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腕管处正中神经(MN)的超声特征.方法 对54例2型糖尿病、22例非神经病变、非2型糖尿病者行超声检查.结果 (1)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较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MN各形态参数增大(P<0.05).(2)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MN回声主要表现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和神经外膜增厚、不平整,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3)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MN血流信号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腕管处正中神经的超声特征有其特点,超声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形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刘敏  杨小玲  袁丽 《华西医学》2013,(2):269-271
目的讨论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筛查对减少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2月对137例入选患者进行神经病变症状筛查和体征检查,并根据患者神经传导功能检查(NCS)结果作出最终诊断,由专职糖尿病足护士和健康教育护士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和护理指导。结果根据神经病变症状、5项体征检查及NCS结果,确诊74例(54.01%),临床诊断4例(2.91%),疑似10例(7.30%),亚临床8例(5.84%),无41例(29.93%)。结论强调最好通过临床问诊和体格检查来达到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并由专科护士针对性地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足部管理和预防措施,从而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上肢神经多个位点的横截面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确诊为DPN的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的多个位点:包括正中神经腕管处、前臂中点、肘窝处及上臂中点的横截面积;尺神经平腕横纹处、前臂中点、肘管处及上臂中点的横截面积;桡神经桡神经沟处、肘窝处的横截面积,对比分析各位点的横截面积及神经的声像图特点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DPN组正中神经在腕管处、前臂中点、肘窝处和上臂中点处的横截面积,尺神经在腕横纹处、肘管处和上臂中点处的横截面积,桡神经在桡神经沟的横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为DPN的早期发现和评价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高频超声参数特征,以及超声特征与电生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6月至11月,本院糖尿病住院患者79例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DPN组(n=37)和非DPN组(n=42).采用高频超声分别于距右腕横纹5 cm和10 cm处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低回声区域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正中神经(MN)的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特征。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分为DPN组(n=60)及非DPN组(n=60);选取同期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和SWE检查MN,测量其宽径、厚径、周长、横截面积及杨氏模量值,比较3组上述参数的差异,观察3组弹性图像颜色变化。绘制ROC曲线,分析杨氏模量值鉴别诊断DPN与非DPN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3组MN厚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MN的宽径、横截面积、周长、杨氏模量值均大于非DPN组及对照组(P均<0.05);非DPN组MN的杨氏模量值大于对照组(P<0.001),但2组MN的宽径、横截面积、周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弹性图像上,DPN组表现为黄绿色,非DPN组表现为绿蓝色,对照组表现为蓝色。杨氏模量值阈值为61.25 kPa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P<0.001),鉴别诊断DPN与非D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30%、70.00%。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的杨氏模量值大于非DPN患者,以杨氏模量值鉴别诊断DPN与非DPN有助于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DPN。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观察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32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30例,并选择同期28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各组腓管处腓总神经图像变化,测量并比较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截面积,并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截面积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和对照组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腓总神经的横截面积与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552,P<0.01)。结论 高频超声能显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的异常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获取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正常值并探讨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不同的外周神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健康志愿者沿正中神经行程进行高频超声观察,依次测量7个位点的CSA[腕横纹、腕管入口(豌豆骨)、腕管出口(钩骨)、腕横纹上6cm、正中神经穿出旋前圆肌处(前臂近端)、肱骨内髁上4cm、肱骨中点],每个位点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进行CSA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频超声下正常人正中神经呈筛网状低回声图像,横截面在不同部位分别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正中神经在前述7个位点的CSA依次为(8.67±1.24)mm2、(8.68±1.22)mm2、(8.56±1.25)mm2、(7.11±1.33)mm2、(7.08±1.21)mm2、(9.38±1.28)mm2、(9.48±1.28)mm2;左右上肢之间比较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在腕横纹上6cm、肱骨内髁上4cm、肱骨中点处的CSA同年龄组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在腕横纹处、腕管出入口、肱骨内髁上4cm处中老年人比青年人增粗;CSA与身高、体重有相关性。结论上肢正中神经基本全程可视,在不同部位的正常值及超声声像图略有差异。神经的CSA在上臂段最粗,腕管处次之,前臂段最细,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3岁.主因"右上臂包块2个月"就诊,无上臂感觉异常及其他不适.查体:右上臂上段内侧距腋窝6 cm处扪及一肿块,大小约2 cm×3 cm×1 cm,边界清,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按压包块右手指有触电样感觉.超声见:右上臂上段内侧肌间探及一椭圆形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3 cm×3.2 cm×1.3 cm,边界清,有包膜,其上下端与正中神经相连,呈"鼠尾"征,神经受压位于包块一侧,包块左侧缘紧贴肱动、静脉,CDFI示肿块内可见稀疏的点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上臂上段内侧实性肿块(考虑正中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9.
