组给予早期 PN,1周后逐渐过渡至 EN ;C组单纯 PN ,PN时间超过 2周 ;D组早期给予单纯 EN;E组用传统的延迟性 EN。进行有关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者伤后早期能从不同营养途径获得营养成分。 A、B组 2周时血糖及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 D、E组 (P<0 .0 5 )与 C组基本相同 (P>0 .0 5 ) ,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 3组 ,预后优于其他 3组。 A、B两组间比较 ,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 B组 ,费用更节约。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联合进行 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对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4例,根据康复治疗的不同时间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A组)51例和非早期康复治疗组(B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48 h内实施康复治疗;B组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48 h后实施康复治疗。康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daily living,ADL)能力和预后情况。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Barthel指数A组66.67±8.54,B组57.46±9.32;恢复良好和轻残率A组68.63%,B组37.73%;死亡和植物生存率A组13.72%,B组32.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交通肇事致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诊断与救治方案。方法分析65例老年人交通肇事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机制与损伤类型。结果 65例患者中手术治疗 45例,手术病死率33.3%,总病死率41.5%。恢复良好率33.8%。结论老年人交通肇事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复杂且较重,准确的诊断与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天幕切开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生存51例(91.1%),其中良好26例(46.4%),中残17例(30.4%),重残8例(14.0%);死亡5例(8.9%)。结论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重型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加肠外营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28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B组给予早期PN,一周后逐渐过渡到到EN;C组单给PN,PN时间超过2周;D组早期给予单纯EN;E组用传统延迟性EN。进行有关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者伤后早期能从不同营养途经获得营养成分,A组2周时血糖及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B组(P<0.05)且A组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60.7%、35.7%均低于B组85.7%、57.1%,预后亦优于B组,A、B两组间比较,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14.3%,费用更节约。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联合进行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123例患者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87例。治愈100例,占81.3%,好转13例,占10.6%,死亡10例,占8.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多变,救助困难。积极抢救和精心合理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王蜀 《药物与人》2014,(9):174-17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因“重型颅脑损伤昏迷”而治疗的96侧患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A组50例子“高压氧+基础治疗”,B组46例予“基础治疗”。观察患者每天的临床表现,通过GCS(格拉斯昏迷指数)评分标准来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总有效率为43.0%;两组总有效率间的差异(P〈0.05)。A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A组清醒时间明显快于B组;A、B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清醒时间间的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能促进患者早日清醒,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785例颅脑损伤。结果:死亡67例,病死率8.5%。死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48例(71.6%);死于合并症或并发症29例(43.3%),其中死于合并胸外伤9例(13.4%),应激性溃疡5例(7.5%),室颤3例(4.5%),癫痫持续状态2例(3%),颈髓损伤1例(1.5%),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11.9%),失血性休克1例(1.5%)。结论:尽早解除脑部病变,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处理并发症,可提高颅脑损伤患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导致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血清中表达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38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25~87岁,平均(53.9±13.3)岁。入院时根据GCS评分分为3组:轻中型组(GCS 9~15分)10例,重型组(GCS 6~8分)14例,特重型组(GCS 3~5分)14例。对各组患者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并检测血清NSE水平。 结果所有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特重型组高于中重型组和轻型组(P<0.05),且NSE水平越高,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病死率越高。 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变化可以作为辅助评价颅脑损伤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进行气管切开的136例按切开的时机分为早切组和非早切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切组1周后的GCS评分高于非早切组,而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早切组。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体液丢失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影响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单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265例,按伤后1周内失水量的不同分为轻度脱水(A组,119例)、中度脱水(B组,106例)和重度脱水(C组,40例)三个组,统计受伤后1周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比率。结果受伤后1周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共24例,其中A组6例(5.04%,6/119),B组8例(7.55%,8/106),C组10例(25.00%,10/40);受伤后1周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共64例,其中A组19例(15.97%,19/119),B组29例(27.36%,29/106),C组16例(40.00%,16/40)。三组之间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比率和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比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结论大量体液丢失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机会明显增多,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赖登明  姚杨  裘五四  方晓  徐敏  肖芽 《健康研究》2012,32(3):177-180
