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分流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28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脑积水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中,术后发生脑积水28例,发生率为2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骨窗面积≥7 cm2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8例脑积水中,2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按照分流中位时间的3.5 d分为早期分流组和晚期分流组,各11例;早期分流组术后颅内压改善效果更好(P<0.05),颅内压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脑脊液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手术治疗前应充分评估脑积水发生的因素,一旦发生脑积水应查明原因并早期进行分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4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45例中,术后30 d内死亡43例,存活10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泗洪县分金亭医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165例脑外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46例)和无脑积水组(119例);分别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外伤后脑积水与患者的年龄(P=0.008)、骨窗大小(P 0.001)、脑室积血(P=0.025)和术后感染(P=0.001)相关。进一步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发现,4种因素综合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9-0.924)。结论患者的年龄、骨窗面积、脑室积血及术后感染是创伤后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当4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应密切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4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19例进行颅骨成形术,脑积水未做处理;10例先行颅骨成形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同期行颅骨成形+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1、6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好转20例,稳定14例。只行颅骨成形术19例复查头颅CT示脑积水稳定,无脑积水相关症状。结论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部分病人的脑积水不需进一步处理,部分病人可根据病情同期或分期行颅骨成形+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慢性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后去骨瓣减压的类型及是否二次手术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结果去骨瓣减压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27.0%,保留骨瓣的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3.8%,双侧开颅、二次手术增大脑积水的发生率,骨瓣距中线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生脑积水结论去骨瓣减压手术和创伤后脑积水有明确的相关关系,骨瓣相对较大、二次手术及骨瓣距离中线近和脑积水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去骨瓣减压术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颅脑损伤中,继发脑积水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积液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2例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脑积水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骨窗面积较大及二次手术是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昏迷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二次手术等均为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脑损伤发生后,颅内压可能存在被动型升高,脑组织受到压迫而发生坏死,如果减压不够及时,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转的实质性损伤[1]。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有效常规治疗方法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如果是以双侧额颞叶为主的广泛性脑挫裂伤、弥漫性脑水肿或脑肿胀,临床治疗中选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还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还无确切的标准[2]。本次研究中对均衡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4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47例(积液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102例(非积液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血肿量〉40 ml、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基底池受压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行单侧大骨瓣减压术(LDC)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DICH)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行单侧LDC治疗的42例sTBI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发生DICH的危险因素。结果 42例中,术后发生DICH 14例,发生率为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中线移位>1 cm、术前存在对侧颅骨骨折及手术时机过早是sTBI行LDC后发生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BI合并中线移位及对侧颅骨骨折等高危因素,行LDC后易发生DICH,应慎重选择去骨瓣减压术时机,且应加强监护并早期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9例行DC的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均多6个月。观察术后PTH的发生时间,分析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脑损伤、有无脑疝、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Fisher分级、有无脑室积血、中线偏移程度、去骨瓣减压术的侧别、是否行脑室外引流术、昏迷持续时间、有无骨窗疝及硬膜下积液发生部位对PTH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T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349例患者中共103例(29.5%)发生PTH,其中88.3%(91例)发生于术后0~3个月,1~2个月发生率最高,占46.6%(48例)。与246例非PTH组比较,103例PTH组患者入院时GCS更低、术前Fisher分级高,行双侧DC的比率高,术后出现骨窗疝,颅内感染,昏迷时间>30 d,对侧、双侧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时间>30 d(0R=3.640,95%CI:1.956~6.772)、双侧硬膜下积液(0R=3.995,95%CI:1.612~9.901)及半球间硬膜下积液(0R=5.324,95%CI:2.310~12.271)是影响DC后PTH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DC术后1~2个月是发生PTH的高峰期;术后昏迷时间>30 d、双侧和半球间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有发生PTH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颅内压(ICP)的动态变化,分析减压前ICP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给予ICP探头植入后再行DC治疗。测定减压术前、去除骨瓣后、硬脑膜切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和关颅后的ICP,并于术后持续监测。出院时和伤后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病人的预后,并分析减压术前ICP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减压术前、骨瓣去除后、硬脑膜切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和关颅后的平均ICP分别为(42±12)mmHg、(26±6)mmHg、(6±3)mmHg、(8±5)mmHg和(12±7)mmHg。与减压术前相比较,骨瓣去除后和硬脑膜切开后ICP均明显下降(均P<0.001)。减压前ICP<40 mmHg组和ICP≥40 mmHg组在出院时和伤后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硬脑膜广泛切开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ICP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两种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脑水肿、恶性颅内压增高等继发性脑损伤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自江基尧1998年介绍了国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1],在国内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人认为大骨瓣开颅具有创伤太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和后期颅骨修补较困难等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单侧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对侧硬膜下积液(SD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并行单侧DC的病人179例,观察其发生对侧SDE的情况,并选用与发生对侧SDE可能相关的11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9例重型TBI行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 16例,其发生率为8.94%;单因素分析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池受压、对侧蛛网膜撕裂、减压窗脑外疝4项因素对其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蛛网膜撕裂(优势比为27.560,95%置信区间为2.314-341.231;P〈0.05)和减压窗脑外疝(优势比为5.921,95%置信区间为1.017-29.334;P〈0.05)是发生对侧SDE的两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侧蛛网膜撕裂和减压窗脑外疝可增加重型TBI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继减压指单侧开颅后因脑压仍难以控制,而再次麻醉行对侧开颅手术治疗。本文对我院自2003年3月以来46例接受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随着两项大型随机对照实验的完成,去骨瓣减压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疗效得到了肯定,但伴随而来的更多严重伤残再一次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对近年来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10-04-2013-04观察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疗效,取得满意结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期实施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S)和颅骨修补术15例(同期组),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28例(先VPS组),先行颅骨修补术再行VPS16例(后VPS组)。结果同期组、先VPS组和后VPS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85.7%和81.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VPS组术后分流管堵塞和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7.1%)均明显低于同期组(分别为33.3%和26.7%;P〈0.05)和后VPS组(分别为18.8%和31.3%;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建议选择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部分行去骨瓣减压术,但大骨瓣减压后,由于脑膨出而造成的脑移位、变形等不良后果。因此加强病人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现将观察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的临床特征,为减少或避免脑膨出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发生率67.7%,术前广泛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肿胀,术后新发颅内血肿和(或)脑挫裂伤灶扩大、脑积水、大面积脑梗死、张力性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是导致术后脑膨出的重要原因。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与预后有相关性(Spearman=0.990,双侧P=0.000).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高,需要严格把握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指征,预防或及时处理术后各种导致术后颅高压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成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后3~6个月行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43例(对照组),术后5~8周行三维钛网颅骨成形术57例(观察组)。术前、术后48 h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检测缺损侧顶叶皮质和缺损处皮质血流量。术后12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术前、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术后48 h,两组顶叶皮质和缺损处皮质血流量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5.96%,49/57)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28/43;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早期颅骨成形术有利于改善脑血流动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