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髓内动静脉畸形的栓塞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髓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对其疗效的评价。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 血管影像结构及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64 例病人中57 例接受过栓塞治疗,以微粒栓塞为主(84% ), 其中10 例在栓塞后手术, 7 例单纯手术。治疗后有14 例恢复(21% ), 47例改善(73% ), 8 例无变化(12% )。5 例在栓塞后出现并发症, 其中永久性并发症1 例, 一过性并发症4 例。结论 髓内AVM 的治疗以微粒栓塞为主, 微粒栓塞可使大多数病人的神经功能障碍得以恢复和改善; 其缺点是再通率高。手术治疗可使病人获得解剖治愈, 对于能手术的病人应尽量手术。另外术前栓塞有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进步,放射外科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AVM)正成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但仍然缺乏有关病灶分次放射治疗的对照性研究。作者报告了他们低剂量分次放射治疗脊髓髓内AVM的临床经验。方法1982年以来,作者共收治21例脊髓髓内AVM,对其中10例既不适合手术,也不适合栓塞治疗者,采用病灶低剂量分次放射治疗。所有病例的治疗计划均根据血管造影和CT增强扫描制定。分次放射治疗运用直线加速器、颅外固定系统实施,并经直线加速器反复垂直验证。颈髓AVM治疗中心坐标根据附在固定头圈上的markers为基准的血管造影片计算获得,精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应用McCorMick分级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脊髓功能的改变。结果术后2周,24例患者中McCorMick分级改善15例,无变化7例,加重2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4个月,24例患者中McCorMick分级改善20例,无变化4例,总体有效率为83.3%。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可取得较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髓内复杂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1例髓内复杂AVM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结合荧光引导,显微手术配合血管内栓塞,电凝切断表浅及可以显露的供血动脉,对深部难以显露的供血动脉和畸形团进行栓塞,切除其余可以显露的具有占位效应的大部分畸形血管团。术后DSA造影显示畸形团闭塞满意,病人症状缓解。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髓内复杂型AV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71.4%),部分切除8例(22.9%),活检2例(5.7%)。术后病理示室管膜肿瘤14例,胶质瘤9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表皮样囊肿3例,转移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副神经节瘤1例,囊肿1例。相比于胶质瘤(全切除率33.3%),室管膜瘤全切率(78.6%)相对较高(P<0.05)。术后发生感染1例(2.9%),无脑脊液伤口漏,无外固定松动或脱落,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McCormick分级Ⅰ级19例(54.3%),Ⅱ级8例(22.8%),Ⅲ级5例(14.3%),Ⅳ级3例(8.6%)。术后6个月,McCormick分级Ⅰ级15例(42.9%),Ⅱ级9例(25.7%),Ⅲ级6例(17.1%),Ⅳ级5例(14.3%)。手术前后McCormick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McCormick分级改善6例(室管膜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转移性腺癌...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图1~3) 男,33岁,因进行性双下肢乏力半年余,加重伴吞咽困难1个月余入院。颈胸段MRI检查示延髓至T11脊髓空洞,T7.8髓内占位病变。初步诊断为髓内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动静脉畸形(AVM)并脊髓空洞症。全麻下行T7.8椎板切开探查,脊髓空洞分流术。术后1个月因再次出现吞咽困难而入院,脊髓血管造影示T7肋间动脉至脊髓前动脉供血,血管团直径1.5cm,考虑为T7脊髓髓内AVM。  相似文献   

7.
