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ACS患者140例, 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60例(UA组), 急性心肌梗死(AMI)80例(AMI组), 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100例为对照组(HC组), 测定各组Lp-PLA2、Hcy、hs-CRP水平。评价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性能。采用单因素方差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 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各检测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 受试者Lp-PLA2、Hcy、hs-CRP水平(中位数), HC组分别为:194.5 μg/L、7.65 μmol/L、2.96 mg/L;UA组的分别为:301 μg/L、9.15 μmol/L、6.25 mg/L;AMI组的分别为:376 μg/L、14.5 μmol/L、5.95 mg/L。AMI组Lp-PLA2、Hcy水平高于UA组(t2=23.317、1.799, 均P<0.05), AMI组Lp-PLA2、Hcy、hs-CRP水平高于HC组(t1=20.811、1.600、2.695, P<0.05)。单独检测时, Lp-PLA2对AMI的诊断性能最大(AUC=0.781);两两联合检测时, Lp-PLA2+Hcy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性能较好(AUC=0.838, Se=77.5%, Sp=81.7%, YI=0.592);Lp-PLA2+Hcy+hs-CRP(AUC=0.838, Se=78.8%, Sp=81.7%, YI=0.6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Lp-PLA2+Hcy联合检测, 但未能显著提高对AMI的诊断性能。结论 单独检测时, Lp-PLA2对AMI的诊断性能较好, 而Lp-PLA2+Hcy联合检测时对AMI有较高的诊断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济南市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大气颗粒物对社区人群内科门诊就诊的急性效应。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济南市空气污染严重区域某综合医院逐日内科门诊就诊个案记录、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定量评估逐日PM2.5及PM10浓度与社区人群门诊就诊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性别、分年龄段(<65岁和≥65岁)、分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PM2.5、PM10浓度每升高10 μg/m3,当日内科门诊量分别增加0.28%(95%CI:0.05%~0.50%)、0.15%(95%CI:0.02%~0.28%);循环系统疾病门诊量分别增加0.40%(95%CI:0.01%~0.80%)、0.25%(95%CI:0.02%~0.47%)。男性及≥65岁人群是敏感人群。 结论 济南市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大气颗粒物对社区人群内科门诊量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循环系统疾病人群存在急性效应,且男性及≥65岁人群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低氯血症与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入选因CHF入院的患者341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氯浓度,分为低氯血症组(氯≤96 mmol/L)和正常组(氯>96 mmol/L),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查体、用药史、既往病史、化验指标、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等,比较两组间基线水平及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率有无差别。结果:CHF住院患者低氯血症的发生率为19.65%,低氯血症组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尿素氮/肌酐、尿酸、总胆红素水平及口服袢利尿剂、螺内酯、合并糖尿病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收缩压、血钠浓度低于正常组(P<0.05)。低氯血症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增加(P<0.05),院内死亡风险升高( OR为4.10, 95%置信区间 1.22-13.77, P<0.05)。结论:低氯血症增加CHF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开始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耐药产生的影响。 方法 对河南省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6个月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基线免疫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早期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350个/mm3)132例、常规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201个/mm3~349个/mm3)200例和延迟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200 个/mm3)329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符合条件的抗病毒治疗患者661例,总耐药率为34.3%(227/661),其中早期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出现耐药突变的比例分别为21.2%(28/132)、 35.5%(71/200)和 38.9%(128/3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治疗(OR=0.31, 95%CI 0.19~0.51, P<0.001)、依从性高(OR=0.48, 95%CI 0.30~0.78, P=0.003)和含3TC初始治疗方案(OR=0.20, 95%CI 0.20~0.40, P<0.001)是影响抗病毒治疗耐药产生的保护因素,治疗时间长(OR=1.90, 95%CI 1.22~2.95, P=0.004 3)是影响抗病毒治疗耐药产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毒株的产生,能取得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肥胖程度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3-2018年因首次发作STEMI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的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将患者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A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C组):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D组):BMI≥28.0 kg/m2。