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5例TBI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TBI病人6个月预后的预判价值。结果 105例中,预后不良34例,发生率为32.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颅内压增高、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和NLR均是TBI病人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的最佳临界值为4.12,此时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1.6%,当NLR≥4.12时,TBI病人预后不良的发生率高达93.6%。结论 入院时NLR水平可作为预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可早期、迅速、准确判断病人预后,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F-L)、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8月~2021年8月前瞻性收集重型TBI共1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入院血清NF-1和TIMP-2水平;伤后6个月,应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伤后6个月,预后良好72例,预后不良50例。预后不良组血清NF-L以及TIMP-2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入院血清NF-L水平(r=-0.585)、TIMP-2水平(r=-0.542)与入院GC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F-L、TIMP-2水平增高是重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F-L1≥54.60 pg/ml联合血清TIMP-2≥42.59 ng/ml预测重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 0.789~0.919),灵敏度为82.0%,特异度为70.8。结论重型TBI病人血清NF-...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血肿增长速度(ultraearly hematoma growth,UHG)与急性原发性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血肿扩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连续收集发病6 h内就诊的ICH患者。患者完成基线及(24±2)h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记录临床信息及结局信息。UHG定义为基线血肿体积除以发病至头CT扫描时间。血 肿扩大定义为发病24 h血肿体积较基线血肿体积增加>33%或者>6 ml。90 d及1年预后不良定义为改 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UHG与血肿扩大及ICH临床预后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148例发病6h内到院的ICH患者。所有ICH患者的UHG为5.3(2.3,12.9)ml/h。UHG在 完成头CT较早(P <0.001)、血肿扩大(P =0.019)、90 d预后不良(P <0.001)及1年预后不良(P <0.001) 的患者中数值较大。UHG>4.7 ml/h是1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为17.5,95%可信区间 为1.44~21.23(P =0.025)。其预测1年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65.1%,阳性预测率为 68.4%,阴性预测率为58%。  相似文献   

4.
申致远  陈玉辉  龚涛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083-1088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入院时的尿白蛋白肌酐 比(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valu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对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性纳入北京医院2017年3月27日-11月16日住院治疗的AIS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ACR、eGFR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入 院时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的mRS评分。按照患者是否有肾功能障碍分为肾功能障碍组和肾功能正 常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按照患者3个月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 不良组(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的上述临床特点,并分析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15例患者,AIS患者的肾功能障碍患病率为44.3%(51/115)。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 功能障碍组平均年龄较高(P =0.009);糖尿病(P =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 =0.026)、 心房颤动(P =0.003)的发病率较高;入院时NIHSS评分(P =0.013)、入院后的血糖(P =0.001)、血 浆纤维蛋白原(P =0.008)及D -二聚体(P =0.001)水平较高。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 平均年龄较高(P =0.007);既往卒中史(P =0.002)、心房颤动患病率(P =0.040)、血浆纤维蛋白 原(P =0.004)及D-二聚体水平(P <0.001)较高;入院时NIHSS评分(P <0.001)较高。高血压、糖尿 病、血脂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吸烟史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ACR更高(P <0.001),而eGFR(P =0.030)更低。多因素分析 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8分(OR 27.05,95%CI 3.75~178.18,P=0.001)、ACR≥3 mg/mmo(l OR 35.50, 95%CI 4.79~262.94,P<0.001)、卒中史(OR 20.48,95%CI 2.35~178.18,P =0.006)是3个月预后不良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IS患者的肾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入院时ACR增高的AIS患者3个月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入院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65例aSAH的临床资料。出院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65例中,预后良好103例,预后不良6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入院时SII≥2825.59×109/L是aSAH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87;95%CI 1.313~14.655;P=0.016),PNI≥50.73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OR=0.240;95%CI 0.076~0.757;P=0.015)。结论 SII、PNI与aSAH的预后有关,入院时SII、PNI水平有助于早期预测aSAH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支原体(MP)脑炎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儿童MP脑炎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01—2022-01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6例MP脑炎患儿,其中预后不良组35例,预后良好组41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支原体脑炎预后的不良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P脑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LR对MP脑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儿出现发热、意识或运动障碍、脑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NLR、PLR、脑脊液蛋白量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PLR、脑电图异常是MP脑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评估MP脑炎预后不良的临界值为1.924,灵敏度为60%,特异性92.7%,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632~0.867。PLR评估MP脑炎预后不良的临界值为102.824,灵敏度为82.9%,特异性73.2%,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影像特征预测创伤性脑内血肿(t ICH)早期扩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2例tICH的临床资料。初次CT检查在伤后6 h内,48 h内复查CT。结果 CT复查显示,60例出现血肿扩大,发生率为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肿体积、多发血肿和多血肿模糊征是t ICH早期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tICH早期扩大发生率较高,CT影像显示多血肿模糊征可作为tICH扩大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侧额叶挫裂伤病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及解放军第101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1例双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资料。伤后6 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伤后6个月,预后良好118例,预后不良4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入院时GCS评分低、脑肿胀、血肿进展、未行颅内压监测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入院时GCS评分低、脑肿胀、血肿进展,预后往往不良,注意防治;颅内压监 测下的治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elsinki CT评分和Stockholm CT评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TBI)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1例中、重型TBI的临床资料。选取入院后72 h内或术前最差的头颅CT影像进行Stockholm和Helsinki评分。伤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两个CT评分的预测预后的能力。结果 伤后3个月,GOS评分5分13例,4分12例,3分5例,2分1例,1分20例;预后良好25例,预后不良26例;病死率为39.2%(20/51)。预后不良组Helsinki CT评分和Stockholm CT评分较预后良好组均明显增高(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Helsinki CT评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95%置信区间0.848~0.996;P<0.001),以Helsinki CT评分=7.5分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73.1%,特异性为100.0%;Stockholm CT评分AUC为0.905(95%置信区间0.826~0.985;P<0.001),Stockholm CT评分=1.75分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4.0%。