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环境听觉管理的舒适化治疗策略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8月于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需行口腔治疗的3 ~ 10岁牙科畏惧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进行行为管理,试验组在行为管理基础上采用环境听觉管理(佩戴无线智能耳机聆听音乐或音乐故事)。采用儿童畏惧调查-牙科分量表(CFSS-DS)和Venham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以下简称“Venham量表”)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焦虑畏惧水平和临床合作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两组患儿CFS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患儿CFSS-DS评分和Venham量表评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此外,试验组患儿的临床合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基于环境听觉管理的舒适化治疗策略能够有效缓解儿童的牙科畏惧症状和焦虑水平,提高就诊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有望为开展儿童口腔舒适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心理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减少牙科畏惧症的产生,牙科畏惧症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的问题。绝大部分牙科畏惧症产生于儿童时期。方法 对本校门诊部在口腔内科就诊的具有牙科畏惧症倾向的153名学龄前患儿进行了多方面的心理防治措施。结果 分析前三次就诊时的配合情况,认为心理防治对牙科畏惧症预防是非常有效的。结论 初诊时的心理诱导极为重要,可提高患儿就诊合作程度及效率。一旦形成了严重的牙科畏惧症就很难消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牙科畏惧症(DF)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选择在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358名18~75岁初诊患者,应用口腔焦虑量表(CDAS)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人口统计学一般项目表进行调查。结果:DF患者的OHIP-14的分值中位数为21.25,明显高于一般就诊患者(中位数11.20)。且在生理性疼痛、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等领域影响最大。CDAS与OHIP-14分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255。结论:在牙科畏惧症患者中,牙科畏惧程度与口腔健康影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焦虑程度越高的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越差。对牙科畏惧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其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口腔疾病患儿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畏惧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预防和降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牙科畏惧症评判标准,对571例在儿童口腔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评判与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患儿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不同,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差异显著(χ2=52.0864,P<0.001);男孩与女孩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不同,但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χ2=1.6595,P>0.01);不同带养方式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显著(χ2=27.7085,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显著(χ2=14.3434,P<0.001)。以往的牙科经历、其他儿童的言行、陌生的医生及诊疗环境等,都可导致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由综合性因素造成,需要通过患儿、家长、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种植义齿患者牙科焦虑症的调查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种植义齿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流行情况和焦虑程度,探讨心理护理对降低种植义齿患者焦虑状态及疼痛的作用.方法 260例种植义齿患者,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对牙科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就诊时常规交谈,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手术完成时记录术中的焦虑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 260例种植义齿患者牙科焦虑量表的平均分值为11.6,属中度畏惧,试验组术中焦虑状态指数及疼痛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种植义齿患者的焦虑状况,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口腔医学院(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dentistry,UFCD)儿童牙科和中国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301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China)儿童牙病科就诊儿童的恐惧心理,以改进管理儿童患者就诊行为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09—2007—08在UFCD就诊儿童150例,2007—11—2008—03在解放军301医院儿童牙科就诊儿童270例,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一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dental subscale,CFSS-DS)调查儿童牙科畏惧情况,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FSS平均得分≥2.5者,UFCD为19.7%,301医院为27.2%;两地区6岁前儿童DF值均明显高于6岁后儿童(P〈0.05);301医院女性DF值明显低于男性(P〈0.05),UFCD则无显著差异;与治疗无关的恐惧,UFCD为32%,301医院为39%;两地区家长对治疗恐惧经历均明显影响患儿牙科畏惧症(DF)的发生(P〈0.05)。结论:父母不良的牙科经历是患儿DF发生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DF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推进课程思政理念与专业知识相融合,通过干预提升口腔医学研究生疫情期间知识及心理水平。方法:以南昌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主题思政课,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干预效果评估。