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对2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并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结果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3支病变和多支多节段病变,而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1支病变和2支病变;糖尿病组冠状血管的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良好方法,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2.
13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治疗和预后。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法,多体位造影,左主干狭窄≥50%为临床有意义的病变。对13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701例冠心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134例(7.9%),检出率低。其中左主干Ⅰ级病变62例,占46.3%,末端包括分叉处狭窄71例,占53.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71.6%),合并心肌梗死51例(38.1%)。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2例(53.7%),术后64例(88.9%)心绞痛症状消失。11例行无保护左主干支架植入术,术后2例有轻微心绞痛发作。结论左主干病变临床症状严重,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惟一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为最佳治疗方法,但经过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可以行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6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介入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管病变以多支病变居多,而对照组以单支病变居多,两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基本一致,但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病例、置入支架病例以及死亡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确切,但老年患者病变复杂且多为多支病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以往均采用手工或机械压迫的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止血、加压包扎,患者卧床制动时间较长,易引起疼痛、排尿困难等。血管封堵器可以快速止血,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出血及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主要介绍我科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6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使用血管封堵器止血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0例,成功59例,成功率98.3%。其中植入支架57例,支架植入率95%。术后发生血肿2例,迷走神经反射3例,假性动脉瘤1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消化道大出血1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随访3年,1例PCI治疗后复发,行CABG治疗后好转。结论经皮关注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0例,成0)/59例,成功率98.3%。其中植入支架57例,支架植入率95%。术后发生血肿2例,速走神经反射3例,假性动脉瘤1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消化道大出血1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随访3年,1例PCI治疗后复发,行CABG治疗后好转。结论经皮关注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气囊成形术 (PTCA)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基本方法 ,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CASI)有助于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时发生的血管内膜撕裂和急性血管闭塞以及降低再狭窄率[1~ 3] 。我院 1997~ 1999年对 88例冠心病患者 10 8支血管实施PTCA和CASI术。现就术后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88例 ,男 80例 ,女 8例。年龄 4 5~ 76岁 ,平均 6 1± 11岁。 88例患者中心肌梗死后 33例 ,劳力性稳定性心绞痛 2 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2 4例 ,急性心肌硬死急诊PICA 3例 ,静脉溶栓后补救PTCA 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M组)41例及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非DM组)5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DM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率、病变血管率及弥漫性血管病变率均明显增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高血脂高发,冠状动脉呈多支病变且较严重,积极干预血糖及心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近年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我院1999年10月至2002年5月完成CAG50例,其中PTCA和支架植入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非冠心病组100例,冠心病组100例,其中单支病变组32例,二支病变组33例,三支病变组35例,比较冠心病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与非冠心病组间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评分。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高(P<0.05);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较单支病变组明显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评分与IMT、斑块积分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成显著正相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强而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原因、临床表现、处理,进一步改善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33例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回顾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 126例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其中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并发症49例,PCI并发症77例。总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死亡1例;急性血管闭塞12例;快速心律失常6例;冠状动脉穿孔和心包填塞2例;造影剂过敏反应11例;股动脉穿刺局部血管并发症15例;血管迷走反射38例;低血压41例。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因急症PCI发生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死亡外,其它并发症经医疗护理干预后均缓解痊愈。结论随着临床医生及护理经验积累,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可及时发现,正确治疗。手术的成功率及病人生存质量均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QTd)及矫正QT离散度(QTcd)的早期影响。方法对209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术后早期QTd、QTcd进行测定、统计,按照年龄、性别、造影结果、植入支架数分组,各组之间的QTd、QTcd,进行比较研究。结果〈60岁病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增大明显;植入1枚及3枚以上支架后QTcd增大,而植入2枚支架者术后QTd及QTcd则减小;老年病人(60岁以上)、冠脉造影显示血管有病变(狭窄)者术前QTd及QTcd即已增大,术后较术前增大反而不显著;造影正常不需要植入支架者QTd及QTcd最小,并且术前、术后无变化。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d、QTcd的早期影响,主要表现在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有病变的病人,并且影响不同:冠脉病变较轻的病人,术后早期QTd、QTcd略增大;冠脉病变中等程度的病人,术后早期QTd、QTcd降低;冠脉病变比较严重的病人,术前QTd、QTcd即有增加,术后增加反而不明显。〈60岁病人术后早期QTd、QTcd增加明显;〉60岁病人术后则略减小,但未达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08例为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其余为对照组(男38,女40),测定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和血脂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大,血尿酸、血脂水平越高.结论 血尿酸水平,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有关.高尿酸浓度可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糖代谢状况下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选择住院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均在确诊后进行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试验)测定0 h及糖负荷后2 h血糖,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3组:(1)糖耐量正常(NGT)组68例,(2)糖耐量异常(IGT)组76例,(3)2型糖尿病(T2DM)组62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价,3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其与血糖的关系.结果 (1)T2DM组和IGT组与NGT组相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末梢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以及冠状动脉狭窄指数积分明显高于NGT组.(2)T2DM组与IGT组相比,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相似.(3)本组冠心病患者,T2DM组及IGT组患病率分别为30.1%、36.9%.结论 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者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表现为多支、弥漫和末梢血管病变.在冠心病患者中T2DM及IGT的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无球囊预扩张的情况下,支架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无球囊预扩张的情况下,支架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分析疗效和成功率。结果32例患者中有36处病变(置入支架),不预扩张成功置入33个支架,成功率95%,有3处病变支架不能通过,经预扩张后再次成功置入,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行支架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这种操作方法的优点是由于不预扩张病变,血管损伤轻,减少了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机会,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减少了造影剂用量,并可缩短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8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有无缺血的改变分为五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Ⅰ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1%、Ⅱ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67%、Ⅲ组(心绞痛伴心电图及运动试验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39%、Ⅳ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V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的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36例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及15例CAG正常者的血清CRP、IL-6水平,并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其血清值及PCI术后的变化。结果血清CRP、IL-6水平显示: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CI术后显著高于术前。CRP、IL-6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IL-6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有炎症反应参与,且在PCI术后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减少不必要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对我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16例行高频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检测,并按照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冠心病组(CAD)83例与对照组(CON)33例,分别按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累及支数做比较。结果颈动脉硬化患者罹患冠心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冠心病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具相关性,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治疗和预后.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法,多体位造影,左主干狭窄≥50%为临床有意义的病变.对13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701例冠心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134例(7.9%),检出率低.其中左主干I级病变62例,占46.3%,末端包括分叉处狭窄71例,占53.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71.6%),合并心肌梗死51例(38.1%).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2例(53.7%),术后64例(88.9%)心绞痛症状消失.11例行无保护左主干支架植入术,术后2例有轻微心绞痛发作.结论 左主干病变临床症状严重,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惟一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为最佳治疗方法,但经过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可以行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男性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选择拟诊冠心病的男性患者224例,入选病例全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造影前或造影后1个月行平板运动试验,对比观察以冠状动脉造影直径法确定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与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结果 在224例冠状动脉造影中,阳性171例,阴性53例.其中单支病变87例,双支病变55例,三支病变29例.在平板运动试验中,阳性143例,阴性81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1.3%,阳性预测值为97.2%.同时发现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比单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降时间早、持续时间也长,多支病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ST段下降时间长于单支病变,出现的导联数也多于单支病变.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并可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