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于胃肠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两种类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探讨其确诊方式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7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19例原发于胃肠道的MALT淋巴瘤和DLB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MALT淋巴瘤男女比为1.73∶1,DLBCL男女比≈1。两组发病中位年龄均为55岁。MALT淋巴瘤与DLBCL均主要累及胃部,前者以胃体多见,后者以胃窦多见。临床表现均以腹部不适为主,其次为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下确诊率为74.8%。MALT淋巴瘤患者仅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下黏膜整片切除术(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P=0.006),其余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内镜下常见表现:溃疡型、黏膜隆起型、浅表型、肿块或息肉样型,两组均以溃疡型最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中Ⅰ~Ⅱ期占73.2%,DLBCL患者中Ⅰ~Ⅱ期占42.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LBCL患者中乳酸脱氢酶(LDH)高水平者明显多于MALT淋巴瘤(P=0.002)。幽门螺杆菌总体检测率为63.0%,MALT淋巴瘤阳性率为53.1%,DLBCL阳性率为46.5%。结论:MALT淋巴瘤和DLBCL临床表现多样,内镜确诊率高,内镜确诊方式为组织活检、大块组织EMR或ESD,内镜下病变形态以溃疡型最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通过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且临床分期MALT淋巴瘤多为早期,DLBCL多为晚期。而DLBCL患者中高水平LDH的多于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6—2016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诊断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合复查随访资料,回顾性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8个月至91岁),男 ∶女=1 ∶2.15,女性多见。40例(97.1%)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中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1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14例,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4例,其他类型少见,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仅占1例。Ann Arbor ⅠE~ⅡE期37例(90.2%),ⅢE~ⅣE期4例(9.8%)。7例(17.1%)淋巴瘤由干燥综合征恶变而来,均为MALT淋巴瘤。平均病期为20.7月,78%的患者以腮腺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不同治疗方案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全部患者均经5~149个月随访,其中9例(21.9%)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84.5%,5年总生存率为81.3%。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肿物加速生长史(P=0.005)和肿物有无包膜(P=0.011)为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物有无包膜(P=0.041)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结论:腮腺淋巴瘤绝大多数为B细胞型NHL,MALT淋巴瘤与DLBCL最为常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腮腺区局限性肿块,临床上需与腮腺良性肿瘤相鉴别。干燥综合征与MALT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预后比其他恶性肿瘤相对较好,肿物无包膜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39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临床及内镜下表现,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可能性.方法 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瘸39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PGIL发病率男性较女性多,其比例约为1.5:1,平均年龄56岁.PGIL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痛,腹部包块,体重减轻.内镜下可见黏膜皱襞增厚,不规则隆起,结节状或广泛糜烂及不规则溃疡,好发部位为胃体、胃窦、空肠、右半结肠、回盲部等.病理表现以B细胞型淋巴瘤为主.结论 PGIL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内镜改变,易与胃肠癌、胃溃疡相混淆.内镜下应多部位、深挖及大块取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2005 年9 月至2009 年9 月收治的50 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上腹部不适、呕吐、黑便、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消瘦等, 其中最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50 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 1 例为外周T 细胞性淋巴瘤;49 例为B 细胞性淋巴瘤, 其中弥漫大B 细胞性淋巴瘤(di 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34 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 13 例, DLBCL 合并MAIT 淋巴瘤2 例。50 例胃原发淋巴瘤患者中共12 例接受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49 例DLBCL 患者中14 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 35 例单纯化学治疗,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患者的2 年总生存率优于单纯化学治疗患者(85.7% vs 77.1%, P<0.05)。临床分期I~II 期的患者2 年总生存率优于临床分期III~IV 期的患者(90.9% vs 71.4%, P<0.0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但无特异性, 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以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最常见病理类型为DLBCL。治疗选择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患者预后与临床分期、是否联合美罗华化学治疗相关。治疗后50 例患者的2 年总生存率达80.0%。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来源于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由于PGIL起源于胃肠壁淋巴组织内,且沿黏膜下生长逐步浸润胃肠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发热、腹痛最为常见,故术前误诊率极高, 在临床上需与重症感染、伤寒、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疾病加以鉴别。本文报道了1例以高热、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孕29周小肠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的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hal 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约占20%~30%,其诊断、治疗、预后与胃淋巴瘤存在一定差异.现将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的21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约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30%[1]。DLBCL可出现在不同的结外部位,包括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软组织以及肺等,导致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生物学特征[2]。在我国,原发于鼻腔和鼻窦的DLBCL相对少见,占结外DLBCL的8.9%[3],确诊鼻型DLBCL患者合并肺占位,为避免误诊、漏诊,需鉴别肺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与内镜下治疗价值。方法 对常规内镜发现的67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和CT检查,并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获取肿瘤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EUS、CT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67例病例中,对比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EUS(88.1%)明显高于CT(26.9%)(P<0.05)。EUS能清晰地显示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可较准确地判断出肿瘤的起源,但在显示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方面,CT优于EUS。