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与解剖性肺段切除对IA1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或解剖性肺段切除的IA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楔形切除组(n=50)与肺段切除组(n=44),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肺楔形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性肺段切除组(P<0.01);肺楔形切除组的术后局部复发率稍高于解剖性肺段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累积生存率100%。结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与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IA1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相似的短期预后,而肺楔形切除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57-59+71+封三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解剖性切除的临床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9月期间完成的43例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7例;年龄36~75岁,平均(48.4±3.5)岁。术前常规行CT三维重建,了解血管及气管情况及其变异,明确病灶解剖定位,制定手术计划,采用经典三孔法,根据不同肺段采用不同手术流程,采用膨胀萎陷法结合段间静脉确定段间平面,使用电刀超声刀分离和腔镜切割缝合器离断段间肺实质。结果单纯肺段切除33例,联合肺段切除10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6例,原发性肺癌34例,转移性癌3例。手术耗时50~180 min,平均(110±8)min;出血量20~280 mL,平均(50.0±5.5)mL;术后住院6~14 d,平均(9.7±1.2)d。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5例(11.6%),其中术后咯血2例,肺漏气时间过长、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各1例,所有并发症均治愈。结论通过术前三维重建,可以精准了解肺内结构,精确指导手术,缩短肺段手术学习曲线,使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更为精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43例肺结节患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肺段组,60例)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组(肺叶组,83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组间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清扫组数、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肺叶组心律失常发生高于肺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漏气、乳糜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严格选择的部分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孔VATS肺段切除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胸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32例患者成功实施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无中转肺叶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肺良性疾病22例(68.75%),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8例(25.00%),肺转移癌2例(6.25%).切除部位:右上肺后段8例(25.00%),右上肺前段3例(9.38%),右下肺背段4例(12.50%),左上肺固有段5例(15.62%),左上肺舌段7例(21.88%),左下肺背段5例(15.62%).全组手术时间100~260min,平均137min,术中出血量20~220mL,平均115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5d,平均2.7d,术后住院时间4~10d,平均7.3d.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局限于肺段无法行肺楔形切除的良性病变、肺功能差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孤立的肺转移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对早期肺癌患者、安全性及肺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至两组,分别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叶组,n=80)、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段组,n=80)。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安全性、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肺叶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肺叶组(P<0.05)。两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肺段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高于肺叶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对其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的安全性均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与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有助于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10~2013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连续开展的103例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的临床及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男40例,女63例,平均年龄(58.87 ± 12.47)岁(13~83岁),平均手术时间(198.35 ± 48.85)min,术中平均出血(43.74 ± 46.3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2 ± 5.61)d,无30 d死亡病例?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4.69 ± 1.31)组?(9.89 ± 4.20)个?病理结果显示79例为NSCLC,其中75例为ⅠA期肺癌(72.81%)?3例为ⅠB期肺癌(2.91%),1例为ⅡA期肺癌(0.97%)?3例为转移性肺癌(2.91%)?21例为肺良性疾病(20.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5%,主要为肺漏气?肺部感染?NSCLC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36个月),无死亡病例,1例恶性病例随访期间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结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可以作为治疗早期NSCLC(T1aN0M0)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NSCLC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60例,肺叶切除组50例,均为单纯手术治疗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虽然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肺叶切除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肺漏气的发生率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热的发生率虽然低于肺叶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乳糜胸、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相比较无差异。术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MVV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肺段切除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肺叶切除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并发症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虽然肺段切除组的术后肺漏气机会更高,但是其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患者肺功能的保留较优,对患者术后长期日常生活影响较小。肺段切除术在早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子唯  肖博  王冲  刘洋  王丰  韩毅 《中国医刊》2023,(10):1087-1090
目的 初步探讨以肺亚段为基础的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微创诊疗中心接受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的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肺段切除组(153例)和肺亚段切除组(34例)。术前明确肺结节的肺段或肺亚段归属并设计手术路径,切除的肺结节标本均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灶切缘距离、淋巴结切除数)、术后并发症(漏气、心律失常、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等)发生情况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灶切缘距离、淋巴结切除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肺亚段切除术与传统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其技术逐步趋于成熟,有助于部分患者肺功能的保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5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45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48例,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C组(42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比较3组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检查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B组的出血量少于A组(P<0.05)。