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1日—2016年9月30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86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7 987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及孕期膳食摄入情况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后,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80, 95% CI: 0.64~0.99)、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78, 95% CI: 0.63~0.97)会降低PE的发生风险。按照孕前BMI进行分层后,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73, 95% CI: 0.55~0.96)、孕中期达到Q3水平(OR=0.71, 95% CI: 0.54~0.93)、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67, 95% CI: 0.51~0.88)是PE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探讨不同孕前BMI孕妇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PE临床亚型的关系后发现,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晚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66, 95% CI: 0.47~0.93)会降低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reeclampsia, LOPE)的发生风险。  结论  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Q3水平的膳食维生素C摄入可降低PE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LOPE。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广州市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抑郁症状者中耻辱感、压力与抑郁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为改善HIV感染者抑郁症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8~12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部的300名HIV感染合并抑郁症状者进行电子问卷调查,收集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耻辱感、压力与抑郁情况等信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耻辱感对抑郁的影响机制。  结果  300名HIV感染合并抑郁症状者中,平均年龄28.2岁,92.3%为男性,抑郁量表得分M(P25,P75)为23(19,28)分,提示中度抑郁。对耻辱感与抑郁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模型拟合良好(Chi-Square/df=1.52,RMSEA=0.04,CFI=0.98,SRMR=0.04)。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耻辱感与抑郁之间的直接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β=0.31,P < 0.001),压力在耻辱感与抑郁程度之间的间接作用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β=0.25,P < 0.001)。压力在耻辱感与抑郁程度之间呈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  压力是HIV感染者耻辱感导致抑郁的重要中间环节,今后对HIV合并抑郁症状者的干预可以重点考虑对压力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识别大学生网络欺凌的潜在类别, 分析不同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关联, 以期为有效开展网络欺凌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21年4-5月在辽宁省和吉林省抽取1 0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版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 对数据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大学生网络欺凌可分为低发组(72.40%)、普通组(20.20%)和高发组(7.40%)3个类别, 不同类别的网络欺凌者在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控制人口学变量后, 网络欺凌普通组和网络欺凌高发组均能正向预测抑郁症状(β普通组=0.88, β高发组=2.44)和自杀意念(β普通组=0.50, β高发组=1.20)(P值均 < 0.01)。  结论  家庭-学校-社会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网络欺凌大学生进行干预, 以防范大学生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的发生, 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孕早期和孕中期孕妇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影响因素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通过在线调查系统追踪随访308名孕妇。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孕早期和孕中期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5.97%和23.7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期是否发生过应激性负性生活事件、孕后饮食满意度以及配偶对孕妇的关心情况是导致孕早期孕妇抑郁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近期是否发生应激性负性生活事件、配偶对孕妇的关心情况、对目前身体状况的担忧以及孕妇对所接受领导关心的满意度是导致孕中期孕妇抑郁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  结论  孕早期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孕中期,孕早期和孕中期抑郁的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大学生手机依赖和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流行现况及关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9年4—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中随机整群抽样1 1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2019年11月对抽样人群进行随访调查,与基线调查匹配后有效人数为1 110人。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使用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评估抑郁、焦虑、焦虑抑郁共病症状,使用自编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心理健康问卷报告睡眠时长。  结果  基线与随访调查中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分别为24.5%和27.7%,基线调查中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焦虑抑郁共病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8.7%,21.3%和18.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基线(OR=5.79,95%CI=4.06~8.24)和随访调查(OR=2.62,95%CI=1.86~3.69)焦虑抑郁共病症状风险均呈正关联(P值均<0.01)。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在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共病症状关联间起调节作用,交互项具有统计学意义(β基线=0.08,β随访=0.04,P值均<0.01)。  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可增加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发生风险,睡眠时长可缓解手机依赖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孕期妇女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孕期抑郁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7月—8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产前社会支持量表对889例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50.4±7.8)分,不同孕期得分分别是:孕早期(50.5±7.4)分,孕中期(49.6±7.3)分,孕晚期(51.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P=0.044)。孕妇SDS平均分为(44.7±9.2)分,29.3%的孕妇有抑郁症状。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孕早期和孕晚期,抑郁主要与情感支持(B=-1.31/-1.48,P<0.001)及信息支持维度(B=-0.57/-0.45,P=0.003/0.006)有关;孕中期,抑郁主要与情感支持(B=-1.61,P<0.001)和评价支持维度(B=-0.58,P=0.016)有关。