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近25年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区的2439例胃癌发病特点及发生部位特征,为当地胃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1年1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区2家医院中经手术切除同时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资料,统计不同年龄、性别、民族胃癌发病情况,并分析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不同部位胃癌的特征。结果 2439例胃癌患者在不同年龄段蒙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不同部位胃癌在各种组织学分型中均以低分化腺癌较多,各部位进展期胃癌以Borrmann Ⅲ型较多(P<0.05),不同部位胃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呼和浩特市地区蒙汉族的胃癌发病无明显差异,男性、中老年人及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胃癌高发部位为胃窦、胃体、贲门,多以低分化腺癌为主,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各部位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以Borrmann Ⅱ型、Ⅲ型为主,贲门部胃癌的发生率维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发生部位和类型等方面有改变趋势。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县自1984年至1997年期间经胃镜及病理诊断的6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本县是否也有类似转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根据胃癌发现时间的迟早将其分成两组:Ⅰ组自1984年至1990年确诊的胃癌272例;Ⅱ组自1991年至1997年确诊的胃癌380例。按照胃癌在不同时期的胃镜检出率、胃癌发生部位、胃镜分型(Borrmann分类法),病理类型、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1.2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 <0.05认为有显  相似文献   

3.
陈芝兰 《河北医学》1998,4(4):77-79
山区胃癌发病情况及部位的变化研究(321400)浙江省缙云县人民医院陈芝兰高云琴我们将我院不同时期由内镜确诊为胃癌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探讨我县山区胃癌发生部位、检出率、男女比例、年龄分布方面的变化特点。1资料与方法所有病例均由本院内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胃癌发生部位有改变的趋势:近端胃癌发病率有所增加,远端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主要综述了胃癌患者饮食、所处的地域、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田红  胡赞芬 《四川医学》2000,21(5):408-409
目的 比较胃溃疡与胃癌的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本院近10年来302例胃溃疡与300例胃癌在年龄及病灶部位差异。结果 胃溃疡平均发病年龄42岁,胃癌55岁。胃角溃疡占胃溃疡的40.4%,而胃角癌仅占胃癌的5.7%;贲门癌占胃癌的30.0%,而贲门溃疡仅占胃溃疡的1.9%。结论 有利胃溃疡发生的部位不利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804例胃癌好发部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世孝  王文兵 《四川医学》1999,20(3):267-268
我院自1979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做纤维胃镜检查45840例,诊断胃癌804例,检出率1.75%。现将804例胃癌好发部位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性别和年龄:804例胃癌患者中,男595例,女209例,男女之比为2.85∶1。年龄19~82...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称纤支镜)病理细胞学确诊的肺癌,依据纤支镜所见,将其发生部位差异及原因进行探讨分析,表明,肺癌发生部位的分布显著的不均匀性的原因是气道阻力大小和通气量多少及通气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8.
胃癌1517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3—2007年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517例胃癌患者,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胃癌患者的分布状况及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5年来胃癌总检出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胃癌的发病率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1—70岁年龄组为高峰发病年龄段;性别对胃癌发生有一定影响,在40岁之前,男女胃癌发病率相差不大,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18:1,而在40岁以后,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构成比为3.93:1;随着年龄的增长低分化癌所占据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中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胃癌占了绝大多数(72.9%),5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中,中高分化的癌比例逐渐增高,但总体来说低分化的癌仍是胃癌的主要组织类型;胃癌发病部位以贲门胃底癌为主(44.96%),胃窦癌次之(25.97%)。结论胃癌发病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年龄段胃癌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状况和组织学类型;贲门胃底是今后胃镜检查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发生部位差异及原因。方法:将经纤支镜、病理细胞学确诊的106例肺癌,依据纤支镜所见,将其发生部位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肺癌多发生在气道阻力大,通气时间长的部位,以双肺上叶为多。结论:提示肺癌发生部位分布显著不均匀性的原因与气道阻力大小,通气量多少和通气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0.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生部位及其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加深对贲门癌,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以及食管下段原发性腺癌分类和分型的认识.方法:以食管鳞状上皮和贲门柱状上皮交界部的齿状线为参照,将贲门癌区分为4-种类型: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肿瘤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肿瘤1/2位于齿状线下方;D型:肿瘤1/3位于齿状线下方.分析比较河南贲门癌高发区595例贲门癌患者肿瘤发生部位的分布特征.结果:595例贲门癌患者中,男女性比例为3.5∶1.男性和女性贲门癌发生部位均以A型和B型为主(>95%),高于C型和D型(P<0.05).青年贲门癌患者以A型为主(78%),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除男性和女性30~年龄段A型多于B型(P<0.05),女性60~年龄段B型多于A型(P<0.05)外,其余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A型和B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95%以上属A型和B型,主要发生于解剖学贲门部位,与西方国家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发生部位明显不同,建议将贲门癌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叶玉伟  宁舒鹏 《当代医学》2011,17(26):156-157
