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成 《药物与人》2014,(7):142-14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4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间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及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提高其视力,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过程安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秦华 《现代保健》2014,(20):28-2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入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房角深度、眼压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中央前房角深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发生角膜水肿4例,瞳孔区絮状渗出1例,经对症药物治疗3d后消失,全部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去除白内障,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组采用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5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并且这些患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对于房角关闭≤180°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房角关闭>180°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眼压、房角、前房深度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行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和视力,前房角宽度和前房深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前房角宽度和前房深度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更好,前房角宽度和前房深度较对照组宽度更宽、深度更深,组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压,加深前房深度、开放房角,安全性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慧  黄健鸿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57-2659
[目的]研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78例(85只眼),其中A组32眼因急性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经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眼压控制不佳,房角检查粘连≥18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B组19眼因急性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患者经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房角检查粘连﹤180°的眼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C组:34只眼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手术后分别对3组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控制良好84只眼,其余1只眼手术后3d眼压升高,UBM检查诊断为恶性青光眼再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眼压得到控制。[结论]对于发病后房角开放﹥180°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联合术大多能有效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但是术后早期需住院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眼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6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眼压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眼压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后,视力情况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接受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有助于其眼压和视力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前段空间较狭窄、晶状体较厚、位置较靠前。晶状体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些浅前房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行白内障摘除可以从发病机制上有效地阻止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我们观察了术前周边前房≤1/3PCT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前、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变化以及眼压情况。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我院2006-2007年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且周边前房≤1/3PCT的患者50例50眼。男25例25眼,女25例25眼,年龄50~85岁,平均68.3岁。视力:0.05~0.3不等,晶状体核硬度Ⅱ~Ⅲ级。既往无青光眼病史。2方法(1)周边前房深度采用裂隙灯法。观察下方周边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以周边角膜光切面的厚度(PCT)表示。(2)前房角前房角镜下将前房角按Scheie分为W及N1、N2、N3、N4(W:宽房角,N:窄房角)。(3)眼压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眼压计。(4)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球后麻醉。左上方透明角巩缘辅助切口,右上方透明角膜3.2mm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晶状体核,自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囊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运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1年6月-2022年1月纳入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取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对照组开展晶状体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 两组术前视力、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视力高于对照组,但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散光度、前房深度与角度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但前房深度、前房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指标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平均细胞面积、角膜中心厚度、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高出对照组,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升视力,减低眼压,改善角膜内皮细胞指标,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沈蕾  高雪飞  何萍 《现代保健》2009,(19):32-3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疗效。方法32例(4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显著提高(X^2=9.38,P〈0.01);术后平均眼压为(12.06±2.54)mmHg,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房角开放,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视力恢复好,良好控制术后眼压,开放房角,并发症少,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郜青叶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72-2473
目的探讨对青光眼合并自内障的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前房深度,随访半年。结果24例(27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前房角增宽,部分重新开放,虹膜高褶部分消失,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结论对于术前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的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施行超生乳化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眼前节OCT对施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检查,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拟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前应用眼前节OCT测量前房深度、房角宽度,术后3h、1d、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测量前房深度、房角宽度、人工晶体后表面与自然晶体前表面的距离(拱高).结果 术前测量前房深度<3mm的放弃手术,术后测量未形成拱高或拱高过大的患者,若眼压较高及时冲洗前房,避免造成继发性青光眼、瞳孔散大等不良后果.结论 眼前节OCT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风险排查、术后的并发症监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和I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一2011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择房角开放大于1/4象限者共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小切15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虹膜根切术,对照组进行小切15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早期及6个月后的视力、眼压、前方深度等情况,统计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早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6个月后,因眼压升高造成视力下降者,实验组2只眼,对照组3只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两种手术效果均良好,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21年3月本院5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应用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方案治疗,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与中央前房深度变化,手术治疗总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0例42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0.4g·L-1。对术后浅前房100例(116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330例422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发生浅前房100例116眼。原因:房水滤过过强58眼,结膜瓣渗漏30眼,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0眼,恶性青光眼8眼。保守治疗88眼,手术治疗28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辽宁省某医院就诊的8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房角分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眼压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视力、房角粘连角度、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眼压为(30.23±12.72)mmHg(1 mmHg=0.133 kPa),(16.27±9.17)mmHg及(14.34±7.32)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35.14±11.15)mmHg,(21.35±10.32)mmHg及(19.69±7.9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视力为(0.76±0.23)°,高于对照组的(0.41±0.11)°;研究组患者房角粘连角度为(162.63±51.22)°,低于对照组的(192.44±60.25)°;研究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为(3.75±0.33)mm,深于对照组的(2.91±0.45)mm;研究组患者房角宽度为(3.98±0.47)mm,宽于对照组的(2.52±0.3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已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再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取得显著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视力,改善房角粘连、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于治玲 《现代保健》2014,(16):16-18
目的:对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3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与眼压的情况,并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方深度均明显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出现大出血、虹膜损伤、继发恶性青光眼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吴文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39-3140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65例(72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使用前房维持灌注,行截囊、撕囊、娩核、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等操作。术后随访视力、角膜曲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能有效截囊,术中因误吸导致后囊膜破裂1眼,因破裂口较小,能有效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1周裸眼视力﹥1.0者38眼,占52.8%,0.3~1.0者32眼,占44.4%,﹤0.3者2眼,占2.8%。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小,主要为垂直径线曲率的增加,术后1周较明显,但两周即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联合前房维持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对防盲治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