高频超声显示及测量正常臂部尺神经及正中神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示臂部正常尺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方法 及其图像特点.方法 利用高频探头对50名正常成人的双臂尺神经及正中神经进行全程显示及观察,并测量伸直位肘管处尺神经、屈曲位肘管处尺神经、腕部尺神经、肘部正中神经、腕管处正中神经的前后径、左右径及截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侧上肢神经测值及肘管处尺神经伸直位与屈曲位测值.结果 所有受检者双臂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均清晰显示;双侧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管处尺神经在伸直位时测值大于屈曲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并准确测量臂部尺神经及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10.
杨旭光  付谧  田勇 《临床医学》2020,40(2):37-39
目的分析体质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651例T2DM患者,测量各种临床指标,分析体质量对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体质指数(BMI)减少(r=0. 174,P 0. 01)、最大体质量距今时间(r=0. 207,P=0. 000)和自律神经病变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前BMI(r=-0. 178,P 0. 01)、最大BMI(r=-0. 076,P=0. 068)和自律神经病变呈负相关,其中当前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最大BM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 BMI减少(r=0. 119,P=0. 005)、最大体质量距今时间(r=0. 178,P=0. 000)、最大BMI(r=0. 026,P=0. 535)和末梢神经病变呈正相关,除最大BMI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前BMI(r=-0. 049,P=0. 247)和末梢神经呈负相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Binary logistic回归提示病程(OR=1. 146,P=0. 010)和空腹血糖(OR=1. 145,P=0. 060)是自律神经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OR=1. 273,P=0. 000)和BMI下降(OR=2. 644,P=0. 030)是末梢神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下降越大,发生末梢神经病变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尿Ⅳ型胶原 (Ⅳ C)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 (DN)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0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33例健康人血清和尿Ⅳ C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Ⅳ C水平 [(75 .5 3± 2 3.4 2 ) μg/L]、尿Ⅳ C水平 [(2 7.71± 13.31) 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8.83± 6 .75 ) μg/L、(9.0 1± 3.4 3) μg/L](P均 <0 .0 1) ;糖尿病各亚组血清Ⅳ C、尿Ⅳ 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且各亚组间差异显著 ,两者均随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增加和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递增 ;糖尿病患者血清Ⅳ C水平与尿素氮、血 β2 微球蛋白 (β2 MG)、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 ;尿Ⅳ C水平与尿素氮、血肌酐、血β2 MG、尿 β2 MG、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 ;两者与病程、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均高度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胶原代谢异常 ,血清及尿Ⅳ C水平随DN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增高 ,两者均可作为早期预测和监测DN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黄斑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中宁  黄杜茹  尹东明  张良  黎爱莲  陈重 《新医学》2004,35(11):675-67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病变与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83例糖尿病病人中,有黄斑病变患者35例.在16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中,有黄斑病变病人数12例,较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多(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与血浆总胆固醇(β=-3.13,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4.077,P<0.05)和神经病变(β=-2.655,P<0.05)呈显著相关,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国内分期)呈显著相关(β=2.423,P<0.01).结论: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与脂代谢紊乱、神经病变和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严格控制血糖、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黄斑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在评价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颈动脉弹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8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A、B两组,A组43例为T2DM未合并DPN患者,B组45例为T2DM合并DPN患者;另选同期4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C组).应用WI技术测量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血管硬化参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均高于C组(P均<0.05);B组β、Ep、PWVβ高于A组(P均<0.05);A组及B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血管顺应性(AC)低于C组(P均<0.05);B组W1、W2、AC低于A组(P均<0.05).3组间负向波面积(NA)、管径面积(NA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WI技术可以便捷、无创地评价T2DM合并DPN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浓度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为A、B、C、D四组,比较四组间一般临床指标及肾脏功能相关指标。结果随血尿酸水平增加,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四组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升高,其中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C组、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血尿酸、年龄、胰岛素敏感指数纳入回归方程,血尿酸对白蛋白尿影响最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脏损害相关,血尿酸水平的监测可为临床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早期防治及预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 139例以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0.06为切点分为非致动脉硬化表型组(N组)和致动脉硬化表型组,进而按照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四分位数将后一组再分为四组,比较5组患者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结果合并早期肾病者的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值明显高于不合并肾病者(P<0.01),随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逐渐升高,男性患者的比例、患者的BMI、腰臀比、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尿酸、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以及早期肾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患者的年龄、病程、HDL-C逐渐下降,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是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54,95%CI 1.0947.442)。结论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17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20 μg/min)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UAER 20~200 μg/min),观察两组年龄、病程、血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DN组BMI、LDL-C均较SDM组升高,而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程、FPG、HbA1c、FCP、TG、TC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例血脂正常的患者中,SDM组的年龄、病程、TC、LDL-C等指标均低于EDN组(P〈0.05);应用χ2检验发现,EDN在血脂正常和异常组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高BMI和高LDL-C与EDN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病程、肥胖、血脂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糖尿病人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糖尿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近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不仅能促进胰岛素释放、调节血糖动态平衡,还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形成的作用。本文就GLP-1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