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不同压缩程度下对脊柱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纠正,为不同压缩程度下最佳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123例OVCF患者,分别采用PVP治疗(60例)和PKP治疗(63例),两组患者基线学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Genant等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压缩椎体分为轻度(A级)、中度(B级)和重度(C级)压缩,评价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楔形角、后凸角的改善情况及两种术式的效果.比较不同压缩等级下两种术式间VAS评分、楔形角、后凸角的改善.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楔形角、后凸角均矫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对VAS评分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对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效果优于PVP,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压缩程度下的患者两种术式间的VAS评分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级患者两种术式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级患者中PKP组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KP和PVP都能明显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恢复脊柱全长的生理曲度.但PKP能更好地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尤其是在重度压缩骨折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s)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优手术方式,更好地提升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结合临床实践,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因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院接受PVP、PKP、BFMCs治疗的患者114例,共114个椎体,其中T11椎体14个,T12椎体35个,L1椎体30个,L2椎体15个,L3椎体20个,分别记录三组手术后及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柱高度。结果 PVP、PKP、BFMCs组在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其中PVP、PKP术后VAS评分均低于BFMC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BFMCs组在术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恢复方面优于PVP组,但PKP组和BFMC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渗漏方面:BFMCs组发生率低于PVP组、PKP组。结论 PVP、PKP、BFMCs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而BFMCs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未发生骨水泥渗漏,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自行改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工作通道控制球囊扩张方向,并应用其行PKP手术(controllable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C-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总结其治疗OVCF的优势。方法 :将传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工作通道末端2cm改为边缘圆钝的圆弧状和斜坡状缺口结构,通过调整工作通道方向控制球囊扩张方向。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应用其治疗43例胸腰椎OVCF患者,并与同期收治的48例采用PKP治疗的OVCF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骨折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密度和骨折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及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楔形角和后凸角的恢复情况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8例发生骨水泥漏,其中C型骨水泥漏6例,B、S型各1例,均发生在传统PKP组,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C-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1.3±5.2个月(6~3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d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楔形角及后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的VAS评分、楔形角及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PKP治疗胸腰椎OVCF是一种有效方法 ,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常规钙剂治疗,观察组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分析比较2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骨密度变化等指标。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密度测定值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胸腰椎OVCF 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9例;年龄平均73.7岁(61~84岁);邻近椎体再骨折部位:T91例,T102例,T117例,T1214例,L112例,L24例,L32例,L4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行PKP治疗(22例),B组行PKP+PTH(1-34)治疗(9例),C组行PTH(1-34)治疗(12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术后6个月X线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后凸cobb角,入院时及治疗后6、12个月左侧髋部骨密度,入院时、治疗后3、6、12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中有3例患者再次出现邻近椎体压缩骨折,B、C组中未出现再次OVCF。A、B组治疗后6个月时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入院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无改善。B组治疗后6、12个月及C组治疗后12个月时骨密度T值较入院时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无改善。3组患者的VAS、ODI评分较入院时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H(1-34)治疗胸腰椎OVCF 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可明显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防止伤椎塌陷并减少PKP术后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PTH(1-34)结合PKP还可以恢复椎体高度,减少椎体后凸畸形,是治疗OVCF PKP再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8—2016-07间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1例)行PKP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PVP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及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有良好效果,应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前提下,结合患者的经济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椎体强化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3-08应用PKP治疗的3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A组)与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强化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B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P0.05)。B组节段性后凸角的矫正及矫正的维持、椎体高度的恢复及椎体高度恢复的维持均优于A组(P0.05)。2组术前椎管内占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B组椎管内占位显著低于A组(P0.05),2组末次随访时椎管内占位都有进一步降低,但仍为B组显著低于A组(P0.05)。2组术前、术后7 d的JOA、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的JOA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B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2组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和移位,A组1例出现相邻椎体再骨折再次接受PKP手术治疗。结论和PKP相比,应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体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获得更好的后凸矫正效果以及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新鲜程度分为新鲜组对比手术前后和随访期间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伤椎后凸角(Cobb's角)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新鲜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陈旧组(P〈0.05);新鲜组术后Cobb's角平均矫正幅度大于陈旧组平均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术后ODI下降程度大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治疗新鲜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陈旧性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单侧PKP治疗21例(单侧组),行双侧PKP治疗28例(双侧组).