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定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1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特定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睡眠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特定护理干预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延长患者睡眠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联合健康教育在地中海贫血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地中海贫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饮食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1);护理后,两组Hb、MCH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1);观察组体重偏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个性化饮食联合健康教育对地中海贫血患儿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行CTD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行CTD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健康教育、营养管理、睡眠管理、心理干预、PICC导管护理、出院指导),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采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LQ-C30)]。结果: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 05),QLQ-C30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疼痛及总体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行CTD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04例骨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NP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对健康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出院前1 d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CNP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医延续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6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中医健康护理知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现2个月后回院复查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服药依从性、复查时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复查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评分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中医延续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阶段性心理护理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阶段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 05),对主管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0. 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干预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 0. 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阶段性心理护理可提高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对主管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照顾者应用希望理论认知干预对脊柱损伤截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脊柱损伤截瘫患者按入组序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照顾者出院后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照顾者希望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照顾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 0. 05),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 0. 05);研究组干预后总体健康、活力、情感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P 0. 05),且干预后研究组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情感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照顾者应用希望理论认知干预有助于改善脊柱损伤截瘫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且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质量控制评分和护理操作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案循环跟进护理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68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的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案循环跟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复查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 0. 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个案循环跟进护理可提高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复查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情绪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疼痛程度、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2、24、48 h疼痛程度0~Ⅰ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与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警教育对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护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直肠癌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警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自护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均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护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给予直肠癌造口患者预警教育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造口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及生活质量GQOLI-74各项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SES评分、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造口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性心理,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结合HBM健康教育在颅内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0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结合HBM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护理后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护理前(P 0. 05),观察组护理后LOTCA、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结合HBM健康教育在颅内肿瘤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其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在直肠癌造口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直肠癌造口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保护动机理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自我护理能力、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保护动机理论应用于直肠癌造口患者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负面情绪,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协同心理干预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同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CS)、癌症疲乏量表(CF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癌因性疲乏情况进行评价,调查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CD-RI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躯体、情感、认知等方面癌因性疲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总体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协同心理干预可改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弹性,在降低癌因性疲乏、提高治疗依从性方面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针对性心理干预结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永久性肠造口手术的9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观察组(48例,针对性心理干预+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SCS-CV)、造口自我效能量表(SSES)评分及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干预1个月(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针对性心理干预结合情景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改善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其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降低其病耻感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管理对心肌梗死(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行PCI治疗的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活方式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和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及健康行为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SES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心绞痛和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行PCI术MI患者实施生活方式管理,有助于规范患者健康行为,提升患者自护能力,从而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患者康复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焦点式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慢性骨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焦点式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点式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改善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术后患者100例,选取施行PDCA循环管理前行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施行PDCA循环管理后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随访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心脏介入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评分、不良情绪和关节活动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行为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能够根据四肢骨折患者个体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功能锻炼,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