比较4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结果 低体质量组和其他3组相比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患者住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随BMI的增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住院期间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组的住院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4.71%、3.97%、2.89%和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体质量组的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组患者的5年预期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7.0%、19.5%、13.8%、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低体质量组的5年预期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拟合Cox回归模型显示,BMI与随访全因死亡和发生MACCE的风险之间均呈U型关系。在用Cox回归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后,BMI不是STEMI患者远期死亡或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肥胖程度对STEMI患者的远期预后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的最佳时机。 方法 纳入AMI合并MVD患者357例,根据是否干预及干预Non-IRA的时机分为对照组(只干预罪犯血管且未择期开通Non-IRA)(n=117)、MV-PCI组(急诊PCI同时开通Non-IRA)(n=32)、0~7 d组(n=28)(排除MV-PCI患者)、8~30 d组(n=84)、31~60 d组(n=96),随访2年。比较各组基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PCI情况和2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 结果 院内MACE发生率对照组最低(3.4%),其次为31~60 d组(4.2%),MV-PCI组最高(18.8%)(P=0.02)。随访MACE发生率对照组最高(59.8%)(P<0.01)。累积MACE发生率31~60 d组最低(18.80%)(P<0.01)。 结论 PCI干预非梗死相关动脉能够改善预后;急诊PCI一次性完全血运重建风险较大;心肌梗死后31~60 d为干预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的较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氯吡格雷对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研究组分别为(2.2±0.5)mg/L、(5.1±1.0)ng/L、(13.3±1.7)ng/L,对照组分别为(4.3±1.0)mg/L、(7.6±1.4)ng/L、(16.6±1.9)ng/L,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4.9%,对照组为76.3%,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氯吡格雷能够促使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oluble endoglin,s-Eng)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的血清水平并分析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39例APS患者[原发性APS患者64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APS患者75例]、44例不符合APS诊断的单纯SLE患者、3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患者、23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22例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22例持续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阳性但无法诊断SLE或APS者(单纯aCL阳性组)及8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的s-Eng血清水平,分析APS患者外周血s-Eng水平与其临床及实验室表现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 检验、Pearson’s χ 2检验。 结果: (1)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10.15±4.64) mg/L]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患者[单纯SLE(5.55±2.51) mg/L,pSS(5.32±2.34) mg/L,BD(4.58±1.53) mg/L, SSc(7.11±4.18) mg/L]、单纯aCL阳性组[(5.17±2.00) mg/L]及HC组[(5.04±1.11) mg/L],P均小于0.001。原发性APS患者与继发于SLE的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5.15) mg/L vs. (10.42±4.18) mg/L,P =0.12]。单纯aCL阳性组血清s-Eng水平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7±2.00) mg/L vs.(5.04±1.11) mg/L, P>0.05]。(2)以正常对照者血清s-Eng的 x - ±3s作为诊断APS的cut-off值,将APS患者血清s-Eng≥8.37 mg/L设为s-Eng阳性组,对应的敏感性为0.772,特异性为0.928;约登指数为0.700。(3)s-Eng阳性组患者出现动脉血栓事件、病态妊娠比例显著高于s-Eng阴性组患者[分别为46/81 vs. 19/58, P<0.05; 29/65 vs. 10/44, P<0.05];s-Eng阳性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s-Eng阴性组患者(72.00×10 9/L vs. 119.00×10 9/L, P<0.001)。(4)s-Eng阳性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阳性的比例(93.83% vs. 37.93%, P<0.001)及抗体滴度(61.70 U/mL vs. 15.45 U/mL,P<0.001)均高于s-Eng阴性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的比例(61.73% vs. 43.10%, P<0.05)及抗体滴度(33.48 U/mL vs. 17.40 U/mL,P<0.05)也均高于s-Eng阴性组。 结论: s-Eng在APS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其有可能为APS的诊断及风险预测提供一个血清学标志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风险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初诊T2DM患者37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microalbumin to creatine ratio,UACR)分为3组,DN0组(UACR男性<2.5 mg/mmol,女性<3.5 mg/mmol)为无糖尿病肾病组215例;DN1组(男性2.5 mg/mmol≤UACR < 30 mg/mmol,女性3.5 mg/mmol≤UACR < 30 mg/mmol)为DN微量蛋白尿组128例;DN2组(UACR≥30 mg/mmol)为DN临床蛋白尿组28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HP感染与DN微量蛋白尿有关联(OR=1.77,95%CI:1.103~2.851),但未发现HP感染阳性与DN临床蛋白尿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诊2型糖尿病HP阳性者发生DN的风险是阴性者的2.52倍(OR=2.516,95%CI:1.305~4.849)。