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居民坚果摄入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省份150个监测点开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询问法和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坚果的摄入情况,人口数据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通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中国居民坚果摄入频率和摄入量。结果 10.4%的儿童少年(6~17岁)和8.8%的成年居民(≥18岁)坚果摄入频率达到每周≥4次,中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坚果摄入量为3.8 g,坚果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均呈现从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到贫困农村依次降低的趋势。从1982—2012年30年变化来看,1982—2002年中国居民坚果摄入量总体上呈缓慢增长,2002年和2012年中国居民坚果摄入量相似,城市和农村居民坚果摄入量却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 2012年中国居民坚果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均偏低,且存在地区差异,需要科学引导居民合理的坚果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蛋类食物的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中膳食频率法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共8205名,计算其蛋类食物的摄入量、消费率及达到中国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人群比例。结果 2010—201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蛋类摄入量为25.7 g/d(P25 9.2 g/d,P50 25.7 g/d,P75 50.4 g/d),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36.9~50.0、21.4~28.6、14.3~21.4和17.1~21.4 g/d。蛋类食物消费率为93.5%,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93.0%~96.8%、87.6%~95.2%、91.5%~96.0%和85.5%~94.9%。65岁及以上居民蛋类摄入量达到我国膳食指南推荐量人群比例为35.5%,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9.1%~58.7%、29.4%~37.9%、18.5%~31.0%和26.4%~31.3%。结论中国65岁及以上居民蛋类食物消费率较高,但摄入量不足,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蛋类食物推荐量仍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变化趋势。方法以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膳食调查数据为基础,比较不同年度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差异。膳食调查均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消费量有所下降,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由1992年的439.9 g下降至2010—2012年的337.3 g,薯类食物消费量也呈下降趋势,2010—2012年摄入量比1992年减少了50.8 g。新鲜蔬菜消费量由1992年的310.3 g下降至2010—2012年的269.4 g,农村下降较城市更加明显。城市居民水果消费量由1992年的80.1 g下降至2010—2012年的48.8 g,农村居民保持稳定。畜禽肉类消费量由1992年的58.9 g上升至2010—2012年的89.7 g。豆类、奶类和鱼虾类食物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食用油摄入量在1992—2002年间明显上升,2010—2012年与2002年基本持平。与1992年相比,2010—2012年全国平均盐摄入量减少了3.4 g,与2002年相比减少了1.5 g。结论 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质量有所提高,2002年后膳食结构逐渐稳定,但不合理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双重负担更加明显,应对此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和评价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主要食物摄入状况,为科学引导我国6~17岁儿童合理选择食物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省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6~17岁儿童纳入膳食调查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16 042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食物摄入信息,按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食物分类划分为粮谷类、薯类、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坚果、大豆类等,计算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依据中国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将主要食物平均每人日摄入量占膳食宝塔推荐量的百分比按<60%、60%~、80%~、>100%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6~17岁儿童粮谷类、薯类、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坚果、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和大豆类的日均摄入量分别为(236.20±118.45)、(33.32±51.86)、(12.12±24.67)、(164.03±127.08)、(47.85±75.76)、(2.16±8.68)...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主要膳食维生素的摄入状况。方法本文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居民,调查总人数为64038人。不同人群平均维生素摄入量及摄入充足率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结果中国居民膳食来源的维生素摄入量为:视黄醇当量441.9μg,视黄醇活性当量为291.5μg;维生素E为35.7 mg,其中α维生素E为8.5 mg;硫胺素为0.9 mg;核黄素为0.8 mg;烟酸为14.3 mg,烟酸当量为21.0 mg;抗坏血酸为80.1 mg;叶酸摄入量为180.9μg。