目的 研究院前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由急救车送至本院的86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院前亚低温组和晚期亚低温组.院前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前保持患者鼻咽部温度33℃~35℃,入院或手术后改为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4天后自然复温.晚期亚低温组患者在入院或手术后开始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同样的亚低温治疗作为对照.同时监测两组的脑温、生命体征、颅内压力、并发症和GOS评分.结果 院前亚低温组在治疗后24、48和72 h的颅内压分别为(17.38±4.88mmHg,18.40±4.50 mmHg,16.40±4.13 mmHg)均较晚期亚低温组(20.63±3.00 mmHg,21.80±6.00 mmHg 18.81±4.50 mmHg)明显降低(P<0.05);院前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病死率与晚期亚低温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预后(GOS评分4~5分)明显好于晚期亚低温组(P<0.05);院前亚低温组未发生与亚低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院前亚低温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32例脑疝形成的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24例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32例中,恢复良好21例(占65.6%),死亡5例(占15.6%);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24例中,恢复良好9例(占37.5%),死亡10例(占41.7%)。2组对比,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结论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内外减压手术能明显改善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颅脑火器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1年内共收治的201例颅脑火器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男179例,女22例;盲管伤119例,贯通伤70例,浅切线伤7例,颅面联合伤5例;早期合并症主要有脑挫裂伤88.6%,颅内血肿19.4%,感染21.0%。晚期合并症主要有异物存留、癫痫等。死亡26例,死亡率12.94%。结论火器性投射物具有强大的压力波,能产生较大的瞬时伤道,可对颅脑造成严重而广泛的损伤,不能用一般颅脑外伤的致伤原理和经验来诊治火器性颅脑伤。早期准确判断、彻底清创、注意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要点的掌握、尽量减少脑组织的继发损伤、防止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死亡及残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PAL)和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AL)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原发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资料。结果 PAL38例(20.8%)、HAL42例(23.0%)。23.0%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LL)(尤其56.3%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16.9%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表现为PAL,髓外浸润较轻,全血细胞减少明显;73.7%的病例可在外周血发现数量不等的白血病细胞。早期病死率无明显增加,近期和远期疗效与一般类型AL无差别。23.8%的AML(尤其51.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18.6%的ALL表现为HAL,肿瘤负荷大,髓外浸润重,早期病死率高,不易获得完全缓解,预后恶劣。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或高白细胞是AL患者常见血象表现。了解其特殊血象,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并观察病人预后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EEN,n=23)和研究组(EEN+合生元制剂,n=24)。对照组病人于伤后24~48 h内采用EN制剂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了合生元制剂。病人于EN开始后第1、4、7、15天抽血检测CRP和PCT的变化。同时观察病人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入住ICU天数、平均住院费用、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30 d病死率等。结果:研究组病人营养治疗后第15天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CT于第7、15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感染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营养第15天,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住ICU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P0.05)。但APACHEⅡ评分和30 d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添加合生元的营养支持能更好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炎性反应,缩短入住ICU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serum 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serum 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9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13~15分)29例,中度损伤(9~12分)29例,重度损伤(3~8分)32例,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6、12、24、48、72h血清中Hcy水平及MPO活性,并作相关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0~72h内血清Hcy水平呈现“V”字变化,血清MPO活性呈现倒“V”字变化。0~48h内轻、重度损伤患者Hcy与MPO呈线性负相关。结论颅脑损伤早期血清MPO活性及Hcy水平的变化趋势方向相反,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动态监测Hcy、MPO,有利于对TBI患者在不同的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小于8分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8例除常规治疗外,应用高压氧治疗;另58例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级。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康复有效,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