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白球蛋白比(albumin/globulin ratio,AGR)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预后的关系,建立ESCC手术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列线图,为ESCC患者的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2月-2017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90例接受过手术治疗的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确定术前AGR的最佳临界值,χ2检验分析AGR与一般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GR与ESCC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而构建ESCC术后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  结果  按术前AGR最佳临界值1.16将患者分为高AGR和低AGR两组,高AGR组1年和3年生存率均高于低AGR组(均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AGR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因素(均有P < 0.05),其中T3-T4 vs T1-T2(HR=1.87,95% CI:1.04~3.35),N+ vs N0(HR=1.89,95% CI:1.13~3.17),高AGR组vs低AGR组(HR=0.57,95% CI:0.36~0.90)。预测ESCC术后患者预后的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68(95% CI:0.62~0.73,P < 0.001)。  结论  术前AGR水平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高AGR组ESCC患者的预后优于低AGR组,列线图有助于临床医生对ESCC术后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福建地区牙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5年1月―2017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牙龈癌患者共198例,对其进行随访。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计算死亡风险比值(hazard rate,HR)及其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筛出牙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β系数构建每个个体的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运用X-tile软件确定PI的最佳截断点,并根据最佳截断点把研究对象分成低、中、高危组。  结果  在牙龈癌患者中,年龄≥60岁(HR=1.668,95% CI:1.002~2.777,P=0.049),有复发转移(HR=3.996,95% CI:2.295~6.959,P < 0.001)的患者预后更差;临床Ⅳ期与临床Ⅰ期相比预后更差(HR=3.002,95% CI:1.134~7.947,P=0.027);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与未经手术治疗的相比预后更好(HR=0.246,95% CI:0.118~0.511,P < 0.001)。此外,构建的PI预后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良好(AIC=611.605,C-index=0.747,AUC=0.765)。  结论  本研究发现年龄(≥60岁)、临床分期高、未进行手术治疗及存在复发转移均是影响牙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构建的PI预后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衰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期死亡率以及心源性再住院率的交互作用。  方法  选取池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期间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衰弱量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衰弱评估。随访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情况和心源性再住院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χ2检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计273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76例符合衰弱标准,占比27.84%,160例行PCI,占比58.61%。衰弱相对于非衰弱发生死亡的比例增大到2.77(95% CI:1.41~7.04)倍、发生全因死亡/心源性再住院增大到2.73(95% CI:1.90~3.93)倍。其中,在PCI患者中,衰弱相对于非衰弱组发生死亡和全因死亡/心源性再住院的RR值分别增加到3.02(95% CI:1.32~6.93)和2.96(95% CI:1.89~4.62)。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全因死亡/心源性再住院率高于非衰弱组(均有P<0.05)。然而,在非PCI患者中,衰弱组患者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与非衰弱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 P=0.163)。  结论  PCI增加了衰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近期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PCI与衰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描述项目地区MSM人群HIV新发感染者特征, 探索影响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2019年2月1日-2020年12月30日, 在我国6省20个城市, 借助MSM人群社交软件平台, 建立HIV检测预约机制, 开展匿名在线问卷调查、HIV检测及随访服务、HIV风险自我评估, 组建开放队列, 在线收集数据。采用X2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运用Cox回归模型探索20个城市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206名HIV初筛阴性且参与重复HIV检测的受试对象, 共开展了17 488人次HIV检测, 其中162人由阴性转为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年龄为18~<25岁(HR=2.01, 95% CI: 1.11~3.64)、当地居住时间≤12个月(HR=2.00, 95% CI: 1.25~3.19)、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HR=1.91, 95% CI: 1.17~3.13)、不清楚性伴HIV感染状态(HR=1.91, 95% CI: 1.35~2.69)、与同性发生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HR=2.33, 95% CI: 1.63~3.32)、性角色为"0"(HR=2.09, 95% CI: 2.19~5.80)、非本年首次HIV检测(HR=1.63, 95% CI: 1.08~2.25)是项目地区MSM感染HIV的高危因素。  结论  影响HIV新发感染的因素复杂, 需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且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sycteinemia, HHcy)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湖南省抽取长沙、株洲、岳阳、衡阳、永州、湘西6个样本地区,再将每个样本地区随机抽取城市和农村各2个社区,共24个社区中所有30岁及以上且常住5年及以上共5 258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超重/肥胖和HHcy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并分析相加模型和相乘模型交互作用。  结果  具有完整数据的4 012名对象中,患高血压者1 538例,高血压患病率为38.3%;有39.3%的居民超重/肥胖,有35.1%的居民患HHcy。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饮食和体力活动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非超重/肥胖者的2.801倍(OR=2.801, 95% CI: 2.407~3.261),HHcy患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为Hcy正常者的3.488倍(OR=3.488, 95% CI: 3.000~4.055),超重/肥胖且HHcy患者高血压患病风险为非超重/肥胖且Hcy正常者的10.205倍(OR=10.205, 95% CI: 8.120~12.826)。