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评估前牙美学区外伤牙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自体冠修复的临床美学效果,探讨影响美学区种植修复的临床因素。患者左上中切牙因外伤根折,微创拔除患牙后,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并当日采用自体冠行即刻临时修复,6个月后制备个体化取模柱行精确取模,完成个体化全瓷基台-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18个月的随访期内,本病例获得了良好的“红白”美学修复效果,影像学检查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边缘骨水平无吸收。该病例表明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美学区外伤牙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自体冠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红白”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同期唇侧植骨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度行上颌中切牙区单颗牙种植的患者57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即刻组(28例)和延期组(29例),2组均同期行唇侧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所有患者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个月(T2)进行锥形束CT(CBCT)检查,并通过影像分析软件测量种植体肩台下2 mm和10 mm处的唇侧水平骨量。结果:在观察期内,2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在T1~T2时间段内,即刻组患者2个位点处的唇侧骨板吸收量小于延期组(P<0.05),即刻组2个位点处唇侧剩余骨厚度>2 mm的患者多于延期组,且即刻组获得更好的美学效果与更高的满意度评分。结论:与延期种植相比,即刻种植同期唇侧植骨更有利于减缓牙槽骨吸收,能维持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术后1年唇侧骨量变化的差异,评价CBCT在美学区种植唇侧骨量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上颌前牙区完成单颗种植的患者22例,共22颗种植体,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各11颗。分别在种植术前1周、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进行CBCT影像学检查,根据设计的测量位点评价唇侧骨高度与骨厚度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所有病例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唇侧骨高度与骨厚度的变化。 结果即刻种植术后1年唇侧牙槽嵴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6,P=0.009),延期种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73,P=0.068);两组术后1年唇侧骨厚度在距离种植体基台连接处1 mm处(t=2.369,P=0.042)与种植体中点处(t=3.474,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距离种植体底1 mm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96,P=0.145)。 结论CBCT可用于美学区种植唇侧骨量的价值诊断,可以准确评价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术后1年唇侧骨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2种CAD/CAM口腔数字化导板的精度。方法: 选择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就诊的36例口腔种植患者,均行CBCT检查和口内激光扫描,所获数据导入3Shape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每个病例生成2个导板,A导板数据来自CBCT,B导板数据为CBCT和口内激光扫描数据的拟合,随机选择导板类型并使用。术后拍摄CBCT并将数据导入设计软件,与种植前设计的位置进行比较。采用R语言4.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导板组种植体顶部中心点距离偏差、种植体底部中心点距离偏差和两中心点连线的角度偏差显著小于A导板组(P<0.05)。结论: CBCT和口内激光扫描数据拟合生成的CAD/CAM口腔数字化导板精度更高,有利于提高种植体植入的三维位置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动态实时导航与数字化导板导航牙种植术植入种植体的精确度,为临床实施精准牙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12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6例(70颗牙)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5颗牙)分别行动态实时导航和数字化导板导航牙种植术,比较两组种植体术前设计位置和术后实际种植位置的颈部、尖部、深度和角度偏差。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种植手术均顺利进行并完成种植体的成功植入。动态实时导航组种植体尖部、深度和角度的偏差均小于数字化导板导航组的偏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实时导航组和数字化导板导航组在颈部中心点的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实时导航与数字化导板导航种植手术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前者的精度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例上颌牙列缺损患者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阐述数字化辅助即刻种植技术及方法。方法 临床病例为上颌牙列缺损,经过术前评估,12~22无保留价值,CBCT检查上颌骨量充足,满足种植需要,拟定于采用数字化辅助导板微创进行种植手术及一段式固定义齿修复方式。通过术前对患者术区三维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与整合、种植体三维位置的设计及导板的设计与加工三部,完成数字化导板的制作,术中采用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体的植入,术后pick-up技术即刻行一段式固定义齿修复,术后半年采用基台水平印模,面弓转移等,在全可调牙合架上完成上颌纯钛桥架及上部全瓷冠的制作,最后采用T-scan系统协助精细调合,使咬合均匀分布,协调平衡。