结论 不同孕期妇女所感受的社会支持状况不同,孕期妇女抑郁发生率较高;在不同孕期,抑郁受社会支持不同维度的影响,提示应关注不同孕期妇女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识别大学生述情障碍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积极情绪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月,在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4所高校方便整群抽取1 338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交往焦虑量表(SIAS)以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主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大学生述情障碍分为情感表达良好组(33.3%)、情感辨别良好组(9.6%)和情感表达困难组(57.1%)3个潜在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人口学变量进行控制后,情感表达良好、情感辨别良好与抑郁症状(β值分别为-1.92,-1.44,P值均 < 0.01)、社交焦虑(β值分别为-0.71,-2.04,P值均 < 0.01)呈负相关。  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呈现类别分布,各潜在类别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关联不同。高校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制定针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干预方案,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及抑郁症状,促进心理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孕早期妇女不良饮食因素与抑郁的关系。  方法  对7 976名参与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并在2017年7月25日-2018年7月24日纳入的孕早期妇女进行研究;采用χ2检验描述两组的基线分布差异;在孕早期分别采用定性食物频率测量法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量妇女的饮食摄入频率和抑郁状况;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饮食与抑郁的关联性,计算现患比(prevalence ratio,P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  结果  Log-binomial回归结果显示,孕早期饮食规律(PR=0.45,95% CI:0.38~0.54,P < 0.001)、经常吃早餐(PR=0.80,95% CI:0.72~0.90,P < 0.001)的孕妇有较低的抑郁发生风险;而妊娠早期经常食用油炸食品(PR=1.25,95% CI:1.03~1.53,P=0.027)、西式快餐(PR=1.36,95% CI:1.06~1.74,P=0.015)、膨化食品(PR=1.37,95% CI:1.11~1.70,P=0.003),经常饮用含糖饮料(PR=1.37,95% CI:1.17~1.61,P < 0.001)和葡萄酒(PR=1.60,95% CI:1.26~2.01,P < 0.001)、饮用白酒(PR=1.26,95% CI:1.00~1.59,P=0.047)的孕妇则有较高的抑郁发生风险。  结论  孕早期不良饮食因素与抑郁存在关联性,孕妇应主动了解健康饮食方式,减少不健康饮食的摄入频率,以减少妊娠期间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学龄期儿童的抑郁、焦虑症状变化趋势, 为儿童心理健康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 抽取武汉市硚口区某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 分别于2020年6和12月进行问卷调查, 包括人口学信息、学生学习情况和抑郁、焦虑症状评价。  结果  共有963名学生完成两次调查。随访时小学生的抑郁、焦虑检出率(36.3%, 34.3%)与基线调查时(30.7%, 22.8%)相比显著升高(OR抑郁=1.45, 95% CI=1.16~1.83;OR焦虑=1.79, 95% CI=1.41~2.28, P值均 < 0.01)。父母为抗击新冠疫情一线人员对儿童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学习效率变低、课堂上与老师互动较少对儿童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持续关注, 应给予及时的心理保护,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青少年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HIV感染风险发展轨迹,并分析HIV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3地开展的动态随访队列,运用基于群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 GBTM)分析YMSM人群HIV感染风险的发展轨迹,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on equation, GEE)分析与HIV感染风险相关的因素。  结果  2017年9月20日―2018年1月21日共460名HIV阴性YMSM被纳入随访,GBTM识别出3组HIV感染风险发展轨迹,分别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风险越高组的YMSM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越低、农村户口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GEE结果显示首次性行为年龄、抑郁量表得分、同性恋歧视、心理韧性均与HIV感染风险存在关联(均有P<0.05)。  结论  YMSM人群普遍存在HIV感染风险且感知歧视水平高者HIV感染风险高,应关注YMSM人群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产史对妊娠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items, GAD-7)和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9 items, PHQ-9)评测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2020年2―10月建档的9 516例妊娠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检测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孕产史对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妊娠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8.9%和47.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前BMI、吸烟史、饮酒史、过敏史、产次和流产次数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相关(均有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相较于再产妇,初产妇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增高(OR=1.16, 95%CI:1.01~1.33,P=0.031);流产史增加焦虑(OR=1.26, 95%CI:1.13~1.41,P<0.001)和抑郁(OR=1.19, 95%CI:1.09~1.29,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舟山地区孕妇妊娠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的关系,为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1 383名孕妇孕早、中、晚期的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进行监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孕期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  孕早、中、晚期贫血发生率分别为7.74%、25.45%和15.76%;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对孕早、中、晚期收缩压均有影响,并且呈现出越早期血红蛋白水平对各期的收缩压影响明显。早期的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最大(β=0.10,P < 0.001),中期无统计学关联,晚期的影响其次(β=0.04,P=0.027)。血红蛋白水平与舒张压水平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其与收缩压之间的关系。  结论  妊娠期血红蛋白水平对孕早、中、晚期血压均有明显的影响,定期测量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更好地改善孕产妇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农村老年女性腰痛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纳入60岁及以上农村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10-item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10)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与抑郁症状有关的协变量,利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腰痛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 668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7.51±5.90)岁,腰痛患病率为30.22%(95% CI:28.02% ~ 32.48%),抑郁症状患病率为46.04%(95% CI:43.63% ~ 48.47%),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10.13±7.00)。