目的增强临床医师对脊髓圆锥部的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并发同侧腰骶部的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和髓周动静脉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4年来北京宣武医院共收治的6例圆锥部的SAVM并发同侧腰骶部的动静脉瘘的患者,分析其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转归。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诊。单纯手术治疗3例,先栓塞后手术1例,先手术后栓塞2例,术后症状全部改善。6例随访,未见症状加重及复发。结论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早期治疗是成功的关健。从头颈到骶椎完整的全脊髓造影对诊断至关重要。治疗的关键是既要完整去除圆锥部的畸形又要切断硬脊膜的血管,如硬脊膜支或根动脉对瘘口的供血,而保留正常的脊髓静脉引流。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治疗胼胝体动静脉畸形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胼胝体AVM并不少见,约占脑AVM的3~15%。据统计,每年有0.9%的脑AVM病人死于再出血,由此推算,从10岁存活至60岁的50年间,将有半数病人死亡。胼胝体、丘脑、基底节、脑室壁及脑干等深部脑AVM的再出血率更高,脐胝体AVM的位置较深,手术难度较大,但自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后,其疗效是令人满意的。因此,多数学者主张,胼胝体AVM一经诊断,应及早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采用显微手术治愈3例胼胝体AVM。现将初步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月-6月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人22例,取得满意效果,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10例;年龄32~68岁.根据术前DSA,将脊髓动静脉畸形分类: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1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2例,硬脊膜下髓周动静脉瘘4例;其中颈段4例,胸段10例,腰骶段8例.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进行性加重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双下肢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大小便障碍等.术前JOA评分:7~9分6例,10~12分16例.  相似文献   

10.
脊髓动静脉畸形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MRI表现,其中7例经手术证实,畸形血管位于颈段1例,胸段1例,胸腰段8例。依畸形血管与脊髓关系不同分为单纯髓外型和髓内外混合型。髓外型2例,混合型8例。脊髓AVM在MRI SE序列上的典型表现为髓内或髓外硬膜下点状、条状或蚯蚓状无信号流空影像。结果表明,MRI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畸形血管,是诊断脊髓AVM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也是随访其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复合手术治疗的1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术后3~6个月造影随访,其中8例未见复发,1例小脑半球凸面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见一支供血动脉再通,但血流速度缓慢.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再出血.术后改良Rankin量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EDAVF)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复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合手术治疗的1例SEDAVF合并S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首先经动脉途径进行ONYX胶栓塞,因胶弥散效果不佳,仅封堵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仍可显影;然后,开放性手术烧灼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丛血管,但未剪开硬脊膜探查,术后7 d因并存SDAVF加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引起症状加重,再次行介入栓塞时处理SDAVF。术后6个月随访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大小便功能正常。结论 SEDAVF处理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及近端引流静脉,对于合并的SDAVF,可选择介入治疗。单纯SEDAVF,可选择开放性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迂曲的静脉湖;SEDAVF合并SDAVF,可先行介入栓塞瘘口,解除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及硬脊膜外静脉湖压迫症状;如仍末治愈,可行开放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湖,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分析误诊原因和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例罕见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2例均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乏力伴大小便功能障碍,外院DSA无法确诊而转入我院。我们结合神经系统体征定位诊断,在病变定位部位采用延长脊髓血管造影时间的方法发现胸5节段硬脊膜外动静脉瘘,伴硬脊膜外静脉湖形成;运用介入栓塞供血动脉和瘘口,再行开放性手术灼闭硬脊膜外静脉湖;1例治愈,另1例因误诊2年余仅部分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硬脊膜外动静脉瘘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脊髓血管病,以椎管内静脉高压或脊髓压迫的形式造成脊髓功能障碍,因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可通过结合神经系统体征定位、延长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时间或进行脊髓主要供血动脉无关血管的造影,可提高确诊率;介入治疗和复合手术均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与确诊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复合手术治疗的31例SDAVF的临床资料。术中DSA技术定位瘘口,据造影结果调整动脉夹,并验证瘘口闭塞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术后平均随访(28.9±2.7)个月,采用Aminoff-Logue评分(ALS)评价脊髓功能。结果 31例瘘口位置均准确定位,无扩大切口以暴露病灶,术后造影显示瘘口均消失。末次随访ALS[(3.3±0.5)分]较术前[(4.4±0.5)分]明显降低(P<0.05);好转14例,无变化4例,加重2例,好转率为66.7%。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复合手术SDAVF安全、有效,与血管内栓塞相比,解决了其早期失败率及晚期复发率高的问题;与显微手术相比,实现了术中精准定位及实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5.
