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3月1日因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的患者30例。采用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进行远程超声(远程操作组)及常规超声检查(床旁操作组),对比分析2组检查时间及诊断结果;2组患者留存的超声图像质量由另一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对比2组患者检查时间及图像评分的差异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2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诊断准确率的差异。 结果2种检查方式共检出32例阳性结果,消化系统疾病21例;泌尿系统疾病9例;呼吸系统2例。远程操作组和床旁操作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86.67% vs 93.94%;(4.39±0.30)分vs (4.45±0.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173;t=-1.614,P=0.108)。2组检查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61,P<0.001)。远程操作组检查时间较床旁操作组长[(25.91±4.80)min vs (11.29±2.2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37,P<0.001)。 结论虽然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检查时间较长,但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常规超声检查相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诊断中能部分替代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联合多平面(MP)模式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STIC技术在中孕期胎儿心脏筛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使用常规二维超声和STIC-MP成像模式对100名孕龄在20~27周的正常胎儿进行心脏筛查,记录二维超声与STIC-MP成像模式采集分析胎儿心脏筛查5个常规切面的时间,比较图像质量显示合格率、扫查及诊断分析时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00名正常胎儿心脏在取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条件下,避开胎儿肢体运动,均获得满意的容积图像。二维超声显示的四腔心、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4个筛查切面的图像合格率分别为97.0%(97/100)、99.0%(99/100)、100.0%(100/100)、96.9%(95/98),STIC-MP成像模式重现的相应切面图像合格率分别为100.0%(100/100)、98.0%(98/100)、98.0%(98/100)、96.0%(95/99),2种方法显示相应切面合格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30、0.337、2.010、0.000,P均>0.05)。胃泡切面二维超声(100.0%,100/100)与STIC-MP成像模式显示的图像合格率(90.6%,87/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6,P=0.001)。 STIC技术采集每名胎儿心脏5个切面的图像用时(1.17±0.52) min,明显短于传统二维超声的(4.20±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8,P=0.00)。 STIC技术采集和MP分析每名胎儿心脏5个切面图像和采集分析每幅图像所用时间分别为(6.75±1.51)min、(1.35±0.30)min,长于二维超声的(4.20±1.35)min、(0.83±0.2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5、11.75,P均=0.00)。结论STIC技术可简化图像采集过程,直接减少胎儿心脏受超声波照射的时间。除外胃泡切面,MP模式脱机重现筛查4个常规切面的用时较二维超声长,但重现切面合格率与二维超声相似,能够满足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会诊需求概况,评价教学督导会诊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于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43名及其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申请教学督导会诊的病例,随访申请教学督导会诊的病例,总结会诊原因和部位,参照病理或临床诊断,对会诊医师作出教学评价(技术操作、定位、定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资、不同学历住院医师申请会诊原因和部位的差异,并采用t检验比较应用教学督导会诊前、后3年以下住院医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阶段考核平均成绩的差异。 结果43名住院医师共随访1727份会诊病例。第一、二、三年住院医师申请会诊次数占比分别为53.0%(915/1727)、42.9%(741/1727)、4.1%(71/1727)。住院医师申请会诊原因:定性70.9%(1224/1727)、技术操作22.7%(392/1727)、定位6.4%(111/1727)。第一、二、三年住院医师因技术操作原因申请会诊比例分别为26.9%(246/915)、18.6%(138/741)、11.3%(8/71);因定位原因申请会诊比例分别为7.8%(71/915)、4.5%(33/741)、9.8%(7/71);因定性原因申请会诊比例分别为65.3%(598/915)、76.9%(570/741)、78.9%(56/71),不同年资住院医师申请会诊的原因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93,P<0.001)。申请会诊的检查部位前三位为妇科27.9%(482/1727)、浅表器官23.3%(402/1727)和腹部20.1%(347/1727),共占71.3%,不同年资住院医师申请会诊的部位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583,P<0.001)。第一、二年住院医师申请会诊主要为腹盆腔脏器技术操作和定性,第三年住院医师申请会诊集中在浅表器官病变的定性。不同学历住院医师申请会诊部位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942,P<0.001),申请会诊原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31,P=0.087),平均申请会诊次数相近。97.7%(383/392)的技术操作问题通过教学督导会诊得到解决;教学督导会诊定位正确率73.0%(81/111);定性正确率92.7%(1135/1224)。应用教学督导会诊后的住院医师OSCE成绩高于应用前[(85.7±6.6)分vs(75.7±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6,P=0.036)。 结论随着住院医师年资增加,申请会诊次数减少。不同年资住院医师申请会诊的部位和原因不同。住院医师因技术操作原因申请会诊次数逐年下降,定性需求逐年增加。教学督导会诊能有效帮助住院医师解决技术操作难点、定位和定性,提升住院医师临床胜任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医学影像工作站在住院医师超声报告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从超声医学影像工作站导出2017级住院医师培训6个月和12个月的门诊患者胰腺超声报告,分别作为G6M组和G12M组(G,group;M,month)。G6M组超声报告共1582份,患者,男性420例,女性1162例,年龄<65岁计1318例,≥65岁计264例;G12M组超声报告共2723份,患者,男性760例,女性1963例,患者年龄<65岁计2323例,≥65岁计400例。同时记录报告中"胰尾显示不清"的出现频率、标准存图和体表标识等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及住院医师的报告质量有无差别。