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及HHcy的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5.218(95% CI: 3.213~7.222)、0.527(95% CI: 0.420~0.634)和2.415(95% CI: 1.848~3.156),即超重/肥胖和HHcy对高血压患病具有相加交互作用。本研究未发现超重/肥胖和HHcy之间对高血压患病的相乘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1.246, 95% CI: 0.920~1.688)。  结论  超重/肥胖和HHcy均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且两者的相加交互作用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单阳家庭配偶阳转的比例及先证者抗病毒治疗的生存分析。   方法   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数据库, 筛选出1997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间确诊的HIV单阳家庭, 建立队列, 根据研究对象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将研究对象分为未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和提前治疗组, 比较三组阴性配偶阳转率及生存状况。   结果   共纳入单阳家庭598户, 三组人群总随访时间分别为:258.92人年、4 987.17人年和862.25人年, HIV阳转率分别为6.18/100人年, 0.48/100人年和0.23/100人年,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相对于未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HR=0.052, 95% CI:0.037~0.074)和早期治疗组(HR=0.011, 95% CI:0.003~0.035)患者死亡的风险有下降的趋势; 女性死亡风险低于男性(HR=0.667, 95% CI:0.472~0.944);年龄越大, 其死亡风险越高(HR=1.041, 95% CI:1.026~1.056), 而相对于农民, 无业者死亡风险较高(HR=1.571, 95% CI:1.037~2.381)。   结论   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单阳家庭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以推动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和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2017—2018年开展南京市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 对61 098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复杂抽样的方法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高血压家族史、血脂异常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  结果  最终纳入60 283名调查对象。高血压患者15 686例, 标化患病率为29.8%。33.8%的居民有高血压家族史, 血脂异常标化率为2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 有高血压家族史合并血脂异常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无血脂异常人群的4.881倍(95%CI : 4.381~5.438)。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107, 95% CI:1.015~1.208)。相加交互作用提示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存在协同作用, 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index, S)、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 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 interaction, API)分别为1.603(95%CI: 1.447~1.775)、1.460(95% CI: 1.212~1.707)、29.9%(95% CI: 24.8~35.0)。  结论  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存在协同作用, 两者同时存在时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协同控制后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失能和失智对死亡风险的影响。  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2―2018年共6期数据中13 540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慢性病患病、失能和失智与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  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存平均时间为5.75(2.33. 13.00)年。在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并协同控制三个维度健康因素后,本研究发现在慢性病患病维度,癌症患者比未患癌症者死亡风险高50%(HR=1.50, 95% CI: 1.16~1.94),而非癌慢性病患病与否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失能维度,日常活动能力受限者比不受限者死亡风险高40%(HR=1.40, 95% CI: 1.32~1.47)。在失智维度,认知受损者相较于未受损者死亡风险高30%(HR=1.30, 95% CI: 1.23~1.37),痴呆患者相较于未患痴呆者死亡风险高26%(HR=1.26, 95% CI: 1.09~1.46)。  结论  在过去20年里,中国老年人健康相关的死亡风险因素主要来自患癌、日常活动能力受限、认知受损和罹患痴呆,提示对于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相较于疾病特别是非癌慢性病患病本身,罹患疾病后的失能与失智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宜昌市抑郁症与患带状疱疹风险的关系。  方法  根据中国宜昌市健康大数据,选取在2018年9月30日-2019年9月30日期间经临床医生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年龄(组距为10岁)和性别进行1∶4匹配其他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按就诊日期先确定抑郁症暴露,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抑郁症与患带状疱疹风险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5 370例病例,匹配21 480例对照,年龄为56(43, 67)岁,病例组男性2 533例,占47.17%,对照组中男性10 132例,占47.17%。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病例组抑郁症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是非抑郁症患者的1.697倍(OR=1.697, 95% CI: 1.089~2.643, P=0.019);在女性、就诊年龄 < 50岁和≥70岁人群中抑郁症与患带状疱疹有关联,OR值分别为1.983(95% CI: 1.124~3.498, P=0.018)、2.213(95% CI: 1.059~4.629, P=0.035)和2.738(95% CI: 1.264~5.929, P=0.011)。  结论  抑郁症会增加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尤其是女性以及年龄在50岁以下和70岁及以上人群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对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对象为1997—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6轮调查中膳食及腰围数据完整的7~17岁的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标准判定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关系。  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29, 95% CI: 1.12~1.48);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47, 95% CI: 1.19~1.82);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OR=0.75, 95% CI: 0.64~0.87)与≥65%组(OR=0.68, 95% CI: 0.58~0.80)都降低了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男生蛋白质供能比≥15%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风险与女生相比更大(OR=1.78, 95% CI: 1.31~2.41, 交互作用P=0.012)。   