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19例。年龄13~59岁,平均42.5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28个月。以面部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有31例,占89%。其次为复视、小脑症状。 肿瘤直径小于 4cm 6例;4~6cm例;大于6cm 8例。最大的 1例为 12cm。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4型[1,2]:①中颅窝型 11例,其中侵及海绵窦4例;②中-后颅窝哑铃型19例,其中有2例侵及海绵窦;③后颅窝型5例;④颅内外型2例,主体位于中颅窝,突破颅底侵入眼眶1例;侵入上颌窦1例。 手术方法与结果 颞下入路切除中颅窝型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49例的临床和随访结果。结果 显微镜下全切除25例,近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3例,死亡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进行CT、MRI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显微治疗是最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全切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及肿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5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分型、手术入路及预后.结果 面部感觉减退或异常和头痛头晕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平均病程29.3个月,术前KPS评分平均79.70±8.10.颅眶型7例,海绵窦型48例,颞下窝型19例,后颅窝型11例,岩尖骑跨型71例.全切除145例(92.9%)、近全切除1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到131例患者(84.0%),平均随访35.5个月,124例正常生活(94.7%).结论 根据肿瘤的分型及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腩神经的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获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和大部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27例,加重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可分成为:(1)颅中窝型;(2)颅后窝型;(3)颅中后窝型;(4)颅外型;(5)颅中窝颅内外沟通型;(6)颅中后窝颅内外沟通型。颅中窝型肿瘤宜取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颅后窝型肿瘤宜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颅中后窝型肿瘤宜取颞底经天幕入路。颅中窝颅内外沟通瘤宜取颞下硬脑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5.
经中颅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科自 1 996年起手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 1 3例 ,其中采用中颅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1 0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4例。年龄 1 0~ 5 8岁 ,平均 40 7岁。2 .临床表现 :面部感觉减退 6例 ,咀嚼肌活动障碍及萎缩 3例 ,面部疼痛 2例 ,头痛 2例。病程 3个月至 4年 ,平均 2 1年。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经增强前后CT扫描 ,其中 6例同时行MRI检查。肿瘤起源于眼神经 1例 ,起源于半月神经节、瘤体位于中颅窝 3例 ,肿瘤累及中、后颅窝 (哑铃型 ) 5例 ,广泛筛窦、蝶窦、中颅底及岩尖的复发性恶…  相似文献   

6.
1 三叉神经鞘瘤(trigeminal neurinoma,TN) TN约占颅内肿瘤的0.07%~0.28%,占颅内神经鞘瘤的0.8%~8%左右。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甚少。按肿瘤的部位分为:颅中窝型,肿瘤源于三叉神经节,主要位于幕上,硬膜外生长;颅后窝型,肿瘤起于感觉根,位于幕下,硬膜内生长;哑铃型,源于三叉神经节或神经根的末梢段,位于颅中、后窝,呈哑铃状。颅内外沟通型,肿瘤源于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后颅窝哑铃形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7 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7例中后颅窝哑铃形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采用Kawase入路19例,乙状窦前入路18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33例,4分3例,3分1例。26例(Kawase入路13例,乙状窦前入路13例)随访3~60个月,平均14个月;GOS评分5分24例,4分2例;颅脑MRI及CT复查,全切肿瘤无复发,未全切肿瘤无增大。结论 灵活选择乙状窦前入路及Kawase入路切除中后哑铃形型三叉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颅后窝型三叉神经鞘瘤诊断特点及各种手术入路优缺点。方法:将我院手术治疗的13例肿瘤分为A型:肿瘤局限在颅后窝;B型:肿瘤长入幕上但下部不超过内听道及岩下窦;C型:肿瘤长入幕上且侵犯到内听道及岩下窦以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一期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结论:MRI及CT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枕下入路适用于A型肿瘤,B型肿瘤宜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C型选用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11例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90~98年)11例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经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的疗效。结果 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短期内多能恢复。结论 采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切除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包括少见部位和肿瘤最大径≥6 cm的患者)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Yoshida和Kawase的MPE分型分别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0例)、经额颞断颧弓入路(12例)、经额眶颧人路(4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乙状窦前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1例)。术后随访MRI、新发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6例(90.2%),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7例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例,肿瘤卒中1例;其中4例行游离脂肪填塞结合颅底硬膜缝合的颅底重建。5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2.7)个月(3~38个月)。24例术前面部麻木的患者中,12例(50.0%)随访期间仍存在重度三叉神经麻搏表现。51例患者中,有13例(25.5%)术后新发三叉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例随访期间遗留轻度三叉神经麻搏症状。