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联合健康信念模式在改善急诊科护患纠纷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2022年10月31日于某三甲医院急诊内科工作的护理工作者100例,根据工作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将2020年12月1日~2021年8月31日干预的5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将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干预的5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联合健康信念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患纠纷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患纠纷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联合健康信念模式在改善急诊科护患纠纷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减少护患纠纷情况,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急诊护理人员75名临床资料,采用自制的职业认同感量表评估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根据其职业认同感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将职业认同感高的65名护士临床资料纳入A组,将职业认同感低的10名护士临床资料纳入B组。使用基于Maslach等人的倦怠问卷(MBI)修编的职业倦怠量表评估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并分析急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A组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高于B组(P0.01),职业倦怠感低于B组(P0.01);经Pearson分析,急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评分与职业倦怠感间呈负相关(r=-0.216,P0.01)。结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评分越高,其职业倦怠感越低,二者间呈负相关,可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以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职业倦怠感,利于更好地进行日常急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5):2724-2726
目的通过对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针对性防护措施以降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方法统计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内28例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职业暴露事件,并结合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相关预防知识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 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共发生职业暴露危害285次,其中利器损伤132次,化学试剂损害98次,物理损害55次;发生于无职称护理人员209次,护士42次,护师25次,主管护师9次。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相关防护知识掌握程度调查中,无职称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与防护行为的认知掌握程度最低,主管护师掌握程度最高。结论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其职业危险程度相对较高,护理人员频繁接触锐器、物理化学、生活、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导致其职业暴露发生风险较高,应积极加强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相关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进而保证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团队策略和工具包(TeamSTEPPS)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人员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心内科4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1月1日~2019年4月30日实施常规培训,2019年5月1日~10月31日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增加TeamSTEPPS培训模式;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态度[采用中文版安全态度量表(SAQ)]、不良事件上报认知态度(采用中文版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量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SAQ评分、不良事件上报认知态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培训前(P 0. 05)。结论:对心内科护理人员实施TeamSTEPPS课程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改善护理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教育对手术室护士电外科烟雾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的40名手术室麻醉护理人员为实施前,将2019年1月1日~6月30日实施格林模式教育的同一组对象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烟雾的防护认知、态度及行为变化,评估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的手术烟雾暴露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烟雾的认知、防护态度、防护行为改善情况均优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术烟雾暴露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实施前(P 0. 05)。结论:格林模式教育指导干预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护士对电外科烟雾的防护认知、防护态度及防护行为,有效缓解其手术烟雾暴露程度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上报的职业暴露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该医院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179例,其中工作年限少于5年的人员为职业暴露主要人群,占67.04%。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94.6%。职业暴露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35.75%。有98.9%的护理人员发生暴露后应急处理正确。结论 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者以护理人员为主,锐器伤者占90%以上,危险因素主要是不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范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4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防范管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行为评分以及职业暴露情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1个月,护理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器具的严格消毒、严格隔离、安全处置废弃物、职业暴露的处理、乐观情绪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护理人员的锐器损伤人次、血溅皮肤黏膜人次以及HBs Ag阳性者等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范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行为,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的科室、职称情况及暴露源的种类和追踪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临床职业暴露(锐器伤)登记表》上报的84名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锐器伤)进行资料分析。结果:84名临床护士发生时的职称依次为实习护士(33.3%)、护师(30.95%)、护士(23.81%)、主管护师(9.52%)、副主任护师(2.38%)。发生锐器伤的科室分布为:外科(64.28%)、内科(16.67%)、急诊科(9.52%)、妇产科(7.14%)、放射科(2.38%);锐器伤主要暴露源依次为:暴露源不明(42.86%)、乙肝(30.95%)、梅毒(11.90%)、丙肝(4.76%)、乙肝+丙肝(4.76%)、乙肝+梅毒(2.38%)、艾滋病+梅毒(2.38%)。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临床应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锐器伤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锐器刺伤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对策和防护体系。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对3所医院在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的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工龄、受伤原因、职业及操作环节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备案的职业暴露348名,其中发生锐器伤297名,锐器伤发生率为85.34%,护理人员及初级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分别为85.71%、86.32%,高于其他组别;锐器伤器具以头皮针及注射器针头最高(49.51%),其次是留置针(15.96%)和缝合针(13.36%);操作环节以拔针及拔针后处理时发生锐器伤率最高(63.84%),不同器具及不同操作环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概率偏高,以低年资年轻医务人员为主;操作环节中以护理人员注射治疗过程中及外科手术操作中损伤为主,我们应强化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加强监管,健全防护管理制度,规范操作,实施标准预防及锐器致伤后规范处理及心理疏导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CIPP模型构建护理实践评价体系在提升耳鼻喉护理实践技能操作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1日~2018年7月31日实施CIPP模型构建护理实践评价体系前的25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实施CIPP模型构建护理实践评价体系后的2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对护理培训工作的满意度、评判性思维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耳鼻喉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水平考核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t=4.134、7.273,均P0.001),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375,P=0.030),评判性思维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t=7.934,P0.001)。