结论 初诊的T2DM患者HP感染与DN有关系,HP感染可以增加T2DM患者发生DN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心室亚临床心功能异常预测腹型肥胖(abdominal obesity,AO)患者发展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AO患者215例,收集人体测量学数据、生化数据以及超声心动图数据,进行3年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生MetS记入MetS组,未发生MetS的受试者记入non-MetS组。随访结束后,比较2组基线资料,并进行ROC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筛选AO患者发展为MetS的预测因素。结果 ROC分析显示,采用LAVI≥19.9 mL/m2为截点值,预测MetS的ROC曲线面积0.697(0.631~0.758,P<0.001),灵敏度65.5%,特异度68.2%;采用E/e'≥9.6为截点值,预测MetS的ROC曲线面积0.868(0.815~0.910,P<0.001),灵敏度84.5%,特异度75.2%;采用GLS≤17.2%为截点值,预测MetS的ROC曲线面积0.813(0.755~0.863,P<0.001),灵敏度69.0%,特异度80.9%。COX回归分析显示,矫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LAVI、WHR以及代谢综合征家族史,E/e'≥9.6(HR=6.341,P<0.001)和GLS≤17.2%(HR=2.518,P<0.001)是预测AO发展为Met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左心室亚临床心功能异常是AO患者发展为MetS的早期标志,对腹型肥胖发展为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并发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治疗策略。方法 2021年3—7月前瞻性连续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74例使用输液港化疗的肿瘤患者。超声筛查患者IVAP导管相关血栓发生情况,并以此分为血栓发生组和未发生IVAP导管相关血栓组。搜集患者基线和病历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化疗患者并发IVAP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对发生血栓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初步抗凝治疗(D-二聚体<0.8 mg/L的患者用10 mg/d利伐沙班抗凝,D-二聚体≥0.8 mg/L的患者用20 mg/d利伐沙班抗凝),随访发生血栓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274例肿瘤患者中有35例(12.8%)患者发生IVAP导管相关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生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有远处转移(OR=3.013)、化疗前纤维蛋白原≥400 mg/dL(OR=3.226)、新辅助+辅助化疗方式(OR=26.286)。随访发现所有IVAP导管相关血栓阳性患者抗凝用药后无局部症状发生或加重,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1例因肠道出血停药,1例轻度牙龈出血,1例轻度鼻黏膜出血。有超声复查的5位患者在新型口服抗凝药作用下附壁血栓消失或变小。结论 IVAP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为化疗前纤维蛋白原≥400 mg/dL、有远处转移、新辅助+辅助化疗方式,临床应注意筛查。D-二聚体<0.8 mg/L的患者可使用10 mg/d的利伐沙班;D-二聚体≥0.8 mg/L的患者可使用20 mg/d的利伐沙班抗凝。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严重钙化患者的年龄对冠状动脉旋磨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旋磨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的1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65岁组116例和<65岁组82例,比较两组旋磨治疗的基线特征、并发症、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因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结果 ≥65岁组和<65岁组围术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9%、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2)。两组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结论 冠状动脉内旋磨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严重钙化的效果及安全性,不受患者的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1~5期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规律复诊的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以全因死亡作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CKD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CKD分期为1~5期并完成随访的存活患者881例,其中合并MS者307例,未合并MS者574例。共有82例患者随访死亡。单因素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血清白蛋白<42 g/L、合并M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CKD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S是影响CKD 1~5期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MS的CKD 1~5期患者死亡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儿肺部感染性疾病中D-二聚体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肺部感染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清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及不同肺部感染疾病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比对照组(0.15±0.04)mg/L高(P<0.05);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组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1.45±0.16)mg/L比支气管肺炎组、支气管炎组均低(P<0.05),而支气管肺炎组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1.82±0.38)mg/L比支气管炎组(1.65±0.24)mg/L高(P<0.05)。