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70例肝硬化患者病例资料,将其中217例发生PVT者纳入PVT组,随机选择250例未发生PVT者纳入非PVT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手术及药物应用史情况,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寻找肝硬化PV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 670例肝硬化患者中13%并发PVT,肝功能分级以Child-Pugh B和C级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D-二聚体、Hb、TBiL、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脾切除手术、止血药物及心得安使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食管静脉曲张(OR=6.918, P=0.018)、脾切除手术(OR=4.281, P=0.007)、D-二聚体升高(OR=5.007, P<0.001)为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止血药物、心得安、D-二聚体升高、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脾切除术均可能与肝硬化PVT的形成有关,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脾切除术、D-二聚体升高为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逆概率加权法(IPTW)评价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和乳房切除术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 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收集2010至2015年诊断为T1-2N0M0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相关资料,通过广义提升模型(GBM)估计倾向指数计算逆概率权重,加权均衡组间协变量后分析两种局部治疗方式对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IPTW后,组间协变量达到完全均衡,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总生存率(OS)高于乳房切除术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组与乳房切除术组相比预后更好(HR=0.74,95%CI=0.65~0.84, P<0.001)。 结论 对T1-2N0M0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的疗效优于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探索预防CSOM术后复发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CSOM患者1066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阅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随访1年观察是否复发并分为未复发组与复发组,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两组间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CSOM术后复发率为6.38%。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χ 2=16.338,P=0.000)、年龄≥60岁(χ 2=5.182,P=0.023)、发病频次≥3次/年(χ 2=4.388,P=0.036)、活动期发病持续时间>7 d(χ 2=4.729,P=0.030)、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 次/年(χ 2=11.913,P=0.001)、伴慢性鼻窦炎(χ 2=11.077,P=0.001)、血糖>6.11 mmol/L(χ 2=15.327,P=0.000)、术后降钙素原(PCT)>0.5 μg/L(χ 2=8.337,P=0.004)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使用通气管是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χ 2=5.308,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DRO感染(OR=3.373,95%CI:1.825~6.234,P=0.000)、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 次/年(OR=2.727,95%CI:1.479~5.030,P=0.001)、慢性鼻窦炎(OR=2.980,95%CI:1.654~5.369,P=0.000)、血糖(>6.11 mmol/L)(OR=3.219,95%CI:1.741~5.953,P=0.000)、PCT(>0.5 μg/L)(OR=2.085,95%CI:1.106~3.931,P=0.023)是CSOM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做好MDRO感染防控、控制血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慢性鼻窦炎复发是降低CSOM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监测PCT可为临床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乌苯美司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CCK-8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乌苯美司对A2780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PN、AKT、p-AKT、LC3B、p62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1)乌苯美司能够抑制A2780细胞的增殖(F浓度=812.56,P<0.001;F时间=8.58,P=0.010;F交互=4.00,P=0.027)、迁移(t=56.9,P<0.001)和侵袭(t=11.8,P<0.001)、导致G2/M期细胞比例增高(t=7.9,P=0.016),G1期细胞比例减少(t=14.8,P=0.005),发生G2/M细胞周期阻滞。(2)乌苯美司能够诱导A2780细胞凋亡(P=0.002),且联合应用AKT抑制剂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P=0.007)。(3)乌苯美司可以导致APN表达降低,p-AKT、LC3-B和p62表达增加。 结论 乌苯美司可能是卵巢癌的一种治疗方法或者辅助治疗方法,与AKT抑制剂联用能够增强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 SSC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经乳突入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SSC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术后随访。手术方法包括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和上半规管阻塞术。根据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结果 本研究共有10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9例为单侧SSCDS,1例为双侧SSCDS。常见症状包括骨导听觉过敏、血管搏动性耳鸣、强声诱发眩晕以及中耳或者颅内压力变化引起眩晕。10例患者均为单侧手术,4例患者行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其余6例患者行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阻塞术。术后有1例患者失访。随访的9例患者中,随访时长为4~73个月,术后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术后无效的可能原因为该患者颅中窝低位,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中暴露硬脑膜与弓状隆起之间的间隙困难,导致修补不到位。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或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和上半规管阻塞术均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之下,上半规管阻塞术操作更简单,尤其是对于颅中窝低位的患者,建议行上半规管阻塞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分娩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孕妇246例,根据子宫肌瘤类型不同分为浆膜下子宫肌瘤组(135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组(11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结局。结果 ①肌壁间子宫肌瘤组中,孕妇年龄、子宫肌瘤≥ 5 cm的比例和多发子宫肌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37岁 vs 34岁, χ2 =-3.640, P=0.000;50.5% vs 25.9%, χ2 =15.719, P=0.000; 55.0% vs 23.0%, χ2 =26.630, P=0.000)。②肌壁间子宫肌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常规应用缩宫素20 U的基础上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50 min vs 45 min, Z=-3.349, P=0.001; 49.5% vs 29.6%, χ2 =10.197, P=0.001),产后出血≥ 500 mL的比例和出血量也明显增加(47.7% vs 33.3%, χ2 =5.281, P=0.022; 530 mL vs 400 mL, Z=-3.247, P=0.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和出血量均明显增加,但不增加严重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1~3岁小儿外科日间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某三甲医院小儿外科自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 100例1~3岁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患儿均采用日间模式行腔镜疝手术治疗,按处理措施不同分为ERAS组和标准腔镜组。