结论  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中,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会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术前血清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分析176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癌新发病例。应用χ2检验分析CA19-9和NSE与患者一般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高CA19-9和NSE联合检测组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总生存:HR=2.310,95%CI:1.209~4.418;无病生存:HR=2.354,95%CI:1.265~4.381)。相比于两种标志物单独检测,联合检测CA19-9和NSE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测的准确性更高(总生存:C-index=0.686;无病生存:C-index=0.684)。  结论  术前血清CA19-9和NSE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多水平Cox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山西省两所三甲医院连续入选符合标准的1 433例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住院的病历资料(包括基线资料、检查及治疗情况等)并对其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期为23个月。应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自变量进行筛选;采用两水平Cox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  研究对象中的436(30.4%)例患者发生了再住院,两水平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HR=1.010,95%CI:1.001~1.019,P=0.032)、男性(HR=1.234,95%CI:1.009~1.509,P=0.040)、体力劳动(HR=1.458,95%CI:1.036~2.050,P=0.030)、市医保(HR=1.513,95%CI:1.120~2.043,P=0.007)、QRS波间期延长(HR=1.004,95%CI:1.001~1.008,P=0.018)是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比重(HR=0.000,95%CI:0.000~0.059,P=0.021)为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再住院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年龄、性别、职业、市医保、QRS间期及尿比重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加强临床护理监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少患者再住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柳州市新发HIV感染者进展为AIDS的进程,探讨可能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查询柳州市200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新报告且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HIV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COPD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与结核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在中国东部地区对40 311名研究对象开展队列研究,通过10年的随访,探讨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排除了基线调查时发现的结核病患者,通过与南京市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匹配发现结核病患者。主要通过匹配身份证号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和地址。并建立了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等因素。  结果  经过1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4年)的随访,共发现204名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发病密度为59.0/10万人年(95% CI:51.3~67.5)。其中,糖尿病患者有25人,占12.3%,发病密度为71.3/10万人年(95% CI:47.2~103.8)。共发现7名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发病,发病密度为84.4/10万人年(95% CI:50.8~132.4)。当把人群按照FPG是否≥7.0 mmol/L分组时,研究发现,与FPG < 7.0 mmol/L相比,FPG≥7.0 mmol/L人群发生结核病的风险提高0.89倍[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89,95% CI: 1.13~3.13,P=0.014]。  结论  此次大规模的人群队列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增加了其发生结核病的风险。因此,加强对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结核病,有利于降低中国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公共组学数据库挖掘并构建基于DNA甲基化位点的肺腺癌预后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及基因表达谱(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用于相关分析和验证,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 Cox回归模型用于确定与肺腺癌预后风险具有关联的甲基化位点,Cox回归用于甲基化位点与预后风险的关联性分析,Harrell's C统计量用于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甲基化位点cg02909790和cg19378330被纳入LASSO Cox最优模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甲基化位点组合与肺腺癌预后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HR=8.32, 95% CI: 2.41~28.69, P < 0.001)。结合甲基化位点和临床信息建立的肺腺癌预后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较好,Harrell's C为0.81(95% CI: 0.78~0.83)。  结论  基于甲基化位点cg02909790和cg19378330的肺腺癌预后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能是潜在的个体化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天津市郊县居民风险态度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探寻健康教育改善路径。  方法  问卷调查宁河县和静海县6个村的1 031名16~60岁成人,采用Pearson χ2检验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风险态度对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的影响。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其他变量进行控制后,调查对象的风险态度对其乙肝疫苗接种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年龄越小(OR=0.94,95%CI:0.93~0.96,P<0.001)、未婚(OR=8.24,95%CI:2.89~23.60,P<0.001)、自感健康较差(OR=1.78,95%CI:1.53~3.49,P=0.008)、正式工作者(OR=7.18,95%CI:2.29~22.54,P=0.001)、有医保(OR=8.46,95%CI:2.31~30.86,P=0.001)、风险规避(OR=1.65,95%CI:1.06~2.57,P=0.026)和风险中立者(OR=1.50,95%CI:1.03~2.17,P=0.032)更易选择接种乙肝疫苗。  结论  针对风险规避者和风险中立者,加强对乙肝疾病特征和疾病经济负担方面的健康教育,针对风险寻求者,可从乙肝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等方面加强,使其对感染乙肝的概率有更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