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中功能定位切除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术前应用功能磁共振进行评价.应用术中超声确定解剖边界,在唤醒麻醉下应用皮质电刺激定位功能边界,根据解剖-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功能结果.结果 术后24h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12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显示星形细胞瘤5例,少枝细胞瘤6例,少枝-星形细胞瘤3例.术后2例出现典型的辅助运动区综合征,3例出现部分辅助运动区综合征.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皮质电刺激,确定肿瘤切除的功能边界.根据解剖-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能够最大程度切除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同时保护正常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纯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纯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左侧岛叶8例,右侧岛叶9例,均采用翼点外侧裂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5例。病理结果:星形细胞瘤8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少枝星形细胞瘤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发生偏瘫、失语各2例。随访17例,时间6~1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轻偏瘫1例,轻度失语1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外侧裂入路治疗纯岛叶低级别胶质瘤安全、有效。了解岛叶解剖有助于最大程度切除岛叶低级别胶质瘤,减少病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电刺激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月接受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行功能区直接电刺激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术中经皮质电刺激4例呈阴性,其余153例分别刺激出运动功能区皮质(139例)、感觉功能区皮质(21例)和语言相关功能区皮质(91例);计数中断阳性区域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前回下方、额下回盖部、额下回三角部、额中回后部和额上回后部。术后MRI显示全切除92例(58.60%)、次全切除55例(35.03%)、部分切除10例(6.37%)。术后病理证实:低级别胶质瘤共110例(70.06%),包括星形细胞瘤7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6例和少突星形细胞瘤13例;高级别胶质瘤47例(29.94%),分别为胶质母细胞瘤1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5例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术后53例(33.76%)出现短暂性肢体运动障碍、39例(24.84%)出现短暂性语言功能障碍,仅4例(2.55%)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皮质电刺激技术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脑功能区定位方法,用于脑胶质瘤外科手术可最大程度并安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B超辅助下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岛叶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翼点外侧裂入路术中B超辅助下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病理结果:星形细胞瘤7例,少枝胶质细胞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发生偏瘫、失语各2例。随访10例,时间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轻偏瘫1例,轻度失语1例。结论术中B超的应用增加手术安全性,及时发现残余肿瘤,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特征、手术技术、术中电生理监护、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疗效预后等。均行显微手术,术后辅以放疗。采用McCormick分级和MRI影像评估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6例,部分切除14例,活检11例。随访3个月~2年,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32例,无变化23例,加重4例。肿瘤复发13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11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例。结论有明确边界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首选显微手术治疗,尽可能全切除肿瘤;为保留脊髓功能,对边界不清的高度恶性胶质瘤可行部分切除或活检,以明确诊断和减压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神经导航系统对脑重要功能区附近的神经胶质瘤手术定位的意义。方法2000年6月~2001年10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19例邻近脑重要功能区(额后、额顶交界、额颞交界、顶叶和基底节区)神经胶质瘤的切除手术。结果 导航系统对19例患者肿瘤病灶的定位误差为1.2~2.3mm,平均1.7 mm。肿瘤全切除者16例(84.21%),次全切除者3例(15.79%)。术后病理学分类为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星形-少突混合性胶质细胞瘤(1例)。手术未对患者重要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结论 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可明显提高脑神经胶质瘤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下联合多种神经功能定位技术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及其致痫灶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9月,对解放军第153医院31例功能区胶质瘤继发癫痫的患者,结合MRI、fMR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制定手术方案,在唤醒麻醉技术下开颅,术中实时B超定位,在患者清醒状态下,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M)技术定位感觉、运动及语言功能区,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定位致痫区,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及处理致痫灶.结果 31例中28例顺利经过全麻-唤醒-再全麻的过程,其中18例术中保留喉罩,10例术中拔除喉罩,语言测试后再置入喉罩.术后除1例高龄患者出现短时间谵妄状态外均无痛苦及恐惧回忆.IOM定位出感兴趣功能区23例(82%,23/28),皮层功能定位阴性5例;ECoG发现致痫灶21例,未发现明显异常7例;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7例.术后原有神经功能障碍略有加重5例,术后2d开始出现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新发功能障碍17例,均于1个月内恢复至术前水平,无新的神经功能丧失.