结论:基于CIPP模型构建护理实践评价体系,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耳鼻喉护理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及其对护理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并有助于培养其评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方式和分布人群,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减少护理人员接触侵入性治疗操作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人群进行统计,运用特性要因图分析法从人员、材料、操作方法、培训方面彻底追查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改进后比较整改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方式从实施前31例次到实施特性要因图分析法后19例次,下降率38.7%,针刺伤发生从25例次下降到17例次,下降率32.0%;发生针刺伤最多的护士例次从12例次下降到6例次,下降率50.0%。[结论]运用特性要因图分析针刺伤职业暴露的根本原因,能够帮助发现问题的症结,并找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护理人员艾滋病预防与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防护行为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2007年10—11月,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新疆艾滋病重灾区的21家医院的489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艾滋病预防及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不足;对艾滋病病毒的灭活、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的监测与预防等知识的得分较低;不同民族、学历、工作科室的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护知识认知情况存在差异;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护相关行为有待规范与加强。结论应重视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与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执行安全操作,改善医疗环境,并健全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与防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致伤原因及风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和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及其影响。方法结合传染科的特殊性质,进一步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从传染科的特殊环境、手污染、锐器伤、化学物质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制定出了加强安全防护知识学习提高风险意识,加强病区及护理装备硬件建设和业务技术培训,做好预防接种,明确锐器伤处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生理心理的调节能力等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结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和暴露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处理流程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和降低了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暴露后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6s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临床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身心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8年3月—10月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3月—6月本科室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A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将2018年7月—10月本科室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B组,实施6S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病区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及身心状况评分。结果 A组基础护理评分为(93.92±0.3)分、病房管理(94.3±0.3)分、护理安全(94.5±0.4)分、感染管理(94.2±0.2)分、治疗室管理(94.3±0.3)分;B组基础护理评分(99.7±0.4)分、病房管理(99.7±0.4)分、护理安全(99.6±0.2)分、感染管理(99.2±0.4)分、治疗室管理(99.9±0.1)分,B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P0.05)。A组护士仪表为(95.1±0.2)分、病区环境(94.3±0.2)分、服务态度(96.2±0.1)分、护士技能水平(93.9±0.4)分、健康教育(94.1±0.3)分,B组护士仪表(99.6±0.4)分、病区环境(99.5±0.5)分、服务态度(99.9±0.1)分、护士技能水平(99.2±0.4)分、健康教育(99.7±0.3)分;B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护理人员身心状况各项评分均较A组低(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护理管理的质量,并且护理人员应用后身心状况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本院31名院前急救护士对HIV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防护现状,并提出相关防护对策。主要包括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急救人员素质,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做好锐器伤防护,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有效处理,缓解工作、社会性心理压力。认为加强对院前急救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水平,能有效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如下。1职业暴露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毒感染的情况。2职业暴露途径2.1皮肤黏膜暴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双向传播的危险。2.2针刺伤与锐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针刺伤与锐器伤有60万~80万;台湾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1]。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为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提供参考。方法:对8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问卷调查。结果:工龄越长、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过职业培训、体液或者血液曾经溅到眼睛的护士,其分泌物污染和锐器损伤相关规范操作防护知识显著较高(P0.05,P0.01)。结论:妇产科护理资源紧张的现状在短时间很难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护士通过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警式分级评分管理在心脏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1日~11月30日收治的56例CCU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将2018年12月1日~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56例CCU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预警式分级评分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入住CCU及住院时间并评价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CCU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P0.01);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感染管理、急救管理、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及病区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预警式分级评分管理模式应用于CCU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入住CCU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实施分层培训管理模式;两组手术病例数均为3600例。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培训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2012~2013年度未开展RCA方法时接收的实习护生126名作为对照组,将2014~2015年开展RCA方法后接收的实习护生133名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CA方法可有效预防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是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