结果: 采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微创进行种植体植入术后行CBCT检查,种植体获得良好的植入位置,进而对后期的种植修复提供了稳定保障。结论: 种植体良好的初始稳定性是即刻负重成功的关键,以及采用数字化导板微创进行种植体植入具有可预见性、微创、精确化的优点,对临床辅助种植体植入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乃至整个医学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种植手术中,数字化导板有助于术者更好地控制种植体植入的位置、提高精确度,但数字化导板辅助下植入的种植体位置仍与术前设计的理想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文章介绍了牙种植数字化导板的分类、设计制作及其优缺点,提出了评估数字化导板精确性的方法并分析了影响牙种植数字化导板精确性的相关因素,以期为种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应用以修复为导向的数字化导板进行种植牙手术后,种植体在颌骨内的实际位置与软件模拟位置的误差,探讨数字化导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07—2012-06期间于诸暨市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中心进行数字化导板种植牙手术者,患者术前拍摄口腔锥形束CT(CBCT),获取DICOM格式的CT数据后制作数字化种植导板,完成种植手术后再次拍摄CBCT,获取实际种植体在颌骨内的具体三维位置。选取其中5例患者24枚种植体进行术前、术后精度比较。根据手术前后2次数据,在医学牙种植设计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比较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前模拟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误差。结果:24枚种植体在完成种植后均获得良好的位置,在位点、深度和轴向角度的三维方向上与原设计的误差分别为(0.22±0.07)mm、(0.17±0.08)mm、(0.65±0.19)°,且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完成种植修复后通过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无种植体松动脱落,上部修复体咬合接触良好。结论:数字化口腔种植导板可以精确转移术前设计方案,可以避免损伤颌骨重要解剖结构,降低手术风险,有利于上部结构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或延期牙种植的早期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或延期牙种植进行早期临床评价。方法37例患者38侧上颌窦进行上颌窦提升同期或延期牙种植,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6~36个月定期复查。结果观察期内同期牙种植27侧上颌窦共59颗种植体,松动、脱落1颗,成功率为98.3%。延期牙种植上颌窦11侧共23颗种植体,全部成功。除1颗失败种植体外,其余同期或延期植入的种植体均无松动或脱落,经X线片检查显示植入骨材料改建良好,种植体周围未见明显骨吸收阴影。结论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或延期牙种植的早期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并讨论1例缺牙区存在埋伏牙时使用数字化导板精准拔除上颌埋伏牙后同期种植的病例。方法 设计并使用三维打印数字化导板,对上颌缺牙区埋伏牙进行精确引导下拔除后同期种植。结果 数字化导板在术中就位良好,对埋伏牙的定位准确迅速,种植体植入到达预计位置,避让了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结论 数字化导板的使用让上颌缺牙区埋伏牙的拔除以及种植手术更微创、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1.
《口腔医学》2013,(4):245-247
目的探讨上颌中切牙缺失且无明显垂直骨高度缺失患者的美学种植手术的方案设计与术后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25例上颌中切牙缺失的患者,植入ITI种植体34颗,骨量不足者,在缺损区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覆盖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植入后3~6个月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25例患者共34颗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短期种植成功率100%。随访期间,1例患者唇侧牙龈退缩。临床效果满意率达96%。结论上颌中切牙缺失且牙槽嵴厚度不足时,可根据牙槽嵴宽度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术式,同时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来恢复牙槽嵴的丰满度,保证种植成功率,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利用数字化导板取出骨内折断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完成骨内折断种植体取出术患者11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利用数字化导板取出的患者5例(导板组),利用常规环钻取出的患者6例(常规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种植体完整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骨结合种植体的临床成功率。方法:门诊牙种植病例104例,植入种植体114颗。其中即刻种植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7.1+1.9岁,植入56颗种植体;延期种植组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46.7+1.9岁,植入58颗种植体。修复后1年随访,观察两组病例种植体保存率,牙龈美学评价,X线片骨吸收检查。结果:即刻种植组56颗种植体中1颗由于邻牙根尖周感染形成脓肿,2个月后种植体脱落,1颗因术中发现患牙拔除后无可利用的种植骨量,充填骨粉后完成种植手术,其余病例均愈合良好。术后1年随访,即刻种植组保存率96.4%,延期种植组保存率100%。结论:尽管即刻种植组的保存率低于延期种植组,但是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就诊次数,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功能与美学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牙槽骨骨量不足或基牙分布不均、要求种植固定修复的17例患者,行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共41颗,术后6~9个月采用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的固定义齿修复。随访3~24个月,行X线和临床检查。