采用Mann-Whitney Uχ2检验分析两组基本特征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指标差异。 结果 ERAS组(550例)和标准腔镜组(550例)在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组在饥饿评分、疼痛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标准腔镜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标准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高于ERAS组(OR=4.41,95% CI为1.475~13.204)。 结论 ERAS措施在日间模式行腔镜疝手术中比标准腹腔镜治疗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6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收治的14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前预置腹主动脉球囊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的111例患者为观察组,未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凶险前置胎盘患者29例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术后感染、新生儿窒息率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 139.19±1 533.748)mL、(3 968.97±3 103.811)mL;输血量分别为(1 713.06±1 391.495)mL和(3 237.93±2 461.18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 P=0.003);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分别为18.01%(20/111)、79.31%(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子宫切除率明显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 P=0.634)。 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可有效控制植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及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病患者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颈部硬膜外阻滞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市高陵区医院10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颈部硬膜外阻滞术,观察组先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再实施颈部硬膜外阻滞术。比较2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颈性眩晕评分、颈椎残障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性眩晕评分更高,其颈椎残障、疼痛评分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硬膜外阻滞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症状,疗效显著,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多模式止痛技术对接受机器人远端胃切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期间45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普通外科行机器人远端胃切除的胃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所用止痛方法,分为多模式止痛(MMA)组(n=25)和患者自控静脉止痛(PCIA)组(n=20)。MMA组止痛措施包括:术毕缝皮前切口罗哌卡因浸润、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小剂量甲泼尼龙及口服氨酚羟考酮片;PCIA组术后采用患者自控曲马多静脉止痛泵止痛。观测术后肠功能恢复状况、止痛效果等指标。 结果 MMA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2,3)d vs 3(2,3.5)d, Z=-2.302, P=0.021]、术后恢复半流饮食时间[2(2,3)d vs 3.5(3,4)d, Z=-3.032, P=0.002]、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1,1)d vs 2(1.5,2)d, Z=-5.217, 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4(4,5)d vs 5(4,7)d, Z=-2.501, P=0.012]短于PCI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3 d咳嗽时和卧床时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多模式止痛技术可加快机器人远端胃切除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速度,其止痛效果与患者自控静脉止痛相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门静脉左支血管转流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疗效。 方法 对比1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术前与术后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左支血流速度、门静脉左支直径、血细胞计数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析影响手术有效性的因素。 结果 15例患儿术前经门静脉彩色多普勒、CT门静脉造影均证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术中门静脉造影示肝内门静脉分支通畅,将肝外门静脉属支与门静脉左支或脐静脉吻合行转流术,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术后1周复查,门静脉多普勒示13例转流血管通畅,2例堵塞,手术成功率86.7%。2例手术失败患儿术后肝脏病理显示: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肝炎合并肝硬化。术后(33.3±10.9)个月,2例手术失败患儿经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转流血管均未再通,余13例转流血管通畅性良好。术后门静脉左支血流速度及直径明显增加(P<0.01);血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脏病理年龄均对手术有效性呈显著性影响(P<0.05)。 结论 门静脉左支血管转流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疗效显著,因其较搭桥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患儿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术式,且推荐在早期、肝脏无病变时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管与常规根管治疗后冠修复对隐裂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187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冠修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根管治疗后冠修复,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Mohd Sulong疼痛分级、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X线改变、术后2年治疗成功率。结果 术前两组Mohd Sulong疼痛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修复术后1周两组疼痛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83%较对照组88.41%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观察X线改变率为3.26%较对照组14.74%显著降低(P<0.05),术后2年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4.57%较对照组82.11%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冠修复能够缓解隐裂性牙髓炎疼痛,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RF-TKI)治疗老年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Ⅳ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DC-CIK细胞治疗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 结果 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8.6%,高于对照组的68.6%(P=0.04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45.7%(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2.9% vs 57.1%、37.1% vs 31.4%和8.6% vs 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7.1% vs 31.4%、20.0% vs 5.7%和2.9% vs 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HR=0.178,95%CI:0.061~0.523)及高分化(HR=0.058,95%CI:0.015~0.228)患者OS更长,腺癌(HR=0.271,95%CI:0.094~0.777)及高分化(HR=0.089,95%CI:0.029~0.272)患者PFS也更长。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CIK细胞联合EGRF-TKI可以提高晚期老年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内源性皮肤老化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MSFCs)及人ADSCs。