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对颌骨缺损患者行自体骨移植复合种植义齿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2012年,对11例因肿瘤、外伤造成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及延期植入种植体,并进行种植体支持的义齿修复,对修复后患者口颌系统的功能、外观进行评价和随访。结果本研究11例患者的自体移植骨均成活;共植入41枚种植体,除2例共4枚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龈炎外,其余种植义齿功能及美观恢复均较理想。结论由外伤或肿瘤引起的颌骨缺损采取血管化或者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复合种植义齿的应用,能为患者恢复较好的外形和功能;种植体周围进行角化牙龈的移植有利于种植义齿耐受摩擦及咀嚼压力,并有利于维护种植体周围黏膜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血管化骨移植修复颌骨严重缺损并种植义齿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颌骨外伤、肿瘤或其他疾病常导致上下颌骨严重缺损,此时如何重建口腔颌面部的形态和功能一直是口腔修复的难点和挑战。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化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并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颌骨严重缺损患者行血管化髂骨肌瓣或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骨缺损,对牙列缺损患者采用手术导板指导移植骨块的定位,7例患者在导板指导下行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5例患者在术后4~6月行延期牙种植体植入术。3~4月后行种植义齿修复,其中种植覆盖义齿4例,种植固定义齿8例。结果:所有病例的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均获成功。种植义齿修复后经3~24月的临床观察,X片显示种植体与移植骨间未见透射影,2例发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增生,患者对形态和功能恢复感到满意。结论:血管化骨移植并种植义齿修复用于颌骨严重缺损的功能重建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骨缺损是颌面部常见的畸形,自体骨移植是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方法。为了达到恢复功能和外形的治疗目的,近年来人们进行了积极尝试。非血管化自体骨合并牙根种植体同期植入整复颌骨缺损是较为理想的设计,目前尚存在争议。自体血管化骨移植使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玻,各种血管化自体骨亦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血管化自体骨合并种植体移植已在临床成功应用,使下颌骨整复同期恢复功能和外形成为可能。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应用和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颧种植体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例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患者,利用三维CT数据,借助CAD/CAM系统制作1:1大小的解剖模型,术前测量相关参数并制作精确种植模板。术中采用血管化骨肌皮瓣和骨结合牙种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利用上颌骨和颧骨的测量数据.结合定位模板共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牙种植体,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重建上颌骨的形态和功能。结果:利用血管化骨瓣重建4例患者的上颌牙弓形态,使面中1/3得以恢复:在术前设计和术中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常规种植体时.应用解剖学模型和外科模板,使种植体精确定位。结论:上颌骨术后缺损,可采用颧种植体重建颧上颌支柱,恢复面中1/3的形态:使用血管化骨瓣结合颧种植体,提高了上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颧上颌支柱的恢复,使he的稳定得到了保证.从而有利于美观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颌骨缺损颌面部常见的畸形,自体骨移植是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方法。为了达到恢复功能和外形的治疗目的,近年来人们进行了积极尝试。非血管化自体骨合并牙根种植体同期植入整复颌骨缺损是较为理想的设计,目前尚存在争议。自体血管化骨移植使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各种血管一骨亦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血管化自体骨合并种植体移植已在临床成功应用,使下颌骨整复同期恢复功能和外形成为可能。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颌骨重建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采用多种骨瓣进行功能性颌骨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颌骨缺损患者,首先应用多种骨瓣重建颌骨的连续性,然后植入骨结合种植体,利用种植义齿重建患者的咀嚼和发音功能。61例患者中,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岁(20~61岁)。游离髂骨瓣32例,血管化腓骨瓣21例,单纯牵引成骨重建颌骨7例,其他骨瓣1例。共植入种植体247颗。种植固定义齿修复29例,种植体支持的活动义齿修复32例。结果:种植义齿修复完成后平均追踪49个月(6~114个月),种植体脱落6颗。1例患者在修复完成2年后因肿瘤复发死亡(含4颗种植体,不计入存活种植体)。至最后复查,共237颗种植体仍在行使功能,累计5年存活率为95.95%。结论:应用游离髂骨瓣、血管化腓骨瓣重建颌骨的连续性后,植入骨结合种植体,能够有效地重建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颌骨大型缺损的功能性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的重点问题,自体骨移植是主要的方法。