病理:星形细胞瘤(WHO)Ⅰ~Ⅱ级14例、Ⅲ~Ⅳ级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神经节细胞瘤及胶质母细胞瘤各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及混合型(少突-星形)细胞瘤各1例.随访8个月-4.3年,平均2.3年,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 Ⅰ级)18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EngelⅡ~Ⅲ级)10例,总有效率100%.肿瘤原位复发16例(57%,16/28),9例再次手术,4例放射治疗,2例胶质母细胞瘤及1例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患者(11%,3/28)放弃治疗,2例(7%,2/28)老年患者死于心衰及肺部感染.结论 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联合多种现代神经功能定位技术治疗功能区胶质瘤继发癫痫,是一种精准、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系统对脑重要功能区附近的神经胶质瘤手术定位的意义。方法:2000年6月-2001年10月 ,的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19例邻近脑重要功能区(额后、额顶交界、额颞交界、顶叶和基底节区)神经胶质瘤的切除手术。结果:导航系统对19例患肿瘤病灶的定位误差为1.2-2.3mm,平均1.7mm。肿瘤全切除16例(84.21%),次全切除3例(15.79%)。术后病理学分类为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5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星形-少突混合性胶质细胞瘤(1例)。手术未对患重要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可明显提高脑神经胶质瘤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可显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9.
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肿瘤的解剖边界,在唤醒麻醉下结合皮质电刺激确定功能边界,根据解剖-功能边界切除肿瘤,同时采用实时超声监测病灶切除程度。结果本组肿瘤均定位准确。低级别胶质瘤病灶回声均匀,周围无明显水肿带;高级别胶质瘤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肿瘤全切除27例,近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11例。结论唤醒麻醉下结合术中皮质电刺激定位肿瘤切除边界,同时采用术中超声辅助切除功能区胶质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脑沟入路手术在治疗大脑中央区病变的应用。方法选择14例大脑中央区病变病人,术中采用超声定位,结合脑沟入路的手术方式切除病变。结果病变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证实:星形胶质细胞瘤7例,胶质增生1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转移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8例,术后均有改善。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例,均为运动障碍,出院时完全恢复。未发生术后感染及超声相关的脑损伤。所有病例于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头颅MRI复查9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脑沟入路治疗大脑中央区病变可明显提高手术全切除率,降低术后运动、感觉及语言功能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下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累及岛叶胶质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唤醒麻醉下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岛叶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皮质下电刺激显示6例出现运动反应,7例肿瘤切除达到功能边界.术后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椎管内转移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18例椎管内转移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部分切除进行活检,10例次全切除使脊髓充分减压,4例全切除。术中均去除椎板并扩大减压,未行椎体固定。术后无脑脊液漏、伤口感染。术后病理示肺癌4例,乳腺癌3例,淋巴瘤3例,胶质瘤3例,生殖细胞肿瘤2例,骨髓瘤2例,前列腺癌1例。10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8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术中超声有利于椎管内转移瘤的定位,评估手术切除程度和减压效果,减少脊髓及神经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与术中彩超辅助下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与术中彩超辅助下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电生理彩超组)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未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彩超且经皮质入路切除的19例岛叶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电生理彩超组术中神经电生理实时监测运动、感觉通路的完整性,术中彩超实时定位肿瘤及明确肿瘤切除情况,均采用改良翼点或扩大翼点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根据手术前后影像学分析,电生理彩超组手术全切率为66. 66%,明显高于对照组(15. 79%)。电生理彩超组中4例术后新出现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术后1个月有3例完全恢复,1例出现远期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新出现语言功能障碍,术后1个月2例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明显好转。术前存在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术中彩超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岛叶胶质瘤,提高了肿瘤手术切除的安全系数和全切率,效果更为理想。且可以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能有效的保护周围重要结构和血管,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重建技术在复杂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复杂颅底肿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血管重建技术修复受累的重要血管.结果 7例术中造影显示吻合血管通畅,术后MRI显示肿瘤及受累动脉全切除.出院时,KPS评分100分4例,80分2例(分别于术后2、5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岛叶高级别胶质瘤(HG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显微手术治疗的37例岛叶HGG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采用术中唤醒麻醉技术,11例应用术中监护,5例采用术中唤醒麻醉+术中监护,10例使用5-氨基乙酰丙酸荧光引导。肿瘤全切除5例,肿瘤次全切除32例。