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25-32
目的探讨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Up/Ucr)测定在基层医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肾内科诊治的124例CKD 1~3期[eGFR≥30 mL/(min·1.73 m~2)]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纳入对照组,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及Up/U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 1期、CKD 2期及CKD 3期患者Up/Ucr及24 h 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3期患者Up/Ucr、24 h Up及Scr水平均明显高于CKD 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1期、CKD 2期患者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KD 1期、CKD 2期及CKD 3期患者其Up/Ucr与24 h Up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与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利于基层医院CKD的早期筛查、诊断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mAlb)与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晨尿ACR的相关性,探讨采用随机尿ACR代替24 h-mAlb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位住院患者24 h尿、晨尿、随机尿的尿液标本,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24 h-mAlb,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ACR。结果:晨尿组ACR与随机尿组ACR无统计学差异(P>0.05),晨尿组ACR与24 h-mAlb呈正相关(r=0.714 5,P<0.01),相关性良好;随机尿组ACR与24 h-mAlb呈正相关(r=0.823 5,P<0.01),相关性良好。结论:测定随机尿ACR方法简单易行,尤其是方便门诊病人,可代替24 h-mAlb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蛋白/尿肌酐(UP/Cr)比值和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鄢陵县中医院100例住院患者晨尿及24 h尿液,按24 h尿蛋白0.50 g界点分为非临床蛋白尿组5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50例,分析UP/Cr比值及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结果 50例非临床蛋白尿患者UP/Cr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以UP/Cr≥0.09作为24 h尿蛋白≥0.15 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78,特异性0.60。50例临床蛋白尿患者UP/Cr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以UP/Cr≥0.96作为24 h尿蛋白≥1 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92,特异性为0.93;以UP/Cr≥1.97作为24 h尿蛋白≥2 g诊断的界点,其诊断敏感度0.89,特异性为0.85。结论晨尿蛋白标本测UP/Cr比值是临床蛋白尿患者方便、可靠评估尿蛋白的方法。对于微量蛋白尿患者,需要结合分析24 h尿蛋白和UP/Cr比值,以更好的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尿中白蛋白与血肌酐(Scr)比值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依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A组(≥90 m L·min~(-1)·1.73 min~(-2))29例、B组(60~89 m L·min-1·1.73 min~(-2))20例与C组(30~59 m L·min~(-1)·1.73 min~(-2))21例、D组(15~29 m L·min~(-1)·1.73 min~(-2))15例、E组(<15 m L·min~(-1)·1.73 min~(-2))17例,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尿液标本与血液标本,比较6组Scr、尿白蛋白/尿肌酐(ACR)及尿蛋白定量(24 h)值,并记录各组慢性肾脏病患者ACR与尿蛋白定量(24 h)的关系。结果 A组、B组、C组、D组及E组的ACR和尿蛋白定量(24 h)值均高于对照组,B组、C组、D及E组的血肌酐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组、B组、C组、D组及E组患者的ACR与尿蛋白定量(24 h)值均呈正相关(rs=0.408,0.472,0.478,0.775,0.527,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尿中ACR与尿蛋白定量(24 h)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替代尿蛋白定量(24 h)检测蛋白尿,在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评估和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DcR2/Cr是否可作为反映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肾间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纳入2016年我院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210例,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人口学资料、临床数据.按照牛津分型评估IgAN患者肾组织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血清及尿液中DcR2水平,将尿DcR2/Cr值三分位后分析不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的患者及间质损伤程度的百分比,ROC曲线分析尿DcR2/Cr评估IgAN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IgAN中尿DcR2/Cr水平较对照组增加,而血清DcR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据IgAN组尿DcR2/Cr值三分位后分析发现,尿DcR2/Cr< 130 ng/g时CKD1~2期和T0期百分率最高,尿DcR2/Cr> 201 ng/g时CKD4 ~5期和T2期百分率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尿DcR2/Cr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uNAG/Cr、肾小管间质损伤呈正相关,与肾小球率过滤(e-GFR)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尿DcR2/Cr用于评估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80.5%.结论 尿DcR2/Cr水平在IgA肾病T2期较T0期的明显增加,其与IgAN肾功能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评价IgAN肾小管间质损伤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黄1号方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患者尿液中急性肾损伤标志物白介素-18(IL-18)及肾损伤分子-1(Kim-1)的影响。