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常山酮(HF)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 方法 构建EMs小鼠模型,观察并计算小鼠异位灶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包括M1型(CD16/32+, CD197+)和M2型(CD206+, CD14+);Western blotting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包括M1型(iNOS, IL-12)和M2型(Arg-1, IL-10)的表达;ELISA检测各炎症因子水平,最后TGF-β1诱导单独分离的巨噬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NOS和Arg-1的表达及阳性细胞数目。 结果 HF抑制EMs鼠异位内膜的体积增加;使M1型细胞数目增加,M2减少;M1型标志蛋白的表达增加,M2降低;促炎因子含量升高,抑炎因子含量降低;HF使TGF-β1诱导的巨噬细胞中iNOS+细胞数目增加,IL-10+减少。 结论 HF可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维持EMs模型鼠炎症微环境的平衡,抑制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少EMs鼠异位内膜体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含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停搏液在离体大鼠心脏保存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入St.Thomas去极化停搏组(对照组,Ⅰ组)和TTX极化停搏组(Ⅱ组)。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10min后,分别用St.Thomas和TTX极化停搏液2ml经主动脉插管注入,使心脏停搏。随后将鼠心置于相应配伍的停搏液中,10℃保存7h后重新灌注心脏30min。观察两组心脏保存前后在左心室收缩末压力和压力变化速率恢复率、心肌酶漏出、ATP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结果 再灌注后,TTX极化停搏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恢复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低于Ⅰ组(P<0.05),ATP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心肌超微结构得到较好保护。结论 在离体大鼠心脏低温保存过程中TTX极化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优于STH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鞘磷脂合酶抑制剂D609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区组分组法分为对照组、D609组、AngⅡ组和AngⅡ+D609组,每组7只。通过持续皮下灌注AngⅡ建立高血压模型,2周后观察小鼠的血压变化,行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采用HE与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使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浆中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比较,AngⅡ组小鼠血压出现显著升高和心肌肥厚,而且心肌纤维化明显增加,血浆中TNF-α及IL-6的浓度显著增加。与AngⅡ组比较,AngⅡ+D609组小鼠血压降低,心肌肥厚明显减轻,心肌及血管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减少,且血浆TNF-α及IL-6的浓度显著降低。结论 鞘磷脂合酶在高血压导致的心肌纤维化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极产物(AGEs)刺激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钙离子指示剂Fluo-3/AM将体外培养3~5 d的乳鼠心肌细胞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不同浓度AGEs(50、100、200 μg/ml)对心肌细胞瞬时刺激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GEs刺激可以迅速引起心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其恢复时程显著延长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AGEs可能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5.
炎性反应对骨折愈合初期血肿形成、组织碎片清除及纤维组织生成具有重要作用.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通过促炎、抗炎作用参与骨折愈合过程.巨噬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可调节成骨/破骨细胞活性.骨组织生物工程学研究通过功能型组织工程调节骨折局部炎性反应,可促进血管新生及骨折愈合.因此,探究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体外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Ⅰ型胶原(CoL-Ⅰ)基因表达的直接影响,以探讨UⅡ在心力衰竭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以胰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SD乳鼠的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测定CoL-ⅠmRNA表达水平。结果 UⅡ对CFs增殖呈浓度依赖性,随着UⅡ作用浓度的增加,MTT光吸收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10-8 mol/L和1×10-9 mol/L的UⅡ作用显著(P<0.05);1×10-7 mol/L、1×10-8 mol/L和1×10-9 mol/L浓度的UⅡ能促进CFs的CoL-ⅠmRNA表达(P<0.01)。结论 UⅡ可直接促进CFs的增殖及CoL-ⅠmRNA表达,作用大小与UⅡ浓度有关,提示UⅡ在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钩吻素子(Kou)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 采用鼠尾鳞片表皮和鼠阴道上皮实验模型,不同组别的小鼠给以甲氨蝶呤或不同浓度的Kou,分别观察其对上皮细胞分裂和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对血清IL-2含量的影响.结果 Kou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生成;Kou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IL-2的水平.结论 提示Kou可能通过抑制小鼠表皮细胞增殖与促进其分化并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而发挥作用,为其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SD大鼠的骨髓MSCs,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移植后1周和8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组织中DAPI阳性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MSCs经传代培养至第3代后,均一性好。