术后病理显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术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3例,脑积水1例,持续性非缺血性左侧肢体轻度无力1例,短暂神经系统症状3例。术后随访4.0~40.5个月,中位数17.0个月。21例(56.76%)出现肿瘤复发/进展,中位进展时间为15.0个月(4.0~38.0个月),其中8例在影像学证据显示进展前有癫痫复发。7例死亡,其中6例死于肿瘤进展,1例术后4个月死于肺动脉栓塞。随访期间,27例(72.97%)无癫痫发作,为Engel分级ⅠA级;10例(27.03%)有癫痫发作。结论 手术联合辅助技术对岛叶HGG进行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是可实现的,并且有良好的癫痫发作控制率;然而,这种益处应该与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进行权衡。对于伴癫痫发作并接受手术切除的岛叶HGG,癫痫发作结局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醒麻醉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阻滞、清醒麻醉下手术,术中神经导航、超声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定位;切除肿瘤时,维持病人出声连续计数或读图的语言功能监测,或持续按键的运动功能监测。结果术中麻醉满意,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不同程度好转;癫未再发作1例,药物可控制3例。术后出现偏瘫2例,术后无疼痛回忆。结论清醒麻醉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结合术中定位明确肿瘤切除范围,及肿瘤与脑功能区的关系,可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栓塞联合手术切除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手术治疗的56例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21例(观察组)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再行开颅肿瘤切除术;35例(对照组)直接行开颅肿瘤切除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切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肿瘤全切除率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KPS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血供丰富,先行血管内栓塞处理肿瘤供血动脉,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全切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开颅手术前72 h内均予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后予伽玛刀治疗。总结术前栓塞和显微手术的技巧,并分析手术疗效。患者入院、出院时采用Karnoi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开颅术前肿瘤的栓塞程度>80%者4例,60%~80%者8例,<60%者1例。1例患者栓塞术后行MRI检查可见脑干局部梗死,临床表现为中枢性面瘫、吞咽困难加重。1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出血量为(620±35)ml,手术时间为(6.5±1.1)h。13例患者术前的颅高压症状均于术后明显缓解。术后新发吞咽功能障碍2例,听力减退1例,新发中枢性面瘫1例。13例患者出院时的KPS为(85.8±4.9)分,较入院时[(76.6±11.3)分]有明显改善(t=3.969,P=0.002)。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中位随访时间为22.6个月),末次随访的KPS为(88.1±3.6)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65,P=0.062)。仅1例次全切除患者于术后9个月肿瘤增大,再次给予伽玛刀治疗后未进展;其余12例肿瘤均无复发。2例患者发生梗阻性脑积水,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于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甚至可达到分块切除肿瘤,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颞叶孤立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手术治疗的38例颞叶孤立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接受肿瘤全切除+前颞叶切除术(ALT)治疗14例(ALT组),行常规颞叶肿瘤全切除术治疗24例(常规组)。术后随访6~28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术后3、12个月采用KP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态,其中KPS评分≥70分为预后良好;根据RANO标准评估肿瘤进展,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级1级定义为癫痫完全控制;记录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ALT组术后脑室开放率(100%,14/14)明显高于常规组(33.3%,8/24;P<0.001)。ALT组与常规组术后1年癫痫完全控制率(64.3% vs. 66.7%)、术后肿瘤进展率(78.5% vs. 70.8%)、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92.9% vs. 66.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LT组术后1年预后良好率(78.6%,11/14)明显高于常规组(41.7%,10/24;P<0.05)。ALT组中位PFS和中位OS较常规组均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ALT是延长PFS(OR=7.3;95% CI 1.105~47.422;P=0.037)和OS(OR=7.8;95% CI 1.117~55.183;P=0.041)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对于颞叶孤立性胶质母细胞瘤,在全切除肿瘤基础上,进行ALT,可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癫痫的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癫痫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80例合并癫痫的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采用Engel分级评估癫痫预后,Ⅰ级为预后良好,Ⅱ~Ⅳ级为预后不良。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影响癫痫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癫痫发作频率预测癫痫预后的价值。结果80例中,术后癫痫预后良好59例,预后不良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突变和术前癫痫发作频率高是胶质瘤病人术后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全切肿瘤和术后化疗是保护性因素(P<0.05)。术前癫痫发作频率预测癫痫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置信区间0.685~0.914;P<0.05);当术前癫痫发作频率≥2次/月时,预测术后癫痫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86%和46.85%。结论IDH1突变和术前癫痫发作频率高是合并癫痫的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癫痫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肿瘤全切除和术后化疗明显改善癫痫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