然而,自体骨移植后的骨质易吸收,即使通过吻合血管,移植骨的自发性疏松化仍然严重影响牙种植及功能恢复。因此,血管化自体骨移植的疏松化成为颌骨重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尚无预防措施。血供充足的自体骨无法避免自身疏松化的问题提示:血供之外被长期忽略的神经等系统因素可能调控移植骨内环境。笔者基于前期神经微环境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系列研究,通过构建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动物模型及尸体解剖,提出了同期神经支配的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新术式。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移植是在髂骨瓣(骨肌皮瓣)植入受区并行血管吻合后,对同时获取的支配髂骨的髂腹股沟神经(传统方法一般忽略并牺牲)与下牙槽神经近心端及颏神经行显微缝合。笔者团队通过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同期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移植的新方法不仅抵御骨质吸收,而且能够恢复唇等周围软组织的感觉,可解决颌骨重建后感觉缺失及疏松化的关键问题,保证了牙种植义齿的成功,并提出“血供+神经”双系统骨移植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7,(7):607-611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颌骨功能重建患者做回顾分析。方法:对8例因良性肿瘤术后,创伤造成颌骨缺损患者,进行骨移植,同期或延期种植术;选择性应用骨粉和骨生长引导膜;角化牙根移植,义齿修复。结果:8例患者共植入38枚种植体,除1枚未实现骨愈合外,37枚修复重建全部成功,取得颌面部外形与功能均理想效果。结论:颌骨损伤后,采用非血管化和血管化骨游离移植,进行即刻或延期牙种植修复技术,能使患者取得颌骨功能性重建。  相似文献   

10.
非血管化骨一种植体同期移植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肿瘤、外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颌骨缺损的整复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而疑难的治疗问题之一。目前非血管化和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整复颌骨缺损,已在临床成功地应用。随着骨融合式种植体的发展,使下颌缺损整复的同期恢复咀嚼功能成为可能。采用非血管化的自体骨合并牙根种植体同期植入整复颌骨缺损是一种较合理,易施行,并可同时重建牙颌系统功能,矫正骨缺损所致颌面畸形的较为理想的设计。但对此方法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即对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方法:6例髂骨移植患者,3例直接植入种植体;2例经颌骨骨块上置法植骨后植入种植体;1例经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2例腓骨移植患者,分别经腓骨上置法移植和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结果:8例患者最终都植入种植体,其中3例已完成上部义齿修复。结论: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常有牙槽突骨量不足,需行牙槽突Ⅱ期重建。上置法植骨和牵引成骨术能成功地重建牙槽突缺损骨量。  相似文献   

12.
颌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 并影响其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自体骨移植伴种植修复是目前实现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手段。不同供区来源的移植骨由于密度、营养、免疫等方面存在差异, 可能影响种植修复的成功率。本文阐述了目前应用于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血管化自体骨及其生物学特性, 并探讨了移植骨种植修复的风险因素, 以期为临床医师进行移植骨供区选择及修复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MDIC种植体颧骨种植在全上颌骨缺损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MDIC种植体在颧骨种植重建全上颌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6例肿瘤治疗后全上颌骨缺损的患者 ,应用MDIC种植体在颧骨种植 ,通过种植修复体进行上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结果 :重建后患者的面形明显改善 ,修复体固位良好 ,发音及咀嚼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植入的种植体可以实现骨结合并完成种植修复 ,行使功能。结论 :此方法可以实现全上颌骨缺损的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4.
从早期功能重建的角度出发,对钛种植体在血管化骨移植早期修复火器性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钛种植体应用于血管化骨移植早期修复火器性下颌骨缺损是可行的;钛种植体与血管化移植骨星骨性结合界面;游离骨移植不宜一期植入种植体。  相似文献   

15.
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骨结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骨结合式牙根种植体在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中与骨结合过程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界面结合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种植体在血管化骨移植中与骨的结合和与正常骨的结合相同。非血管化骨移植尽管发生“爬行替代”,但种植体仍能在种植后60天起,随着死骨的吸收,同长入的新骨产生有效的骨结合。种植后30天和60天,血管化骨移植的种植体—骨结合强度比非血管化骨移植的高,但到种植后90天和180天,两者强度相等,提示临床用非血管化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同时,可植入种植体以行功能性整复,但在进行上部结构修复的时间上,要比血管化骨移植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6.