方法:纳入66例CKD 3期患者,随机分为川黄1号方组(治疗组)及氯沙坦片组(对照组),每组各33例;同时随机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两组患者除给予基础治疗外,治疗组予川黄1号方汤剂口服,对照组予氯沙坦片口服,治疗周期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MDRD公式计算)、尿酸(UA)、尿IL-18、尿Kim-1、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水平的变化,同时对比健康志愿者与CKD 3期患者尿IL-18、尿Kim-1的水平。结果:1与健康志愿者比较,CKD患者的尿IL-18、Ki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e GFR明显升高(P0.05),Scr、BUN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对照组患者的U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e GFR、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 U-pro、尿IL-18、尿Kim-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对照组患者的24 h U-pro水平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尿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急性肾损伤标志物尿IL-18、Kim-1可能有助于CKD肾损伤的早期发现及疗效判定;2川黄1号方能有效保护3期CKD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艳  黄启涛  高云飞  吴瑜瑜  钟梅 《广东医学》2012,33(24):3760-3762
目的研究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探讨留尿时机对评估尿蛋白定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6例,尿液标本共172例次,对其晨尿及随机尿ACR和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尿蛋白0.3~15.2 g/24 h,平均(5.96±2.41)g/24 h。晨尿ACR 2~1 632 mg/mmol,平均(573.68±250.32)mg/mmol。随机尿ACR 2.9~1 765 mg/mmol,平均(586.24±262.41)mg/mmol。住院患者晨尿ACR、随机尿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度相关(r=0.938,r=0.913),晨尿ACR与尿蛋白定量相关系数稍高于随机尿ACR,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尿和随机尿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但随机尿ACR对于临床应用更为快捷、简便,有望代替24 h尿蛋白定量作为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泛素核糖体融合蛋白52(UBA52)与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患者20例(糖尿病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正常对照组),检验各组受试者身高、体质量、尿肌酐、血尿UBA52、尿微量白蛋白、ACR、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NAG)酶,计算ACR,比较血尿UBA52及各个相关指标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并采用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方法考察血尿UBA52与ACR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肾病组ACR、血尿Ub A52、尿α1微球蛋白、NAG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尿α1微球蛋白、NAG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ACR、血尿Ub A52高于糖尿病组(P<0.05)。一般相关分析显示,尿UBA52与ACR、β2微球蛋白及NAG酶呈正相关,血UBA52与ACR呈正相关。剔除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及NAG酶干扰,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尿UBA52与ACR仍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UBA52增多、ACR增高,两者呈正相关,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BA52表达增多与尿白蛋白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应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其晨尿、随机尿及24h尿测定尿白蛋白、尿肌酐水平,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晨尿、随机尿与24hUA的相关性、诊断效能;以24hUA为标准,比较晨尿、随机尿ACR的ROC曲线面积。结果:晨尿、随机尿的ACR秩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4hUA为标准,晨尿ACR诊断的敏感性92.31%、特异性87.50%与随机尿ACR诊断的敏感性89.74%、特异性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机尿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可取代24hUA用于筛查、监测早期2型糖尿病肾损伤。  相似文献   

10.
朱巧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648-4650
目的:探讨血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水平的检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0名健康人(对照组)和42例CKD患者,检测其血清CystatinC、血肌酐(Scr)水平及肌酐清除率(Ccr)。以~(99m)Tc-DTPA清除率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比较Cystatin C,Scr,与Ccr的相关性及CysC与Scr敏感度。结果:18例CDK 1期患者,其BUN、Sc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Cys、β_2-MG、24 h尿蛋白、尿Cys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ysC与Ccr相关性系数r为-0.45,P<0.05,而SCr与Ccr无显著相关性(P>0.05),24例CKD 2、3、4、5期患者Cys C,Scr与Ccr都成显著负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0.75;CKD 1期、2期患者CysC阳性数与SCr阳性数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KD 3、4、5期患者CysC阳性数与Scr阳性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tatin C是理想的反映GFR的血清标志物,对慢性肾脏(CKD)患者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间接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国产试剂盒,利用间接白蛋白钴结合试验对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进行自动分析测定.方法:用HITACHI公司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国产试剂盒,用间接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100名正常人血清IMA含量.结果与结论:本法批内变异1.31%,批间变异3.30%,最低检出限10~18 ku/L,线性范围14~200 ku/L,白蛋白质量浓度在20~50 g/L范围内时与IMA浓度呈线性关系,Y=4.58X-30.8(r=0.999,P<0.01).本法测定血清IMA正常值范围<70.0 ku/L.  相似文献   

12.
