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癌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5日~4月1日肿瘤科住院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患者爆发痛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原因分析、真因验证,对策的拟定及实施;选取2018年7月1日~8月31日肿瘤科住院的10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爆发痛发生率并分析原因。结果:实验组爆发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癌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护理管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实施监护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均提升,观察组患儿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质量,使患儿康复更快,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儿安全,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重症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儿科重症病房住院的患儿9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于医护人员护理技术、服务态度、住院环境、医患沟通四方面评分,并调查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患儿家属对儿科重症病房护理质量在护理技术、服务态度、住院环境、医患沟通四方面的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儿科重症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儿科住院患儿血液标本物流传输成功率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在儿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住院患儿血液标本物流传输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血液标本物流传输成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血液标本物流传输成功率为94.8%,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标本物流传输成功率为99.2%,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科病房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住院患儿血液标本物流传输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品管圈对儿科住院患儿给药差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理,分析导致住院患儿给药差错的真因,制定解决对策并实施干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住院患儿给药差错发生率由活动前6.92‰降至活动后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59,P0.01)。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给药安全管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监护室患儿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分析导致静脉炎因素主要有4个原因:操作不规范及选择穿刺部位不当,应用高渗透压液体及刺激性药物,留置套管针时间过长,患儿免疫力低。确定4个真因:不严格消毒及固定位置在活动频繁的关节;高渗液体、刺激性药物、缩血管性药物输入及大量快速补液;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修复能力及抗炎能力降低。针对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操作,选择好留置针型号及穿刺部位,合理的输液顺序,缩短留置时间,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本院重症监护室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降低至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新生儿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的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9月~2018年4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患儿,因病情需要需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常规经上肢静脉通路或颞浅静脉通路进行穿刺置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除常规穿刺置管外,利用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phy,IC-ECG)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定位导管尖端位置。2组患儿均在置管完成后采用行业的"金标准"——胸部X线摄片,验证导管的尖端位置是否正确。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3.8%,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实验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尖端位置,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患者PICC穿刺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女婴患儿尿标本一次性留取成功率。方法确定提高女婴患儿尿标本一次性留取成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女婴患儿尿标本留取一次性成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6%提高到活动后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女婴患儿留取尿标本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提高了女婴患儿留取尿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减少了患儿反复留取标本带来的局部皮肤不适,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行PICC置管及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行PICC置管及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QCC活动。比较两组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干预前后各维度无形成果。结果:实验组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ICC治疗患儿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留置针患儿CR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维度无形成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降低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团队精神及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及责任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情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普儿病房收治呼吸道系统5岁以下186例患儿为观察组,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系统5岁以下172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首先,建立小儿病情预警评分方案,并于2018年1月起把该方案应用医院儿科病房进行病情管理,根据预警危险程度开展护理工作。观察应用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的护理质量、患儿病危天数、患儿住院日及医护患的满意度情况、需要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例数与未实施预警病情管理前的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医护患的满意度较前明显的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住院日、患者的病危天数、住院费用、需要转入PICU例数较前明显下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情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儿病情危重恶化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护、患的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品管圈(QCC)提高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率,缩短肠道清洁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9月30日270例住院行肠镜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方法。选择2018年9月~11月360例实施QCC活动的住院行肠镜检查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QCC活动的设计进行,确立"提高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率"为活动主题,然后进行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小组成员的圈能力,确定需要达到的清洁肠道的目标值,找出真因后拟定整改措施,落实措施后对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及肠道清洁所有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率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清洁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QCC活动可有效提高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率,缩短清洁肠道用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儿科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管理,从而控制病情恶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儿科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62例.对照组8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时采取措施并积极防治并发症;实验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即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及标准化护理干预,使危重症状早发现、早控制,阻止其向恶性发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后,实验组体温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心率、收缩压、惊跳次数均比对照组少,发生皮肤发花人数较对照组少(P均<0.05).结论 采用前瞻性早期护理干预是提高救治手足口病患儿成功率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儿科护士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7年5~11月收治的220例采用桡动脉采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05例采用常规方法采血,为对照组。115例由经过品管圈培训的护士进行采血,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采血不良事件以及品管圈实施的无形成果。结果实施品管圈培训后的观察组的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瘀斑、误入静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培训后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面对问题的勇气等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能够提高儿科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缩短取血时间,提高科室人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PICU治疗的613例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3例和对照组300例。观察组采用风险层级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评分、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护理风险事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edsQL评分项目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U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患儿采用风险层级管理模式干预,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评价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焦虑心理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的74例患儿家长经焦虑自评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家长SAS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患儿家长的SAS分值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者(P<0.05);在积极应对方面,父亲显著高于母亲,父亲在消极应对方面明显低于母亲(P<0.05);消极应对与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具有焦虑心理,在应激反应面前常选择积极应对方式,而且积极应对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PICU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U中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护理依从性,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重症患儿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重症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重症患儿为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实验组患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重症患儿护理过程中,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患儿的感染发生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临床路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NP)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按制订好的医、护、患、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能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住院时间,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证据构建集束化护理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危重新生儿压力性损伤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危重新生儿266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入院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3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证据构建集束化护理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护理结局、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基于证据构建集束化护理干预后, 实验组患儿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压力性损伤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构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NICU危重新生儿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压力性损伤程度, 减少其住院时间, 提升其治愈率, 提高家长对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针对科室COPD患者行NIPPV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及临床查检的方法找出真因后,拟订改进对策,按照PDCA循环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率从品管圈活动前39%提高至活动后81%(P0.05),不良项目的发生次数由品管圈活动前194次减少至活动后62次(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能有效提高COPD患者行NIPPV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从而降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