Spinal cor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 are rare lesion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hemorrhage and progressive ischemia. Occasionally a favorable location, size or vascular anatomy may allow management with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and/or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For most, however, there is no good treatment option. Between 1997 and 2014, we treated 37 patients (19 females, 18 males, median age 30 years) at our institution diagnosed with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AVM (19 cervical, 12 thoracic, and six conus medullaris) with CyberKnife (Accuray, Sunnyvale, CA, USA)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 history of hemorrhage was present in 50% of patients. The mean AVM volume of 2.3 cc was treated with a mean marginal dose of 20.5 Gy in a median of two sessions. Clinical and MRI follow-up were carried out annually, and spinal angiography was repeated at 3 years. We report an overall obliteration rate of 19% without any post-treatment hemorrhagic events. In those AVM that did not undergo obliteration, significant volume reduction was noted at 3 years. Although the treatment paradigm for spinal cord AVM continues to evolve, radiosurgical treatment is capable of safely obliterating or significantly shrinking most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AV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平台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复合手术治疗的18例S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手术时间3.1~4.6 h,平均(3.5±0.8)h。术后即刻造影未发现瘘口及异常引流静脉。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造影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脊髓造影均无复发,1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年,造影复查未发现复发。结论利用复合手术平台治疗SDAVF,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复发率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脊髓髓周动静脉瘘(SPAVF)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SPAVF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案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确诊,1例行显微手术灼闭瘘口,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成功闭塞瘘口,术后病人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感觉及大小便功能正常。结论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诊断SPAVF的金标准,手术灼闭或栓塞瘘口均是治疗SPAVF的有效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可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胼胝体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例胼胝体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有脑室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伴胼胝体血肿3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1例,Ⅱ 级3例,Ⅲ级2例。1例仅由胼周动脉供血,5例合并存在胼周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分支供血;6例均向大脑内静脉的深部引流,其中1例合并存在上矢状窦引流。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大部分栓塞3例,完全栓塞3例。围手术期未发生颅内出血,1例出现拔管困难而体内留管,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2例术后出现短时记忆下降。DSA随访71~292 d,平均(178.3±76.15)d;1例畸形复发,行立体定向放疗;1例畸形团少量残留,复查造影显示畸形团无进展;其余4例畸形团均消失。出院后半年,6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结论胼胝体动静脉畸形临床少见,但出血风险较高,因此需要积极干预。由于胼胝体的特殊解剖位置,血管内治疗具有良好的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栓塞方案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Intramedull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in the cervical region are a rare clinical condition. They represent a therapeutic challenge, as the lesions may cause serious functional disorders due to their location within or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the critical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sensorimotor pathways. In this case report, we present a patient with a cervical intramedullary AVM that was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therapy. Our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treating AVMs located in the cervical region of the spinal cord.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treatment protocols depending on the clinical course, the anatomy of the lesion, and the region in which it is found.  相似文献   

20.
2086例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目的回顾性分析2086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和1992年后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35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手术结果加以评估。方法对1956年1月至2001年10月2086例AVM患者数据收集分析。AVM的大小范围由1~9cm。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一组为1992年至1996年另一组由1997年至2001年。本组研究中,评估临床特征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Spetzler-Martin分级、首发症状。外科手术结果的评估是通过比较两手术组之间的手术并发症。结果脑AVM好发20~40岁,其中脑出血(43.4%),头痛(24.9%)和癫痫发作(17.3%)是首发常见的三种表现。两组间年龄分布和性别比率无差异。采用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Ⅲ~Ⅴ级患者百分率增加,Ⅰ和Ⅱ级患者百分率下降。但主要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偏瘫,颅神经功能障碍和胃肠出血)无显著性差异(P=0.796)。结论脑AVM是青年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Spetzler-Martin分级对预测手术风险有帮助。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使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并成为脑AVM患者的最佳选择。在治疗巨大脑AVM时,术中栓塞后手术切除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