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6M组和G12M组提示"胰尾显示不清"的报告分别为554份(35.02%)和734份(26.9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29,P<0.001)。在"胰尾显示不清"的报告中,G6M组和G12M组无图的报告分别为8份(1.44%)和14份(1.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图无标识、有图有标识分别为337份(60.83%)、209份(37.73%)及308份(41.96%)、412份(56.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960、42.834,P均<0.001)。 结论超声医学影像工作站可用于住院医师报告的定期抽查、评价和反馈,对于超声报告的质量控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卵圆孔瓣运动规律以及卵圆孔瓣宫内早闭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百子湾和美妇儿医院进行产前检查,胎儿及母体均未发现异常的孕妇102 例为正常组,依据孕龄将正常组分为3组:组A孕28+0~32+6周36例,组B孕33+0~36+6周32例,组C孕37+0~40+6周34例。另选取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胎儿宫内卵圆孔瓣早闭且右心增大的孕妇14例为异常组。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卵圆孔瓣运动曲线,测量收缩期(S峰)和舒张期(D峰)运动峰值,S峰持续时间(ST),1个心动周期持续时间(T),S峰下降斜率,计算ST/T;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动脉导管血流速度,静脉导管阻力指数,脐静脉(腹段)血流速度,跨卵圆孔和下腔静脉入右心房血流速度;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胎儿卵圆孔径,右心房与左心房横径比值(RA/LA)、右心室与左心室横径比值(RV/LV)。比较并分析各组之间以上参数的差异。 结果正常组胎儿卵圆孔瓣M型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卵圆孔瓣运动曲线形成的S峰和D峰皆为向左心房单向运动,S峰最大运动峰值大于D峰。正常胎儿S峰最大运动峰值5~7 mm,平均(6.00±0.96)mm。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卵圆孔瓣运动曲线S峰运动最大峰值,卵圆孔瓣早闭组与正常组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0.54)cm vs (6.17±0.94)cm,P<0.001],ST/T卵圆孔瓣早闭组较正常组C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0.86 vs 0.59±0.05,P<0.001)。卵圆孔瓣早闭组胎儿右心扩大,与正常组C比较,RA/LA增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21 vs 1.19±0.19,P<0.001)。正常胎儿跨卵圆孔血流速度低于下腔静脉入口血流速度[(40.9±8.9)cm/s vs(52.5±11.5)cm/s,P<0.05],卵圆孔瓣早闭组跨卵圆孔血流速度高于下腔静脉入口血流速度[(47.9±10.6)cm/s vs(43.1±7.4)cm/s,P<0.05]。脐静脉血流速度正常组C高于卵圆孔瓣早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4.47)cm/s vs(20.3±5.00)cm/s, P<0.05]。 结论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胎儿卵圆孔瓣运动曲线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卵圆孔瓣宫内早闭胎儿卵圆孔瓣开放运动减低。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瓣运动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有助于准确诊断卵圆孔瓣宫内闭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床旁肺部超声在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损伤中的价值。 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3月共74例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进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临床诊断方法分为危重症组(n=15)、重症组(n=22)及轻症组(含普通型;n=37),记录超声检查当天患者的氧合指数、辅助通气情况、肺部声像图特征等信息,并计算肺积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氧合指数、辅助通气天数和肺积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3组肺部声像图特征的差异,不同特征构成比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采用Pearson双变量方法分析肺积分与氧合指数、辅助呼吸天数的相关性。 结果危重症组、重症组及轻症组氧合指数比较[(220.96±104.65)mmHg vs(296.00±78.95)mmHg vs(393.78±118.97)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520,P<0.001);辅助通气天数比较[(19.27±11.91)d vs(8.77±6.73)d vs(2.92±5.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483,P<0.001);肺积分比较[(20.6±4.98)分vs(12.77±5.54)分vs(4.54±3.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894,P<0.001)。危重症组肺部声像图的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不连续(100%,15/15)、大实变(80%,12/15)和心包积液(13%,2/15),其中大实变和心包积液与重症组、轻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重症组比较:80%(12/15)vs 32%(7/22),Z=3.170,P=0.005;13%(2/15)vs 0,Z=2.439,P=0.044;与轻症组比较:80%(12/15)vs 5%(2/22),Z=5.369,P<0.001;13%(2/15)vs 0,Z=2.668,P=0.023)。肺积分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2,P<0.01),与辅助呼吸天数呈正相关(r=0.67,P<0.01)。 结论床旁肺部超声可以辅助评估COVID-19患者肺损伤的程度,可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8个亚专业组组长组成品管圈小组,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10名住院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订相应措施及实施方案,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2020年11月)、实施中(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及实施后(2021年3月)住院医师的工作终质量的差异,各个月份之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moi检验。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医师的工作终质量有显著提高,各月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047,P<0.001)。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工作终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64.38±2.54)分 vs(44.21±1.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0.01);品管圈活动实施中各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的工作终质量持续上升[(52.20±1.71)分 vs(57.22±2.31)分 vs(62.35±2.