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使用微量泵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45例老年脑卒中鼻饲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每次鼻饲时由护士手工推注鼻饲营养液;观察组22例,每次鼻饲时使用微量泵推注鼻饲营养液.鼻饲1周后送检咽拭子、痰、胃管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胃腔细菌在咽部逆向定植情况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鼻饲后胃腔细菌在咽部逆向定植情况及发生吸入性肺炎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腔细菌在咽部逆向定植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少.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鼻饲时使用微量泵可减少食物反流,减少胃内细菌通过留置胃管逆向反流至口咽部定植的几率,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饲滴入法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15°卧位注射器注入鼻饲法,观察组采用≥40°半坐卧位鼻饲滴入法,观察两组患者鼻饲中呛咳、呕吐、呃逆、反流主观症状表现情况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鼻饲中发生呛咳、呕吐、呃逆、反流主观症状表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饲滴入法能有效地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昏迷鼻饲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饲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降低了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值得医务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4.
预防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液反流及误吸的集束化护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液反流及误吸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收入ICU的132例机械通气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预防鼻饲液反流及误吸,即为实验组。对2009年1~12月收入ICU的117例机械通气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鼻饲液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反流及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影响。方法:将68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鼻饲过程反流、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反流、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行鼻饲的昏迷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反流、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当延长留置胃管深度对昏迷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70例昏迷鼻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比较2组发生呛咳、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昏迷患者发生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的插入长度上增加8~10cm为昏迷患者留置胃管,可以减少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静  王瑜  曹阳 《当代护士》2016,(4):83-8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我科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2013年6月~2013年12月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为实施品管圈活动时段,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老年女性患者围手术期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士综合能力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老年女性患者围手术期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8%,实施后为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理满意度综合评分为93.6±1.84分,实施后为97.5±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士综合能力评分为47.2±3.4分,实施后为70.5±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颈椎骨折伴高危截瘫患者误吸、食物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误吸、反流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行鼻饲患者15例,对照组17例。鼻饲中,观察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误吸、食物反流发生的风险,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入院长期卧床实施鼻饲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便秘、腹泻等相关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相关知识掌握度、依从性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长期卧床鼻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加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依从性,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饲间隔时间对老年脑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总量相同,对照组按间隔时间3h进行鼻饲,观察组按间隔4h进行鼻饲。观察两组营养状况、并发症、护士日工作量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营养状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中除对照组的返流高于观察组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护士日工作量明显高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饲间隔时间4h可以减少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鼻饲返流,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使护理操作时间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间歇式鼻胃管营养支持在预防老年肿瘤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92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歇式鼻胃管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改良间歇式鼻胃管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鼻饲10 d,30 d和60 d后的反流、呛咳、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鼻饲10 d、30 d和60 d后,观察组患者的反流、呛咳和误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鼻饲10 d和30 d后,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鼻饲60 d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式鼻胃管营养支持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鼻饲过程中反流、呛咳和误吸发生次数,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不同病房管理模式对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返流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我科的168例脑卒中带胃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采用二级病房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三级病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返流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P=0.01)。结论三级病房管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家属熟练掌握留置胃管的护理,减少返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鼻饲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迎伟 《护理与康复》2007,6(5):344-34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鼻饲体位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将428例脑卒中鼻饲患者用随机均衡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8例,每次鼻饲时床头抬高<30°,鼻饲后采取平卧位;观察组220例,每次鼻饲时根据病情将床头抬高30~90 °,呈半卧位或坐位,注入食物后保持原体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鼻饲时床头抬高30~90 °可减少食物反流、呛咳、呕吐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肠管鼻饲法在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日单双号将6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鼻饲法,观察组采用鼻肠管鼻饲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恶心、呕吐、腹泻、反流、误吸、胃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两种导管鼻饲,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发生腹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胃潴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鼻肠管鼻饲,能减少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胃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卧床鼻饲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长期卧床鼻饲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本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鼻饲方法和护理,研究组则接受鼻饲减速减量、改变鼻饲体位、胃管插入长度增加、呼吸道护理等,并对比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疾病发生率、生活质量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包含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管脱出、胃潴留等方面,研究组分别为2.50%、2.50%、0.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7.50%、17.50%、15.00%、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含总体健康、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等方面,干预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卧床鼻饲患者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患者痛苦程度得到缓解,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误吸集束化护理,包括吞咽训练、体位管理、营养护理、气道护理等措施。比较两组入院4周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改善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对照组为7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为5.9%,对照组为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7.1%,对照组为7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鼻饲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的265例门诊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267例门诊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对入选患儿从穿刺成功到留置针拔出的风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门诊患儿应用留置针期间发生风险的原因并制定对策,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期间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门诊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无形成果。结果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沟通能力、品管手术、和谐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降低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为主题的品管圈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耳鼻喉科全部护理人员11名开展品管圈活动,由50名患者共同参与,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工作能力、护理指标、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能力、病房管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护理文书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人均差错护理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健康教育时间、基础护理时间、总体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护理文书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耳鼻喉科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重视与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实施步骤对造成患者满意度下降的问题进行改进,对活动前后满意度及无形成果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得分从91.32分上升到96.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无形成果效果显著。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且对提高护理人员发掘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个人表达能力、工作成就感、工作责任心和参与管理意识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