随机抽取306份不同白蛋白( Alb)浓度的新鲜血清标本,分别用溴甲酚绿法( BCG)、改良溴甲酚紫法( mBCP)、免疫比浊法( ITA )检测 Alb 浓度,液态酶法检测糖化白蛋白( GA) ,并计算GA值[ GA%(%) =GA/Alb × 100%]. 正常Alb浓度( Alb≥ 40 g/L )时, BCG 与 mBCP 法、BCG 与 ITA法、mBCP与ITA法检测结果比较,临床差异不明显,而且GA% BCG与GA% mB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537 );低Alb浓度( Alb<40 g/L)时,BCG法分别与mBCP、ITA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 GA% BCG明显低于GA% mBCP ( P <0. 01 ). 故正常 Alb 浓度时, BCG、mBCP 与ITA 法三者结果差异无明显临床意义,各法用于GA%计算无明显差异;但低Alb浓度时,mBCP与ITA法二者一致性优于BCG与ITA法,若使用BCG法则GA%结果可能被低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各种肝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比较前白蛋白与白蛋白(ALB)在判断病情上的敏感性。方法对217例各种肝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测定,并比较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总蛋白在变化程度和敏感性上的区别。结果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三项指标在肝硬化组、肝癌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前白蛋白在HBsAg阳性携带者组、急性肝炎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白蛋白、总蛋白的变化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较其他肝功能检测项目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有助于判断肝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Therapeutic use of albumi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 R Alexander  J J Ambre  B I Liskow  D C Trost 《JAMA》1979,241(23):2527-2529
Increasing use of normal human serum albumin may be contributing to the rising cost of medical car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lbumin is extensively overused or abused, a study of the quality of albumin use was conducted in a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Hospital. Specific criteria for appropriate use were developed using guidelines defined at a national symposium. A review of use during a three-month period showed that surgery patients received 91% of the albumin administered during that period; of the total amount administered, 41% was used inappropriately; the decision to administer albumin to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appeared to be correct only 29% of the time; and an estimated $40,000 was spent on inappropriately used albumin at this hospital in 197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BIL、γ-GT、AKP以及FF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光疗联合白蛋白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 腹水白蛋白梯度 (SAAG)的诊断价值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腹水患者 1 36例。其中肝硬化 (A组 ) 4 2例 ,原发性肝癌 (B组 ) 2 0例 ,自发性腹膜炎 (C组 ) 1 0例 ,结核性腹膜炎 (D组 ) 4 0例 ,腹膜转移癌 (E组 )2 4例。A ,B ,C三组均具有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学基础。分别于治疗前穿刺取腹水送检相应指标。结果 :A ,B和C组的腹水总蛋白的浓度均 <2 5g/L ,而D和E组均 >2 5g/L。A ,B和C组的SAAG均≥ 1 1g/L ,D和E组SAAG则均 <1 1g/L。合并A ,B ,C组为高SAAG(≥ 1 1 .0g/L)组和合并D ,E为低SAAG(<1 1 .0g/L)组后进行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A ,B和E组的多形核白细胞计数 (PMN)均 <2 5 0× 1 0 6/L ,C和D组均 >2 5 0× 1 0 6/L ,但C组和D组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6 6 2 )。结论 :SAAG能反映腹水患者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学基础 ,PMN计数能反映是否存在感染。结合SAAG和PMN两种指标 ,能有效提高腹水检测的诊断价值。因此 ,SAAG分类可被作为腹水分析的一种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片段(UA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和2型糖尿病组60例,根据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18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UAF,并测定其积分密度值,计算相对排泄率。结果UAF阳出率及相对排泄率在对照组、糖尿病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45KDa UAF可见于正常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UAF相对排泄率与UAER、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浆肌酐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UAF相对排泄率的因素为UAER、收缩压、甘油三酯。结论UAF可能是尿微量白蛋白出现前预测2型糖尿病肾损伤更为早期的指标,并反映了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UAF可能与内皮功能障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时间及低温对晨尿微量白蛋白和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结果的影响,为长时间低温下保存尿标本检测其微量白蛋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主要选择住院患者21名,将每位患者留取的晨尿尿标本分成5份,其中一份尿标本在室温条件下及时送检(1组),其余四份尿标本分别在-20℃冰箱内放置2周(2组)、-20℃冰箱内放置1月(3组)、-80℃液氮下放置2周(4组)、-80℃液氮下放置1月(5组)四种不同条件下。五种不同温度和存放时间的晨尿尿标本,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用酶法检测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对上述所测的数据,我们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对重复测量资料,需满足方差分析条件进行Mauchly检验(P值为0.000),用Greenhouse-Geisser法对自由度进行校正后,采用LSD多重比较结果,各组尿微量白蛋白尿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农村地区和不具备当天检测尿白蛋白的地区可采用尿标本集中低温存放和统一检测的方式做尿白蛋白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黄珍萍 《广西医学》1997,19(6):980-982
为研究糖尿病患甲状腺激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白蛋白的关系,85例糖尿病患分为D1、D2、D3组,测定甲状腺激素、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白蛋白。发现3个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T3、T4、FT3、FT4负相关;3个组的血清白蛋白与T3、T4、FT3、FT4正相关。D3组与D1、D2组比较,甲状腺激素水平更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更高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提示测定糖尿病患甲状腺激素、尿白蛋白排泄率、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