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1);品管圈活动实施结束月(2021年2月)与实施后(2021年3月)的工作终质量[(62.35±2.24)分 vs(64.38±2.5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医师工作终质量,改善医疗质量,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以及心脏超声特征,为基层医师诊断和初步鉴别这两种心脏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脏扩大且合并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的53例患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DCM组(34例,33~79岁)和ICM组(19例,41~77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及心脏超声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情况、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构成情况、右心系统增大构成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血脂检查结果(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声检查结果[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射血分数]。 结果在年龄构成方面:DCM组中青年患者(<40岁)比例明显高于I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59% vs 0,χ2=4.51,P=0.034);而DCM组老年患者(≥60岁)比例明显低于I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35% vs 68.42%,χ2=6.40,P=0.011)。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方面,所有心脏扩大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所有患者的81.13%;但是DCM组和ICM组在男性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5% vs 78.95%,χ2=0.09,P=0.761);ICM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D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68% vs 38.24%,χ2=6.13,P=0.013;52.63% vs 20.59%,χ2=5.74,P=0.017);DCM组和ICM组患者吸烟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2% vs 57.89%,χ2=0.00,P=0.948)。在血脂水平方面,DCM组和ICM组患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0.59)mmol/L vs (1.46±1.02)mmol/L,t=-0.91,P=0.369;(1.02±0.40)mmol/L vs (1.06±0.27) mmol/L,t=-0.39,P=0.699];DCM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I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7±1.10) mmol/L vs (5.23±1.32)mmol/L,t=-2.54,P=0.014;(2.80±0.82)mmol/L vs (3.43±1.02)mmol/L,t=-2.46,P=0.018]。在心脏超声检查方面,DCM组患者左心系统扩大程度较ICM组明显,DCM组患者左心房直径、LVd、LVs均大于I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29±6.19)mm vs(38.58±4.82)mm,t=2.86,P=0.006;(65.94±7.30)mm vs(58.94±9.16)mm,t=3.05,P=0.004;(54.68±8.43)mm vs (48.16±7.61)mm,t=2.79,P=0.007];DCM组患者与ICM患者比较,右心系统扩大的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12% vs 15.79%,χ2=4.36,P=0.037),射血分数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65±7.18)% vs (36.89±9.10)%,t=-2.31,P=0.025]。 结论综合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及心脏超声特征可初步鉴别DCM和IC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甲状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对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辅助价值。 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国内5家医院的400例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进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采用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研发的基于TI-RADS分类的CAD系统,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诊断模式分为无CAD模式和CAD模式,11名具有不同工作经验的超声医师(低年资超声医师4名,中年资超声医师4名,高年资超声医师3名)在上述2种模式下诊断甲状腺癌。比较2种诊断模式的诊断效能及读片时间:绘制CAD系统和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应用DeLong方法比较2种模式下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模式的读片时间差异。 结果在CAD模式下,所有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值较无CAD模式有显著提高[0.848(0.837~0.858) vs 0.800(0.788~0.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敏感度从73.8%(95%CI:71.9%~75.6%)提升到82.7%(95%CI:81.0%~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70,P<0.001);特异度从86.2%(84.7%~87.6%)提升到86.9%(85.4%~8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379)。进行亚组分析时,在CAD模式下,低年资超声医师和中年资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值较无CAD模式有显著提高(0.840 vs 0.740;0.848 vs 0.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但高年资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值较无CAD模式无明显变化(0.859 vs 0.861,P=0.861)。在CAD模式下,所有超声医师的阅片时间较无CAD模式减少[(20.2±8.2)s vs(22.7±9.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01)。 结论CAD模式有助于低年资超声医师和中年资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同时缩短了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不同年资以及是否有专业背景的超声医师孕期宫颈超声检查的报告质量。 方法从超声医学影像工作站导出并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经会阴与经阴道超声孕期检查宫颈的超声报告624份。