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率和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4月至2004年5月间多家医院79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本组7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其中1例胰头癌累及结肠肝曲合并右半结肠切除.全组联合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切除,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肝动脉(HA)一同切除重建4例,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分别为7例和4例.2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IVC)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5%).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1例,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切缘经病理检查均无肿瘤浸润.本组失访2例.随访时间3~120个月,9例死于术后7个月~4年,其中7例为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3年者37例,超过5年者11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 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郑英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11):1-803
胰腺癌是胰腺常见恶性肿瘤,其中胰头癌占80%,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胰头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有效方法。1987年斋滕等统计全日本3238例胰腺癌中,仅2.3%属JPS Ⅰ期。但临床确诊时,多数为晚期病例,屡因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而放弃手术。因而,胰头癌切除率低,死亡率高。许多经典教科书曾告诫在做Whipple手术时,若胰头后部不能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静脉及肝动脉分开时,表明肿瘤已长出腺体之外,不能被切除,应终止胰十二指肠切除(PD)手术。几十年来,外科临床实践始终遵循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联合门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例胰头癌施行包括受侵PV/SMV在内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0例胰头癌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PV/SMV切除的12例中3例行血管段切除、人造血管移植,3例行血管段切除、血管端端吻合,6例行血管壁部分切除后修复.与同期40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手术病死率、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率及中位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术不会增加手术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术式;胰头癌单纯侵犯PV/SMV不是手术的禁忌证.联合PV/SMV切除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 1998年间连续施行的 6 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总结其经验与教训。结果 本组 6 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 18例 (30 % ) ,其中胰瘘 8例。住院期死亡 2例(3 3% )。采用单层吻合技术进行胰肠、胆肠重建的 14例无 1例术后并发胰瘘及胆瘘 ,亦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外科手术操作的精细及积极的围术期处理。单层吻合技术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胆肠重建是降低术后胰瘘、胆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必要性、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操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行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病人43例(A组),并与同期未行联合血管切除的96例病人(B组)在术中、术后各方面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单独PV或SMV节段切除者为8和16例,楔形切除分别为3和4例,同时切除PV/SMV者9例,联合PV/SMV/SMA/HA切除者3例;A组病理示肿瘤侵犯血管全层共6例(13.95%);A、B两组在术时、术中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淋巴结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术前检查未发现PV/SMV内有癌栓或闭塞、肿瘤未包埋SMA或腹腔干根部的病人,行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必要的,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且术中解剖仔细、操作细致,以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的FortnerⅠ型和Ⅱ型胰腺癌区域性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联合切除血管和重建的区域性胰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切除的Ⅰ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SMPV等多根血管切除的Ⅱ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6例胰腺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胰体癌联合切除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肝动脉行人造血管间置移植术,术后存活13个月死亡; 5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术,随访 5~34个月,无复发,超声和CT显示移植人造血管通畅.结论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可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腺癌区域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田雨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8):644-646
胰头部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既往行胰头切除时同时切除十二指肠,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1972年Beger等首先为慢性胰腺炎施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Beger手术),有较高长时间的疼痛缓解率。Imaizimi等于1990年报道改良的Beger手术,施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DPTPHR),主要用于无须行淋巴结清扫的胰头部低度恶性肿瘤。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仅切除胰头病灶,不破坏消化道解剖连续性和生理功能,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技巧.方法 在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术前采用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血管重建技术评估56例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患者的邻近血管是否受侵犯和肿瘤的可切除性;术中运用预置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脾静脉三阻断带或四阻断带(附加肠系膜下静脉),以及肠系膜上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交叉牵引下完整切除胰腺钩突部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56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结果 术前判断胰腺肿瘤是否侵犯血管和可切除性的准确率分别为98%和100%.56例患者中,37例行三阻断和2例行四阻断后用5-0无创血管缝合线缝合肠系膜上静脉出血点;1例行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手术时间5~8 h;出血量200~600 ml.无术中及术后大出血和胰瘘发生.随访至今,2例患者因肝脏多发性肿瘤转移,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9个月死亡.其他54例至今存活良好.结论 术前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血管重建技术可较准确地判断胰腺肿瘤是否侵犯血管和是否可根治性切除;采用三阻断或四阻断和肠系膜上血管交叉牵引方法可较顺利地完成肠系膜上血管或门静脉受压性胰头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56例术前诊断为胰腺肿瘤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3 min(234~853 min),术中平均输血量为781 ml(0~900 ml),其中7例患者未输血;中位住院时间为25.9 d(17~100 d);43例患者进行了人工血管重建.56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 (19/56),病死率为7%(4/56).术后病理诊断:胰头导管腺癌42例,壶腹部癌5例,胆管下端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胰头神经内分泌癌1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随访截至2011年8月,患者1年生存率为57%(32/56),平均生存时间为13.5个月.32例生存患者体质量均不同程度增加,无腹痛.术后3个月内5例患者有轻度腹泻,需要服用止泻药;1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现人造血管内血栓形成、中等量腹腔积液,半年后侧支循环形成,腹腔积液消失.结论 对于伴有血管侵犯的胰腺肿瘤患者,应积极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改善胰腺癌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头部囊性肿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胰头部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腹饱胀不适及黄疸为胰头部囊性肿瘤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术前超声检出率为80%(12/15),CT检出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局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及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后并发症率53.3%(8/15),随访率86.7%。结论对胰头部囊性肿瘤,术前CT或MRI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非常重要,根据上述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替吉奥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8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替吉奥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 对2009年2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肝胆外科入院治疗的176例胰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研究,数值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8例,两组患者均首先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然后给予后续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进行治疗,两组方案均以3周为一个治疗周期,于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以及两组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采用t检验或者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受益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3.7 ±7.7)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21.4±5.6)个月,并且观察组患者2年及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血液学和消化道反应为主,其中观察组患者恶心和呕吐、白细胞减少和消化道溃疡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4 ~12周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患者临床受益率和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远端胆管癌和胰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远端胆管癌或胰头癌的1 005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其中远端胆管癌组112例, 男性71例, 女性 41例, 年龄为[M(IQR)]65(15)岁(范围:40~87岁);胰头癌组893例, 男性534例, 女性359例, 年龄为64(13)岁(范围:16~91岁)。通过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或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 按1∶1匹配后, 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与胰头癌组相比, 远端胆管癌组手术时间短[240.0(134.0)min比261.0(97.0)min;Z=2.712, P=0.007], 联合静脉切除比例低[4.5%(5/112)比19.4%(173/893);χ2=15.177, P<0.01], 肿瘤最大径小[2.0(1.0)cm比3.0(1.5)c... 相似文献
14.