目的通过对近四年甘肃省武威市1025例胃癌病例统计汇总,分析近四年该地区胃癌发病的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的构成。方法调阅胃癌病例1025例病例资料,并对资料分类汇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年龄集中在50~70之间,贲门和胃体集中好发部位。结论该地区处于胃癌高发区域,发病呈现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且有着其特异的发病年龄构成和部位构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不同部位肿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6例,观察肿瘤位于胃上1/3、中1/3和下1/3部位的胃癌患者1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肿瘤位于中1/3和下1/3部位的胃癌患者相比,肿瘤位于上1/3部位的胃癌患者平均预期生存时间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位于胃上1/3部位的患者预后更差,在胃癌治疗中应更根据肿瘤部位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增加对原发性残胃癌的认识,评价它的检查方法,提高对残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来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原发性残胃癌89例,复习内镜下表现,总结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在镜检的同时取正常胃黏膜作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原发性残胃癌89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它与手术方式,反流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Billort Ⅱ式重建术后残胃癌的发生率比BillortⅠ式高(75.28%vs.16.85%);在HP检出的58例中,84%病例是中度阳性到强阳性;原发性残胃癌的部位多分布于贲门部。结论胃的正常解剖结构的改变易罹患原发性残胃癌,既往胃切除可以防止消化性溃疡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残胃黏膜异型增生具有癌变倾向;HP阳性胃黏膜病变具有更多的肿瘤生物学行为,HP的持续定植是导致原发性残胃癌的原因之一;胃镜检查并作可疑部位的黏膜活检,是诊断原发性残胃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1987~2000年嘉善县胃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方法:对该县肿瘤登记系统掌握的胃癌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1987~2000年胃癌的粗发病率为31.6/10万,中调率为19.9/10万,世调率为26.5/10万,构成比为16.9%,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平均年龄为63岁,高峰年龄为75以上年龄组,统计学分析发病率呈稳中稍降趋势。结论:1987~2000年嘉善县胃癌发病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且无明显下降趋势,提示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胃溃疡,胃癌及好发部位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电子胃镜检查的1680例Hp检测结果与胃溃疡,食管癌,胃癌的对比分析。结果:1680例病人中,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60%~70%,胃溃疡70%~80%,食管癌、胃癌达90%以上。上消化道肿瘤中,食管癌发生率为首位,其次是胃底贲门癌,Hp感染率最高。消化性溃疡中,多发复合性溃疡发病率高,其次是胃溃疡,幽门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感染率都在80%以上。结论: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胃溃疡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辨证论治晚期胃癌依据各原发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对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立法处方有不同的侧重。晚期胃癌依据原发部位不同可分为贲门癌、胃体癌和胃窦癌。不同部位胃癌的论治可依据常见症状分别参考中医病名噎膈、胃脘痛和吐血、反胃的治疗。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的基本病机归纳为痰气瘀滞、胃热伤阴、寒凝气滞。基于胃癌“扶正祛邪、顾护胃气”的总体治疗原则,分别侧重通降、荣养、温煦的治法对贲门、胃体和胃窦原发的晚期胃癌进行分治。分部位论治的思路为晚期胃癌的中医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观察并研究了1985~1989(n=131)和1990~1994(n=219),共350例经手术和组织学确诊的胃癌癌病人,其目的主要是确定前后五年间胃癌的发生部位及组织学有否发生改变。依时间先后顺序将观察病例分为A、B两组。结果显示近5年来(B组)贲门、胃底癌发生比例(0.50)较前5年(A组)发生比例(0.33)显著升高(P<0.005)。此外组织学检查表明B组病例中分化差的腺癌发生比例(0.70)也较A组(0.58)明显升高(P<0.05)。研究分析提示,近端胃癌发生比例增高趋势可能与吸烟因素有关;而分化差胃癌发生比例的增高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胃癌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将Hp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Hp感染后胃癌发生率增加4~9倍,且60%胃癌患者有Hp感染。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感染、环境因素、营养状况、饮食和遗传等。本文简述Hp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立腰椎假性滑脱在X线影像中的分型。方法:对1992年6月至2000年5月在该院进行腰椎X线检查的56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摄取腰椎正侧位,部分患者加摄特殊体位。结果:全组共发现腰椎假性滑脱485例,占检查人数的8.58%,其中男121例,女364例;滑脱主要发生在下腰椎,又以第4腰椎最为多见。结论;腰椎假性滑脱主要发生在下腰椎,根据滑脱部位椎体移动的方向可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胃癌、胃良性病变、尸检胎儿及足月新生儿的胃标本,分别作粘液组化。M—E染色,并应用光镜和电镜进行对照观察。胃癌异质性表现在同一病例有多种组织学类型;癌组织出现多种类型粘液;癌细胞形态不一,胞浆内可见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泌颗粒、酶原颗粒、内分泌颗粒、粘液颗粒;粘液颗粒还可通过不同方式向外排出;所有胃癌病例均可见多寡不等含微丝束之微绒毛等。我们通过胎儿胃上皮演变过程的对比观察,发现各种类型胃上皮均来自未成熟的粘液细胞,相当于成人的胃颈粘液细胞。胃癌亦是源发于颈粘液细胞,肠型胃癌的发生也不一定必须经历肠上皮化生的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