我国居民总体膳食维生素充足率为32%,烟酸的充足率最高为79.3%,叶酸的充足率最低仅为9.0%。结论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摄入不足问题普遍存在,至少有2/3的人群存在膳食维生素摄入不足。应通过营养教育、营养强化等干预措施以提高膳食维生素的摄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郑州市城区居民食物摄入状况,为合理膳食指导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城区24个社区,每个社区10~12户,对每户所有3岁及以上人群,采取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称重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20年共调查267户738人,每标准人日谷薯类(595.4 g)和蛋类(51.4 g)食物摄入高于推荐量;奶及奶制品(56.7 g)、蔬菜类(203.2 g)、水产类(0 g)、大豆及坚果(5.3 g)、水果类(18.1 g)和食用油(21.5 g)摄入低于推荐量;畜禽肉类(70.6 g)和食用盐(5.4 g)摄入符合推荐量。各类食物中仅谷薯类和蛋类摄入量大于2012全国监测数据(Z = 20.65,P<0.001;Z = 18.33,P<0.001)。男性谷薯类和蔬菜类的摄入量大于女性(χ2 = 15.09,P<0.001;χ2 = 4.43,P = 0.035);女性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多于男性(χ2 = 4.19,P = 0.041);不同年龄性别居民食物摄入量波动较大。结论 郑州市城区居民膳食结构不太合理,奶及奶制品、蔬菜类、水产类、大豆及坚果和水果类摄入量不足,应不断进行膳食结构优化,做好居民合理膳食指导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成年居民能量摄入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昌平区抽取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共198户居民进行询问调查及膳食调查.结果 北京市昌平区居民平均每日摄入能量为7.48(6.06-9.31)MJ,较2002年下降34.4%,女性能量摄入显著低于男性(P<0.01),城镇居民能量摄入显著低于农村(P<0.05),不同身体活动水平能量摄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较轻居民能量摄入显著低于活动水平中,重的居民(P<0.01, P<0.01);从能量的分布看,50.3%的居民能量摄入达到80-120%EER,34.9%的居民能量摄入不足80%EER,14.8%的居民能量摄入超出120%EER;从能量的营养素来源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比为54.3%,33.7%,12.6%,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身体活动对膳食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占53.7%,较2002年增加2.9%,动物性食物占16.8%,较2002年下降2.7%,纯热能食物占17.3%,较2002年增加3%.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成年居民膳食能量摄入较2002年下降,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仍然不尽合理,能量的食物来源结果显示,居民膳食结构有所优化,但是纯热能食物来源的能量比例增加,应引起重视,继续开展限油的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8.
<正>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工作不可缺少的信息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膳食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及时了解国民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展开,杭州市江干区作为大城市监测点进行了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现将居民食物营养摄入情况以及营养现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间江西省居民食物消费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的整群抽样的方法,2010—2012年和2018—2019年分别抽取调查对象1 967人和1 130人。采用非连续的3天24小时回顾询问法、称重法收集和食物频率法对居民开展膳食调查,利用t检验对2010—2012年和2018—2019年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间江西省城乡居民谷薯类食物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t = - 14.816,P<0.001),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由469.2 g降至398.3 g,但城市却呈上升趋势。蔬菜(t = - 22.258,P<0.001)和水果(t = - 11.105,P<0.001)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由316.5 g和66.9 g降至240.5 g和48.0 g,但城市居民水果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禽畜肉类(t = 6.591,P<0.001)、水产品(t = 12.531,P<0.001)、蛋类(t = 13.944,P<0.001)、奶类(t = 5.071,P<0.001)和大豆及坚果类(t = 17.880,P<0.001)呈上升趋势,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由97.6 g、24.0 g、18.1 g、19.5 g和16.6 g增至111.7 g、43.0 g、27.9 g、26.3 g和40.4 g,其中城市禽畜肉和奶类增幅都明显高于农村。油脂类(t = - 18.444,P<0.001)和食盐(t = - 40.029,P<0.001)消费量都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由43.8 g和9.1 g降至31.1 g和7.8 g,其中城市油脂类降幅高于农村。结论 江西省居民食物消费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合理,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而禽畜肉、油脂类和食盐过高,导致膳食纤维和钙的摄入不足,而脂肪摄入过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女性的铁储量(BI)水平与分布。方法基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贫困地区采血样本进行再抽样,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运铁蛋白受体(s TfR),计算铁储量(BI),评估6岁以上不同年龄段女性的BI状况,比较不同BI水平的人群分布,分析BI与血红蛋白(Hb)、SF和s TfR的相关性。