3组手术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A、B、C组,A、B两组手术时间短于C组(P<0.05),A、B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后住院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B、A、C组,A、B两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且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A、B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C组(P<0.05),A、B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淋巴结清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3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安庆市立医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3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切口选择单孔、两孔或三孔法,所有患者术前薄层CT扫描,5例患者术前Hookwire定位,2例美兰定位,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段平面,使用缝合器处理段平面。 结果:39例胸腔镜解剖性肺段手术共切除肺结节41枚,1例进一步行肺叶切除,1例中转小切口辅助肺段切除,手术时间105~330 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7 d,术后住院4~15 d。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术后30 d死亡。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或不易楔形切除的肺良性结节。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同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对肺部小结节治疗的影响。对85例肺部小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及肺叶切除术三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结果显示,围术期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总量指标显示,肺楔形切除组优于肺段切除组,后者优于肺叶切除组,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其他两组低;但施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其他两组高,且复发率在三组间最低。结果说明,不同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各有优点,临床应用需根据患者的手术适应症予以适当最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2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就诊的早期NSCLC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0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0例)。对比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2组术前、术后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长[(140.32±12.31)min vs.(109.82±14.52)min],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5.12±1.07)d vs.(5.89±0.95)d,(7.89±1.24)d vs.(9.18±1.32)d],术中出血量少[(65.09±15.45)mL vs.(86.46±17.87)mL,均P<0.05]。观察组术后肺漏气发生率较高,术后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肺功能指标(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组组间及组内不同时点间肺功能指标差异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探讨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行胸腔镜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术的单发肺小结节病人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术组(亚段组)34例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组(肺段组)56例,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早期疗效。 结果 亚段组病人切除亚段数、术中出血量、标本切缘距离均明显少于肺段组(P < 0.01),2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病理诊断、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段组Ⅰ期切除淋巴结站数明显少于肺段组(P < 0.01)。2组术后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结论 以亚段为单位行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能在保证切缘前提下切除更少的肺组织,可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肺段切除术,分析肺亚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病变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肺段切除术或者肺亚段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367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肺亚段切除术组(107例)和肺段切除术组(260例),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和早期疗效。结果:肺亚段切除术组病灶切缘为(2.58±0.94)cm,拔管时间(2.56±0.85)d,术后住院天数(3.50±1.07)d。与肺段组相比,病灶切缘(P=0.446)、拔管时间(P=0.639)、术后住院天数(P=0.267)、病理诊断(P=0.337)及肺部漏气、声音嘶哑、发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亚段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147.21±37.97)min]长于肺段切除术组[134.66±40.70)min,P=0.007],术中出血量[(50.42±38.59)mL]多于肺段组[(41.95±28.16)mL,P=0.027],而淋巴结采样数[(3.46±2.40)]个少于肺段组[(4.18±2.49)个,P=0.011]。随访终点两组均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肺亚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可用于早期小结节肺癌的治疗,但其远期肿瘤学疗效仍需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5.
程鹏  于在诚  谢琳琳 《重庆医学》2018,(6):760-763,766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A组)38侧,胸腔镜肺叶切除(B组)42例,胸腔镜肺段切除(C组)40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B、C组在围术期指标较A组均降低(P<0.05),C组术后胸腔引流量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肺功能指标低于B组和C组(P<0.05),而C组肺功能指标又高于B组(P<0.05);B、C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12~18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情况.结论 在早期肺癌治疗中,胸腔镜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能减少术后胸腔渗出,更好地保护肺功能,且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局限性切除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局限性切除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5例,按手术方法分为肺段切除组及肺楔形切除组,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生存、复发及死亡情况等。结果7例因不适局限性切除改其他术式,共68例完成局限性切除术。肺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肺段切除术(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引流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与肺楔形切除组并发症、复发及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局限切除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应用效果。方法:对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术后出血、术后有无严重漏气、是否需要二次手术等。术后将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灶制成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对两组患者随访6~20月,观察并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7±10.5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1.67±3.27 mL;平均住院天数8.39±0.48 d;患者术后均无严重漏气,无术后出血,随访6~20个月,均能长期生存,未出现疾病进展。结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对患者生存状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接受VATS肺段切除术的1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35~251min,平均(194±45)min;术中出血量210~560 m L,平均(320±40)m L;肺癌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数(9.3±4.1)枚;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9 d,平均(5.2±2.3)d;术后住院时间7~16 d,平均(11.3±4.5)d;术后病理包括肺腺癌6例、肺鳞癌2例,肺隔离症1例,错构瘤1例、炎性假瘤1例。结论:VATS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适合年龄偏大或患有较严重基础性肺部疾病及早期肺癌(Ⅰa期)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和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122例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n=56)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66)。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作为肺功能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胸液总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FVC、FEV1,结果表明肺段切除组较肺叶切除组肺功能损失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内均安全有效,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等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和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