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调控楔前叶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1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楔前叶10 Hz rTMS治疗,单次刺激时间为14 min,每日2次,持续14 d,共28次。记录rTMS治疗前(T0)、治疗后(T1)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T2)的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同时记录T0及T1时静息态脑电,分别使用频谱分析及功能连接性分析方法提取不同脑区脑电不同频段的能量及相干性。结果 与T0时相比,CRS-R评分在T1、T2时均提高(P<0.05);额区alpha频段和顶区beta频段的能量在T1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中央-顶区alpha和beta频段的相干性在T1时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楔前叶能促进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恢复。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楔前叶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静息态脑电产生的积极改变有助于解释意识恢复的神经机制。[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2):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颞顶交界区(TPJ)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外伤后意识障碍(DOC)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8月收治的脑损伤后DOC患者42例,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假刺激。疗效评价指标为治疗前后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的变化、事件相关电位中失匹配负波变化。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14天后实验组内意识水平改善率为54.5%,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2);对照组内意识改善率为20.0%,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CRS-R评分差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0),实验组CRS-R评分较对照组提升更明显。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实验组失匹配负波(MMN)波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1),潜伏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6);对照组MMN波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MN潜伏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MMN差值波幅无统计学意义(P>0.05),MMN差值潜伏期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组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09—2022-05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IOE组、NGT组、rTMS+IOE组3组,IOE组采用IOE+假经颅磁刺激,NGT组采用经鼻留置胃管管饲法+假经颅磁刺激,rTMS+IOE组在IOE基础上加用真实rTMS治疗。3组均干预4周,在干预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观察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配合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和表面肌电图(s EMG)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SSA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优于其余2组(P<0.05)。在营养状况方面,治疗前3组TSF、ALB、T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rTMS+IOE组在ALB、TP高于其余2组(P<0.05);在TSF指标rTMS+IOE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θ短阵快速脉冲(TBS)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组为rTMS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rTMS组予以TBS式rTMS治疗,对照组予以伪刺激,连续进行4周,两组干预期间继续使用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进行总体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SANS)]、认知功能[可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和社会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的评估。结果 治疗4周末,r TMS组PANSS阴性因子及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ANSS量表阳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末,r TMS组RBANS评分、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等,均为一过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BS模式的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等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焦虑障碍患者中应用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2项随机对照研究,5项应用tDCS,17项应用rTMS,无应用tACS的研究。纳入患者共1 216例,其中对照组611例,试验组6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应用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tDCS及rTMS)缓解焦虑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7,95%CI:0.54~1.21,P<0.05)。对不同神经调控模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应用rTMS缓解焦虑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0,95%CI:0.52~1.28,P<0.05);而试...  相似文献   

6.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资料,其中丘脑痛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1例,均经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给予运动皮质10Hz的rTMS(1000次刺激)治疗,每个疗程5d,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后以及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疗程结束后,疗效满意3例,疗效差l例。疗效满意病人中,随访1年后复发2例。副作用为治疗期间头面部轻度疼痛1例。结论rTMS对部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尤其是面部和肢体疼痛的病人。