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的7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引流管留置时间2~7 d,平均(4±1.5)d;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为(85.4%±13.2%)。术后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5例。67例出院随访3~6个月,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28例,Ⅳ级11例,Ⅴ级3例。结论经额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小量(15~4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其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符合标准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穿刺引流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保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行DTI检查;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首次DTI检查均显示血肿侧皮质脊髓束较健侧有不同程度变窄、变形、中断,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皮质脊髓束恢复程度较高。治疗后14 d,两组血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DTI结果中各向异性值和相对各向异性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早期穿刺引流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DTI技术显示早期手术有助于皮质脊髓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9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CT组45例,在CT引导下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术后注射尿激酶并定期复查头颅CT,常规组44例,行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必要时可加用去骨瓣减压术。采用ELISA法动态监测2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浓度,观察2组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6个月时格拉斯哥顶后分级(GOS)评分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不同时间段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比术后脑水肿体积。结果治疗后3d、1周2组血清NSE和S-100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CT组血清NSE和S-100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周、2周、4周CT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脑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可明显减轻脑损伤,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引流组),3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随访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与开颅组相比,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术后残余血肿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药敏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4-12由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患者520例,将其分为感染组(43例)与非感染组(477例),分析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革兰阳性菌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62.0%),其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0%)、金黄色葡萄球菌(14.0%)、粪肠球菌(10.0%)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及红霉素等耐药率较高(耐药率>86%);对万古霉素和米诺环素较敏感.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在年龄、白蛋白水平、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手术次数、留置引流时间、脑脊液漏、引流管污染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1.985,P<0.01)、手术次数(OR=2.105,P<0.01)、留置引流时间(OR=1.702,P<0.05)、脑脊液漏(OR=1.402,P<0.05)及引流管污染(OR=1.990,P<0.05)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HBGH)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CT定向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的110例HBGH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根据ADL分级评估预后,Ⅰ~Ⅲ级为预后良好,Ⅳ~Ⅴ级为预后不良.结果 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88例(80.0%),预后不良22例.多因素多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穿刺组),31例采用小骨穿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结果 与开颅组相比,穿刺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局灶性脑梗死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也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半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根据病情,把握好手术指征,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均可取得理想效果,但血肿穿刺引流术损伤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行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Barthel指数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11.26±1.62)分、(13.62±1.08)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为(86.58±5.17)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为9.09%,较对照组2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后予以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紧张情绪,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08年采用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5.5岁;既往均有高血压史1~30a,平均15a;手术前意识状态:神志清5例,嗜睡13例,昏睡5例,昏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穿刺引流术(观察组)。入院时及治疗后1、3、5、7 d,根据CT检查评估半暗区水肿带宽度。治疗后3个月采用巴氏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半暗区水肿带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3、5、7 d,观察组半暗区水肿带宽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1.67%,33/36)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26/36;P<0.05)。结论 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半暗区水肿带宽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技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山东省邹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神经外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且符合条件的7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选择血肿侧距眉间7~9 cm、旁开中线3.5~4.5cm的额部为穿刺点,根据头颅CT影像资料计算确定适宜的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以软通道行血肿腔的微创穿刺引流术清除脑内血肿.结果 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6~120h,平均(70±5.6)h.术后再出血3例,均无气颅或颅内感染发生.76例患者中30 d内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16例,无效或恶化4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3.2%.总有效率为81.6%.结论 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且创伤小、操作简单,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局麻下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50mnL),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骨窗开颅组和钻孔引流组各25例,记录两组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 两组死亡率、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和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钻孔组与开颅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肺部感染率、气管切开率、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下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和开颅手术一样安全有效,不增加再出血和颅内感染风险,且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和气管切开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同时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2008-06-2012-1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配以尿激酶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定向穿刺技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经CT证实为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且出血量为30~60ml的患者109例,均采取CT定向脑内血肿穿刺术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三组:A组从发病到手术时间≤6h,B组6~24h,C组24~72h。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d内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A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20.00%,8/40)明显高于B组(4.55%,2/44)和c组(0.00%)(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fP〉0.05);术后3月c组死亡率(36.00%,9/25)明显高于B组(4.55%,2/44)和A组(12.50%,5/40)(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c组ADL1-3级患者比例(37.50%,6/16)明显低于A组(71.43%,25/35)和B组(69.05%,29/42)(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命体征平稳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出血后6—24h手术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再次出血率和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03-2012-04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单管组患者实施单管血肿穿刺外引流,双管组实施双管血肿穿刺外引流,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双管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组中出血量≥50 mL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管组(P<0·05),不良反应主要以颅内感染和迟发性脑出血为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单管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积水脑室穿刺术后继发导管相关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87例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187例中,120例经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7例经额角穿刺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出血13例,发生率为6.9%;其中枕角穿刺出血7例,额角穿刺出血6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7例,2~3分4例,1分2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压急剧下降(OR=6.39;95%CI 1.67~24.5;P=0.007)、堵管后重新置管(OR=5.45;95%CI 1.45~20.4;P=0.010)、脑室穿刺>3次(OR=10.4;95%CI 2.33~46.6;P=0.002)是导管相关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管相关性出血是脑积水脑室穿刺术后较为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应综合评估,以降低术后出血概率;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复查头颅CT,出血量大的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矢状位矩形定位定向法在经额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血肿的应用。方法对4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前行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经额定位定向尺辅助,经额行锥颅定向穿刺置管血肿清除术。术后立即复查颅脑CT测量达靶点的误差,术后1个月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在经额定位定向尺的辅助下对48例患者行穿刺术,穿刺均达预设的靶点,平均误差为(4±1.2)mm;术后3 d血肿清除率达(80.2±14.6)%;术后无气颅及颅内感染。术后1个月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23例,无效或恶化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85.4%。结论 CT三维重建矢状矩形位定位定向法是经额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血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简易经额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10月~2015年6月采用简易经额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7例,总结分析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中合并脑疝7例(19%),超早期手术13例(35%);术中平均血肿抽吸率为32%(10%~65%),血肿部分抽吸后见脑皮质塌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其中再出血率5%;术后30 d内的死亡率为0,术后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为92%(ADLⅠ~Ⅲ级)。结论简易经额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简单实用,适应证广,安全有效;而把握好手术时机和注重围手术期细节管理是疗效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