结果 6~11岁女童BI为(7.35±2.37)mg/kg,12~17岁女性为(6.50±3.59)mg/kg,18~44岁女性为(6.07±4.78)mg/kg,45~59岁中年女性为(8.60±4.45)mg/kg,≥60岁老年女性为(10.35±3.38)mg/kg。12~17岁和18~44岁女性在BI低浓度分布比例最高。除6~11岁外,其他所有年龄组BI与Hb、SF、s TfR均显著相关。BI<0 mg/kg亚组的BI与Hb显著相关。结论 BI是可贯穿各个铁营养阶段综合反映铁营养状况的指标,贫困农村地区12~17岁青少年女性和18~44岁育龄妇女的铁营养状况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02与2012年广东省居民食用油摄入状况进行比较,为食用油消费量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符合广东实际的居民控油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02年抽取8个监测点,1个大城市、1个中小城市、6个县级市(农村点),每个市(区)/县内均抽取6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30户家庭。2012年共抽取7个监测点,2个大城市、3个中小城市、2个县级市(农村点)。每个监测点(区/县)中均抽取6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30户家庭。采用问卷调查和膳食调查方法对抽中家庭≥2岁成员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经济收入情况;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对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2年共调查≥2岁居民4 801人(男2 408人,女2 393人);2012年共调查≥2岁居民3 222人(男1 466人,女1 756人);广东省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居民食用油平均摄入量,2002年分别为每标准人日31.2、33.1、33.8 g,2012年分别为每标准人日43.7、32.1、32.0 g;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居民食用油每标准人日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30 g/标准人日)的人数占调查人群的比例,2002年分别为21.5%(117/544)、24.8%(129/521)、39.7%(1 483/3 736),2012年分别为35.1%(279/795)、24.8%(374/1 509)、29.1%(267/918);与2002年相比,2012年居民食用油摄入量超过推荐量的人数占总调查人群的比例,由36.0%(1 729/4 801)降低至28.6%(920/3 222),2个年度间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年居民食用油摄入量超标率在3个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农村均高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均P〈0.01);2012年3个地区间食用油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城市均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均P〈0.01)。结论 2012年与2002年相比,广东省居民食用油的摄入量超过推荐量比例虽有所降低,但超标率仍较高,仍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差异,并分析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气候因素。方法以2000—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中我国各省农村居民小麦、稻谷、其他粮食、蔬菜、猪肉、牛羊肉、家禽、蛋及制品、奶及制品、水产品、食用油、食糖和酒13种食物的消费量数据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将膳食结构分区,并比较各地理分区内食物消费的差异。选取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及《中国地面累年值年值数据集(1981—2010年)》中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气温日较差、平均气压、平均日降水量、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日照时数8个气候因素为自变量,各类食物消费量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食物消费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中国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的地理分区为:京津地区、东北地区、黄河上游部分地区及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及下游部分地区、岭南地区、西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藏地区和青(海)新(疆)地区。各类地区食物人均年消费量的比较中,京津地区蛋及制品(12.96 kg)和食用油(10.18 kg),东北地区蔬菜(128.20 kg),东南沿海地区水产品(15.81 kg)和酒(19.04 kg),岭南地区稻谷(189.36 kg)和家禽(10.17 kg),西南地区猪肉(26.46 kg),西藏地区其他粮食(126.31 kg)、奶及制品(32.38 kg)、牛羊肉(12.87 kg)、食糖(2.65 kg),青新地区小麦(184.63 kg)消费量均为全国最高。东北地区食糖(0.79 kg),东南沿海地区其他粮食(10.64 kg),岭南地区小麦(0.60 kg)和奶及制品(0.33 kg),西南地区牛羊肉(0.43 kg),内蒙古地区食用油(4.21 kg),西藏地区蔬菜(19.21 kg)、蛋及制品(0.60 kg)、水产品(0.01 kg)、猪肉(2.23 kg)和家禽(0.03 kg),青新地区稻谷(13.00 kg)和酒(2.25 kg)消费量为全国最低。气候与食物消费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粮中小麦消费量与平均日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P<0.01,校正R~2=0.632);稻谷与平均日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温与气温日较差呈负相关关系(P<0.01,校正R~2=0.839)。蔬菜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日照时长呈负相关关系(P<0.01,校正R~2=0.450);猪肉与平均日照时长呈负相关关系(P<0.01,校正R~2=0.386)。结论中国农村居民膳食结构可分为10个不同类型的地理分区。平均日降水量与小麦、稻谷消费量分别呈负、正相关关系。平均日照时长对蔬菜和猪肉消费量有负向影响。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与稻谷消费量呈负相关关系,气温年较差对蔬菜消费量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2010—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治疗率、高血压控制率和高血压治疗控制率。