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完善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方法将2008年应届毕业的70名新毕业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组采用修改后规范化培训方法;对两组护士的考试成绩和一次通过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护士培训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礼仪形象考核成绩及考核平均成绩、考核一次性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对培训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满意程度及对上岗前心理准备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岗前培训模式调动了新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新护士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利于新护士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对新入职护士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入职护士106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比较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士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在新入职护士带教中的应用,能强化护士学习效果,提升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将92名新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在入职时由相同授课老师进行2周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培训,并在培训结束时对两组新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两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各维度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后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新护士培训,提高了培训效果和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角色体验法在新入职护士入院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8名新入职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实验组采用角色体验法进行培训。统计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后入院护理知识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新护士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角色体验法培训新入职护士,可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中护士分层次操作培训方式在提高各层级护理人员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岗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6月的360名在岗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2月的368名在岗护士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以传统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组采取分层培训,调查并比较2组护士对操作培训方式满意度、护士培训考核合格率、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应用的考核情况。结果实验组护士培训考核合格率、护士对操作培训方式满意度、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应用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P 0. 01)。结论不同层级按不同方式进行护理操作培训,按层级递进要求考核的方式更贴近临床,能促进不同层级护士按专科要求掌握相应层级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促进各层级护士对操作的掌握及正确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提高护士综合应用能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提升新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方法 2012年新入职的9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组采用改进的基于临床实践能力的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培训周期结束后进行考核及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基础理论考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基础技能、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同事及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岗前培训模式,能促使新护士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临床护士的角色转换,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情境模拟训练在新入职护士简易呼吸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0名新入职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应用情境化培训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培训。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后考核成绩、操作合格率、满意度以及主观感受。[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操作合格率、对培训的满意度、主观感受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入职护士应用情境模拟方法进行简易呼吸囊培训,可提高培训考核成绩,培养新入职护士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对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站式智能预约模式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新入职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共210人完成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人.对照组予以传统方式,实验组予以一站式智能预约模式.观察护士操作考核成绩、缺考率、考前焦虑水平及考核等待时间,以及考核双方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新入职护士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本院121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128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实验组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方法,共培训1年,培训后对两组新入职护士进行操作考核。结果实验组新入职护士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Z=2.82,P0.05)。结论新入职护士护理操作培训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方法,可提高新入职护士护理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结合视频操作教学方法在康复专科医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新入职的23名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操作示教进行规范化培训。2018年入职22名新护士为实验组,通过制定适合康复医院专科培训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结合视频教学的培训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岗前培训3个月后康复护理理论与专科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价及护士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等。结果:实施教学方法改进后,实验组康复理论与专科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价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对教学质量中教学内容、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等多项评价较对照组提高,实验组教学质量总分较试验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采用案例教学法提升新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护理综合能力,使培训质量显著改进,有利于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整体成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培训手册进行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及其在促进新护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便利选取50名儿科新护士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按照《儿科新护士培训手册》实施多导师带教、分阶段培训、多形式教学和阶段考核,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培训前、后护理部考核成绩,培训后患者满意度、医生和护士团队满意度及新护士自我满意度。结果:护理部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医生和护士团队满意度及新护士自我满意度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培训手册实施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工作能力,促进新护士角色转变,使其快速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新入职护士38名设为对照组,2016年8月新入职护士36名设为观察组。两组新入职护士均接受为期两周的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岗前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和培训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工作坊模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能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考核成绩,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化家属模式在培训新入职护士护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2011~2013年新入职的5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名和实验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实验组采用标准化家属模式培训,应用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考核成绩、考生反馈、带教老师及医生满意度三种方式对两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新入职护士护患沟通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带教老师及医生对新入职护士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家属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能力培训及考核中效果显著,可以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定期复训对新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的影响情况,为寻求高效的培训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 抽取本院2015年11月入职的新护士112人,随机分为思维导图组和常规培训组,分别在入职时、入职3个月及入职6个月进行心肺复苏的定期重复培训,培训后立即进行考核.思维导图组培训教师按思维导图分支分段示范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并讲解操作要点和相关理论知识,常规培训组采取先理论授课,后模拟操作方式培训.结果 思维导图组心肺复苏总分及主要操作步骤考核成绩整体均高于常规培训组,重复培训的3个时间点两组心肺复苏总分及主要操作步骤考核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思维导图组的CPR考核成绩上升幅度大于常规培训组,4个主要操作步骤得分情况两组不同时间点上升幅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思维导图是一个可靠和有效的工具,可用于新护士的CPR技能培训,复训的间隔周期以3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重症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培训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我科实习的护生6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讲授法进行重症护理培训教学;实验组运用思维导图对临床护理实习生相关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进行培训,对比两组护生在理论成绩和临床操作等方面的教学效果,以及实习护生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临床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及临床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重症护理培训中,有利于提高护生临床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并且能够提升实习护生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站点式"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8年8月接收的新入职护士80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将CPR培训与常规操作示教和个体实践训练方法相结合,干预组采用"站点式"教学模式进行CPR培训。结果:干预组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好于培训前(P0.05);干预组对培训方式及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两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干预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站点式"教学模式可以全面提高新入职护士CPR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考核的通过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乡镇卫生院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通过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入分析,借鉴这种管理模式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前为对照组,规范化培训后为实验组,培训一年后再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护士理论和技术考核成绩、病人满意度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规范化培训管理后,提高了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护理服务意识,提高了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了护士整体素质,从整体上提高我院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病人满意度,侧面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为医院留住病人,病人既得到了救治又为医院创造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课教学在新护士临床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新入职护士5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通过微课教学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1个月比较两组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及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教学在新护士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新护士的操作规范性及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效果。方法在本院施行规培护士的培训方法及考核措施,比较规培前后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临床护理能力、职业归属情况。结果规培后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临床护理能力、职业归属情况均较培训前改善( P<0.05)。结论规范化临床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护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培训改革的效果。方法对新入职护士基础培训进行改革,采用小班化教学的方式,加入以学为中心的培训理念,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训模式。以护士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作为培训评价指标。结果理论考核成绩为(75.81±8.55)分,合格率为95.78%;操作考核成绩为(90.09±3.48)分,合格率为100%;护士对基础培训阶段整体满意度为(4.56±0.69)分。结论改革后的基础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参训护士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