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AS)对肺癌化疗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进行初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2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62例)、穴位组(50例)和对照组(7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化疗常规护理,穴位组患者在化疗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电刺激足三里、期门穴及太溪穴,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常规护理基础上仅将电极片贴在相同穴位上,不给予电刺激。观察3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内生肌酐清除率(Cr)、尿素氮(BUN)等主要反映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化疗第5天,穴位组患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及Cr指标低于常规组;化疗第8天,穴位组患者AST、Cr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第14天,穴位组患者直接胆红素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可减缓肺癌化疗后肝肾功能的损伤进程,进而确保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初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55)。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主要反映骨髓抑制的指标以及患者舒适度。 结果 化疗第5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1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实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预防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进程,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确保患者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对肺癌病人化疗后末梢神经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方法,共选取300例初次进行奥沙利铂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分为常规组100例,穴位组100例,假穴位组100例,常规组对病人实施预防性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结合常规护理;穴位组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5个穴位;假穴位组是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在以上5个穴位旁的肌肉上给予经皮电刺激。分别在化疗第1天、第5天、第8天、第14天、第28天,由责任护士在病房为病人实施穴位电刺激后观察病人末梢神经炎发生情况以及病人舒适度以及肝功能情况。[结果]在化疗后的第5天、第8天、第14天、第28天穴位组的周围神经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8天,穴位组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8天,穴位组病人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预防铂类药物引起的末梢神经炎的发生,增加病人舒适度,延缓化疗药物对病人肝脏的损害,确保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运动时大鼠血糖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大鼠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血糖(GLU)、乳酸(LD)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血糖浓度、乳酸含量及心率变化。结果:本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疲劳大鼠心率.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维持血糖浓度边游泳边治疗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游泳后治疗1次组可显著降低血乳酸浓度。结论: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中均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龙耀斌  黄福才 《中国康复》2012,27(2):109-1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按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风池、风府、哑门、完骨、翳明、廉泉等穴经皮电刺激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80.0%与13.3%、43.7%,P〈0.01),且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3%与30.0%,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变化,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化疗期间白细胞抑制、粒细胞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比较,对照组化疗后第3天和第6天后的舒适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舒适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降低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改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单侧肺叶切除的围术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和TEAS手术组。TEAS手术组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术毕持续TEAS,术后连续3天行间断TEAS,手术组与TEAS手术组均于术前30min、术毕、术后1、3、5天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NK细胞的水平,CD4+/CD8+比值以及sIL-2R、IL-2、IFN-γ、IL-10的浓度。 结果:与手术组相比,TEAS手术组术后1、3、5天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升高明显,术后3、5天CD8+、sIL-2R、IL-10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而IL-2、IFN-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增强围术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免疫抑制,并且能明显增强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单次(1h)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即刻脑局部血流量(rCBF)的影响。方法将22例脑卒中初发患者随机分为TENS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接受2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2次检查间隔1h,TENS治疗组在2次检查之间接受1h的TENS治疗,治疗部位选取偏瘫侧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穴以及下肢的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和昆仑穴等8个穴位。对照组2次检查之间不做TENS治疗,仅休息1h。采用半定量值、不对称指数和变化率来分析治疗前、后患侧病灶及其周边区域以及病灶对称部位及其周边区域(镜像部位)rCBF的变化。结果单次TENS治疗后,TEN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性计数、半定量值和变化率明显增加,不对称指数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TENS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和健侧大脑半球的rCBF,且以改善患侧rCBF为主,推测TEN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可能与TENS增加rCBF,激活脑细胞的功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 经皮电刺激镇痛疗法是70年代兴起的一种电疗法,其名称较为混杂,计有经皮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简称 TES),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简称 TENS),经皮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简称 TNS),神经电刺激(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简称 ENS),电神经调节疗法(Electrical NeuromodulationTherapy.简称 ENT),或电控制疼痛(Ele-ctrical Pain Control.简称 EPC)等多种,目前应用较多的有 TENS,TES,EPC 三种。实质上 TENS 是一种应用电池供电的袖珍仪器,通过皮肤电极,将特定的低频脉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芳香疗法结合穴位按摩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12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胸部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芳香疗法结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NR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芳香疗法结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骨性关节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首,如何有效地治疗这种慢性疾病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慢性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舒适化医疗的倡导,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TEAS)因其无创、安全、操作简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镇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延缓或逆转关节炎症等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地综述TEAS及其联合疗法在骨性关节炎治疗和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TEAS在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 MEDLIN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TEAS影响心率变异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个RCT,包括7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EAS组的SDNN[MD=12.95,95%CI(9.18,16.72),P<0.01]、RMSSD[MD=1.81,95%CI(0.10,3.53),P=0.04]、pNN50[MD=1.75,95%CI(1.02,2.48),P<0.01]、HF[SMD=0.27,95%CI(0.01,0.52),P=0.04]、LF/HF[MD=-0.07,95%CI(-0.12,-0.03),P<0.01]、ln-LF[MD=0.63,95%CI(0.25,1.01),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严重烧伤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AES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TEAS组选用"足三里"穴在麻醉诱导30 min前开始至术毕持续进行TAES,术后连续3 d间断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次刺激时间30 min,两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分别在术前(T1)、术毕(T2)及术后24(T3)、48(T4)、72h(T5)抽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TEAS组术毕24 h后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8含量明显下降(P<0.05);NK细胞活性亦有明显增强(P<0.05).结论:TAES可以促进严重烧伤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 方法:41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TAES组(n=21)和安慰刺激组(n=20)。TAES组采用TAES治疗仪治疗于患侧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和合谷4个穴位行频率100Hz、脉宽0.2ms和患者可耐受最大强度的电刺激治疗,1次/d,1h/次,5次/周,连续3周;安慰刺激组接受TAES安慰刺激(即仅连接TAES治疗仪,不开机)。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时行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及患侧皮质MEP的检测。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类似(P>0.05)。治疗第2周和第3周两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TAES组FMA-UE、MBI评分及MEP的改善较安慰刺激组明显(P<0.01)。 结论:TAE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干预对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病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95例SCLC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多维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皮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肺功能康复、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化疗第11天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干预应用于SCLC化疗病人可有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红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并促进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和电针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和Acu-TEN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分别进行为期2个月,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5次的电针治疗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时)对2组患者进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百分比等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9.36±2.21)、糖化血红蛋白(6.76±1.01,mmol/L)、BMI(23.96±1.85,%)、腰臀比(0.88±0.01,%)、体脂百分比(26.68±3.16,%)等指标与Acu-TENS组的餐后2h血糖(8.99±1.82)、糖化血红蛋白(7.14±1.13)、BMI(23.73±1.28)、腰臀比(0.89±0.02,%)、体脂百分比(26.60±2.40,%)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随访时,除电针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46±1.71%)与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外,电针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9.36±2.21,mmol/L)、BMI(25.96±1.98,%)、腰臀比(0.93±0.02,%)、体脂百分比(29.09±3.10,%)等指标与Acu-TENS组的餐后2h血糖(10.32±2.3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7±1.72,%)、BMI(25.55±1.38,%)、腰臀比(0.93±0.01,%)、体脂百分比(28.78±2.48,%)等各项指标相比,虽有反弹,但是较治疗前仍有下降(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指标方面与电针治疗相比,具有相同甚至略优于电针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TEA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FMA[(80.71±6.88)分]、MBI[(82.69±5.62)分]均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51±3.95)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TEAS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