但其疗效不持久,可作为运动皮质电刺激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rTMS真刺激治疗(研究组)和伪刺激治疗(对照组)4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4周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前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则无差异,两组治疗前后TESS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4周治疗后RBANS总分、视觉广度分、注意分、延时记忆分较前均有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即刻记忆分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周后除延时记忆分有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RBANS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4周治疗后除PANSS分差值、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差值两项与即刻记忆分差值呈负相关(P<0.05))外,其余各项认知功能因子分变化与PANSS量表因子分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 rTMS可以改善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这种改善与阴性症状的改善无相关性,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假治疗组3组,在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假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对3组患者的下肢综合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MCI)的影响。方法:将40例MCI老年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22例和伪刺激组18例,分别给予rTMS和伪刺激治疗共8周40次。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分别采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治疗前和治疗8周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执行功能。结果:治疗4周,rTMS组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和相似性测验的得分明显高于伪刺激组(F分别=7.619,9.391;P<0.01);治疗8周,rTMS组的MoCA、词语流畅性测验、联想学习、情景记忆、相似性测验、算术测验得分均高于伪刺激组(F分别=41.916,7.891,4.150,4.483,24.175,9.589;P<0.05或P<0.001);且优于治疗4周后的成绩(分别P<0.01或P<0.001)。rTMS组的WCST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01);而临摹测验得分治疗前后比较无变化(F=3.103,P=0.07)。伪刺激组各项神经心理学量表得分及WCST得分治疗前后相比均无改善(P均>0.05)。结论:rTMS明显改善MCI老人的记忆和执行功能,且治疗8周比治疗4周能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脉冲磁场的变化,在脑内诱发电场产生感应电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影响刺激局部和功能相关的远隔皮层代谢及电生理活动的一项新技术。因其具有无痛、无创、可操作性强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年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低频rTMS有潜在抗癫痫(EP)作用,但其机制尚有待探讨。细胞凋亡与EP病理机理的相关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尚不明确rTMS对痫样放电抑制作用及控制临床发作是否与抗细胞凋亡有关。本实验假设低频rTMS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有抗痫作用,其机制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目的:从动物实验方面验证低频rTMS的抗痫作用,其机制与抗海马细胞凋亡有关。 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大鼠由四川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于2007-09/2008-03在川北医学院神经疾病研究所行随机对照研究。 对象: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实验前在室温、自然光环境下笼养一周,给予充足的食物及水,自然昼夜循环,观察所有大鼠均无自发性癫痫发作。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rTMS组(9只)及假刺激组(6只)。rTMS组进行TMS(Dantec Maglite-r25)(0.5Hz、75%阈强度、100次∕日、1次∕日)预处理,假刺激组每天予以相同次数、声音相似的“假性”刺激,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连续刺激7天后,取rTMS组及假刺激组制作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 分别在SE后12h、24h、72h处死大鼠,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行HE染色、Bcl-2 及Fa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主要观察指标:rTMS组及假刺激组海马CA1区Bcl-2和Fas的平均阳性反应细胞数(N)及阳性反应细胞平均光密度(AOD)。 结果:rTMS组海马CA1区各时点Bc1-2蛋白N、AOD均较假刺激组增加,其中12h、24h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海马CA1区各时点Fas蛋白N、AOD均较假刺激组减少,其中12h和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72h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rTMS抗痫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海马区Bcl-2、Fas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保护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音乐治疗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干预 效果。方法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门诊 MCI 患者 100 例, 随机分为rTMS组、音乐治疗组、联合组和伪刺激组各25例,治疗前后接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测定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 检查。rTMS 组采用 rTMS 治疗,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为 刺激部位,刺激频率 15 Hz,总刺激量 900 脉冲 /d,连续治疗 5 d 为 1 个疗程,间隔 3 周,共 3 个疗程。音乐 治疗组采用综合的音乐治疗手段,30 min/ 次,2 次 / 周,8 次 1 个疗程,共 3 个疗程。联合组采用 rTMS 联合音乐治疗,伪刺激组采用伪刺激。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者MoCA及P300 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治疗后,rTMS组、音乐治疗组和联合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伪刺激组(P<0.05), 且联合组的改善效果优于 rTMS 组和音乐治疗组(P< 0.05);rTMS 组和联合组的视空间及执行、注意力、 计算力、延迟回忆和 MoCA 总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和伪刺激组(P< 0.05),音乐治疗组的视空间及执行、注 意力、延迟回忆和 MoCA 总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和伪刺激组(P< 0.05);联合组 MoCA 总分显著高于 rTMS 组和音乐治疗组(P< 0.05)。结论 经过短期干预,rTMS 和音乐治疗均能改善 MCI 患者的认知功能,且 联合使用两种干预手段的效果相对较好,长程疗效目前尚不明确,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侧额叶背外侧区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颅脑外伤后微意识状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5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微意识状态患者32例,分为经颅磁刺激治疗组(磁刺激组)和对照组;磁刺激组患者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接受假刺激。疗效评价指标为治疗前后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的变化(组间对比,基线与治疗终点对比)。结果磁刺激组患者意识改善率为64.7%,对照组意识改善率为13.3%。治疗终点与基线对比,磁刺激组CRS-R评分提升明显,对照组CRS-R评分无明显提升。