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研究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50个调查县/区中的18岁及以上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120 428人。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对每名调查对象测量3次血压;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关于知晓和治疗等信息。结果 2010—2012年中国成人高血压知晓率为46. 5%,治疗率为41. 1%,控制率为13. 8%,治疗控制率为33. 6%。女性高血压知晓率(49. 5%)、治疗率(44. 2%)和控制率(14. 6%)均高于男性(分别为43. 0%、37. 4%和12. 9%),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治疗控制率为男性(34. 5%)高于女性(32. 9%),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城市高血压知晓率(52. 7%)、治疗率(47. 9%)、控制率(17. 9%)和治疗控制率(37. 3%)均高于农村(分别为39. 5%、33. 4%、9. 2%和27. 6%),四个率的总率、分性别、分年龄组的率从高到低均为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结论 2010—2012年中国成年人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城乡、年龄差异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浙江省居民膳食钠、钾摄入水平。方法运用3d24h回顾法和调味品称重法相结合,对浙江省11个地市共9 798名调查对象进行膳食调查,将食物消费数据结合食物钠、钾含量数据,分析膳食中钠和钾的摄入水平。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岁、4~6岁、7~10岁、11~13岁、14~17岁、18~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膳食钠摄入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为4 324(3 258~6 184)mg、4 439(3 135~5 976)mg、4 686(3 345~6 540)mg、4 875(3 518~6 665)mg、4 754(3 452~6 453)mg、4 924(3 504~6 666)mg、5 121(3 776~6 983)mg、5 207(3664~7228)mg;2~3岁、4~13岁、14~17岁、18~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膳食钾摄入中位数(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分别为779(571~1106)mg、953(686~1331)mg、1137(855~1566)mg、1354(986~1795)mg、1528(1132~1953)mg、1644(1269~2159)mg、1660(1289~2226)mg、1571(1162~2155)mg。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摄入更多的钠和更少的钾。相比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居民摄入更多的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82.0%的膳食钠来源于食盐、酱油;蔬菜和水果提供了膳食钾中的25%,谷类提供了27.8%,豆类提供12.2%的膳食钾。结论浙江省居民膳食钠摄入过量,膳食钾摄入不足。应该进行营养干预,以达到人群膳食钠、钾摄入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数据,排除体重、身高、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饮酒、吸烟状况和身体活动信息缺失者后,纳入34 373名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分析。该调查采用与人口成比例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膳食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人口学信息及膳食因素与老年人营养状况关系。结果 34 373名研究对象的低体重率为6.2%,超重率为31.8%,肥胖率为11.5%。女性低体重率(6.1%)高于男性(1.4%);女性超重/肥胖率(47.1%)较男性高(39.3%)(OR=1.19,95%CI 1.10~1.28);随着年龄的增加,低体重率升高,超重/肥胖率下降;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低体重率较高(OR=1.41,95%CI 1.07~1.86),而超重/肥胖率较低(OR=0.72,95%CI 0.61~0.86);教育程度与低体重率与超重/肥胖率均呈正相关(P0.05);身体活动水平与低体重率和超重/肥胖率均呈现负相关(P0.05)。随着面粉及制品摄入量的增加,低体重率降低,而超重/肥胖率增加(P0.05);随着大米及制品和动物肝脏摄入量的增加,超重/肥胖率下降(P0.05)。结论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状况、身体活动水平和膳食摄入与老年人营养状况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2年和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血压测量数据。2002年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有完整血压数据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147 488人,其中男性64 869人,女性82 619人,城市居民50 123人,农村居民97 365人,北方居民71 078人,南方居民76 410人。2010—2012年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有完整血压数据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120 427人,其中男性52 499人,女性67 928人,城市居民60 214人,农村居民60 213人,北方居民53 863人,南方居民66 564人。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取3次的平均值。以收缩压≤98 mm Hg且舒张压≤60 mm Hg为低血压的判断标准,2002年和2010—2012年数据结果均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不同人群低血压患病率及95%CI,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URVEYLOGISTIC模型对低血压患病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0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总患病率为3. 0%,男性为1. 9%,女性为4. 1%,城市居民为2. 