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个体化护理提高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萍 《上海护理》2010,10(5):30-32
目的评价个体化护理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采取中医常规综合护理基础上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47例,进行中医常规综合护理。通过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功能评价表(JOA)进行效果评价,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功能。结果 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下降5.6分,对照组下降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提高11.4分,对照组提高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的8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门诊纳入NCNP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进行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对照组采用颈椎间歇牵引。每周5次,治疗2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1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价。结果 77例患者完成训练和随访。干预后,两组VAS和NDI均显著下降(t9.330,P0.001)。观察组干预后和1个月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8.338,P0.01);观察组1个月随访时的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9.053,P=0.004)。结论中医推拿联合功法可有效缓解颈痛、改善颈椎功能,效果优于颈椎间歇牵引。  相似文献   

3.
郑旭  邱玲  张敏  张吉  李川雄  李媛  何流  曾帅  刘波  罗丹 《中国康复》2017,32(1):17-19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配合针刺加牵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平均分为2组,2组均给予针刺、牵引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结果:治疗10次、20次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10次、20次后状体征积分、N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10次后,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次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有利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恢复或纠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在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中医五音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3、7、14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7、14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7、14 d日本骨科学会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锻炼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可有效减轻颈椎Zero-P前路融合固定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施佳月  程超 《全科护理》2024,(8):1492-1495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颈部保健操对颈椎病(CS)病人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98例C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颈部保健操干预,观察组予热敏灸联合颈部保健操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效果、颈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病人采用热敏灸联合颈部保健操干预效果较好,可减轻颈椎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占娜  张振杰 《全科护理》2021,19(26):3691-3693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对颈椎前路术后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125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颈椎病病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颈椎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干预3个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目标成就量表评分(CSA-GAS)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颈椎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SA-G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颈椎左屈、右屈及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可改善颈椎前路术后病人颈椎活动度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提高病人颈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及直腿抬高度数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护理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干预、行为干预、教育性干预、集体干预、家庭干预、放松疗法、娱乐疗法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观察组经上述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SAS、SDS评分降低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2月我院75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7)。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GSE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及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GSES及SF-36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11%(35/38)比72.97%(27/37)]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给予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个体化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颈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4例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改善颈椎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PNF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对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NTCS患者1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及微波物理治疗,观察组则基于对照组采用PNF技术治疗,分析比对两组NDI评分、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M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NTCS采用PNF技术能显著改善患者颈椎的关节活动度,降低障碍程度,缓解疼痛,提升颈椎各方面功能,值得推广及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节性护理干预在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妇科术后留置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某医院就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NDI指数、疼痛程度和颈椎活动度。结果两组治疗前N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DI指数和VAS评分为(16.11±3.08)%、(2.29±0.67)分,低于对照组的(20.25±3.73)%、(3.04±0.7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治疗后颈椎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为(72.28±6.04)°、(72.91±5.89)°、(41.46±3.05)°、(42.29±2.76)°,高于对照组的(64.92±5.77)°、(65.63±6.25)°、(37.71±3.27)°、(38.51±3.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能够降低颈型颈椎病患者NDI指数,减轻疼痛程度,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筋膜松解疗法(MRT)对颈部筋膜疼痛综合征(NMPS)的治疗效果。方法:颈部筋膜疼痛征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筋膜松解疗法)和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物理治疗方法)。治疗前、治疗3及6周后采用疼痛模糊视觉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颅颈角测试和颈部关节活动角度评价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RA、RRA度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VA、FA、LA度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而对照组NDI评分、CVA、FA及LA度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2组VAS及NDI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VA、FA、BA、LA、RA、LRA及RRA度数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时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筋膜松解疗法较常规物理疗法治疗颈部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更为显著,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仅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NDI、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DI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间盘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间盘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和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颈椎功能快速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96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SF-36、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0 d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抗阻肌力训练与刮痧治疗对颈部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与随访结果。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法筛选出30例颈部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抗阻训练组和刮痧组,每组15例,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部关节活动度(ROM)为评价指标,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后第3天随访评定。结果:干预后即刻与干预前比较,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干预后第3天与干预前比较,抗阻组NDI明显降低(P0.05),冠状面和水平面的ROM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VAS和NDI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ROM在矢状面和水平面上有较明显的改善(P0.05)。2组间比较,除在干预后第3天的疼痛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肌力训练与刮痧治疗均可显著改善颈部功能障碍和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失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热奄包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中药热奄包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定级(Visual analogues scale,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首次给予传统中药热奄包法时出现皮肤烫伤,脱落1例;观察组未发现有其他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传统中药热奄包法和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均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减轻颈椎疼痛,且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在改善患者疼痛和颈椎功能的效果优于传统中药热奄包法,可作为颈型颈椎病干预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体位调整护理法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92例,依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体位调整护理法。比较两组疼痛改善状况、干预前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95. 65%(44/46)高于对照组76. 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温针灸联合体位调整护理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联合激励性心理护理对面瘫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收治的86例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接受中医康复护理,观察组开展中医康复护理联合激励性心理护理,连续干预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干预8周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8周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面瘫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护理联合激励性心理护理后,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