结论 EUS可较准确的判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大小、起源及边界,并对其微创治疗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是发生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部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占恶性淋巴瘤的17.5%,占结外淋巴瘤的57%。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分类、病理特征和分期标准。检查中应综合应用超声内镜、胃镜活组织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学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以达到提高PGIL诊断和评估效率的目的。虽然在临床上,PGIL的表现与胃肠道其他癌症相似,但是它与后者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很大的区别,PGIL在治疗中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预后与PGIL的临床分型、病理类型及对综合治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多浆膜腔积液、Warburg效应为临床表现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多浆膜腔积液、Warburg效应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1例,男,51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右侧胸痛7 d入院,行CT、PET-CT、内科胸腔镜检查。通过系统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2010至2016年有关大B细胞淋巴瘤、 large B-cell lymphoma、低血糖、高乳酸、肿瘤、hypoglycemia、 lactic acidosis、 tumor等关键词的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CT检查示胸腔、腹腔积液,超声心动图示少量心包积液;PET-CT示双侧胸膜、腹膜葡聚糖高摄取率;入院后多次血糖检测低于正常,最低至1.17 mmol/L,血乳酸异常升高;胸水乳酸脱氢酶 5 158 U/L,CA-125 3 251 U/mL;胸水细胞学检查见原幼淋巴样细胞;胸腔镜活检病理确诊DLBCL。随之给予化疗3周期,症状缓解。检索文献605篇,共报道3 981例DLBCL,累及1处及以上浆膜腔者108例(2.71%),多浆膜腔累及者30例(0.75%);低血糖、高乳酸血症个案报道15例,均为国外文献报道,15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 其中DLBCL 4例, Burkitt淋巴瘤3例, T细胞淋巴瘤2例,另有4例未提及淋巴瘤具体分型。 结论 以多浆膜腔积液、Warburg效应为临床表现的DLBCL较少见,胸腔镜检查对多浆膜腔积液疾病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颇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汤梦蝶  刘杰  余跃 《安徽医学》2020,41(12):1379-138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住院的112例PGIL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型、分期、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等)。依据患者3年随访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发病年龄(58.2±16)岁,中老年患者97例(86.6%)。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68例(60.7%)、消化道出血17例(15.2%)、发热消瘦10例(8.9%)及腹部包块5例(4.5%)。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内镜下表现为溃疡型32例(58.2%),原发性肠淋巴瘤内镜下表现为浸润型13例(40.6%)、溃疡型10例(31.3%)、隆起型9例(28.1%)。112例PGIL患者3年生存率为58.1%;COX分析显示,单一治疗方式为PGI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71,95% CI:1.790~6.731,P=0.021)。结论 PGIL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常见临床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PGL内镜下以溃疡型多见,单一治疗方式是影响PGI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8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1例PG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HP感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淋巴瘤患者年龄(52.84±15.33)岁, 肠淋巴瘤患者年龄(42.09±15.28)岁。常见症状:腹痛76.5%,消化道出血55.6%,贫血54.3%,腹部包块25.9%,低蛋白血症40.7%,肠梗阻11.1%,腹胀、呕吐、纳差、反酸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32.1%,体质量明显下降33.3%,发热8.6%,腹泻7.4%,消化道穿孔1.2%,便秘1.2%,吞咽困难1.2%。内镜下表现为肿块型67.7%,溃疡型27.7%,弥漫型4.6%。临床诊断率及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率分别为30.9%和73.8%。MALT淋巴瘤占61.7%。HP检测率39.5%,阳性率37.5%。69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前化疗,34例术后化疗。12例非手术治疗,其中6例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另6例放弃治疗。单纯手术、手术加化疗、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3种方法的存活率在Ⅰ~Ⅱ期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存活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1年生存率为96.39 %,3 年生存率为70.96 %,5 年生存率为 55.87%。结论:PGIL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建议多部位活检或重复多次活检,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高病理诊断率。治疗首选化疗及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遭淋巴瘤(PGIL)的临床病理特点、内镜诊断及治疗预后,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4月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PGIL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PGIL在胃21例,结肠6例、小肠2例。病理类型属MALT淋巴瘤者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者18例,T细胞型淋巴瘤3例。临床症状依次为腹痛、贫血、腹胀、黑便或便血、体重减轻等。27例胃、结肠淋巴瘤内镜下表现为弥漫浸润型11例、溃疡型10例、结节型6例,经首次内镜常规活检诊断9例(33.33%)。手术加化疗10例,单纯化疗19例,随访至今手术组目前尚存者6例(存活率60%),单纯化疗目前尚存者13例(存活率6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IL发病部位以胃部为主;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腹痛为主;首次内镜常规活检诊断率低,提高认识,多次深挖式活检可提高诊断率;对术前能明确诊断者,首选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早期胃癌病灶在白光内镜下的主要特征及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行白光胃镜初步筛查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4 月至2017 年6 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病理学诊断证实为早期胃癌的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家族史、查体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普通白光内镜下病灶的内镜下长径、部位分布、病灶质地、自发性出血、伴随黏膜色泽和形态等内镜特征,总结早期胃癌病灶的病理下长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结果: 共纳入271 例早期胃癌患者共279处病灶。在271 例患者中,男性190 例,女性81 例,平均年龄为(63.7±12.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88 例(32.5%)和腹部不适61 例(22.5%)。胃癌家族史阳性患者20 例(7.4%)。腹部查体正常的患者居多,占86.0%(233/27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出率为34.2%(79/231),2011年检出率最高为45.5%(10/22),2014年检出率最低为28.1%(9/32)。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内镜下长径的均值为(2.01±1.20) cm,以单发病灶为主,占97.0%(263/271),主要受累部位为胃窦114 处(40.9%)、角切迹62 处(22.2%)和贲门54 处(19.4%)。病灶质地以质脆居多,占45.5%(56/123),多有自发性出血,占52.3%(146/279),伴随黏膜色泽以正常居多,占72.8%(203/279)。病灶形态以Ⅱa+Ⅱc型居多,为100 处(35.8%),有糜烂和浅溃疡等黏膜破损者152 处(54.5%)。在279 处早期胃癌病灶中,病理下长径的均值为(2.05±1.48) cm,黏膜内癌占61.6%(172/279),中分化型胃癌占52.8%(131/248)。结论: 在普通白光内镜下应注意平坦型病灶的浅表隆起和凹陷,注意有无黏膜破损,有利于发现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伴发上消化道肿物的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自2010 年 1月至 2021 年7月经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18例上消化道肿物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上消化道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包括早期食管癌4例,早期胃癌6例,胃增生性息肉8例。