细胞移植后1周和8周,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可见呈蓝色细胞核的DAPI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移植后1周,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可见少量细胞,其形态类似于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移植后8周,移植组梗死周边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细胞“芽生”分割管腔开始形成新的血管,还可见少量“不成熟”的心肌细胞。结论 骨髓MSCs通过血液循环可向缺血心肌组织归巢并促进血管和心肌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软骨修复的效果。 方法 分析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例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前与术后1年的X线及磁共振(MRI),两次关节镜探查情况,术前与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此种治疗方式对膝关节软骨修复的效果及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 2例患者术前MRI及术中关节镜提示膝关节软骨损伤,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腔注射治疗,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行MRI及二期关节镜探查见关节软骨较术前再生。 结论 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联合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可有效促进膝关节软骨修复,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EP4受体拮抗剂L161982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中巨噬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 EAN模型建立后将21只EAN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每日腹腔注射L161982溶媒,B组自免疫前1天至免疫第8天(免疫阶段)、C组自免疫第5~16天(发病期)均每日腹腔注射L161982(5 mg/kg)。免疫第16天处死大鼠收集腹腔灌洗细胞,用CD68与CD86或CD163不同荧光抗体组合标记M1、M2亚型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亚群比例;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脾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IL-10含量。结果 B、C组与A组相比,L161982降低CD86+细胞占总细胞的比例(P<0.05)及CD86+细胞占CD68+细胞比例(P<0.05),升高CD163+细胞占CD68+细胞比例(P<0.05);降低IL-12含量(P<0.05),升高IL-10含量(P<0.05)。B组高峰期临床评分较A、C组降低(P<0.05)。结论 L161982通过降低EAN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M2型巨噬细胞比例减轻EAN病情,免疫阶段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模拟ALPPS术后AST、ALT、吲哚菁绿排泄试验、残余肝(肝中叶)再生率的变化,研究正常和肝硬化大鼠术后肝功能变化及与肝增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正常和肝硬化(通过CCl4综合法诱导成模)SD雄性大鼠各25只,两组均随机分为5个亚组,即术后1、3、7、10、14 d 组,每组5只大鼠,每个观测点分别抽血检测AST、ALT、ICG R15滞留率,取残余肝(肝中叶)称重,计算肝再生率。结果 两组大鼠AST、ALT术后均明显增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指标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7 d恢复正常,实验组则需要14 d才基本恢复。 ICG R15滞留率变化与其相似。术后残留的肝中叶体积和重量逐渐增生,但对照组明显快于实验组,Pe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肝功能和肝增生呈正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大鼠ALPPS术后肝功能损害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恢复较对照组慢,肝功恢复与肝增生成正相关性。因此,术后肝脏体积可以作为评估肝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表达IFN-λ1的重组新城疫病毒rL-hIFN-λ1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佛波酯、IFN-γ、脂多糖、IL-4和rL hIFN-λ1刺激人外周血THP-1单核细胞系,构建THP-1 M0、THP-1 M1、THP-1 M2、THP-1 rL-hIFN-λ1型巨噬细胞模型。显微镜下观察M0、M1、M2型巨噬细胞形态特点;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 M1/M2相关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6、CD163;ELISA检测分泌因子IL-2、IL-13、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表型。结果: 诱导得到的M0、M1、M2型巨噬细胞形态差异显著。rL-hIFN-λ1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明显升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显著降低,同时其可促进M1型巨噬细胞因子释放,抑制M2型巨噬细胞因子释放。随着肺癌临床分期进展,M1型巨噬细胞浸润逐渐减少。 结论: rL-hIFN-λ1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神经再生的特征。方法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heidelberg retina laser tomography, HRT3)对71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于术后1、3、6和12个月行连续系列观察,分析角膜植片上皮下和基质中神经再生的生长规律及不同因素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角膜植片中未观察到任何神经存在。术后3、6、12个月,角膜植片上皮下神经和基质神经的再生率分别为3个月26眼/71眼(36.62%)和11眼/71眼(15.49%)、6个月44眼/71眼(61.97%)和30眼/71眼(42.25%)、12个月46眼/71眼(64.79%)和36眼/71眼(50.74%);术后12个月,角膜植片再生的上皮下及基质神经纤维与正常角膜神经明显不同,表现为直径小、长度短、密度低。不同病因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2个月时角膜神经再生的比例分别为机械外伤性角膜白斑9眼/10眼(90.00%)、圆锥角膜10眼/12眼(83.33%)、角膜营养不良3眼/4眼(75.00%)、大疱性角膜病变7眼/11眼(63.63%)、病毒性角膜炎6眼/12眼(50.00%)、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P)术后8眼/18眼(44.44%)、先天性角膜白斑1眼/4眼(25.00%)。