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调查对象干预后知识得分(9.30±1.08)显著高于干预前(6.53±1.90)(P<0.05),不同特征调查对象干预后知识得分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调查对象焦虑、紧张、心烦意乱、意志消沉、居家心情郁闷心理状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知识知晓水平与心理状态得分间呈负相关,93.21%调查对象对此次思政课表示比较满意及以上。结论: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研究生专业知识教育能有效改善口腔医学研究生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相关知识及心理水平,培养单位可设计开发多样化的健康心理教育干预路径,并定期监测效果,作为思政融合专业知识巩固教育效果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牙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程度,探讨拔牙患者发生牙科焦虑症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 采用改良Corah’s牙科焦虑量表(MDAS)及牙科焦虑一般因素调查表评估800名12岁以上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情况及流行程度,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的牙科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合格问卷768份,有效率为96%。MDAS平均分值为(10.21±3.29)分 ,MDAS≥13分为有高度牙科焦虑症状,其发生率为14.7%。性别、年龄、拔牙时间、亲友陪伴、既往拔牙经历、亲友拔牙经历、疼痛耐受度、精神状态、健康状况、拔牙前心理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各组的牙科焦虑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拔牙类型、民族、生活经历、是否喜欢听音乐、性格、职业、是否初次拔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有亲友陪伴、拔牙前心理状况、口腔卫生对牙科焦虑症的危险性较大。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拔牙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病率较高,应给予重视,性别、年龄、拔牙时间、亲友陪伴、既往拔牙经历、亲友拔牙经历、疼痛耐受度、精神状况、拔牙前心理状况、口腔卫生等是牙科焦虑症的出现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发患者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焦虑控制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方法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358名18~75岁的初诊患者,应用口腔焦虑量表和自编牙科畏惧细评表、人口统计学一般项目表进行调查。结果 84.1%的被试者呈现无畏惧或轻度畏惧状态,6.1%呈现中度畏惧,9.8%呈现重度畏惧。引发患者焦虑的前3位因素分别是疼痛(57.5%)、洗牙时的吱吱声(45.0%)、牙钻的声音和震动(37.5%)。结论针对疼痛、洗牙和钻牙的声音等相关因素的临床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畏惧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参与疾病治疗在牙科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口腔门诊首次就诊并需要复诊的3~6岁学龄前儿童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每次就诊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除常规干预措施外,让患儿参与疾病治疗。首诊和复诊治疗结束后采用CFSS-DS量表、Frankl量表和Houpt行为量表对两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治疗依从性和治疗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并比较其统计差异。结果 实验组复诊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06,P<0.05)。实施参与疾病治疗的实验组患儿首诊和复诊CF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rankl治疗依从性和Houpt治疗完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和首诊比较,复诊后实验组患儿CFSS-DS评分降低,Frankl治疗依从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Houpt行为量表评定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实施学龄前儿童参与疾病治疗能缓解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提高就诊率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严重龋损乳磨牙治疗时机选择对儿童牙科畏惧程度和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临床症状明显、主动初诊3~6岁患儿144例。对照组为口腔检查中发现无自觉症状乳磨牙龋病3~6岁患儿144例。用中文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MCDASf)评估患儿初次治疗前、治疗后及1周复诊时的主观畏惧状况;Venham 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评定量表评估初次就诊时与复诊时患儿临床就诊行为。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复诊时 MCDASf 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对照组治疗后、复诊时 MCDASf 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 MCDASf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复诊时2组患儿 Venham 评分级别一致(P >0.05)。实验组患儿就诊行为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 <0.05)。结论:对低龄儿童严重龋损非急性期患牙即时诊治可缓解牙科畏惧症。  相似文献   

12.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气质特征与牙科畏惧症(DF)之间的关系,了解DF儿童的气质特点。方法用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对254例4~6岁首次接受牙科治疗的儿童进行气质测查,用Frankl行为分级法进行DF评定,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4例患儿中有104例为不畏惧,80例为畏惧,70例为高度畏惧,DF发生率为59.06%。此年龄段男女的DF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畏惧、畏惧、高度畏惧3组患儿的气质类型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方差分析,3组患儿在适应性和心境两个气质维度得分上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行两两比较,高度畏惧组得分高于不畏惧组(P<0.05);其他气质维度得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与儿童本身的气质有关,适应缓慢、心境消极可能发展为儿童DF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重度骨量不足种植牙患者牙科焦虑症(DA)的流行情况和焦虑程度,从而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100例重度骨量不足种植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DAS)对两组患者就诊时的牙科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术完成时采用视觉模拟标尺评估术中焦虑及疼痛程度。