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种坐位旋转手法腰椎应力及位移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坐位旋转手法的作用机理及其合理性、安全性。 方法 使用螺旋CT,以1mm的间隔,对1具男性青年新鲜尸体的腰椎标本沿轴向进行断层扫描,以jpg格式将其断面图像输入计算机。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nics建立腰椎三维计算机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两种坐位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力学参数带入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 9.0 软件进行计算。结果 椎间盘: 两种手法椎间盘的应力都主要集中于纤维环,尤其是外层纤维环,髓核应力相对较小。两者的最大位移分布基本一致,都位于椎间盘的左侧。椎间盘后部位移也都以左侧明显。椎体及后部结构: 直腰旋转手法主要应力分布于小关节,腰椎定点旋转手法主要应力分布与椎体峡部、椎弓根侧隐窝及上位椎体小关节面的下端。两者的最大位移分布不同,直腰旋转手法最大位移位于L4棘突,腰椎定点旋转手法最大位移位于L4椎体上缘左侧及L4左侧上关节突;且腰椎定点旋转手法的椎间孔位移更显著。结论 手法造成了椎间盘、关节突的位移,有利于解除神经根的粘连。两种手法比较,脊柱定点旋转手法更具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临床上运用颈部推拿、短杠杆微调复位、拔伸牵引等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结果]经治疗20天,临床治愈15例,占46·9%;有效14例,占43·8%;无效3例,占9·4%;总有效率为91·6%。[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可作为门诊常规手法开展。  相似文献   

3.
模拟腰部推拿手法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模拟腰部推拿手法时腰椎内部结构变化。方法:使用ABAQUS6.1有限元软件建立腰椎L4-5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斜板手法、坐位旋转和牵板手法的条件。结果:模拟手法作用时间椎间盘内髓核内压力坐位旋围手法最高,牵扳手法最低为负值。三种手法小关节合力无明显差别;斜扳手法和坐位旋转手法外层纤维环应力最大,牵扳手法内层纤维环应力最大,三种手法在椎间盘的后外侧均有位移。结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各种腰部推拿手法的状态,并可以得到与生物力学实验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赵凯  盛杰  夏亮 《安徽医学》2012,33(2):133-135
目的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组织IL-6、TNF-α活性的影响,以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34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3.0 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模型组(n=22)、假手术对照组(n=12)。模型组采用静力失衡法及低头法相结合改进造模,在4周末、8周末两个时间点拍摄颈椎X线侧位片和8周末两组各取C4、C5椎间盘行病理观察,证实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对照组(n=10)和手法治疗组(n=10)。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处理;手法治疗组给予手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取各组大白兔C4、C5椎间盘,制备成组织匀浆液,用放免法检测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颈椎间盘组织中IL-6、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法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干预能降低退变颈椎间盘组织中IL-6、TNF-α的含量,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从而发挥对颈椎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间盘突出症由Stookey于1928年首先报道,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学者给予关注,发表并出版了相关论文和专著,但多把本病归于颈椎病范畴。颈椎间盘突出症于1992年由《中华外科杂志》和《解放军杂志》编辑部主办的"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定义为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1]。  相似文献   

6.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通过从传统中医理论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分析,经临床发现,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应该分期论治,主要分为急性重症期及急性轻症期,急性重症期应该采用针刺为主辅以循经点按手法,不能单纯运用手法,尤其不能采用暴力手法以免加重水肿,应该以轻柔放松为主,急性轻症期采用理筋整复手法为主,采用拔伸手法、臂丛神经牵拉手法及正骨为主,治疗是否取得佳效,关键把握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应该分期论治,运用辨经推拿与正骨推拿相结合,遵循镇痛后复位的原则,运用循经点按止痛后结合正骨推拿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是由于颈椎频繁伸曲和旋转活动。椎间盘不断受到挤压和旋转应力的作用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当突然前屈颈椎或长时间低头工作时,可使椎间盘内压力突然升高,髓核后移挤压纤维环而发生破裂,移出的髓核可在后纵韧带下突向椎管,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临床根据颈椎间盘突出方向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向前突出、向后突出、向椎管内突出。而向后突出又可分为单侧型、双侧型、中央型。这是临床上最实用的分型方法。该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治疗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例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经过30次治疗后,优良率75%,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增加仰卧位颈部手法牵引可以明显提高行颈椎器械牵引有不适反应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推拿与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0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间盘突出症,又称颈椎病或颈肩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推拿与牵引治疗本病,病人无痛苦,疗效佳,且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王罡  刘挺  杨春冒  薛梅 《中外医疗》2008,27(26):46-46
探讨项后路开窗减压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行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结果 11例病人7例完全缓解疼痛,麻木,4例疼痛明显改善,仅轻度麻木,颈椎活动范围无降低,无明显颈椎不稳.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也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是由于颈椎频繁伸曲和旋转活动,椎间盘不断受到挤压和旋转应力的作用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当突然前屈颈椎或长时间低头工作时,可使椎间盘内压力突然升高,髓核后移挤压纤维环而发生破裂,移出的髓核可在后纵韧带下突向椎管,压迫脊髓或神经根。临床根据颈椎间盘突出方向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颈椎间盘穿刺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共15例颈椎病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颈椎间盘低温等离子髓核射频消融术治疗。