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导致再生的角膜神经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另有5眼再生的上皮下神经发生不明原因的消退或消失。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差异较大,激光共焦显微镜可以对术后的角膜神经再生进行连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去交感神经状态对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建立去交感神经状态动物模型并探讨去交感神经状态下对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90只,用6-OHDA制作去交感神经状态动物模型。其中3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按Higgins和Anderson方法加以改良,作肝左叶和肝中叶切除(约占全肝的68%)。实验组加做去交感神经模型。术后第7天全部动物经抽血处死,计算相对肝重(HMI)、肝再生率的指数(RLR)和有丝分裂指数(MI)。肝脏DNA合成率用^3H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得。结果:注射6-OHDA后3-14d,NE含量明显降低。行肝切除后两组大鼠术后7d均无死亡,实验组大鼠HMI、RLR、MI和^3H-TdR DNA掺入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6-0HDA可明显起到化学性去交感神经的效果。交感神经在存在与否对肝切除后肝再生具有明显影响,去交感神经状态可抑制肝再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100只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5组,术前对照组、门静脉栓塞组(A1组)、门静脉结扎组(A2组)、门静脉栓塞+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1组)和门静脉结扎+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2组),每组20只。除术前对照组外以上各组栓塞或结扎大鼠门静脉右支。每组于术前及术后1、3、7及14 d分批处死大鼠,每次5只,检测各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称取各叶肝脏及全肝重量,计算术后不同时间点非栓塞及非结扎肝叶占整个肝脏的百分比;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Ki- 67的表达。结果 术后各组ALT、AST呈一过性升高改变,表现为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B1与B2组术后第1、3、7天ALT及AST峰值分别较A1与A2组低(P <0.05)。各组大鼠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重/全肝重百分比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术后第7、14天B1组非栓塞叶肝重/全肝重较A1组高,B2组非结扎叶肝重/全肝重较A2组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改变:A1与A2组、B1与B2组术后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叶PCNA与Ki-67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加并于第3天达高峰(P<0.05),然后缓慢下降,第14天A1与A2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B1与B2组较术前仍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纤维化大鼠选择性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后对侧肝脏均有再生能力;外源性HGF能明显提高肝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组织再生(GB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牙种植及GBR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5)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照组(n=45)采用钛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植骨密度、骨厚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临床效果好,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植骨密度、骨厚度比较,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海奥口腔修复膜较肽膜更有利于牙种植GBR,临床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发角蛋白(HHK)诱导坐骨神经再生时的形态学变化,以揭示神经再生机制,方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植入HHK丝束桥接体,手术后2天、1、2、3、6、9、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第2天到2周,大量新生微血管长入HHK植入部位,切除后近远端的施万细胞发生去分化.去分化后的施万细胞沿着HHK丝束表面纵向分裂增殖.术后第3周人发开始降解,HHK周围可见很多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大量增生的施万细胞有规则地排列于HHK丝间,有轴突和大量的微血管出现.术后第6周,在HHK丝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的神经纤维,其间有微血管分布.术后第9周,人发角蛋白降解显著,再生神经纤维增多,有明显的神经外膜和束膜.术后第12周,实验组人发角蛋白基本完全降解,其部位被新的神经纤维所取代,并已贯通缺损部位,且外观形态接近正常神经.结论 1,HHK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接作用.2、受损后高度分化的施万细胞通过去分化形成幼稚的施万细胞,其中胞质脱落起着关键作用.3、受损轴突立即发生保护性封闭、脱落.健康轴突形成膨大的带突起的生长锥,生长锥突起上伸出许多丝状生长芽.并与1到多个施万细胞嵌合,它们通过竞争性选择,最后只有一条生长芽可发育成完整的轴突.4、神经纤维屏障膜(神经外膜、束膜及内膜)是由最外侧的血管屏障膜中和束内的微血管间充质细胞演变而成的.总之,施万细胞、神经轴突、神经膜三者的再生模式是自身器官化过程所要求的,它们是同步进行的协调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B细胞与巨噬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进展过程中在结肠组织中的浸润比例变化,探讨两种细胞间趋化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经典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zoxy-methane/dextran sodium sulfate,AOM/DSS)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不同疾病阶段小鼠外周血及结肠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