PSM 1:1匹配协变量后,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老年女性腰痛与抑郁症状有关(OR=2.901,95% CI:2.002 ~ 4.203,P < 0.001)。  结论  中国农村老年女性腰痛与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母亲妊娠期疾病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在广州市11个区抽取808所中小学,调查96 756名10~20岁青少年的父母他评抑郁症状以及母亲妊娠期疾病情况。  结果  父母他评青少年存在轻微、中度、重度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5.5%,3.5%和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与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胆汁淤积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病毒性肝炎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158.91,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OR=1.41,95%CI=1.18~1.68)、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低(OR=1.61,95%CI=1.15~2.26)、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OR=1.40,95%CI=1.03~1.91)、妊娠期贫血(OR=1.46,95%CI=1.35~1.59)、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OR=1.67,95%CI=1.38~2.02)与青少年父母他评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妊娠期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以及病毒性肝炎可能对青少年抑郁情绪及严重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地区分布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8年全国调查数据,以3 778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地区经济发展与老年抑郁症状及心脑血管疾病关联的城乡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地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 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5.9%,人均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与老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呈负相关(rs=-0.651,P<0.001),城市和农村人均GDP水平均与老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呈负相关(rs城市=-0.850,P<0.05;rs农村=-0.810,P<0.05),农村人均GDP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呈负相关(rs农村=-0.876,P<0.05)。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是未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我污名与残障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果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为推动残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0月(T1)和2022年4月(T2)使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开放大学特殊教育学院4个专业291名肢体残疾大学生开展2次追踪测试,使用残联自我污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建立以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的交叉滞后模型。结果 残障大学生T1、T2时期抑郁平均得分为(43.51±8.26,46.82±9.13)分。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T1自我污名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T2抑郁(β=0.17,P<0.01)。跨群组分析表明,T1领悟社会支持在T1自我污名与T2残障大学生抑郁间发挥纵向中介作用;自我污名可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女生(β=0.42)比男生(β=0.29)更强;领悟社会支持可负向预测抑郁,女生(β=-0.36)比男生(β=-0.19)更强(P值均<0.01)。结论 自我污名与残障大学生抑郁情绪间具有纵向因果关系,依照性别特征干预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调节抑郁情况具备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女同性恋(女同)人群抑郁状况,探讨影响女同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的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女同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后续心理干预提供建议和参考。  方法  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30日,通过问卷星对女同人群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描述其抑郁状况分布,并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女同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56.1%的女同存在抑郁症状。研究结果显示,和与家人同住相比,与女性朋友同住(OR=0.399, 95% CI: 0.182~0.872, P=0.021)、社会支持(OR=0.953, 95% CI: 0.926~0.980, P=0.001)和心理韧性(OR=0.934, 95% CI: 0.895~0.975, P=0.002)水平高的女同更不容易抑郁;少数民族(OR=5.849, 95% CI: 1.474~23.206, P=0.012)、童年期不良经历(OR=1.317, 95% CI: 1.065~1.628, P=0.011)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中国女同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关注性少数群体的心理状况,重视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提供更多精神卫生资源,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学生昼夜节律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为有针对性的预防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1—12月在锦州市3所大学抽取1 938名大学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慕尼黑睡眠时型问卷(MCTQ)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昼夜节律和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  结果  不同专业,不同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80,5.88,5.76,12.23),不同专业、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的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1,5.80,5.56)(P值均 < 0.05)。分层分析显示,不同睡眠时型抑郁症状在年龄21岁、女生、医学和非医学专业、二年级、城镇户籍地、体质量指数为正常、不吸烟、饮酒和不饮酒、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6,14.42,12.25,6.19,10.99,15.29,17.41,15.63,7.47,9.59,10.51,P值均 < 0.05);不同睡眠时型焦虑症状在年龄21岁、不吸烟大学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4,7.16,P值均 < 0.05)。Spearman秩相关显示,校正后的休息日睡眠中点(MSFsc)与抑郁、焦虑标准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10,0.09),社会性时差与抑郁、焦虑标准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09,0.05)(P值均 < 0.05)。控制年龄、专业、吸烟、饮酒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平均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82),每周失眠时间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1.14)。早起型和中间型睡眠时型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6,0.57);中间型睡眠时型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OR=0.65)。  结论  昼夜节律与抑郁、焦虑症状有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长、早起型和中间型睡眠时型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中间型睡眠时型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