将MSFCs 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DSCs条件培养基组。D-半乳糖(D-gal)制备MSFCs衰老模型,ADSCs条件培养基培养。镜下及流式检测ROS、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RT-PCR 检测caspase3、p53、sirt1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蛋白表达。 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ROS水平上升(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增深,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ROS水平降低(P<0.001)、β-半乳糖苷酶着色变浅。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升高,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caspase3(P<0.001)、p53(P=0.001)表达下降,sirt1表达升高(P<0.001)。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Sirt1表达下降(P<0.001),而ADSCs条件培养基组较模型组Sirt1表达升高(P=0.006)。 结论 ADSCs可通过Sirt1通路改善D-gal引起的内源性皮肤老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LAS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结直肠癌患者85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LASS2蛋白表达,术后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8月30日,78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随访率91.76%。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 LASS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94% vs 78.82%,P<0.001)低于癌旁组织。LASS2蛋白在中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P<0.05);LASS2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57.60个月 vs 28.47个月, P<0.001)及累积生存率(55.60% vs 19.60%,P<0.001)高于LASS2蛋白阴性表达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LASS2蛋白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HR=0.1342.9072.4780.476,P<0.05)。 结论 LASS2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患者恶性化进展及预后有关,可能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观察组),并抽取同期采用单纯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术前两组年龄(P=0.646)、性别(P=0.823)、VAS评分(P=0.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阶段VAS评分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P=0.011)、6个月(P=0.040)V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1个月(P=0.014)、6个月(P=0.013)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2例感染脊柱间盘炎。 结论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眩晕症状的疗效,术后对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6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完成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眩晕控制情况、平衡能力、听力情况、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和耳鸣痛苦程度分级,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眩晕明显改善,眩晕完全控制率为88.46%,有效率为100%。术后出现平衡不稳感,平均(5.08±4.52)个月好转,均无跌倒风险。术后眼震发生率69.23%,平均(5.00±2.67)d症状消失。通过Burg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发现,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患者平衡能力逐渐恢复,DHI评分表明随术后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逐渐好转,在术后6个月时趋于稳定。此外,与术前相比,26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平均听力阈值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的耳鸣THI量表评分和耳鸣痛苦程度分级均下降。结论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对眩晕控制效果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受影响的主观平衡能力约5个月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层流无菌床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作用,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复康提供有效新途径。方法 采用列表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住院,小于6月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14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医院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感染发病率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抗生素使用率(χ2=11.48,P<0.05)、药占比(χ2=9.52,P<0.05)、住院天数(Z=6.58,P<0.05)、住院费用(Z= 5.96,P<0.05)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层流无菌床能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医院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雌二醇(E2)对Th1细胞极化以及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影响。 方法 根据E2水平将47例肝纤维化患者分为A组(E2增高组)19例和B组(E2正常组)28例,阴性对照作为C组(正常人)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化学发光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和Ⅳ型胶原(CⅣ);ELISA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比较A、B组之间以及与C组的差异。 结果 A组E2高于C组和B组(P<0.001)。A组HA、LN、PⅢP、CⅣ均高于C组(P<0.001, P=0.001, P=0.006, P<0.001),B组HA、LN、PⅢP、CⅣ也高于C组(均为P<0.001);A组PⅢP高于B组(P=0.045)。A组CD3+T细胞低于C组和B组(P<0.001, P=0.001),CD4+T细胞也低于C组和B组(P<0.001, P=0.024),B组CD3+、CD4+T细胞低于C组(P=0.002, P<0.001);A组、B组CD8+T细胞高于C组(P=0.001, P=0.012)。A组IFN-γ高于C组和B组(均为P<0.001),IL-2也高于C组和B组(P<0.001, P=0.003),B组高于C组(P=0.001, P=0.012);A组IL-4低于C组和B组(P=0.002, P=0.016),IL-10也低于C组和B组(P<0.001, P=0.012)。 结论 高E2在延缓肝纤维化形成的同时也通过Th1细胞极化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速了肝纤维化的发展,E2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脐血NK细胞改善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肝脏损伤的可行性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改造的K562细胞,从新鲜脐带血获得大量NK细胞。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ormal组、Model组、Mod-Con组和Mod-NK组。实验完成1周后观察大鼠体质量及肝脏指数,检测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岐酶(SOD)、丙二醛(MDA)及肝脏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观察肝脏切片组织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 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成功构建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输注大量高纯度的脐血NK细胞,可显著改善其肝脏损伤,促进体质量回升(P<0.01)并降低肝脏指数(P<0.05),血清及肝脏中SOD活性增强(P<0.01),MDA水平降低(P<0.01);肝脏切片示肝细胞水肿减轻,Masson染色显示肝组织纤维化减轻;促凋亡基因表达减少(P<0.01),而抗凋亡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升(P<0.01)。 结论 脐血NK细胞输注可有效改善亚急性衰老大鼠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