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小腿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筋膜室综合征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进行性病变Ⅲ。如不及时处理,轻者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重者可造成肢体残疾、  相似文献   

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8月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创面。结果术后5~10 d移除引流敷料,见切口内肉芽组织新鲜,无明显感染。11例减张伤口予直接缝合,14例伤口行植皮术。随访时间3~18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外形满意。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术后伤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弓I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8例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经切开减张后应用VSD负压引流。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VSD负压引流的护理,对患者的疼痛、患肢肿胀程度及肢端血运情况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结果7~10d后拆除VSD。其中2例有皮肤缺损,二期行游离桂皮术;其余16例均行二期清创缝合术。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周到、精心的护理是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负压封闭引流辅助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折科急症,常需要切开减压.传统方法是切开后敷料覆盖换药,费时费力且易发生创面感染,患者痛苦较大.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感染、溃疡、皮瓣供区、植皮区、断肢(指)再植创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1],少见应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15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5例,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5例,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筋膜间隔综合征系肢体创伤后发生的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1]。由于筋膜间隙内的压力上升损害其血液循环引起肌肉和神经坏死,并最终因为过度肿胀导致皮肤坏死,它是骨科较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组选取40例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切开减压以及VSD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切开减压及传统换药治疗。结果实验组在感染发生率、截肢发生率、肿胀消退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可以有效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部位感染,促进切口愈合,降低住院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压力增加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收治了32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急诊行切开减压术,利用VSD加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由创伤或骨折后局部血肿和组织水肿,使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从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引起室内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多发生于四肢肌肉丰富的部位[1]。一旦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最重要的处理措施是立即实施切开减压,术后对于膨胀出的肌肉组  相似文献   

11.
小腿严重创伤,多会出现筋膜室综合征,如果诊疗不当,轻者导致肌肉挛缩和神经功能损害,重者导致肢体坏死,早期诊断,把握治疗时机,会收到良好效果。笔者于1994年2月—2000年8月共收治41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32例,女9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3岁;保守治疗34例(其中开放性骨折术后继发4例),切开减压6例,漏诊1例;合并骨折39例。前室8……  相似文献   

1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受到创伤后,其特定的骨筋膜间室区域压力增高,使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出现进行性缺血,导致以肌肉和神经进行性严重缺血为特征的一种并发症。其起病急,进展迅速,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将引起肢体坏死,造成终生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本病要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如果持续严重的肢体缺血,轻者造成肢体残废,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6年收治2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现将护理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婕  张瑾 《全科护理》2008,(30):1875-1876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是通过使用多聚乙烯醇一吸收性明胶海绵组成的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对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接触面,在维持创面清洁的同时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此外,VSD技术还具有使用简便,减少换药次数和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2007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1例右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综合征病人,经采用VSD技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是通过使用多聚乙烯醇-吸收性明胶海绵组成的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对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接触面,在维持创面清洁的同时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1,2].此外,VSD技术还具有使用简便,减少换药次数和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2007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1例右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筋膜综合征病人,经采用VSD技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16例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患肢的观察护理、VSD管路引流情况的观察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认为患肢的观察护理、VSD管路引流情况的观察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是VSD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3例2型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应用VSD治疗,探讨应用VSD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护理对策及其方法。结果 VSD治疗坏死性筋膜炎创面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防止创面感染加重,减轻创面渗出,创面一期手术植皮均成活。12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后出院;1例患者因坏死性筋膜炎创面较大,治疗过程中因并发大面积脑梗死而病死。结论 VSD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在传统临床的负压引流方法的基础上创面置引流管,需要注意的是引流管不能直接与创面组织接触,为了防止外界细菌入侵,使创面快速愈合[1],创面应使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完全封闭,使其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彻底去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分泌物或腔隙,更好地使切口愈合,因此是外科引流技术的又一革新[2].本院骨科及手足外科2009年4月-2014年8月,应用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VSD)处理软组织缺损创面28例,经过细致的护理后,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韦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234-223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8例感染、骨髓炎、伤口愈合不良等患者行VSD的手术配合。结果 38例患者伤口感染控制,创面缩小,肉芽组织新鲜,伤口逐渐愈合。结论加强VSD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22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手部软组织损伤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彻底清洁创面后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7~21d;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行二次负压封闭引流术、植皮或皮瓣转移术,确保有效负压,保证各管道通畅;正确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引流液色、量,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及合理进行功能锻炼。认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转变了传统的换药、引流方式,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病程,节约费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