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6月至2 0 0 3年6月收治的2 1例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13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7例可扪及腹块。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12例肿瘤位于胰头,9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平均直径9 5 (3~2 0 )cm。1例合并肝转移。12例胰头肿瘤中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行肿块切除术;9例胰体尾部肿瘤均行胰腺体尾部加脾切除术。14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明确,另有3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报告为胰岛素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最终由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明确诊断。免疫组化染色报告15例NSE染色中14例阳性,10例Vimentin染色中8例阳性,8例PAS染色中7例阳性,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及嗜铬颗粒素A均阴性。18例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 4 (1~6 0 )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 对年轻女性出现的胰腺巨大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6例,女性26例,年龄24~76岁.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9例,其中1例为黏液性囊腺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12例,位于胰体尾部2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3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4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囊腺癌患者仅行姑息手术.术后发生胃瘫3例、胰瘘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全组2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10年,3例患者于术后4~34个月分别死于癌转移或其他疾病,其余26例患者均存活,且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术前应首选无创的CT检查,及时手术探查是防止肿瘤癌变的重要手段;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按个体化原则,并应遵循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保留器官的手术方式更要重视术后胃瘫、胰瘘等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1989~1995年间收治的28例I、II期胰头癌患者中,对肿瘤侵及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难以采用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的15例施行了含SMPV在内的胰十二指肠整块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3%,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4例中已死亡7例,中位生存期17.1个月。与在此以前因癌肿侵及SMPV而放弃根治切除17例的中位生存期3.8个月进行比较,两组生存期有显著差异(t=8.01,P<0.001)。作者对手术方法和步骤作了介绍,并对本术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对于I、II期胰头癌病例,如术中发现SMPV受侵而无其他手术禁忌时,施行含SMPV在内的扩大根治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胰头癌侵及胰周重要血管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我院1989~1998年治疗侵及胰周重要血管的胰腺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胰腺、受侵血管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结果 侵及胰周重要血管的胰腺癌共37例,其中13例行胰头癌及受侵血管联合切除术,切除血管段为0.5~4.0cm不等,其中2例血管直接吻合、10例修补缝合、1例行人造血管移植。血流阻断时间20~50min,术后病人无并发症,无院内死亡。结论 胰头癌和受侵胰周重要血管联合切除术不仅可完整切除病灶,达到相对根治目的,且手术创伤不大,是治疗概念上部分无法切除的胰头癌的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3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97例)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1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患者预后以及淋巴结转移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及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4±136) min和(445±106)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10 ±939) ml和(623±34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4.873,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8.2%(8/97)和3.0% (4/1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6% (20/97)和8.2% (1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8,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31/97)和16.4% (22/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7,P<0.05).随访至2012年9月,22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5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6.9~10.0个月);无淋巴结转移者17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8.6个月(15.8 ~21.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45,P<0.05).5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3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6.3~10.7个月),无血管切除重建组2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6.1 ~10.5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1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6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3.2个月(9.2~17.1个月),无血管切除重建组106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1.7个月(18.1~25.3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08,P<0.05).结论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可以做到完整切除肿瘤,且没有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对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对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Peng SY Hong DF Xu B Yan LF Wang JW Liu YB Li JT Qian HR Mou YP Cai X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66-1468
目的 探讨简易胰门三头控制技术在困难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12例癌组织或胰腺组织与胰门血管紧密粘连或接触性生长的胰头癌患者应用简易胰门三头控制技术,即应用8号导尿管控制门静脉、肠系膜上血管及系膜组织、胰体尾部和脾静脉。然后离断胰腺颈部,至完全游离出肠系膜上静脉和完整切除钩突,清扫相应区域的淋巴结及可能受浸润的软组织、神经丛。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92.4±36.3)min(270~390min),术中出血(833.3±618.4)ml(300~2500m1)。术后并发淋巴漏1例,肺炎2例,腹腔感染1例和切口感染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d(11~29d)。围手术期(术后1个月内)无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简易胰门三头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困难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