结果:100例重度骨量不足种植牙患者DAS的平均分值为13.5±2.6,属较高畏惧;两组患者DAS平均分值无差异(P〉0.05);手术完成时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指数及疼痛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骨量不足患者在接受口腔种植手术所产生的牙科焦虑是显著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焦虑状态,提高其诊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牙科畏惧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对人性的信心以及自信。方法:选取329名牙痛患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信赖他人量表(FP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得到各评分值,用牙科畏惧(DF)量表筛选出畏惧症患者,将无畏惧症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与畏惧症患者进行比较,并根据年龄段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科畏惧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患者在牙科畏惧症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女性的畏惧程度较男性要严重。青年组和中年组畏惧症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青年组的状态焦虑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科畏惧症患者具有异常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疫期口腔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制定口腔急诊患者焦虑调查表,调查2020年2月至3月间到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327名急诊患者,分析患者焦虑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COVID-19疫期就诊患者多以牙痛为主诉(占63.0%),64.5%患者在发病3天后才来院就诊,13.5%患者从发病至就诊间隔超过2周。多数患者担心来院就诊会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机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腔急诊患者的在疫期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其非疫期(P<0.01),且性别和延期就诊对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VID-19疫期口腔急诊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增加,医生应重视疫情及口腔诊疗方式转变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牙科日间全麻手术的维持,探讨其对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拟全麻下行口腔治疗的80例儿童牙科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在全麻维持期静脉注射1 μg·kg-1负荷量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然后以0.1~0.4 mL·(kg·h)-1的速度静脉注射至手术结束前45 min,B组以同样方式注射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ASAPS),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结束到拔管的时间,拔管到清醒的时间、清醒后行为评分(FPAS),达离院标准的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手术开始、手术10 min、30 min、1 h、2 h及拔管后的HR、MAP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低于B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及苏醒期躁动率也有统计学差异,A组低于B组(P<0.05);2组拔管到清醒的时间及达离院标准的时间为A组长于B组(P<0.05)。其他指标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牙科日间全麻手术,能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心理辅导对儿童牙科畏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4岁儿童306例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直接治疗,第二组接受心理辅导后再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就诊行为特征。结果第二组患儿的合作性好于第一组。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初诊时的心理干预极为重要,可提高患儿就诊时的合作程度和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口腔专业医护人员干预治疗下,牙科畏惧症患儿就诊次数与其畏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牙髓炎诊治,具有明显牙科畏惧症的患儿23例;用摄像机将其每次就诊过程拍摄下来。根据Frankl量表,由同一名对治疗过程和就诊次数不知情的观察员根据录像对患儿每次就诊情况进行畏惧程度评估,间隔1周以上再次评估。比较患儿畏惧程度随就诊次数的变化。结果剔除丢失病例,最后纳入研究的患儿18例,2次评估初诊Frankl量表得分平均秩和分别为13.58、14.00,第1次复诊分别为26.44、26.33,第2次复诊分别为42.47和42.17,比较3次就诊的畏惧程度,无论是第1次评估(χ2=33.828,P=0.000)还是第2次评估(χ2=31.838,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牙科畏惧症患儿畏惧程度随就诊次数而降低,呈负相关。结论有牙科畏惧症的牙髓炎患儿通过多次就诊,增加患儿对牙科就诊的无痛体验和对常用牙科器械的熟悉,可降低其畏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种植体支抗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流行情况和焦虑程度,探讨综合行为方法 对降低种植体支抗患者焦虑状态及疼痛的作用。方法 220例正畸种植体支抗患者,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及临床表现观察记录法,对牙科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植入术前常规交谈,试验组给予综合的行为方法,手术完成时记录术中的焦虑状态、疼痛程度和观察记录。结果 220例正畸种植体支抗患者牙科焦虑量表的平均分值为13.2,属较高畏惧,试验组术中焦虑状态指数及疼痛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综合行为法治疗正畸种植体支抗患者牙科焦虑症非常有效,其中心理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重症低龄儿童龋病和健康者唾液的菌群结构及其差异。方法 在青岛市崂山区儿童中,经口腔检查选取健康(H组)和重症低龄龋病(C组)儿童各24名,采取唾液样本,提取其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利用454测序平台对16S rRNA V1—V3区进行双端测序,对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C组唾液菌群物种丰度高于H组(P<0.05),两组唾液菌群结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组的群落结构更为相似和保守(P<0.001);鉴别出C组高表达的可疑致龋微生物(P<0.1)及H组高表达的健康相关微生物(P<0.1);基于唾液菌属图谱建立的龋病风险评估模型区分健康和龋病者的准确率可高达70%以上。结论 唾液菌群和特定细菌种类,如比例升高的Prevotella菌属有助于评估和筛选低龄儿童龋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