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接后路加压器械撑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的19例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Ranawat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齿状突至钱氏线(CL)、颅底斜坡切线(WL)、枕孔线(ML)评估垂直脱位情况,测量寰齿间距(ADI)距离评估水平脱位情况,测量颈髓角(CMA)评估脊髓受压情况。19例平均随访(17.47±6.65)个月。结果 末次随访时,症状明显改善17例,有改善但不明显2例。至末次随访JOA评分[(15.63±1.12)分]明显高于术前[(11.00±2.40)分;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76%,其中优14例(73.68%),良5例(26.32%)。术前Ranawat分级为Ⅱ级7例、ⅢA级11例、ⅢB级1例;末次随访时Ⅰ级14例,Ⅱ级5例。19例末次随访时均获得50%以上的复位,其中18例CL完全复位,16例WL完全复位,15例ML完全复位,17例ADI完全复位,17例CMA恢复正常。结论 直接后路加压器械撑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脊髓受压情况,而且能够达到良好复位  相似文献   

2.
经口齿状突切除联合后路枕颈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畸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口齿状突切除联合枕颈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畸形的方法、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9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例齿状突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颅底凹陷1例,颅底凹陷伴Chiari畸形7例,颅底凹陷伴寰枕融合4例,12例患者均行经口齿状突切除联合枕颈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长期跟踪随访,根据影像学参考数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6月至2年的随访,术后症状明显缓解8例,肢体感觉无变化3例,1例2月后出现脑脊液漏,经过修补和皮瓣转移治愈,无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同时测量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学上钱氏线,麦氏线,韦氏线,Klaus高度指数、延颈髓角及颅底角的影像学参数值变化,并将影像学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口齿状突切除术是治疗齿状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变直接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充分磨除齿状突和必要的固定能够促进患者的治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颅底陷入又称颅底内翻,主要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内翻,环椎向颅内陷入,枢锥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而进入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前后径缩短和颅后窝缩小,以致延髓受压和局部神经根被牵拉而产生症状。其病情进展缓慢,偶可自行缓解,也可在外伤后突然加重。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头晕、呛咳,颈项粗短,后发际低,颈部活动受限,有时出现强迫头位。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有步行障碍。有的由于畸形压迫或粘连造成脑脊液障碍,但甚为少见[1]。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颈项粗短[1]。我科于1998年6月至2004年10月行枕下减压治疗20例颅底陷入症患者,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枕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03-2013-06收治的80例寰枕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的枕骨大孔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携带颈托的时间以及术后半年内的复发率.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携带颈托时间分别为(9.5±2.1)d、(66.2±13.1)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半年的随访结果 显示,观察组复发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枕骨大孔减压联合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枕畸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寰枕畸形指的是由于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枕骨底部、寰椎以及枢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出现发育及结构功能的异常[1]。寰枕畸形的主要类型有小脑扁桃体下疝、颅底扁平、寰枢椎脱位等。这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均会发病,其也没有十分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则很容易造成此病的误诊。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30例寰枕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新手术方法。方法:61例经MRI诊断为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均采用枕颈减压加脊髓空洞空刺抽液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48例(术后1-5年),明显转好45例,好转3例,其中8例术后2-4年经MRI复查,脊髓空洞消失2例,空洞明显缩小5例,轻微缩小1例,手术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枕颈减压加脊髓空洞空刺抽液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89例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61例;年龄10~69岁,平均45.42岁。经后正中入路Ⅰ期施行复位器辅助寰枢关节复位,以两块AO钢板连接枕骨与第2,3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枕颈植骨融合,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共随访6~48个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由术前的8.80±1.36增至术后的15.35±1.4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25,P=0.001);手术改善率达82.93%。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平均值比较,寰齿间距(9.22mm∶3.72mm)和齿状突顶点至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10.41mm∶3.23mm)减小,而延髓颈髓角(130°∶150°)和脊髓可用空间(11.13mm∶15.54mm)增加,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术中Ⅰ期复位辅助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操作步骤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但远期手术疗效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89例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61例;年龄10~69岁,平均45.42岁。经后正中人路I期施行复位器辅助寰枢关节复位,以两块AO钢板连接枕骨与第2,3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枕颈植骨融合,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共随访6~48个月,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由术前的8.80±1.36增至术后的15.35±1.4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25,P=0.001);手术改善率达82.93%。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平均值比较,寰齿间距(9.22mm:3.72mm)和齿状突顶点至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10.41mm:3.23mm)减小,而延髓颈髓角(130°:1500)和脊髓可用空间(11.13mm:15.54mm)增加,4项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术中I期复位辅助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操作步骤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但远期手术疗效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单纯后路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方法,既不需要颅骨牵引,也不需经口腔齿状突切除.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人20例,手术前后利用CT及MRI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价脱位及脊髓延髓受压程度.根据是否合并寰枕融合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技术3例及C2椎弓根~枕骨螺钉技术17例.手术中向前推压C2棘突或通过C2椎弓根及枕骨螺钉间撑开将齿状突向前、下牵拉以恢复齿状突与C1前弓的解剖关系.结果 20例病人随访6-48个月,1例术后1周因基底动脉内血栓形成死亡,其余19例均明显改善.手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脊髓延髓均获彻底减压,合并脊髓空洞的5例病人,空洞均明显缩小;各项影像学测量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1例于术后3个月时CT提示复位部分丢失,但螺钉位置良好,脊髓延髓减压良好,脊髓空洞继续缩小,6个月时骨性融合.