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患者术前术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手术室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3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骨质疏松患者的术前、术中护理方法。结果 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均手术顺利,安返病房,无各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Harris评分为92%。结论术中加强护理,术后正确搬动与转运患者,可以有效预防骨水泥反应、术后关节后脱位、感染等发生,与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68例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康复组开展围术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床时间、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指标、生命质量量表分值;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满意度、髋关节功能指标、生命质量量表分值、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床时间、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时间、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康复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危、高龄患者接受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时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4例高危、高龄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在患者接受全髋置换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提供密切的术前干预与术后干预,前者包括病情评估、功能训练、心理疏导与并发症防控;后者包括病情观察、引流护理、疼痛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治疗与护理结束后,3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预后效果十分理想。结论针对高危、高龄的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辅以积极的术前与术后护理,以控制并发症的出现,保证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对35例全髋置换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及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术前早期优化健康状况,术中控制手术室环境,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从而达到预防全髋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目的.结果 患者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及假体周围感染.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确切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快速康复护理在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1例,其中16例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护理组,15例为常规护理组,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快速康复护理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刘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4-14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后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ADL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后1个月的ADL评估结果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评估指标,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入路法与后外侧入路法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6例全髋关节翻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切口双入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及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并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和WOMAC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及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WOM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手术治疗中,单切口双入路手术技法术中视野显露更清楚,能有效清除髋关节周围的瘢痕挛缩组织,有利于术后髋关节生物力学平衡,对患者髋部功能的恢复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探讨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分析总结我院近年35例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围手术期的治疗处理,术前予解除患者心理顾虑,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体位护理,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对于高龄全髋置换患者,术前正确把握手术适应症,针对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有效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可使高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可明显提高高龄患者晚年生活质量,大大地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予以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对于回访,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效果好,更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全髋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观察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行全髋置换术的50例(年龄70岁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术后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4周的Harris评分与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组内比较,均较术前显着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1周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术后4周时最为显着。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更有利于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沈阳七三九医院手术室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时间、采用VAS评分表对对患者术后1 d的疼痛进行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疗效上的区别。方法 9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与常规组,每组47例。小切口组采用微创小切口入路,常规组采用标准后外侧切口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切口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相较标准后外侧入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64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治疗的ARCOⅥ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髋关节功能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术后没有患者发生畸形、感染、肺栓塞、下肢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且所有患者均恢复独立行走和生活自理的能力。结论实施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可以有效地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蕊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191-19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患者没有1例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好术前准备和评估,术中护理和配合以及术后康复措施,能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丁玉珍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29-130
目的:探讨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经验教训,以指导临床。方法:对52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全组患者顺利康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重点是: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协调家庭关系,做好术前知识宣教,加强基础护理,治疗合并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早期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常规切口手术入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病因所致需行全髋置换的患者29例,随即分成前外侧小切口手术入路组17例,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入路组12例,评价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等方面。结果两组间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入路的选择在全髋置换术后短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陆频 《中国医药指南》2014,(29):53+61-53
目的了解改良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方法。方法总结41例46髋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过程,从术前准备、手术体位、术中配合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与手术进程相关的护理步骤。结果通过充分的手术前器械准备,手术体位、搬放和术中根据手术进程进行细心的工具配合,所有手术患者术中手术进程顺利,术后效果满意。结论仔细的手术准备和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是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的方式,观察组采取直接前入路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选择微创直接前方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凌源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对照组和微创观察组,每组25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切口长度及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均P <0.05)。术前,两组髋关节整体功能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出血、骨穿孔以及麻木)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相比传统后外侧入路,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整体疗效,更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术后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手术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更高(P<0.05),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