种植体的成功存活需要三维空间中足够的骨组织覆盖,而拔牙的手术创伤、长期的无牙状态、不合适的局部义齿、根尖周感染、其他手术创伤、先天缺牙或者外伤致牙列缺损,都有可能导致牙槽骨的高度或(和)宽度不足,限制了种植体在颌骨中的植入。重建缺损牙槽突的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引导性骨组织再生、牵引成骨等。自体骨移植由于其具有骨再生作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成为颌骨缺损重建的金标准,而块状自体骨onlay植骨合并种植体植入技术因其适应证广泛、手术相对容易、预后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使用椅旁拔除的自体牙,即刻制备为骨移植材料,用于牙槽嵴骨增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拔除患者因龋坏或牙周病无法保留的废弃牙、阻生牙,在椅旁即刻制备为粉状或块状骨移植材料,用于重建缺损牙槽嵴,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二期手术及种植修复完成后对治疗的预后,影像学检查和种植体存留率进行评估。结果:临床观察显示所有病例骨增量区创口愈合良好,无骨增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全景片及CBCT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所有种植体在功能性负载后3~6个月的观察期内无一例失败,种植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存留率100%。结论:椅旁即刻制备的自体牙骨移植材料,成骨效果良好,可用于牙槽嵴骨缺损的重建,有望成为继自体骨和人工骨移植材料之后,又一种新型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单侧上颌骨缺损骨瓣移植种植体植入进行几何仿真模拟,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基于CT扫描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建立标准的人模块化颅骨三维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上颌骨单侧骨缺损状态,并依照临床修复情况,设计上颌骨单侧缺损的修复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颧种值体联合骨瓣移植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颧种植体植入颧骨的颈部,颧种植体应力值大于周围支持组织,起到了颧突支柱对[牙合]力的传导作用。结论: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能够有效传导[牙合]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颧突支柱的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并恢复咀嚼功能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颌骨缺损功能性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患者的CT扫描数据、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上颌骨双侧骨缺损状态.依照临床上颌骨缺损后修复设计方法,应用腓骨瓣、颧种植体结合常规种植体植入,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情况.结果: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颧种植体穿过腓骨和颧骨的部位.种植体结构中弯曲变化的位移不明显,并且种植体整体位移在颧骨附近逐渐减小为零.结论:实验表明(牙合)力引起的应力主要由颧骨和腓骨所承担,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腓骨瓣修复双侧上颌骨缺损能够合理分散并传导(牙合)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该方法恢复了双侧颧突支柱的功能,是一种双侧上颌骨缺损功能性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肿瘤术后颌骨缺损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肿瘤术后造成的颌面缺损使患者丧失咀嚼、语言等功能,并导致颜面畸形。采用植骨种植功能颌面建,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本组64例肿瘤术后颌骨缺损(上颌10例,下颌54例)所用3种方法:(1)下颌骨部分或全部缺损,采用血管化或非血管化骨移植延期(同期)牙种植,完成种植义齿修复;(2)一侧上颌骨缺损,健侧缺牙或无牙,采用健侧牙种植完成赝复修复;(3)双侧上颌骨缺损,采用颧骨种植,通过磁附着固位完成义颌赝复修复。结果:64例所用3种方法均达到恢复外形与功能理想的效果。观察时间最长12年,最短5年,其中6枚种植体未实现骨结合。上颌缺损修复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7.5%;下颌骨缺损血管化植骨种植为97.1%;非血管化植骨种植为97.7%。结论:上颌骨缺损采用种植赝复修复可行,若颧骨较薄,应先植骨;植骨-种植是下颌骨功能重建理想的方法。血管化植骨种植适用于植骨床血运差的患者;非血管化植骨种植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因缩短了移植骨的离体时间,骨细胞仍有活性,与血管化骨移植效果一致。证实了自体骨植骨块兼有骨形成、骨诱导及骨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