结论 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能帮助小儿诊断肺部感染疾病,并用于区分不同种类肺部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包含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手术的491例成人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脑梗死组),诊断为非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非脑梗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结果 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脑梗死的总发生率为1.8%,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存活率约为77.8%。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 Ⅱ高(OR=1.585,95%CI:1.043~2.409)、双侧颈+椎动脉均有斑块(OR=14.513,95% CI:2.538~82.978)、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辅助(OR=112.518, 95% CI:8.967~1 411.907)和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OR=20.800,95% CI:3.639~118.902)是心脏手术后脑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EuroSCORE Ⅱ高、ECMO辅助和术后新发房颤之外,颈动脉超声发现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斑块是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有必要实施心脏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并对有风险的患者严格术中、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患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求导致此类人群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在18~59岁之间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141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者44例)和对照组(主动脉瓣正常者97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合并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观察性研究。结果 与主动脉瓣正常的中青年相比,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总胆固醇浓度更高[(4.45±1.00) mmol/L vs (3.93±0.77)mmol/L, 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2.73±0.76)mmol/L vs (2.42±0.68)mmol/L, P=0.016]、合并冠心病比例更高(100% vs 90.7%,P=0.03)。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均存在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越少,其吸烟、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占比越高。中青年患者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总胆固醇浓度是中青年发生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影响因素(P=0.007,OR=4.882,95%CI:1.553~15.347)。结论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比同年龄段主动脉瓣正常者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高,合并冠心病者更多,高总胆固醇可能是中青年发生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 056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基本资料、手术过程、围术期合并症、住院费用及出院情况,并完成中远期随访。结果 入组患者术前肌酐浓度为(184.56±145.93) m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34.57±12.61) mL·min-1·1.73m-2,其中CKD 3期739例、4期226例、5期91例。左主干病变183例(17.3%),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3.02±0.73)支。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936例(88.6%),平均完成冠状动脉吻合数(2.92±0.82)支。围术期病死率为64例(6.1%),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需透析患者83例(7.9%)、二次开胸止血率73例(6.9%)、围术期心肌梗死134例(12.7%)、新发房颤155例(14.7%)。术后随访率为92.2%,随访时间6(1,11)年,长期生存率93.6%,其中全因死亡58例,232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术后新增长期透析患者34例。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左主干病变与围术期死亡成正相关(P=0.039,0.037,0.020,0.009,0.000),而非体外循环手术与围术期死亡呈负相关(P=0.002);术前透析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及三酰甘油浓度控制不佳,随访期间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0.003,0.031)。结论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搭桥手术的风险高于普通患者,其中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及左主干病变是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非体外循环可能是患者围术期恢复的保护性因素。此外,术前透析史、COPD病史及三酰甘油控制不佳则是术后中远期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急诊病房收治的AECOPD患者51例,根据入院后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回报有无血栓的结果,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 在有无下肢水肿、肺动脉高压、平均动脉压、D-二聚体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水肿、肺动脉高压是AECOPD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5.215, 3.741),而平均动脉压及D-二聚体不是AECOPD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动脉血氧分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ECOPD患者可通过下肢水肿情况、肺动脉高压推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而针对性地检查、治疗,达到诊断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