检查医师分为第1年住院医师(G1组)、第2~3年住院医师(G2组)和专业医师(G3组)。参考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指南,由2位工作经验>10年的超声医师对上述图文报告进行评估,分为符合、不符合,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满足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的624份宫颈超声检查报告中,经会阴超声检查507份(81.2%,507/624),经阴道超声检查117份(18.8%,117/624)。G1组、G2组、G3组检查医师人数分别为:16名、33名、13名。经会阴超声检查,G1组、G2组、G3组的总报告数分别为90份、326份、91份,其符合率分别为74.4%(67/90)、85.9%(280/326)、86.8%(79/91),G1与G2组、G1与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10;χ2=4.438,P=0.035),G2与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G1+G2组、G3组的总报告数分别为44份、73份,其符合率分别为75.0%(33/44)、91.8%(67/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13)。相同年资医师经会阴与经阴道宫颈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阴道超声宫颈检查专业组医师符合率较高,经会阴超声检查符合率随着年资增高而增高。病例积累和标准化专业培训是提高孕期宫颈超声检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督导教学联合同伴互助学习(PAL)教学法在超声医学专业技能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共34人。采用督导教学联合PAL教学法,对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进行各系统操作切面带教培训与讲解、互助组学习以及带教老师督导教学。每周进行一次系统切面考核(过程考核),按专业技能考试评分表,80分为合格。培训结束后进行结业技能考试(结业考试)。统计结业技能考试通过率,以及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调查住院医师对该课程的满意程度,以评估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应用督导教学联合PAL教学法后,超声医学科2018级、2019级住院医师每周进行的专业技能操作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均合格(≥80分),考试平均分分别为(88.29±2.78)、(87.49±4.51)分;住院医师结业技能考试(结业考试)通过率为100%。收回满意度调查问卷34份,结果表明,住院医师均对该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满意或非常满意,均认为督导教学联合PAL教学法有助于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与老师的交流。 结论督导教学联合同伴PAL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专业技能培训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为超声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创伤性脑出血动物模型,探讨便携式超声在创伤性脑出血院前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动物实验选取雌性五指山猪6只。制备创伤性脑出血动物模型成功后行超声引导下脑室置管术,记录开颅窗所需时间,手术前后动物的瞳孔直径、肢体活动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6只实验猪均建模成功,动物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建模成功率100%。使用微型电动开颅钻打开直径1 cm的颅窗需要(2.33±0.61)min。对实验动物行超声引导下脑室置管减颅压,减压后实验动物散大的瞳孔于(8.2±4.4)min逐渐回缩,肢体活动于(2.4±0.7)h后逐渐恢复。脑室置管减压后血压收缩压为(127.00±5.66)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减压前的(103.33±3.33)mmHg(t=4.996,P=0.004);减压前心率减慢为(75.17±4.31)次/min,减压后2 h恢复至(90.17±3.76)次/min(t=5.839,P=0.002)。 结论便携式超声应用于创伤性脑出血,有助于实现快速损伤控制,从而能够为后期救治争取时间并改善预后。便携式超声引导下救治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为临床创伤性脑出血的院前救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基层卫生单位进行常见创伤超声快速诊断技术教学培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培训对象来自基层卫生单位的89名学员,其中超声医学零基础学员81名,占91.0%;理论授课老师为副高级以上超声专家,技能培训老师为熟练掌握超声快速诊断技术的超声医师;培训周期为4d(32学时);培训内容为基层卫生单位的常见急症和外伤超声快速诊断技能的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手把手教学。培训后全部学员参加理论知识笔试(百分制)和技能实际操作考核,并分析考核结果。 结果89名学员对培训的参与度为100%。培训后,81名超声零基础的学员理论平均成绩(93.7±5.0)分,8名有超声基础的学员理论平均成绩(95.5±3.0)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培训,即使是超声零基础的学员,对创伤超声快速诊断理论知识的掌握与有超声基础者无差别。技能实际操作成绩,81名零基础的学员中,优秀率76.5%(62名/81名)、良好率23.5%(19名/81名),8名有超声基础的学员中,优秀率75.0%(6名/8名)、良好率25.0%(2名/8名)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培训,基层卫生单位的受训者能够迅速掌握常见创伤的超声快速诊断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test the null hypothesis that no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ransvaginal digital and the gold standard technique of transabdominal suprapubic ultrasound assessments of fetal head position during labor. A secondary objective was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attending physicians vs. senior residents in depicting fetal head position by transvaginal digital examin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ultrasound, respectively. METHODS: Consecutive patients in active labor at term with normal singleton cephalic-presenting fetuses were included. All participants had ruptured membranes, cervical dilation > or = 4 cm and fetal head at ischial spine station -2 or lower. Transvaginal sterile digital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either senior residents or attending physicians and followed immediately by transverse suprapubic 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 assessments. Examiners were blinded to each other's findings. Power-analyses dictated number of subjects required. Statistical analyses included Chi-square, Cohen's Kappa test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P <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two patients were studied (n = 102). In only 24% of patients (n = 24), transvaginal digital examinations were consistent with ultrasound assessments (P = 0.00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6-33).