15例患者获得半年以上随访,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颈型颈椎病4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男2例,女13例,年龄36~72岁,平均(58±2)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表和改良Macnab疗效分级评分评价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疗效和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B超引导下穿刺均获成功,术中即刻无血管、食管、神经等损伤。15例随访者中,术后未出现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61±0.42)分、(2.72±0.56)分、(3.26±0.61)分、(3.21±0.73)分,均较术前(7.34±1.23)分明显下降。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分分别为(26.16±3.24)分、(25.21±2.63)分、(26.08±2.53)分、(26.58±3.03)分,均较术前(14.43±2.32)分明显改善。改良Macnab疗效分级评分显示有效率分别为86.67%、80.00%、80.00%、73.33%。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定位下颈椎间盘穿刺髓核射频消融术近期疗效良好,可避免颈部血管食管等损伤且无辐射伤害,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辅助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的5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男36例,女16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及CT检查,其中18例经MRI检查。结果 52例患者随访2~6个月,优22例,良20例,差8例,无效2例,优良率为81%。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细心操作,控制臭氧总量,臭氧髓核消融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椎不同体位下拔伸旋转手法对椎间盘髓核内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拔伸旋转手法在临床上常用于颈椎不同体位时对颈椎椎间盘髓核内压力的影响.[方法]在前屈20.位、中立位、后伸20°位3种颈椎体位下用生物材料实验机(MTS)对6例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实施定量模拟拔伸旋转手法,并测量颈椎C3/4到C6/7髓核内压力的变化.[结果]C3/4、CA/5后伸20°位在200N(牛顿)拔伸末期和扳动结束回位后髓核内压均小于前屈20°位(P<0.05);CA/5中立位在200 N拔伸末期髓核内压小于前屈20°位(P<0.05);C5/6后伸20°位在200 N拔伸末期髓核内压小于前屈20°位(P<0.05);C6/7后伸20°位和中立位在扳动结束回位后髓核内压均小于前屈20°位(P<0.05).[结论]在拔伸旋转手法过程中,颈椎髓核内压力存在一过性下降.从髓核内压力变化的角度看,在后伸位实施颈椎拔伸旋转手法比前屈位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患者实施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性9例,女性14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15例、C6/7节段6例。单节段22例,双节段1例。相应症状均表现为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在直径6.3 mm经皮内窥镜直视下,采用磨钻去除相应节段上下关节突内侧部分及部分椎板,呈“钥匙孔”样显露,去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减压神经根。记录术前及术后1 d、1周、1月、3月、6月、1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VAS分别为(7.35±1.05)、(2.87±0.84)、(1.85±0.42)、(1.72±0.64)、(1.40±0.75)、(0.75±1.58)、(0.77±1.0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可1例。结论: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喑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260例患者在X线苴视下行颈前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2周分别在X线片上测量病变间隙后缘高度和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两者之此作为记录值R.结果 260例手术时间(10.5±2.89)min/节段,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毒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3d.术前R值为0.245±0.025,术后2周为0.241±0.038,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625,p=0.152).疗效评估结果为优53.1%(138/260),良34.2%(89/260).可9.2%(24/260),差3.5%(9/260),有效率为96.5%(251/260),优良率为87.3%(227/260).结论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陈刚  马勇  王彪  杭晨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2):101-103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的适应证、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全组手术共8例,行后入路后外侧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随访平均3.2年,评价疼痛和客观神经症状改善两项指标。结果 5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明显改善。肌力及腱反射6例明显改善,2例改善。7例恢复原工作,1例改行轻工作。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后外侧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后入路髓核摘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建立正常脊柱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生物力学研究及腰椎损伤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方法采集1名健康成年男性脊柱腰段CT和MRI断层影像数据,应用Mimics软件依据CT数据对全部腰椎骨及骶骨上部进行三维模型重建,依据MRI数据对L1~L5椎间盘髓核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将椎骨与髓核进行空间配准,在此基础上建立椎间盘、关节囊和韧带的三维模型。在Ansys中划分网格并定义材料属性,对模型施加运动性载荷模拟脊柱腰段处于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等运动工况下的生物力学特征,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结果建立了完整的脊柱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椎骨、椎间盘、骶骨上端、韧带、关节囊等重要结构,总节点数为104 190个、总单元数为339 165个。模型通过有效性验证,运动工况下的角位移范围和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特点符合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度高,可用于脊柱腰段的生物力学研究以及模拟疾病和手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多节段椎间盘蜕变压迫脊髓所致脊髓型颈椎病诊断较易,而单一节段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压迫神经根、脊髓,影像学所见有时不易与椎管内肿瘤区别,从而导致误诊、误治,近年来我院收治26例,其中误诊5例,结合典型病例对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颈肩疼痛程度;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6例患者行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3±39)min。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患者上肢疼痛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2天与末次随访时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6个月,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及可行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规范操作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