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目的利用对乳腺癌肿瘤细胞MDA-MB-435内特有酶豆蛋白酶(legumain)敏感的多肽(AANL)连接阿霉素(DOX)构建具有胞内特异性释药功能的纳米递药系统,并对AANL在含有legumain环境下的断裂效率进行研究。方法将DOX用AANL修饰得到AANL-DOX(AD),再将AD连接至4-arm PEG上,最后将细胞穿膜肽(TAT)连接至4-arm PEG-AD上,制备出TAT-PEG-AD并自组装形成纳米粒(TPAD)。核磁表征TAT-PEG-AANL-DOX;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外观形貌;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和胞内环境通过动态透析法研究legumain对AANL的断裂效率并模拟DOX的药物控释效率;细胞毒性研究TPAD对MDA-MB-435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核磁共振氢谱证实TAT-PEG-AANL-DOX合成成功;测定TPAD的粒径为126.3 nm;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粒结构圆整,粒径为80 nm;24 h的累积释药量为82.2%;体外细胞毒性研究表明,TPAD对MDA-MB-435细胞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其效果接近游离DOX的细胞毒性。结论利用legumain敏感多肽连接DOX制备具有胞内特异性释药功能的纳米粒,能够有效实现肿瘤细胞内晚期内涵体和溶酶体精准释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了其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在其表面偶联半乳糖苷,使之成为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初步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电镜结果显示阿霉素纳米粒呈类球型,平均粒径为316.3 nm,纳米粒载药量为3.12%,包封率达91.82%,48 h体外累积释药率为55.71%.结论:本方法制备阿霉素纳米粒工艺简单且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结果显示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选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纳米粒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00.2±2.45)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4.46±1.34)%和(4.73±0.32)%,体外释药呈现缓释和突释两个阶段,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得到的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成pH敏感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聚(2-乙基-2-噁唑啉)-壳聚糖-阿霉素(PEOz-g-CS-HyzDOX),采用透析法制备阿霉素pH敏感两亲性共聚物胶束并对其相关的制剂学性质、细胞抑制及细胞摄取行为进行考察。方法分别利用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法(DLS)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胶束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载药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MTT法考察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抑制作用。结果反应产物使用红外及核磁表征,确定为目标产物;PEOz-g-CS-Hyz-DOX聚合物胶束载药量为4.2%。采用透析法制备的载阿霉素聚(2-乙基-2-噁唑啉)-壳聚糖丁二酸单甲酯胶束(PEOz-g-CSMS/DOX)载药量可达5.62%,包封率为59.35%;两种胶束的粒径均较小且粒径分布很窄,胶束粒子为类球形且分散良好;两种胶束释药行为体现pH敏感性;PEOz-g-CS-Hyz-DOX聚合物胶束体外细胞毒作用及细胞摄取均优于PEOz-g-CSMS/DOX胶束和阿霉素溶液。结论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化学腙键释药胶束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以葡聚糖硫酸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疏水内核,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和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包裹的阿霉素载药纳米粒,并进行表征和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葡聚糖硫酸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葡聚糖凝胶柱法测定包封率,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放情况。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溶液和阿霉素载药纳米粒,进一步考察其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包载阿霉素的纳米粒外观多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55.5 nm,Zeta电位为-(11.6±1.0)m V,包封率为99.4%。纳米粒中药物的释放缓慢,且呈p H依赖性,在p H7.4时,72 h累积释放达到27.4%,在p H 4.5时,72 h累积释放达到80.0%。与阿霉素溶液相比,纳米粒的AUC0-t和ρmax分别增加了8.3和6.2倍,t1/2延长了3.6倍。结论利用阴离子聚合物葡聚糖硫酸钠与阳离子阿霉素之间形成静电聚合物,制备成纳米粒后,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大,循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超声敏感纳米泡以达到肿瘤靶向、超声敏感释药的目的。方法:合成两亲性两嵌段共聚物PLGA-PEG,注入法制备载盐酸阿霉素(DOX)超声敏感纳米泡,研究其外观形态、工艺重现性及温度敏感性。结果:用最优处方工艺制备3批载DOX纳米泡,粒径为168.83nm,Zeta电位为-2.17mV,工艺重现性好。结论:用两亲性共聚物制备获得具有超声敏感特性的纳米泡并装载抗癌药,有望成为新型肿瘤靶向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设计合成一类新型的具有pH响应性的阿霉素-纳米银 (DOX-Ag NPs) 联合抗肿瘤药物, 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 并研究其体外响应性释药行为和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硫辛酰肼 (LA-NHNH2 ) 连接纳米银 (Ag NPs) 和阿霉素 (DOX), 得到DOX-Ag NPs。利用核磁氢谱 (1 H NMR) 和高分辨质谱 (HRMS) 对硫辛酰肼-阿霉素 (LA- NHN=DOX) 进行结构确证; 通过动态光散射 (DLS) 和透射电镜 (TEM) 分析纳米粒的粒径和形貌;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纳米粒的光学性质; 通过透析法结合荧光光谱检测DOX-Ag NPs在不同pH下的DOX释放行为;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研究DOX-Ag NPs对HepG2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 LA-NHN=DOX的1 H NMR数据及HRMS检测到746.275 6处的分子离子峰均证明LA-NHN=DOX成功合成。DOX-Ag NPs为粒径 (40.4±3.8) nm的球形纳米粒; 在弱酸性条件下DOX-Ag NPs能够快速响应性释放DOX; DOX-Ag NPs对HepG2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呈现浓度依赖性, 当DOX浓度为0.5~20 mg/L (Ag浓度为0.45~18 mg/L) 时, DOX-Ag NPs组细胞生存率均明显低于DOX 组和Ag NPs组 (均P<0.05)。结论 DOX-Ag NPs是一种具有pH响应性的联合抗肿瘤纳米制剂, 能在肿瘤组织快速释放DOX, 并通过与Ag NPs的协同治疗, 发挥良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胰岛素壳聚糖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INS-CS-NP-TISG)并进行体外释药动学考察。方法:采用离子凝胶化法制备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均匀设计法优化其处方及制备工艺,观察形态,测定粒径、表面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冷法配液的方法制备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改进透析袋-恒温水浴法研究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溶液的体外释药动学。结果:优化制得的纳米粒呈类球形,均匀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255.3±143.5)nm,在175.2~349.6nm范围内的纳米粒子达99.4%,大小均匀,分布较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5.84%与58.52%;表面电位(ζ)为+32.67;在人工鼻黏液中,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且持续释药24h。结论:选用合适的处方制备胰岛素壳聚糖纳米粒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方法简便,药物载药量高,具有较好的生物黏附性,并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负载阿霉素的壳寡糖纳米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肿瘤细胞毒性。方法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负载阿霉素的壳寡糖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和表面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包封率、载药量,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采用MTT法对载药壳寡糖纳米粒在体外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细胞毒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制得的阿霉素壳寡糖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形态较为完整,平均粒径为(136.77±1.21)nm,表面电位为(20.53±0.31)m V,包封率为(56.99±1.40)%,载药量为(15.49±0.38)%,168 h的累积释放率为72.15%;阿霉素和载药纳米粒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载药纳米粒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强于游离阿霉素。结论此方法制备的阿霉素壳寡糖纳米粒粒径较小,药物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