结果 本组获随访1~2年,单、双侧组术后各指标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成角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双膦酸盐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独口服钙片组(A组)和双膦酸盐加钙片组(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PVP手术治疗,A组术后单独口服钙片治疗,B组采用口服双膦酸盐加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压缩性骨折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及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12、24、48周时VAS评分均优于A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水平B组均高于A组,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为36.67%,A组为16.67%,B组患者压缩性骨折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长期口服双膦酸盐可减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术后疼痛程度,增加患者骨密度,抑制患者骨转换,但会增加压缩性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FC)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报告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在41例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情况。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症状无复发,融合器无移位,无植骨吸收和假关节形成,取得满意效果。分析了这种固定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椎弓根钢板结构、单纯植骨融合的脊柱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优于后两者。此种固定融合技术的特点是:椎体界面间固定,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有利于植骨融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出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范围,如颈椎不稳定、腰椎不稳定、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腰神经根管狭窄、颈椎病、腰椎滑移、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等疾病。认为TFC融合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椎间固定融合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30~80岁,平均58.1岁.79例患者均有颈、胸、腰椎同时受压的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胸腹束带感,明显感觉减退平面,下肢痛,上、下肢病理征阳性等.其中41例以颈部症状为重,5例以胸椎症状为重,12例以腰椎症状为重.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单纯颈椎手术41例,胸椎手术5例,腰椎手术12例;接受两部位手术21例.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纯颈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6.06%±14.33%,单纯胸椎手术的改善率为56.19%±9.85%,单纯腰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3.49%±9.78%.21例行两部位手术,其中14例一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6.78%±3.94%,7例分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1.79%±8.74%.结论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主要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引起,为脊柱多部位发现,表现复杂,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多方面综合判断,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提出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指标和手术方法,方法:对68例胸椎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行后路减压56例,经后入路椎弓根侧前方减压12例,采用“锤入法”或“潜挖法”切除从前方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椎体碎块,采用Dicks椎弓根钉内固定15例,双哈氏棒固定42例,哈-鲁氏棒固定8例,鲁氏棒固定3例,并行椎间关节突植骨15例,结果:随访4个月至4年4个月,平均2年,术后内固定稳定,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较大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折块占据椎管容积1/3以上,椎管矢径小于10mm应积极进行手术椎管减压,后路复位固定,纠正后弓角,注意术中复位达到到以下三项标准:a. 压缩椎体张开80%以上,b。后弓角<10度;c椎体间脱位完全复位。  相似文献   

14.
C7~T2椎病变经前路显露,按通常用的手术切口,显露是有困难和有限制的,尤其是行前 路植骨更是如此。作者改良了Sundaresan的手术方法,从左侧作“L”形联合切口。切除左锁骨内侧 1/3、同侧胸骨柄的一部分,本组共做12例,显露良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椎体多节段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巧华  吴国正  龙超 《中国骨伤》2006,19(6):370-370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是指多于一个节段,并且骨折节段被正常节段分隔.随着CR、CT、MR等设备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该骨折诊出率明显增加,该骨折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继发性的脊髓损伤.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共收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46例,其中手术治疗38例,灵活掌握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单纯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沈虹 《中国骨伤》2006,19(3):185-185
自1997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6~71岁,平均为41岁。高处坠落损伤15例,摔倒损伤54例,重物砸伤13例,其他原因致伤4例。86例均为住院患者,住院时间11~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产生的组织结构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谢宝钢  吴梅英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53-156,I001
揭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发生机制及造成脊损伤的骨折块来源部位及产生机理。方法:本研究从造成脊柱损伤的实际过程出发,利用BIM-I型立式自由落体生物撞击机,在准静态加载下对尸体脊柱标本复制爆裂骨折模型及应用体视显微镜观测正常及单2击后终板软骨、小当人骨形态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8.
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21例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4小时内4例、2~7天9例、8~14天3例、4周以内5例,均为骨折脱位,其中C6、7 7例,C7 9例,T1 5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9例、D级3例。手术行前方入路,骨折椎体大部分切除彻底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并使用前路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全组21例,除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外,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A级2例、C级1例、D级9例、E级8例,脊柱序列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前路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节段稳定性好,是治疗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球囊扩张术在严重开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对26例(28椎)严重胸腰椎骨折先行脊柱内固定器系统固定,后经椎弓根气管插管球囊扩张、椎体内植入自体骨泥及颗粒骨.21例为新鲜骨折,5例为陈旧性骨折.损伤节段:T10 1例,T11 2例,T12 6例,L1 10例,L2例,L4 5例,L5 2例.24例为单椎损伤,2例为双椎损伤(T12、L1及L1、L5).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E级17例.17例(18椎)为压缩性骨折,9例(10椎)为爆裂骨折.结果 本组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出血量为50~500 mL,平均120 mL;手术时间为120~210 min,平均14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0~20 d,平均13 d.26例患者术后获3~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Cobb角由术前32.3°±3.3°恢复至术后1.3°±0.5°,并维持稳定无变小.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33.1%±5.3%恢复至术后99.6%±0.3%.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由术前(6.5±1.0)分恢复至术后(0.9±0.7)分.9例(10椎)爆裂性骨折椎管横截面积侵占率术前平均为60%(30%~80%),术后平均为1%(0~10%),复位率达90%.9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至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7例,较术前改善1~2级.结论 气管插管球囊扩张、经椎弓根伤椎内骨泥、颗粒骨混合植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期治疗失当的胸腰椎骨折在伤后3~8周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治疗失当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8例,在伤后3~8周内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其中12例为有手术指征(5例爆裂性骨折,7例屈曲压缩性骨折)而未及时手术者,16例已行后路复位术但椎体压缩复位不满意或脱位、后凸畸形未纠正。结果13例伤后3~6周者均行经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术,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80%以上;15例伤后6周以上者,行经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术后后凸畸形明显改善,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于手术处理不当和有手术指征而未及时手术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在伤后3~8周内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依然能够使骨折复位,纠正脱位及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