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例职业性急性重度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在接诊此职业病诊断病例后,通过对患者的尸检司法鉴定报告、临床检查资料,并多次组织诊断医师到其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讨论会诊后,最终诊断病例为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肺泡性肺水肿(混合型化学物硫酸为主)。当地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织鉴定后结果为职业性急性重度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本病例提示用人单位应加强、重视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肺水肿的病例应该密切观察,在潜伏期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工作场所自非工作地点化学物中毒案倒诊断的依据.方法 依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职业病诊断标准》,遵循科学、公正、集体诊断的原则进行诊断.结果 引起中毒"天那水"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为已苯57 38%,苯42 62%.非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不是"职业性化学物,在工作场所内非工作地点非工作所需接触的化学毒物不属于"职业病危害",结论这是1起"天那水"引起的急性化学物中毒,但不是职业性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3.
杨叶中  邹玉华  王志刚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68-1470
目的对张家港市某化工企业部分工作场所进行生产性毒物作业分级,并对所用标准的应用提出几点看法。方法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通过计算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3个要素的权重数,对部分操作岗位作出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级。结果该企业应颜车间D线、E线挤出机岗位、树脂制造现场、树脂制造车间控制室属于0级(相对无害作业)。结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 229为评价工作场所生产性毒物作业的卫生状况和区分接触者危害程度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变电站工作场所化学毒物危害作业分级,为判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和企业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确定有毒作业岗位,采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标准进行化学毒物危害作业分级。结果工作场所硫酸和六氟化硫时间平均加权浓度CTWA为0.005 mg/m3和<1.5 mg/m3,危害作业分级指数均<1,作业级别均为0级,属于相对无害作业。结论在目前作业条件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不大,应保持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1例因职业引起急性甲醇中毒合并急性中毒性脑病病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病例职业场所甲醇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92.6 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7倍。依据《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依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为轻度急性中毒性脑病。结论这是一起由于防护不当与工作超时引起的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合并急性中毒性脑病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某燃煤火力发电厂工作场所接触化学毒物的作业分级,评估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为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提供基础。方法对某燃煤火力发电厂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的化学毒物的种类及接触岗位进行现场调查,借助《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技术标准进行接触化学毒物作业的危害程度分级。结果接触化学毒物的锅炉汽机巡检员、脱硫巡检员、检修运行工、水汽值班员危害作业分级指数均1,作业级别均为0级,属于相对无害作业;化学值班员、液氨卸车员危害作业分级指数1G≤6,作业级别均为Ⅰ级,属于轻度危害作业。结论除化学值班员、液氨卸车员,其他接触化学物作业岗位对劳动者健康影响较小;轻度危害作业需通过采取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加强职业卫生培训、落实个体防护及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等措施,减少接触化学毒物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7):339-339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近日,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发布了1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3项强制性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汞中毒的诊断标准。16项推荐性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烷烃类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卤代烷烃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的测定方法。上述1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将于2007年11月30日起实施,这批标准的实施将对规范职业病诊断、规范劳动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进一步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职业病名单》公布的9类102种职业病中,尚有一些无统一的国家或地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为了切实搞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使职业病诊断有章可循,保护全川职工身体健康,最近四川省卫生厅根据有关规定颁发了14种急性职业病试行诊断标准及处理原测。它们是:1、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4、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国家卫生部发布卫通[2012]10号文,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本部分是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噪声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该标准于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某压电晶体厂工作场所有毒作业分级,为企业提出科学的管理依据。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确定有毒作业岗位,采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标准进行化学毒物危害作业分级。结果预烧作业铅烟CTWA为0.172 mg/m3,超限4.73倍;混料、研磨、过筛、冲压作业铅尘CTWA为0.102~3.240 mg/m3,超限1.04~63.80倍;刮胶作业苯、甲苯、二甲苯和预烧作业一氧化碳的CSTEL和CTWA均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有毒作业分级:预烧、混料、过筛、研磨作业为Ⅲ级(57.1%),冲压作业为Ⅱ级(14.3%),刮胶、烧成隧道窑作业为0级(28.6%)。根据分级情况向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结论工作场所危害作业分级结果显示,该厂压电晶体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较严重,应及时整改。  相似文献   

11.