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cervical effacement (P = 0.03) and ischial spine station (P = 0.01)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accuracy of transvaginal digital examination. Parity, gestational age,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cervical dilation, birth weight and examiner experience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The accuracy of the transvaginal digital exams was increased to 47% (n = 4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37-57) when fetal head position at transvaginal digital examination was recorded as correct if reported within +/- 45 degrees of the ultrasound assessment. The rate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assessment methods for attending physicians vs. residents was 58% vs. 33%, respectively (P = 0.02) with the +/- 45 degrees analysis. CONCLUSIONS: Using ultrasound assessment as the gold standard, our data demonstrate an overall high rate of error (76%) in transvaginal digital determination of fetal head position during active labor, consistent with the null hypothesis. Attending physicians exhibited an almost two-fold higher success rate in depicting correct fetal head position by physical examination vs. residents in the +/- 45 degrees analysis. Intrapartum ultrasound increases the accuracy of fetal head position assessment during active labor and may serve as an educational tool for physicians in traini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科超声图像智能质量控制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深圳市及重庆市137家医院998位医师的15 640个产科超声病例共374 191张图像,应用在线人工智能质量控制系统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基于每张图像的智能质量控制结果,统计所有切面标准率、基本标准率及非标准率;统计申诉结果以观察系统检测的正确率;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智能质量控制与人工质量控制所耗费时间的差异,评估智能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 结果图像总体标准率为81.18%,基本标准率为12.06%,非标准率为6.76%;医师申诉图像285张(0.076%),经权威专家审核后,126张(44.21%)图像维持人工智能判断,159张(55.79%)图像经专家修改,系统检测正确率达99.96%(374 032/374 191)。智能质量控制每100张图像平均耗时(32.7±5.1)s,比2位医师人工质量控制耗时[(705.3±37.2)s、(724.6±40.4)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67、56.396,P均<0.001)。 结论产科超声图像智能质量控制系统能客观、准确、高效地完成图像智能质量控制,对指导图像质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质量改进模型(MFI)在乳腺超声术前诊断流程中的应用.方法 连续性选取应用MFI前的2019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手术的患者50例(对照组),以及应用MFI后的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手术的患者50例(研究组).研究组采用MFI改善乳腺超声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东莞市二级及三级医院超声医学质量管理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方法 调查与分析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东莞市52家二级医院(31家)及三级医院(21家)超声基线情况与质量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超声基线情况(工作人员、医师年龄、医师职称、医师学历)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质量指标(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及其在超声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建立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并应用于超声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探索该模式实施前、后科室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变化。随机抽取超声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内2017年下半年和2014年下半年各20份由3年以下住院医师签发的腹部“肝胆胰脾肾”超声检查报告,由腹部专业组组长进行超声报告盲法评阅;查阅2017年下半年临床满意度数据和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前的2014年下半年临床满意度数据。采用Student's t检验比较2017年下半年和2014年下半年的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科室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后,超声报告评分高于实施前[(93.6±1.5)分vs(87.9±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29);临床满意度得分高于实施前[(93.0±0.6)分vs(90.1±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78,P=0.007)。 结论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PDCA流程的实施提高了超声科的超声报告评分和临床满意度,是保证并提升超声科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