结论 首先选择后路复位及固定,而不是前路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减压,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简单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C1-2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后路复位、固定和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30例我科收治的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颈3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取髂后上嵴松质骨植骨融合。通过术后3D-CT评判复位程度,JOA评分评判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达到完全复位,4例为部分复位。其中25例完成了3个月以上随访,CT显示植骨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的吸收及内固定的松动。结论 C1-2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对25例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术中行C2椎弓根和C1侧块或枕骨螺钉内固定及螺钉间撑开技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经口齿状突切除.随访6~40个月,无患者出现症状恶化,2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复位满意,减压充分,24例患者形成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单纯后路复位及固定结合术中螺钉间撑开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栓塞联合手术切除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手术治疗的56例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21例(观察组)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再行开颅肿瘤切除术;35例(对照组)直接行开颅肿瘤切除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切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肿瘤全切除率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KPS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血供丰富,先行血管内栓塞处理肿瘤供血动脉,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全切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枕颈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复杂寰枕畸形患者,其中17例行后颅窝减压+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4例行经口咽寰枢椎间软组织及骨性组织切除减压,齿状突复位减压+后路后颅窝枕骨大孔减压术+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 寰枢脱位并存在延颈髓腹、背侧受压者,选择经口咽寰枢椎间软组织及骨性组织切除减压齿状突复位减压+后路后颅窝枕骨大孔减压术+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疗效满意.硬脑膜扩大修补与否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与否与最终远期疗效无关;伴有多节段脊髓空洞症者行脊髓空洞“T”管蛛网膜下腔引流.本组治愈14例,有效7例.结论 针对Chiari畸形解剖变异大的特点以及合并症形成的机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颅窝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杂Chiari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复杂Chiari 畸形17例,均采用后颅窝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均行颅骨牵引+后路窝小骨窗减压植骨融合并内固定。结果 复位成功5例,未打开硬脊膜;复位不成功12例,行枕大池重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切口感染伴脑脊液漏1例。术后5 d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其余16例术后随访3个月~3.5年,采用Tator等方法评价术后效果,16例均有效,有效率为94.1%(16/17)。结论 对复杂Chiari畸形,术前需明确诊断畸形的种类和性质,术中麻醉下牵引辅助治疗很有必要,后颅窝小骨窗减压并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是治疗复杂Chiari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ldren with Chiari I malformations are coming to the attention of neurosurgeons today, although a consensus on the surgical approach to these lesions has yet to be found.Methods We present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PFD) performed at our institution on 96 patients from 1989 to 2001. Statistical analyses based on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presentation and the types of surgical procedures used formed the basis for our review.Results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hydromyelia underwent duraplasty procedures with or without tonsillar manipulation. In contrast, most patients without hydromyelia underwent bony decompression with dural scoring and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PFD with bony decompression and dural scoring showed a 72% success rate, compared with 68% for duraplasty. Dural opening was not more likely to improve or arrest hydromyelia. The group subjected to duraplasty, however,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lication rate. Patients under the age of 8 fared better than their older counterparts.Conclusions Overall, we favor a tailored posterior fossa craniectomy with dural scoring as the initial surgical procedure in children with Chiari I malformation with or without a syrinx. This less invasive approach minimizes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dural opening and offers comparable success rates.  相似文献   

16.
研究背景ChiariI型畸形为颅颈交界区软组织畸形,可合并其他复杂骨性畸形如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扁平颅底及寰枕融合等。对这些复杂畸形,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法。本文探讨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并I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和脊髓空洞症的ChiariI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11年9月治疗的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评分系统和MRI影像学数据评价颈脊髓功能和脊髓空洞改善程度。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1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31.86±11.36)岁。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3.07±1.59,术后增加至15.57±1.0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46,P=0.000);术前脊髓空洞大小平均为(7.05±1.98)mm,术后缩小至(2.21±1.91)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271,P=0.000)。手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结论经后路复位内固定联合颅后窝小骨窗减压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椎脱位及颅底凹陷的ChiariI型畸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缩小脊髓空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PCIS)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形态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6年2月136例PCIS患者的MRI、CTA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类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影像学特点,同期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127例为对照组。结果(1)PCIS组136例血管形态改变者128例,占94.12%,其中扭曲45例(33.09%),狭窄35例(25.74%),纤细23例(16.91%),闭塞13例(9.56%),异常粗大7例(5.15%); 非PCIS组127例,血管形态改变者46例(36.22%),其中狭窄17例,扭曲、纤细等29例;(2)2组血管形态异常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PCIS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存在异常改变。椎、基底动脉扭曲、发育纤细、粗大等和狭窄性病变的血管形态改变可能均为PCI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