某公司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职业性白内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硝基甲苯(TNT)是制造炸药、染料、药品等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TNT为脂溶性毒物,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性肝炎、中毒性白内障、中毒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人的急性致死量为一二克。生产过程中TNT中毒多见于慢性中毒,而慢性中毒中又以对眼晶状体损害引起的中毒性白内障最常见且最早出现,并具有特异性。为了探讨TNT与作业人员晶状体损害的关系,了解某公司作业人员职业性白内障患病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我们对该公司接触TNT的作业人员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并对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进行了检测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基层部门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需要 ,方便用户查阅 ,现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 0 0 0年发布的卫生标准目录列示如下。序号标准号标   准   名   称1GB65662 0 0 0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 GB 82 80 2 0 0 0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 GB82 812 0 0 0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4 GB82 82 2 0 0 0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5GB 16852 .62 0 0 0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第 6部分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6GB168692 0 0 0鲜、冻禽产品7GB/ T 17982 2 0 0 0核事故应急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评价某天然气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和定量分级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化学物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均为0级;二氧化碳回收单元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其他工作场所噪声作业分级均为0级。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二氧化碳回收单元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石化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治理对策.方法 对该石化企业2008-2012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企业工作场所粉尘、苯、硫化氢、二氧化硫、甲苯和溶剂汽油等9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以下简称“超标”)的情况;411个噪声监测点噪声强度均超过80 dB(A),噪声强度超过90 dB(A)者占31.4%.职业健康检查检出异常的情况主要包括苯作业工人白细胞偏低、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HL和粉尘作业工人肺纹理增多.职业病病谱发生变化,相对2000年以前主要发生急性职业性硫化氢中毒而言,2001年以来的职业病以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为主.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防控的重点已从急性硫化氢中毒转变为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应采取加强生产设施的密闭化改造,完善通风除尘设施,强化职工听力保护等措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炼油厂汽油装车尾气回收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定性和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各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化学物和噪声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均为0级。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生产管理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2例急性中毒性脑病病例的职业中毒诊断分析,探讨职业病诊断有关问题.方法 综合分析2例急性中毒性脑病病例的职业史及临床资料,按国标诊断并分析探讨.结果 按国家有关职业病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急性轻度化学物中毒,另1例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结论 职业病诊断需综合多学科知识,职业接触史与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有重要意义,急性职业病诊断应有简易而又满足客观准确要求的程序.  相似文献   

17.
溶剂汽油接触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只要神经-肌电图检查结论有神经源性损害,依据国家<慢性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可以诊断为相关职业病.然而,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的判定国家也有相应的标准,即<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附录B.但是各综合医院并不严格执行此标准.这就使神经-肌电图检查的结论不准确.由此检查结论进行职业病诊断,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本人在职业病诊断工作中曾遇到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深圳市龙岗区突发性职业中毒监测预警系统。方法收集分析本市龙岗区职业病资料,调查3 617家企业,根据国家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对本辖区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和粉尘因素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和研究职业中毒事件发生特征、影响因素,采用风险评估方法从早期发现职业中毒隐患。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突发性职业病危害监测和中毒预警系统并试运行近2年,期间年职业病发病人数20人,少于1995—2009年的年平均发病人数30人;职业病发病呈现散发状态,急性职业病发病明显减少,运行期间没有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故,也无职业中毒死亡人员。结论本市龙岗区职业病危害监测和中毒预警系统的建立和运用,能有效预防、控制和减轻职业危害和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方法 比较分析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的差异.结果 急性肝病中,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轻、中、重3级,而肝病专业只有临床分型,无分级诊断,且两者判定病情轻重的指标相差甚远.慢性肝病中,两者分级形式上一致,但多处内涵上完全不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分级诊断中缺少肝衰竭的诊断.结论 建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逐步与内科肝病专业相关诊断标准相一致,降低临床实施职业病诊断标准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是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技术依据,也是工作场所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既是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进行分级、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的技术依据,也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职业卫生分类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技术法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