所有患者在治疗全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左侧额叶背外侧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微意识状态患者有较为明确的促醒调控作用,并且该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作用基础上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ECT组与rTMS组,各36例,分别给予利培酮(起始剂量3 ml/d,最大剂量6 ml/d)联合MECT或rTMS,在治疗1、2、4及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并且在2周末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MECT组与rTMS组的有效率之间(72.22%比6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7,P>0.05).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各阶段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末时评估,MECT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25例)明显高于rTMS组(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08,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MECT或rTMS对精神分裂症状的疗效相当,而rTMS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其大脑皮层 5-羟吲哚乙酸(5-HIAA)和 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Sham组、CUS组、CUS+rTMS组、CUS+Ser组以及 CUS+rTMS+Ser组,每组 8只。Sham组正常饲养28 d后,给予连续7 d的rTMS假刺激;其余 4组建立CUS大鼠模型,CUS组和CUS+Ser组连续7 d给予rTMS假刺激,CUS+rTMS组和CUS+rTMS+Ser组连续7 d给予相同频率和强度的rTMS刺激。此外,CUS+Ser组和CUS+rTMS+Ser组连续7 d腹腔注射舍曲林[ 10 mg/(kg·d)],其余组连续 7 d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随后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在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皮层 5-HIAA和 5-HT的水平。结果(1)CUS组糖水偏好值低于其他处理组(P< 0.05);但 CUS+rTMS组、CUS+Ser组与 CUS+rTMS+Ser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CUS组中央区运动距离百分比和中央区探索时间均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且CUS+rTMS组和 CUS+Se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 CUS组相比, Sham组、CUS+rTMS组和CUS+rTMS+Ser组大鼠皮层中5-HIAA的含量降低(P<0.01);且CUS+Ser组与 CUS+rTMS+Ser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US组 5-HT水平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rTMS联合舍曲林能改善CUS动物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US模型大鼠5-HIAA,上调 5-HT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方法 将38例有BPSD的AD患者随机分为rTMS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分别接受20次5 Hz rTMS真刺激和伪刺激治疗,治疗期间维持原有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6周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观察疗效,采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6周时治疗组NPI评分(16.69±6.62)分较治疗前(27.65±4.3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23.44±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P<0.05).两组TESS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6,P>0.05).结论 rTMS可能是控制轻、中度AD患者BPSD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物理治疗技术,现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及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现对rTMS促进海马神经并由此发挥抗抑郁效应的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目的是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GAD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一线治疗虽对大部分患者安全有效,但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不明确。rTMS作为一项无创安全的辅助物理治疗技术,有望能为GA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综述从GAD的认知功能、一线治疗以及rTMS治疗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安全无创的非侵入性干预技术,在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rTMS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ISCI)方面也取得一定疗效。本文从rTMS的基本原理、治疗PISCI的作用机制、在PISCI中的应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rTMS在PISCI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昏迷促醒作用。 方法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关于MNS治疗与常规昏迷促醒疗法治疗TBI昏迷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自建库至2022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按照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MNS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MNS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MNS治疗。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量计算、异质性检验和发表偏倚检验。 结果本研究纳入21篇文献,共计16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2、3、4周后,与常规治疗相比,MNS可以提高患者GCS评分(P<0.001),且苏醒率更高(OR=2.13,95%CI:1.56~2.91)。MNS组的脑功能障碍评分(SMD=-0.66,95%CI:-0.96~-0.36)低于常规治疗组,运动能评分(SMD=0.25,95%CI:0.00~0.50)、生活质量评分(SMD=0.85,95%CI:0.53~1.18)、EEG评分(SMD=1.04,95%CI:0.23~1.86)均高于常规治疗组。 结论MNS能够改善4周内TBI昏迷患者意识水平,具有促进清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频及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37例(接受1 Hz低频rTMS治疗)、高频组37例(接受10 Hz高频rTMS治疗)和对照组37例(接受假刺激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及治疗第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组患者评分。结果 rTMS治疗前,3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2、4周末,低频组、高频组 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特别是高频组;治疗后第2周末,高频组HAMD评分下降幅度较低频组明显。结论低频与高频rTMS治疗PSD安全有效,高频rTMS治疗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