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杨敏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28):55-57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抑郁症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度洛西汀60 mg/d,每日早饭后口服,疗程均为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dl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F-36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对度洛西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和FMA评分明显上升,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4%(38,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指标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度洛西汀可有效地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慢性每日头痛为各医院内科以及门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这个结果通过统计各个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记录不难发现,该病患者经年累月的遭受头痛的苦痛和侵扰,一般伴有抑郁症状,而观察抑郁患者可以发现躯体症状中头痛发生率极高,采用选择性5-HT同时辅以盐酸度洛西汀并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达到抗抑郁和焦虑的效果。本研究通过选取该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期间内科以及门诊收治的符合慢性每日头痛患者共80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评价心理干预及盐酸度洛西汀对伴抑郁焦虑的慢性每日头痛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詹泽欣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12):140-142
目的 为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探讨度洛西汀治疗糖尿病(DM)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效果.方法 将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普宁华侨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DM伴发抑郁焦虑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度洛西汀治疗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门诊/住院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分别用HAMD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度洛西汀组有效率97.37;帕罗西汀组有效率89.4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定,两组在治疗4周及治疗8周与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感方面度洛西汀优于帕罗西汀,且副反应轻。[结论]度洛西汀治疗抑郁发作疗效肯定,副反应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2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HAMD量表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给予康复治疗.并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抑郁组患者治疗后基本情况恢复有效率低于非抑郁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抑郁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非抑郁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对患者卒中临床恢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理康复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常规治疗与心理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基础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的HAMD评分出现了显著变化。结论心理康复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度洛西汀联合心理治疗以评估其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8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对照组(度洛西汀组治疗),干预组认知行为治疗每周2次,每次50 min.在基线与治疗每2周周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HAMD评分在治疗2周后较对照组降低 (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心理疗法同单纯度洛西汀治疗相比对产后抑郁症有显著疗效,能显著缓解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
刘慧颖①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33(9):96-97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接受治疗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用度洛西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末、第4周末和第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第2周末、第4周末和第8周末,测试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为8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优于单用度洛西汀,且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采取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经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12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焦虑与抑郁量表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总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均接近,P>0.05,统计学意义未成立;治疗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所减少,但试验组减少的程度大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治疗中采取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的效果相当,不良反应轻微,但前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优势更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及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干预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在入院时和3个月时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MBI评分(33.59±5.82)、Fugl-Meyer评分(28.31±10.32)、ESS评分(46.21±12.18)和MMSE评分(15.17±7.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MBI评分(66.26±7.57),Fugl-Meyer评分(52.89±9.75),ESS评分(62.27±11.36),MMSE评分(21.92±8.35)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评分(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抑郁(35.56%)、轻度抑郁(4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无焦虑(42.22%)、轻度焦虑(42.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指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及治疗前后NIHSS、FMA、ADL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MA、ADL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FMA、ADL各项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指导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口服西酞普兰,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3.5%、有效率85.3% 对照组分别为70.6%、82.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两组治疗1周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研究组治疗1周、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其他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8周末副反应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935,P〈0.01),不良反应较轻微.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较阿米替林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恢复期抑郁情绪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对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于预组和对照组病人人院第2天、1w和20天进行测定。结果两组病人的人院第2天的SDS、SAS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住院1w和第20天的SDS、SAS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干预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梗死后出现焦虑、抑郁机率较高,并影响脑梗死康复期神经功能恢复,经干预后可使性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早期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早期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MESSS、AD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ESSS、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抑制脑卒中抑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焦虑情绪水平,分析二者间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对283名脑卒中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洼田饮水试验的测评与分析。结果 (1)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为33.57%(95/283),洼田饮水试验得分(3.82±1.33)分。(2)焦虑情绪检出率为66.07%(187/283),HAMA得分(15.40±3.96)分。(3)不同吞咽功能患者的焦虑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患者吞咽功能与焦虑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rs=-0.498, P<0.001)。结论 焦虑情绪和吞咽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较普遍且存在相关关系,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应注重对患者的身心双方面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后焦虑(PSA)、脑卒中后抑郁(PSD)共病状态患者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高频rTMS假刺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高频rTMS真刺激治疗。观察4周后2组患者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AMD评分、HAMA评分、PSQI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MBI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数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1.2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45,P<0.001)。 结论高频rTMS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均能有效改善PSA+PSD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但高频rTMS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80例老年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痫发生率为10.58%,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年龄、性别与脑卒中后癫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病灶部位及卒中类型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癫痫是老年卒中的最常见症状,病灶在脑叶者癫痫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后分为抑郁组21例和非抑郁组38例,均测定血浆皮质醇的含量变化,以在本院检测血浆皮质醇含量正常的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清晨8时、下午4时、夜间12时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脑卒中患者清晨8时、下午4时、夜间12时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含量变化更为明显,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成都市青年男性情绪与行为问题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与英国伦敦大学的合作项目——“中英两国青年男性健康和现代生活方式比较研究”的资料,对成都市2 151名18~34岁青年男性情绪障碍及健康危险行为现况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青年男性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9.6%、21.2%;吸烟、打架、酒精滥用、吸毒、自杀意念及自残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53.0%、18.7%、28.7%、2.8%、7.8%和6.1%;自杀意念、自残行为与焦虑、抑郁症状存在关联(均有P <0.05),打架、酒精滥用、吸毒与焦虑症状存在关联(均有P<0.05).结论 成都市青年男性情绪障碍和危害健康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青年男性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