结果术后上前牙区牙槽嵴唇舌向宽度平均增加2.3mm,1例患者的1颗种植体松动,其余16例患者的40颗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整合,X线检查见天然牙及种植体周围垂直向骨吸收每年不超过0.2mm。结论严格筛选适应证,应用骨劈开引导骨再生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延期行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短期效果评价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CAD/CAM设计数字化种植导板辅助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修复的方式,对术前、术后种植体三维位置对比,分析不同骨质对牙支持式数字化种植导板精确度的影响,为今后提高数字化种植导板精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设定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患者62例,进行数字化导板辅助下种植手术,将不同骨质种植外科术后种植体位置与术前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CBCT技术分析骨劈开手术后种植体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特点及与水平向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9例上前牙种植患者,共26个种植牙位,牙槽嵴宽度均在3~5 mm之间,采用骨劈开手术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种植Ankylos种植体,患者种植修复完成时和2年后复诊时均拍摄锥形束CT,观察唇侧骨板吸收特点,并根据统计学分析唇侧垂直骨吸收与牙龈退缩的相关性,及与骨板水平向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种植体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与牙龈的退缩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唇侧骨板颈部水平向厚度也有相关性。结论:种植治疗时骨劈开技术能够有效增宽牙槽嵴宽度,种植体颈部唇侧骨板水平向厚度是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与牙龈退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许远  王林  唐伟成  束为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21,41(8):715-719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研究上颌中切牙间微种植体植入区的唇舌向牙槽骨量,探讨合适的植入高度与角度。材料与方法:选取80例年龄12~25岁正常人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矢状面测量上颌中切牙间在距离参考平面14.0mm、16.0mm、18.0mm、20.0mm的四个植入高度上,分别以与骨皮质表面成60°、75°、90°的三个方向共12个植入路径的唇舌向骨质厚度。结果:微种植体不同植入部位唇舌向骨质厚度均大于7.0mm。相同高度水平,唇舌向骨量均为60°时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测量部位骨量男性大于女性。结论:上颌中切牙间可植入骨内长度为6mm的微种植体,微种植体与牙槽骨表面呈60°斜行植入可获得更多的骨量,高度的选择则建议按临床需要及患者的软组织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数字化导板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精确度。方法 选择50例需接受上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分别实施常规种植修复(对照组,45枚种植体)和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修复(试验组,51枚种植体),术后测量2组植入体术前虚拟设计位置与实际植入位置的颈部距离、根尖部距离、深度和角度偏差。在全瓷冠修复完成后1周(基线)、6个月和1年,观察2组患者术后种植体的临床修复疗效,采用红白美学评分[包括红美学分数(PES)和白美学分数(WES)]评价软组织及牙冠修复的美学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的96颗种植体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骨结合。试验组种植体植入位置的各项偏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修复完成后1周、6个月和1年,试验组的PES及WE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修复技术可以提高种植体三维位置的准确性和前牙美学区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BCT与数字曲面体层片在牙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58颗)牙种植治疗患者同时采用CBCT和数字曲面体层检查方法,将得到的术前颌骨牙槽骨量和术后骨结合的影像结果对照,分析差异性。结果下颌后牙区牙槽骨量不足CBCT检出阳性率为28.57%;数字曲面体层影像检查检出阳性率为7.14%。经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量不足CBCT和数字曲面体层影像检查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6.36%、9.09%。经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种植牙术后3个月种植体未发生骨结合的阳性率,CBCT检出阳性率为3.45%(2/58);数字曲面体层片检出阳性率为8.62%(5/58),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际临床检测发现仅1例未发生骨结合,阳性率为1.72%(1/58)。结论 CBCT是种植牙术前目前颌骨骨量测量较为可靠方法。CBCT与数字曲面体层片相比,数字曲面体层片存在变形,牙槽骨高度数据测量值普遍偏大。在术后检查中CBCT能更清晰地反映种植体周围骨质,评估种植手术的成功与否及对上部结构的修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体牙本质片技术在水平向牙槽骨严重不足情况下种植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无法保留的自体牙或无功能的第三磨牙拔除,制作成牙本质薄片,联合骨替代材料用于重建水平向牙槽骨缺损,延期植入种植体,通过临床预后、影像学对比、种植体留存率及患者满意度来评估骨增量效果。结果:骨轮廓恢复良好,骨缺损区骨宽度均明显增加,种植体6个月后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留存率在观察期内为100%,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牙本质片技术行种植水平骨增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的重建骨缺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