其余脑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所恢复,并且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大多恢复正常。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三叉神经鞘瘤在MPE分型的基础上可增加中线-鞍上扩展亚型,该亚型相对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对于改善三叉神经鞘瘤面部麻木作用有限,术前伴有面部麻木者三叉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直径>4 cm)显微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显微手术切除的7例巨大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3个月行伽玛刀治疗)。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全切除肿瘤无复发,未全切除肿瘤无进展。结论 对于巨大听神经瘤,术中严格电生理监测下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必要时残留粘连紧密的脑干和面神经上肿瘤,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亦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三叉神经鞘瘤。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12例,加重9例,出现新的颅神经麻痹4例(不完全性麻痹);2例出现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经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疗痊愈。术后随访6-48个月,除2例分别于手术后36个月、40个月复发并行二次手术治疗外,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三叉神经鞘瘤生长方式复杂,应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选择手术入路。颅底入路对脑组织牵拉轻,术野显露好,可进行多角度操作,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积水对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41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合并脑积水。根据肿瘤最大径平均值分为大型听神经瘤(≥34 mm,20例)和小型听神经瘤(<34 mm,2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11例。术后继发颅内出血12例、皮下积液4例、脑干或颅神经损伤7例,脑积水加重9例。出院时,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36例。术前合并脑积水病人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77.7%,7/9)明显高于术前无脑积水病人(15.6%,5/32;P<0.05),而两者预后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88.9%vs. 87.5%;P>0.05)。大型听神经瘤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60.0%,12/20)明显高于小型听神经瘤(0%;P<0.05)。大型听神经瘤20例中,术前合并脑积水病人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100.0%,7/7)明显高于无脑积水病人(38.5%,5/13;P<0.05)。结论 脑积水不是听神经瘤预后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但脑积水与术后出血有关,因此,术中应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报告自1984年1月至1993年4月,对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者1100例,采用局麻、耳后小切口入路行桥小脑角探查术。据术中发现不同病因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肿瘤切除术等治疗。本组死亡2例,近期总有效率为99.5%。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术式的选择、并发症和副反应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华山医院(1978~1995)收治75例三叉神经鞘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鞘瘤病人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本组病例中34例(45%)肿瘤在位于中颅窝,20例(27%)位于后颅窝,21例(28%)呈哑铃型生长。在1984年以前,手术多采用硬膜下入路,1985年以后逐渐发展了硬膜外入路和硬膜外-经硬膜经小脑幕入路。早期全切率为58%(20/35),近全切42%,晚期为80%(32/40)近全切20%。在早期病例的长期随访中有1例死亡,3例复发,颅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在两组中分别为63%和28%。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中颅窝型和哑铃型肿瘤可采用硬膜外入路,后颅窝型仍需硬膜下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手术治疗的2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颞下经天幕入路1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8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动眼神经麻痹和面瘫3例、颞叶水肿伴出血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残余肿瘤无进展;末次随访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应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为中心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以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导向,将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的同时保证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经单侧额下-纵裂入路19例,额外侧入路13例,翼点入路9例,眶上锁孔入路5例。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5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崩2例,1例经眶上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28例视力障碍中,24例视力改善,2例加重,2例失明未恢复。肿瘤复发3例。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注意保护肿瘤比邻重要结构,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MB)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儿童幕下MB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与第四脑室和小脑的关系,运用小脑延髓裂入路10例,采用小脑延髓裂联合小脑蚓部微切开入路18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3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6个月,KPS评分100分8例,90分10例,80分5例,70分3例,60分1例,50分1例。27例术后随访8~79个月,平均50个月;20例进行足量、全程放、化疗,3例术后3年内仍原位复发;7例未听进行足量、全程放、化疗,1例术后1年椎管内种植转移,2例术后1.5年发生原位复发;23例生活自理(14例复课),4例死亡(生存时间为13~39个月,平均24个月)。结论 MB恶性程度很高,术后极易复发;术后及时予放、化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有利于防止肿瘤复发和播散转移;术前正确的入路选择、熟练应用显微手术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