7%,农村居民为3. 3%,北方居民为2. 8%,南方居民为3. 2%;不同年龄组中18~44岁人群低血压患病率最高,为4. 3%;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低体重人群低血压患病率高,为7. 0%。2010—2012年中国成年人低血压患病率为2. 1%,男性为1. 1%,女性为3. 2%,城市居民为1. 9%,农村居民为2. 2%,北方居民为1. 8%,南方居民为2. 3%;不同年龄组中18~44岁人群低血压患病率最高,为3. 1%;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低体重人群低血压患病率高,为7. 4%。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总患病率低于20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 3,P<0. 0001)。2002年和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低血压患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女性高于男性,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低体重人群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压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低年龄组、女性、低体重人群更易罹患低血压。结论2002年和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总患病率和男女低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女性高于男性,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低体重人群高于正常人群。18~44岁、女性和低体重人群更易罹患低血压。与2002年相比,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低血压总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老年居民食盐摄入状况。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家庭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调味品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依据家庭成员能量摄入比例计算个体食盐摄入。结果中国老年人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8.8±6.8)g/d,男性(9.5±7.2)g/d,女性(8.2±6.3)g/d。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9±6.2)g/d和(9.9±7.2)g/d。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老年人食盐摄入量分别为(7.3±5.8)g/d、(8.6±6.6)g/d、(9.9±6.9)g/d和(10.1±7.9)g/d。随年龄和家庭收入升高,老年人食盐摄入量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文化程度提高,老年人食盐摄入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相比,仅有37.7%的老年人食盐摄入量在6 g以下,41.0%摄入水平在6~11 g,仍有高达21.4%的老年人食盐摄入量高于12 g。城市老年人食盐<6 g、6~11 g、12 g及以上摄入水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3.4%,40.3%和16.3%;农村老年人食盐<6 g、6~11 g、12 g及以上摄入水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0.7%,41.7%和27.6%。结论中国城乡老年人食盐摄入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议老年人逐渐降低食盐摄入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高血压患病率。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个调查县(区)6~17岁儿童青少年35 657名。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高血压的判断依据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2010年)。结果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经过加权处理。结果经加权调整后,2010—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平均收缩压为101 mmHg,其中男孩102mmHg,女孩99 mmHg;6~11、12~17岁组分别为94和105 mmHg。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平均舒张压为65 mmHg,其中男孩66 mmHg,女孩65mmHg;6~11、12~17岁组分别为61和68 mmHg。6~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2.4%,其中男孩12.4%,女孩12.3%;6~11、12~17岁组分别为7.3%、15.6%。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收缩压为男孩高于女孩,贫困农村最低;舒张压、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性别和地区差异。结论应重视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状况,加强监测,尽早发现和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分析2010-2012年中国15~17岁人群饮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中的饮酒情况数据,对6 581名15~17岁人群饮酒率、饮酒类型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15~ 17岁人群饮酒率为14.0%,男性(19.2%)高于女性(8.5%);17岁人群饮酒率最高,为18.0%.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04,52.67,P值均<0.01).饮用啤酒的比例最高(85.1%),其次为葡萄酒(35.2%).饮酒人群的日均酒精摄入量为4.9 g,其中男性(5.6 g)高于女性(3.4 g),17岁人群日均酒精摄入量最高(5.5 g),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人群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37,7.67,29.70,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元、现在吸烟者饮酒率高.结论 中国15~17岁人群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建议尽早对该人群进行不饮酒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