静脉曲张应用LDRf分型方法进行诊断,食管静脉曲张采用套扎术或硬化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采用栓塞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物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总结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内镜下治疗方法、病理结果、随访等情况。 结果 18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3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均小于1.5,所有病例中消化道肿物位于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之上或临近部位4例,8例患者曾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史,进行了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其中5例患者先行内镜下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在治疗后1~6个月择期复查胃镜,观察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好转后,对上消化道肿物采用EMR或ESD治疗,随访观察内镜下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治疗、EMR或ESD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显示切缘干净,在上消化道肿物切除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无患者死亡。结论 EMR、ESD对于肝硬化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发上消化道早癌、息肉等肿物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干预,可降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present a hist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s that was re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new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ymphoid neoplasms. METHODS: We reviewed the morp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of 28 patients with gastric lymphomas, diagnos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ishreen University, Lattakia, Syria, during the period 1994-2003.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endoscopic and surgical biopsie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immunophenotype of these lymphomas. RESULTS: Patients were aged 17-71 years. There was a slight predominance of females (male to female ratio, 13:15). Seventeen of the patients had tumors mainly located in the gastric antrum. Histologically, the most common lymphoma was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type (20 patients), also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7 patients), an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one patient). CONCLUSION: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gastric lymphomas in Lattakia, Syria during a 10-year period in 28 Syrian patients, and reveals that the most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s are B-cell MALT lymphomas.  相似文献   

17.
赵伟  张大川  彭蕾  虞华明 《吉林医学》2012,33(31):6752-6754
目的:探讨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方法:对35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学观察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的组织形态学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liVision plus法。结果:35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男女之比为1.3∶1;发病年龄25~83岁,平均59岁。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9例(54%);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7例(20%);套细胞淋巴瘤7例(20%);不能分类2例(6%)。发生于胃18例(51%);发生于小肠7例(20%);发生于结肠6例(17%);发生于回盲部、阑尾、肛管、吻合口各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所有病例均表达CD20和CD79a,不表达CD3,不同类型淋巴瘤不同程度表达CD10、bcl-6、MuM1、CyclinD1等。结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主要分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小B细胞淋巴瘤两大类;胃肠道小B细胞淋巴瘤以MALT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多见;对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中的诊断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报告和评价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US检查上消化道病灶67例,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病食管、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有降起性病灶或其他病灶,部分患者并进行了X线钡剂检查,但诊断未能确定。结果EUS检查的67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5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平滑肌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例,胃脂肪瘤2例,胃淋巴瘤1例,胃息肉3例,胃溃疡1例,胃癌1例,胃外压迫18例,胰尾占位1例,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0年1月~2010年8月29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9例MALT淋巴瘤中,发生于胃肠道共25例,占86.21%,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其中13例胃MALT淋巴瘤中,HP感染10例,感染率为76.92%;发生于眼眶3例,甲状腺1例。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部分病例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a,CD5和CD10无表达。结论:胃肠道是MALT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具有共同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 adnexal lymphomas,OAL) 氟-18-脱氧葡萄糖( 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的代谢参数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OAL之间代谢参数的差异。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由病理诊断为OA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与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 lesion,TLG)。以18F-FDG PET/CT结果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Ann Arbor分期。根据主要病理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代谢参数的差异,并比较所有病例各代谢参数与不同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37名初发OAL患者纳入研究。病理分型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n=13)、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n=12)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ENK-TCL, n=7)为主。通过比较上述3组患者各项代谢参数后发现,DLBCL、 ENK-TCL与MALT之间各项代谢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所有37例患者中,不同分期的代谢参数中SUVmax和TL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各项代谢参数均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 其中TLG与MTV的相关性较SUVmax及SUVmean更强。结论 18F-FDG PET/CT各项代谢参数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其中TLG与MTV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