结论 Helsinki CT和Stockholm CT评分都能很好地预测中、重型TBI的近期预后,两种评分系统的预测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及其重建技术(DTT)在小量(血肿量<3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HBGH)病人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前瞻性收集小量HBGH共18例(观察组),发病3 d行DTI和DTT检查,另选取10例健康人DTI数据为对照,选取相对剩余皮质脊髓束(CST)条目数、相对各项异性分数(rFA)、CST分级三个评估参数。发病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评分评估HBGH病人运动功能预后,FMA评分≥96分为预后良好,<9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6例,预后不良12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对剩余CST条数和rFA明显降低(P<0.05),CST分级显著增高(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相对剩余CST条数和rFA明显增高(P<0.05),CST分级显著降低(P<0.05)。发病3个月FMA评分与相对剩余CST条目数(r=0.809)、rFA(r=0.784)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CST分级(r=-0.785)呈明显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相对剩余CST条目数≤77.000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P<0.0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1.7%;rFA≤0.630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840(P<0.0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0.833;CST分级≥1.500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799(P<0.05),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1.7%;3个参数联合预测的AUC为0.917(P<0.05),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92.1%。结论 小量HBGH急性期DTI和DTT检查参数相对剩余CST条目数、rFA、CST分级可以预测病人运动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22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影响因素的评估效能。结果 228例中,158例预后良好,70例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GCS评分低、血肿量大、改良CT评分高、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改良CT评分、APTT评估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824、0.826、0.617,四个指标联合评估预后不良的AUC为0.954。结论 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改良CT评分、APTT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预后不良有一定的评估价值,联合评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Hematoma expansion after acute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is well established to result in poor prognosis.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ABO blood type system ha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n hemostatic proper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of blood type O with hematoma expansion in patients with ICH and validate the usefulness in predicting early hematoma expansion.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CH who underwent baseline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scan within 6 hours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The follow-up CT scan was available within 48 hours after the baseline CT scan. Hematoma expansion was defined as total volume increase more than 33% or more than 6 mL. We perform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blood (type O versus other types) and hematoma expansion. Results: A total of 21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mong them, 72 patients (34.3%) carried blood type O. Hematoma expansion was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blood type O (41.7%) than those with other blood types (18.1%; P < .001). Furthermore, the time to baseline CT scan, blood type O, and admission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were demonstrated to b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hematoma expansion 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blood type O for predicting hematoma expansion were 54.5%, 72.9%, 41.6%, and 81.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blood type O represent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hematoma expansion after ICH. Hemostasis seems to be involved in expansion and may represent an important treatment targe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在重型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2例重型TBI的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采集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包括可溶性Fas、细胞色素C、caspase-3、caspase-9、Bcl-2。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52例中,预后不良33例,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组脑脊液可溶性Fas、细胞色素C、caspase-3、caspase-9、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可溶性Fas、caspase-9水平增高是重型TBI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caspase-9为1.34 ng/ml时,判断重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特异性为0.85,敏感性为0.68。脑脊液可溶性Fas为158.5 ng/ml时,判断重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3,特异性为0.70,敏感性为0.79。结论 伤后早期脑脊液可溶性Fas、caspase-9水平增高提示重型TBI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30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术后发生脑疝,脑疝发生率为8.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WFNS分级Ⅳ~Ⅴ级、动脉瘤再次破裂、脑水肿是术后发生脑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预测术后发生脑疝的效能:入院WFNS分级Ⅳ~Ⅴ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95%CI 0.639~0.829;P<0.001),动脉瘤再破裂的AUC为0.632(95%CI 0.504~0.760;P=0.026),脑水肿的AUC为0.826(95%CI 0.723~0.928;P<0.001);入院WFNS分级Ⅳ~Ⅴ级+动脉瘤再次破裂+脑水肿的AUC为0.897(95%CI 0.819~0.974;P<0.001)。26例脑疝中,8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4例出院时死亡;4例存活,随访1年,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2例),18例未行去骨瓣减压术均死亡。26例脑疝病死率为84.62%。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收治的67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72 h内复查CT的情况分为血肿扩大组(77例)和血肿稳定组(593例),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 结果670例患者中发生血肿扩大77例,发生率11.49%(77/670),其中预后不良45例,预后良好32例,血肿稳定组593例,其中预后不良261例,预后良好332例,2组患者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血肿形态、高血压病、卒中病史与血肿稳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卒中病史、血肿形态是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卒中病史、不规则血肿形态,血肿扩大可增加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4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72 h)和晚期手术(>72 h)。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术后6个月,110例(73.8%)预后良好;39例(26.2%)预后不良,其中死亡12例。本文149例中,早期手术96例,晚期手术53例。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率(82.3%,79/9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55.4%,31/5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手术是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月5年到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单纯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伤后1、3、5、7、9 d血浆D-二聚体水平。伤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00例中,预后不良28例,预后良好72例。重型颅脑损伤28例中,伤后3个月死亡8例,存活20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先增高,后降低,伤后3 d达高峰。伤后1~9 d,颅脑损伤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随颅脑损伤程度加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P<0.05)。伤后1~7 d,预后不良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伤后9 d,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8例重型颅脑损伤中,死亡病人伤后1~3 d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病人(P<0.05);伤后5~9 d,死亡病人和存活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有助于早期、快速判断颅脑损伤病人伤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